低年级探究活动教学初探——以一年级《水和空气》单元为例

来源 :湖北教育(科学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wtzw0n9c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的探究要求是:在教师指导下,能从对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能依据已有的经验,对问题作出简单猜想;了解科学探究需要制订计划;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能用语言初步描述信息;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一、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比较好动,喜欢表现自己,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在教授一年级《水和空气》单元时,我们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这一特点开展探究活动,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其他文献
拜读了2015年第5期杂志上王继伟老师的《让课堂不再尴尬——〈悄悄发生的变化〉一课教学思考》.很受启发,文中谈到了通过转移教学重点和转变学习方法来回避课堂的尴尬。笔者在
[目的]研究不同铵硝比营养液对韭菜生长及硝酸盐含量的影响。[方法]2008~2009年,对日光温室内砂培的2年生韭菜,分别浇施总氮量相同、铵硝比为0∶100,15∶85,30∶70,45∶55和60
介绍了秦巴地区桑—菜种植综合模式,分析了桑—菜间作的综合效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桑—菜种植综合模式在秦巴地区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科学探究不是验证式的操作,它应该具有更丰富的内涵。科学探究是使学生理解科学本质、体验科学过程、领会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价值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已成为科学教师的共识,但在探究活动中,有的教师只关注活动能否顺利完成,结论是否顺利得出,课堂上呈现出蜻蜓点水般的浅层探究,具体表现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操作,“成功”地得出实
采用分层分段挖掘法研究滴灌和自然条件下梨枣根系的空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2种条件下梨枣的吸收根在水平方向主要分布在0~30cm范围内,而在垂直方向主要分布在0~40cm土层;2种
利用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并对其进行核型分析和RT-PCR鉴定。结果表明,体外培养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生长旺盛,具有典型的上皮细胞形态特征,体外传代15次后核型
《金属热胀冷缩吗》一课,教材中设计了用一段30 cm左右长的钢条做一个桥的模型,然后给“桥”(钢条)加热,观察钢条的伸长情况(如图1)。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金属棒受熱不能推倒大头针,现象不明显;右边的大头针不能钉得太牢固,也不能太松,学生很难把握好分寸;实验花费的时间比较长,效率比较低。  实验制作及方法  1.利用三极管放大电流的作用,设计一个用很小的电流就能点亮二极管的电路(
观察能力是学生科学学习的重要本领之一,对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科学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精心选择观察对象  學生对大多数事物最早的印象来源于观察,教师要引导他们对事物从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进行观察、感受,关注其变化和发展过程,以期有所发现。教师要精心选择学生喜欢或感兴趣的观察对象,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有序、有目的地观察。  在执教《身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