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英语教育”的学科地位及建构论略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jia0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标示着中国语言教育战略的重要调整和转向,不仅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也为大学英语学科地位研究带来新契机。《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吸收了前期大学英语学科地位研究的相关成果,赋予新时期中国大学英语教学新属性,为中国大学英语教学内部建构与人类学科建构的契合提供了理论依据,使当前“中国大学英语教育”学科建设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中国大学英语教育”的学科构建成为可能。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大学英语教育;学科建设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595(2019)02-0087-06
  一、引言
  中国大学英语学科地位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就已引起广泛关注,既有教育管理部门的高屋建瓴,如《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也有学术界的百家争鸣,据“知网”不完全统计,全国就相关主题发表研究论文270余篇。但时至今日,相关问题的研究仍不尽如人意,相对于全国不断推进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理论研究明显滞后。“外语教学学科的缺位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外语教师的专业水平,乃至我国外语教学的发展。”[1]
  “我们认为(大学英语)是该考虑建立自己学科的时候了。”[2]
  “大学英语要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必须解决学科属性和地位的根本问题。”[3]16
  前期大学英语学科地位研究主要围绕3个热点:第一,大学英语到底是不是一门学科,主要涉及大学英语学科建设的科学性、必要性、可行性问题;第二,大学英语的学科归属问题,主要涉及大学英语教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合法地位”,比如所属学科门类和级别等;第三,大学英语学科地位的本体论问题,主要涉及大学英语作为独立学科的内部理论建设问题,包括基本属性、理论范畴、基本概念、逻辑体系与内部架构等。
  大学英语到底是不是一门学科仍然是中国大学英语研究的基础理论问题,学界至今尚没有统一认识。中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发展到今天,表现出越来越多的时代特征和崭新属性,教学内容上正在超出英语语言内部体系,社会功能上正在突破英语语言教学的基本范畴。大学英语教学所发生的结构性、系统性变化已影响到大学英语的传统定位,大学英语学科地位的理论研究亟待推进。
  对于大学英语学科归属的探究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中从未中断过。应用语言学、教学法、外语教学论、二语习得、认知语言学、外语教育语言学、外语教育学等都曾经作为大学英语学科归属的理论依托。由此看出,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理论研究长期以来一直“有浓厚的语言学情结”[3]17。但实践证明,语言学的理论支撑似乎没能很好地解决大学英语的学科地位和归属问题。目前,中国大学英语教学已经超越了语言学范畴而被赋予越来越多的教育功能。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试图以大学英语的教育功能拓展为切入点,从教育学的范畴探求答案。
  对于大学英语学科地位的本体论研究是目前理论研究最薄弱的环节。由于对大学英语的学科定位、学科归属,甚至对“大学英语”概念本身等基础理论研究不足,直接影响从本体论角度对大学英语内部进行学科层面上的探究与界定。目前,一些基本的本体论问题,如命题、概念、属性、范畴、逻辑关系、理论架构等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中国大学英语“学科建设理论层面尚有层层迷雾,操作上还存在摇摆”[4]。所以,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做本体论探究,进而剖析大学英语的基本理论命题、根本属性,并以此为基础重新科学定位大学英语教学,对进一步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对我国学科建设理论研究也大有益处。
  面对大学英语学科建设理论研究落后的局面,《大学英语教学指南》①(以下简称《指南》)作为国家语言战略和语言教育政策调整的标志性文件,它的推出为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难得的契机。《指南》吸收了中国大学英语20多年改革理论和实践上的成果,阐释了新时期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新属性,承载了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新使命,明确了新时期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新功能,对下一步中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起引领和规范作用,也为深入开展大学英语理论研究提供了宽广平台和有力支撑。
  二、大学英语教学新属性与“中国大学英语教育(CEEC)”概念的提出
  (一)《指南》视阈下的大学英语新属性
  《指南》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关键时刻推出的一个标志性文件。它战略性、纲领性地规定了未来中国大学英语教学与改革的基本走向,回应了长期以来全国大学英语教学界所出现的各种争论、质疑和迷茫,为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规范、标准,打造了宽广的平台,使全国大学英语教学能够回归本元,依据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需求重新定位,并根据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学的新属性、新特点,确定新的大学英语内容体系、组织体系、实践体系、保障体系。《指南》赋予大学英语的新属性主要有六个方面。
  ① 2017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
  1.首次将大学英语教学提升到了国家发展战略高度
  2007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就有“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5]的表述。而《指南》则实现了理论上的重大提升和突破,首次明确指出“大学外语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6]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到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政治高度,并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重新审视了经济全球化时代英语作为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在国际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把为高校大學生提供优质的外语教育上升到了提高国家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高度;把高校开设大学英语课程上升到了“满足国家战略需求,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高度。“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培养国际化人才”[6]成为新形势下中国大学英语改革重要的目标和现实依托,对巩固提高大学英语的学科地位大有裨益。   2.首次拓展了大学英语教学的社会功能
  《指南》另一重大突破就是首次从国家层面明确了“大学外语教育”的理念,把大学英语首次从“教学”上升到了“教育”的高度,赋予大学英语崭新的教育功能,是中国大学外语教学理论建设的一个重要变革,意义深远。
  大学英语教学的功能拓展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战略需求多元化趋势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必然体现,意味着大学英语教学的内涵将变得更加丰富。而实现新的拓展功能,仅依靠传统大学英语教学理念和现有大学英语实践教学体系很难从内部完成,需要有理论和实践多个层面的提升和突破,取得更广泛的学科理论支撑和实践成果。
  将大学英语教学上升到“大学英语教育”的高度则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契机。因为这个提升扩大了英语教学的范畴,丰富了大学英语教学的内涵,为实现大学英语新功能提供了更宽广的平台和空间,使大学英语自然而然地进入了人类教育学的范畴,得到丰富的教育学理论支持,并最终作为一个分支进入“教育学”学科建设的轨道。因此,实现从“大学英语教学”到“大学英语教育”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社会价值。把“中国大学英语教学定位在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服务”[7]也使大学英语具备了自然的教育属性,“大学英语教育”概念的提出也就具备了相应的理论依据。
  3.首次把大学英语教学和学生长远发展、教师职业发展结合起来
  传统的课程建设规范性文件,其关注点基本围绕课程本身,很少涉及课程以外的东西。而《指南》则有了很大突破,其关注点不仅涵盖大学英语课程内容,还涉及大学英语教学的行为主体——高校、学生和大学英语教师,触及“大学英语非学科地位与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矛盾”[8]及教学内容和学生个性发展之间的矛盾。
  将教学管理、学生教育和教师发展摆到了《指南》的重要位置,提出了体系化新要求。这是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一次重大结构调整,使大学英语具备了体现时代特征的崭新思想内涵和宽阔视角,为实现大学英语教育功能创造了有利条件。
  4.首次将“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理念用于指导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将“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理念用于指导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指南》的又一理论和实践创新。《指南》强调:“大学英语的工具性也体现在专门用途英语上,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与专业或未来工作有关的学术英语或职业英语,获得在学术或职业领域进行交流的相关能力。”这一要求的提出,
  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现从通用英语到学术英语或职业英语的过渡,回归大学英语教学本元,提供了理据;从实践上丰富了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使英语“跨学科”交叉融合成为了可能,使大学英语教学的功能拓展有了很好的机制保证。
  5.首次明确了大学英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特征
  大学英语工具性特征学界早有共识,《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都有明确描述,《指南》中也延续了这个观点。大学英语的人文性特征虽然多年受到关注,但真正被系统性地写进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指导性文件,将其与大学英语工具性特征相提并论,并以此为基础提出“跨文化教育”的概念,《指南》却是首次。这是中国大学英语教学思想、教学理念的一次重要提升。《指南》指出,“就人文性而言,大学英语课程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进行跨文化教育”,“人文性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价值,注重人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指南》还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有机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内容,要充分挖掘大学英语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这些内容体现了《指南》对大学教育本质属性、基本功能和基本规律的尊重,是一个全面的、深刻的科学认知。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统一,实现跨文化教育功能,标志着中国大学英语教学思想和理念有了很大的更新和转变,对完善大学英语教育功能、丰富大学英语教育内涵有着重要的意义。
  6.强化了大学英语分层教学、满足个性化需求和特色化教学的思想
  三级教学目标的设定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就已经被提出,在《指南》中得到进一步强化。“分级目标的安排为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提供了空间,有利于实施满足学校、院系和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大学英语教学。”其中,第三级“发展目标”的设定有了重大调整,引人关注:一是要满足“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的特殊需要”,二是要满足“部分学有余力学生的多元需求”,三是要落脚在学术英语上。《指南》既考虑到了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办学主体的差异化和学习主体的个性化,又体现出实事求是、尊重规律、尊重科学的思想,实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理论的一次重要突破。
  (二)“中国大学英语教育(CEEC)”概念的提出
  由上述六个方面新属性可以看出,《指南》视阈下中国大学英语教学将呈现三个方面的重要变化,构成“中国大学英语教育(CEEC——College English Education in China)”概念的主要理据。
  1.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学的历史新高度
  《指南》突出了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语言教育政策须和国家语言战略的整体目标一致。”[9]79《指南》视阈下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被上升到空前的国家语言战略历史新高度。大学英语被用于“积极构建国家语言能力”,“提高国家竞争力”,[9]77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实施,涉及的人数众多、规模宏大、组织严密、影响广泛,史上罕见,产生了重要社会价值,打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球最大的“外语学习共同体”,形成了独特的“中国现象”。这个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大规模外语学习行为本身就具备了显著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2.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学的历史新跨度
  《指南》体现了大学英语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育功能的转变和拓展。
  根据《指南》的相关要求,中国大学英语教学将完成新的历史拓展與跨越。主要表现在大学英语从“教学”到“教育”的社会功能的拓展上。功能变化要求教学内容也发生相应变化,在大学英语教学框架内将完成从语言到文化、语言到专业的跨越,实现英语语言知识、技能与学生人文素养、跨文化交际、综合素质以及学生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过渡、衔接、交叉与融合。在当今大数据网络时代,
其他文献
摘要:社交媒体凸显了个体的主体性,使个体能自由言说,获得“可见性”,并赋予个体新的思考内容。通过以王宝强离婚事件为经验材料,对个体与社交媒体在幸福观上的互动进行考察发现,在社交媒体上,用户个体自我、个体相  互之间、个体与社交媒体之间等都存在竞争、冲突、顺应和同化等不同程度的互动。在竞争、冲突中,个体的幸福观得以“可见”,影响了社交媒体对幸福观的呈现;与此同时,社交媒体通过构筑信息环境等手段改变、
期刊
摘要: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经历了从“三大建设”“四大建设”“五大建设”到“5+2”新要素构成的演变;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政治建设、纪律建设先后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演变发展的启示是:坚持顶层设计,不断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坚持问题导向,不断调整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坚持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发展党的建设总体布局。  关键词:改革
期刊
摘要:基于支持源差异将品牌社群支持分为企业支持和成员支持,探究虚拟品牌社群成员社群认同的前因。对社群认同进行高低层次划分,并引入自我建构作为调节变量,探究社群认同对知识贡献行为的后效影响。结果表明,成员支持相较于企业支持更能够促进社群成员产生社群认同,而社群认同对知识贡献行为有正向显著影响。在低社群认同的情形下,独立自我的社群成员更愿意进行知识贡献;在高社群认同的情形下,互依自我与独立自我的社群成
期刊
Oct.2017Vol.33No.5  DOI:10.13216/j.cnki.upcjess.2017.05.0004  摘要:通过测度宝钢股份2012年50亿股票回购公告的市场反应发现,股票回购有显著为正的公告异常收益。以回购理论为基础,结合宝钢股份股票回购公告之前以及回购之后几年的财务业绩分析,进一步探讨公告异常收益的真正来源。研究表明,市场的积极反应并不是对宝钢股价被低估的认同,公司自由现
期刊
摘要:消费者在面对放纵机会时,其个人特质会影响最终的选择。采用实验操纵的方式研究中产阶级消费者核心自我评价对放纵消费的影响和路径以及认知稳定性在其中起到的作用。结果表明,消费者核心自我评价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对放纵消费产生显著影响,具有高核心自我评价的消费者,通常具有更加积极的情绪,更容易抵抗诱惑,不进行放纵消费;具有低核心自我评价的消费者,通常具有更加消极的情绪,更有可能屈服于诱惑,进行放纵消费。自
期刊
摘要:新锐作家张继的长篇小说《去城里受苦吧!》通过讲述村民牛贵祥因征地纠纷被迫状告村长李木的故事,生动地反映了当下鲁南农民的法律意识现状。“权大于法”的观念仍在根深蒂固地左右着许多农民的思想;个体权利意识淡薄的农民习惯于服从行政指令;农民文化素质相对偏低,直接影响了法律知识的接受水平。因此提高广大农民的法律意识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程。小说还表现了对社会转型期乡村的价值观念、人际关系深刻变化的关注和思
期刊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无不闪烁着耀眼的历史光芒,这些光芒聚集在一起呈现出一幅习近平历史观的整体性画卷。“习近平历史观”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学术界的重视和关注,一系列有价值的学术成果相继发表,主要从理论来源、形成背景、形成过程、主要内容、构成要素、理论特征和当代价值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然而,已有的成果中只是选取其中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研究体系,在基础理论建
期刊
摘要:1970年12月到1971年2月,石油输出国组织进行了维护自身石油权益的斗争,跨国石油公司最终做出让步,双方代表签署了《德黑兰协议》。这一协议使欧佩克开始获得了原油标价权,导致跨国石油公司控制产油国石油的国际石油机制逐渐瓦解。在这场石油斗争过程中,跨国石油公司对欧佩克石油斗争的态度发生重大转变,这一态度转变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给中国石油企业参与“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留下一些重要启示。 
期刊
Oct.2017Vol.33No.5  DOI:10.13216/j.cnki.upcjess.2017.05.0001  摘要:原油作为炼化企业生产的主要原料,其价格变动会沿着产业链向下游的成品油价格传导,现有研究发现,在从原油价格到成品油价格的传导过程中,相对于原油价格的变动,成品油价格的变动存在非对称现象。但目前研究大多关注由原油到成品油的生产环节,即从原油价格到成品油价格传导过程的非对称性
期刊
Oct.2017Vol.33No.5  DOI:10.13216/j.cnki.upcjess.2017.05.0019  摘要:通过构建包容型人才开发模式,引入工作幸福感为中介变量,实证研究包容型人才开发模式对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的影响机理,可以看出:包容型人才开发模式包括包容型领导方式、多元化人才培养机制、激励性管理体制、宽松包容的学术氛围等四个维度;包容型人才开发模式各个维度对工作幸福感和高校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