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家国情怀素养培养的研究

来源 :成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e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学段的学生自我意识逐步提升,学生也开始逐步关注身边所处的环境、开始关注社會并将自己置身于社会成员这一角色中对事物进行评判。同时,初中学段的学生对待社会的认知是不成熟的、是不完善的,学生价值观念的偏颇会让学生的社会角色意识的发展畸形。在如今社会中,部分学生盲目崇拜欧美国家中所谓的“自由”,却对我国社会所提供的各类保障视而不见,这一现状的出现足以体现出初中学段学生家国情怀的缺失。对此,本文就初中生家国情怀素养培养的有效策略展开了论述,总结了几点可行有效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初中生 家国情怀 素养培养
  1 引言
  在中小学生培养目标中,第一目标是要培养学生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这是教师在对学生开展品德教育时的首要要求。家国情怀的培养,是教师对学生开展品德教育的第一要务。而从国家、社会和个人的角度分析来看,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对三者皆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具体来说,家国情怀的培养价值和培养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2 初中生家国情怀素养培养的意义
  2.1 家国情怀的培养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当学生具备家国情怀时,学生对国家的信赖感增强,学生能体验到国家给个人和家庭提供的各项保障策略、感知到国家为自己提供的各项福利政策。此时学生满怀感激和拥戴,报效国家的情怀也就在此过程中得以有效培养。青少年是国家发展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家国情怀的培养激励学生秉承着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必然拥有昂扬向上的精神、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能为国家的发展培养更多有感恩意识的个体,增强国家未来的发展潜力。
  2.2 家国情怀培养能完善学生社会角色意识
  每一名学生个体都是社会角色中的重要构成,是书写文明社会的重要个体。教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让学生拥有爱与奉献精神,承担着责任和使命意识。具备家国情怀素养的学生,其社会角色督促和引领着学生在社会中积极承担营造文明社会的任务,要求学生秉承着营造文明、和谐社会的使命,维护者社会的和谐与美好。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能让学生感念国家和社会的美好,能让学生在享有社会权利和福利的同时,也会主动维护社会的文明行为,因而有效提升社会的角色意识。
  2.3 国情怀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幸福感和安全感
  教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让学生有意识地体验到国家为人民幸福生活负责、为文明和谐社会的创建负责,此时的学生也就具备了十分强烈的信赖感和安全感。教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能让学生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更高。
  3 初中生家国情怀素养培养的有效策略
  3.1 屈辱历史激发学生政治信仰
  五千年的中国历史中,承载了成就与屈辱,也容纳了成功与失败。而在屈辱的历史中,中华民族既遭受了失败和屈辱所带来的痛苦,也从中汲取了教训、吸取了经验,让后世不再重蹈覆辙。在现代历史教学中,我们要正视每一段历史,从每一段历史发展中汲取对学生家国情怀培养有推动和促进作用的历史信息,让学生从屈辱中为国痛心,更借此及时汲取经验教训,从情感中建立起更加浓厚的民族情怀。
  例如,在《鸦片战争》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国家和人民受到的屈辱,教师可以通过影视资源、文字材料等辅助学生了解中国在近代历史中所遭受的伤害、所受到的耻辱,其中包括:割让香港岛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五口通商便利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侵略。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共产党历经二十八年的艰苦奋斗建立了新中国,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经过几代优秀中华儿女的努力拼搏,才让我国的文化、政治、经济逐步走向正轨,才能让如今我们的生活变得富足而安康。以此百年屈辱历史的变更,促成学生政治信仰的有效建构和培养。
  3.2 繁荣文化培养学生文化自信
  挖掘中国历史中的文化元素,让学生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感念国家发展历程中的精湛工艺、匠人精神,辅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上也曾出现过举世文明、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中国历史中的各类文化资源是不少外国人望尘莫及的。
  3.3 历史史实促成学生爱国情感
  不忘历史,牢记使命。我们身处于幸福和谐的现代社会,更要具备居安思危的意识,要具备超前的隐患意识,才能保障国家的发展更加高效。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历史发展中所出现的史实案例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并借此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例如,教师可以从中国晚清时期所出现的闭关锁国政策,分析在此阶段中国错失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盲目自大、自诩我国是“万国朝拜”的天朝上邦,而导致我国工业水平举步不前,而这种状况维持了数百年之久。借此例子,教师引领学生要坚持努力学习,既要建立对我国文化、政治经济水平的自信,同时也要居安思危、积极汲取他国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所给我国带来的威胁。借此方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4 结语
  家国情怀的培养,是现代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家国情怀的培养,于国家、于社会、于学生个人都有重要而深切的价值和作用。对此,教师在对学生开展家国情怀培养时,便可以通过利用屈辱历史激发学生的政治信仰、通过繁荣文化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利用历史史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最终促成学生正确的历史价值观满满的正能量。
  本文系2020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初中生家国情怀素养培养的研究》课题编号:JCJYC20110933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冯清梅,刘树娟.浅谈农村历史教育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策略[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23):313-314.
  [2] 张凯璇.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以“明朝的对外关系”一课为例[J].教师教育论坛,2020,33(12):51-53.
  [3] 张小霞.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入家国情怀教育[J].科技资讯,2020,18(35):80-81+84.
  河南省濮阳市第一中学 (河南省濮阳市 457000)
其他文献
自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全面推进严格执政策略,对于党员作风建设问题给予高度重视。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优化了党员作风和党内的政治环境,作风建设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但需要注意的是,党员干部作风的建立并不能立即结束,需要长期坚持,必须在巩固既有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作风建设工作中的难点,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作风建设策略,以此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以及个人修养,切实体现党员的工作价值与社会价值。
摘 要:目前,随着互联网络的兴起,人们越来越关注它在各个方面的运用。在教育方面,互联网给教育教学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包括线上教学、教学资料收集等各个方面。但是,就“互联网+”运用于教学管理上,目前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成就,更多的是校外APP在学校的使用,帮助学生在生活上取得便利,并没有运用于教学的管理。  关键词:互联网+ 教学管理 策略  1 引言  互联网是二十一世纪新兴的产物,在经济上、政治上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发展背景下,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效教学现已成为广大老师关注的焦点课题。对于有效教学而言,是在教学实际通过一些科学有效教学方法运用,保证教学效率与质量,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如何才能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效呢?针对这一问题,对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进行探究,以供同仁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有效教学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对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