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一个速度和效率并举的时代,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要求每一门学科,每一个领域都有高素质的人才,从而推动本领域,本学科全速前进。声乐教育事业也不例外。不论是高等教育还是中等教育,在每个教学单位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才是关键。声乐教学中,教师的地位显得更加重要,是不可替代的。因此,更要求我们声乐教师为了使声乐事业全面发展,为了不误人子弟,一定要全面提高自身修养。作一名合格的专业教师,那么,作为一名合格的声乐教师,到底要有怎样的素质,从哪些方面提高自身的修养,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
演唱能力和表演能力
1.一位好的声乐教师应有好的演唱能力。这里有两个方面的涵意。
(1)发声技巧范唱能力。记得,邹本初老师在回忆著名的声乐教育家沈湘教授在给学生上课时,曾说:“唱得好的不一定教得好,教得好的不一定唱得好。”但学生说他认为唱得好的不一定教得好,但教得好的必须唱得好才行。当即得到沈湘教授的肯定,说一定要将这句话写到书里。可见,声乐教学中,范唱的作用。课堂上,教师范唱是必不可少得,而且能起到理论讲解达不到的效果。学生通过听老师范唱,可以直接感觉到声音的“形态”,马上找到正确的声音概念。
(2)表现歌曲内涵和艺术美感的能力。教师在讲解如何处理歌曲时,在歌曲风格和内涵的把握方面,作出示范,学生会从听觉上“直观”地把握歌曲中某一个细节的处理。而且,教师示范有灵活性,可以运用好的声音来感染学生,也可以唱一些不理想的声音来作即时对比,这样学生既理解了老师的意图,也确立了好的声音概念。
2.合格的声乐教师还应该注意提高自身的舞台表演能力。声乐是一门听觉和视觉并重的艺术。没有哪个学习声乐的人只想在琴房和教室歌唱,都想登上舞台为所有的人展现自己美妙的歌喉和出色的表演。所以,光有好的歌声是不完美的,一个好的歌唱演员必须同时具备很强的舞台表演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把舞台表演知识也纳入声乐课的教学内容中来。当然,也要求声乐教师具备丰富的舞台经验。因些,声乐教师应该把握和创造一切机会,多上台,多表演。在自身得到提高的同时,也可以用自己的亲身体会去指导学生。
广博的知识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果教师的学识不渊博,甚至不如学生,何以传道,何以授业,又怎么能够解惑?艺术是一门社会学科,是人文的体现,如果声乐教师连歌词都读不懂,或者跟本不知道它的社会和文化背景,那么必然会曲解词意,闹出笑话。学生也不会信服。所以,教师必须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熟悉历史、政治、地理等学科,才能更准确的理解歌词,把握作者的情感,完美的表达出歌曲的内涵。也才能正确的指导学生,引导他们理解歌曲,表达歌曲。
还有,作为声乐教师,必须熟谙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好的演唱必须有扎实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作坚强的后盾。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包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曲式及作品分析、中外音乐史等等。试想一个连音的唱不准的人去做声乐教师,怎么会教出好学生?笔者就见过一个学生在考试时,把小夜曲唱的铿锵有力,颇有进行曲的风格,真叫人哭笑不得。
灵活生动的课堂气氛
笔者曾见过这样的老师:他所有的发声练习曲加起来只有三条,不管哪个学生上课,都是从头到尾把这三条练习曲唱几遍,男女生不限,各声部全包。也不问这个学生是什么问题,是呼吸浅呢?还是声音位置低?四年下来,有的学生还没有刚入学时唱得好。可见,一个合格的声乐教师必须懂得灵活运用自己的教学方法,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什么样的学生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用最适合他的发声练习曲,以解决他的实际问题。正所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搞一刀切。只有这样才符合声乐教学的规律,才是科学的声乐教学法。
另外,作为声乐教师,应该有一个生动、活泼、互动的课堂气氛。声乐课是理论课、也是实践课,是技能课,也是情感调节课,是一门运用声音和语言来表达情感的艺术课。这就要求上课时,老师和学生都保持积极、活跃的状态和一种放松、愉悦的心情,这是必须的。如果教师上课时总是凶神恶煞般喊叫,学生吓得胆颤心惊,大脑一片空白,连站都站不稳,怎么能唱出好声音?教师应该用生动、形象的表达,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要及时和学生勾通,了解学生的感觉和想法,才能更好、更快的让学生学会唱歌。
钢琴伴奏水平
当前,即便是高校声乐课堂,也只有个别音乐院校安排一对一的课堂声乐艺要指导或专职钢琴伴奏。大部分学校由于条件限制,只能由声乐教师来充当课堂钢琴伴奏。好的钢琴伴奏可以烘托歌曲的气氛,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处理作品。它在和声、情绪、色彩和意境方面加以渲染,从音准、节奏、风格等方面要求学生,使他们的音乐演唱尽可能的规范,并保证音乐作品的完整性。同时能激发学生的歌唱欲望,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觉,协助他们进行声乐演唱,增强表现力和声乐教学质量。使学生真正从枯燥的发声练中解放出来,畅游在美妙的旋律中,体现出声乐的价值。而另人遗憾的是“一指禅”的现象比比皆是,声乐教师们只能用右手食指砸响哆咪嗦。好一点的也只能用单手把歌曲的旋律弹出来,以引导学生把歌曲唱完。这样的声乐课是不完整的。学生跟本感受不到歌曲中的色彩,何谈用感情?又怎能体会作者原本的用意?作为声乐教师最起码应该具备即兴伴奏的能力。能够从引子到结尾准确表现歌曲原有的和声色彩和节奏感,这样学生才有可能融入音乐,以情带声,声情并茂。
综上所述,一名合格的声乐教师,需要的不仅仅是懂唱歌或会唱歌,而是全面的知识和技能。也许会有不同的看法,但笔者认为,上述四个方面的素质是必不可少的。也是笔者多年以来,在声乐教学工作中对自身的要求准则。
演唱能力和表演能力
1.一位好的声乐教师应有好的演唱能力。这里有两个方面的涵意。
(1)发声技巧范唱能力。记得,邹本初老师在回忆著名的声乐教育家沈湘教授在给学生上课时,曾说:“唱得好的不一定教得好,教得好的不一定唱得好。”但学生说他认为唱得好的不一定教得好,但教得好的必须唱得好才行。当即得到沈湘教授的肯定,说一定要将这句话写到书里。可见,声乐教学中,范唱的作用。课堂上,教师范唱是必不可少得,而且能起到理论讲解达不到的效果。学生通过听老师范唱,可以直接感觉到声音的“形态”,马上找到正确的声音概念。
(2)表现歌曲内涵和艺术美感的能力。教师在讲解如何处理歌曲时,在歌曲风格和内涵的把握方面,作出示范,学生会从听觉上“直观”地把握歌曲中某一个细节的处理。而且,教师示范有灵活性,可以运用好的声音来感染学生,也可以唱一些不理想的声音来作即时对比,这样学生既理解了老师的意图,也确立了好的声音概念。
2.合格的声乐教师还应该注意提高自身的舞台表演能力。声乐是一门听觉和视觉并重的艺术。没有哪个学习声乐的人只想在琴房和教室歌唱,都想登上舞台为所有的人展现自己美妙的歌喉和出色的表演。所以,光有好的歌声是不完美的,一个好的歌唱演员必须同时具备很强的舞台表演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把舞台表演知识也纳入声乐课的教学内容中来。当然,也要求声乐教师具备丰富的舞台经验。因些,声乐教师应该把握和创造一切机会,多上台,多表演。在自身得到提高的同时,也可以用自己的亲身体会去指导学生。
广博的知识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果教师的学识不渊博,甚至不如学生,何以传道,何以授业,又怎么能够解惑?艺术是一门社会学科,是人文的体现,如果声乐教师连歌词都读不懂,或者跟本不知道它的社会和文化背景,那么必然会曲解词意,闹出笑话。学生也不会信服。所以,教师必须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熟悉历史、政治、地理等学科,才能更准确的理解歌词,把握作者的情感,完美的表达出歌曲的内涵。也才能正确的指导学生,引导他们理解歌曲,表达歌曲。
还有,作为声乐教师,必须熟谙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好的演唱必须有扎实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作坚强的后盾。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包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曲式及作品分析、中外音乐史等等。试想一个连音的唱不准的人去做声乐教师,怎么会教出好学生?笔者就见过一个学生在考试时,把小夜曲唱的铿锵有力,颇有进行曲的风格,真叫人哭笑不得。
灵活生动的课堂气氛
笔者曾见过这样的老师:他所有的发声练习曲加起来只有三条,不管哪个学生上课,都是从头到尾把这三条练习曲唱几遍,男女生不限,各声部全包。也不问这个学生是什么问题,是呼吸浅呢?还是声音位置低?四年下来,有的学生还没有刚入学时唱得好。可见,一个合格的声乐教师必须懂得灵活运用自己的教学方法,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什么样的学生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用最适合他的发声练习曲,以解决他的实际问题。正所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搞一刀切。只有这样才符合声乐教学的规律,才是科学的声乐教学法。
另外,作为声乐教师,应该有一个生动、活泼、互动的课堂气氛。声乐课是理论课、也是实践课,是技能课,也是情感调节课,是一门运用声音和语言来表达情感的艺术课。这就要求上课时,老师和学生都保持积极、活跃的状态和一种放松、愉悦的心情,这是必须的。如果教师上课时总是凶神恶煞般喊叫,学生吓得胆颤心惊,大脑一片空白,连站都站不稳,怎么能唱出好声音?教师应该用生动、形象的表达,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要及时和学生勾通,了解学生的感觉和想法,才能更好、更快的让学生学会唱歌。
钢琴伴奏水平
当前,即便是高校声乐课堂,也只有个别音乐院校安排一对一的课堂声乐艺要指导或专职钢琴伴奏。大部分学校由于条件限制,只能由声乐教师来充当课堂钢琴伴奏。好的钢琴伴奏可以烘托歌曲的气氛,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处理作品。它在和声、情绪、色彩和意境方面加以渲染,从音准、节奏、风格等方面要求学生,使他们的音乐演唱尽可能的规范,并保证音乐作品的完整性。同时能激发学生的歌唱欲望,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觉,协助他们进行声乐演唱,增强表现力和声乐教学质量。使学生真正从枯燥的发声练中解放出来,畅游在美妙的旋律中,体现出声乐的价值。而另人遗憾的是“一指禅”的现象比比皆是,声乐教师们只能用右手食指砸响哆咪嗦。好一点的也只能用单手把歌曲的旋律弹出来,以引导学生把歌曲唱完。这样的声乐课是不完整的。学生跟本感受不到歌曲中的色彩,何谈用感情?又怎能体会作者原本的用意?作为声乐教师最起码应该具备即兴伴奏的能力。能够从引子到结尾准确表现歌曲原有的和声色彩和节奏感,这样学生才有可能融入音乐,以情带声,声情并茂。
综上所述,一名合格的声乐教师,需要的不仅仅是懂唱歌或会唱歌,而是全面的知识和技能。也许会有不同的看法,但笔者认为,上述四个方面的素质是必不可少的。也是笔者多年以来,在声乐教学工作中对自身的要求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