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课后小结?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ke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打开我们的教案,对于教案中课后小结这一栏,很多老师感到无所适从,不知怎样完成这一教学环节,有的干脆填写作业布置情况或者板书设计,不能体现小结的作用。小结应该是每节课的教学后记,应该记录教学中的成功及不足,这样,才有益于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学能力的提高,才有益于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找出最适应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
  
  课后小结结什么?
  
  对于课后小结的内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课也应该有不同的小结内容。我认为从教学本身来讲,课后小结应该从学生和教师两个层面去考虑。
  从学生层面来讲,课后小结应该总结出以下内容:
  1.小结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紧紧围绕学生的中心地位开展教学工作。因此,每一节课后教师都应分析本节课是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教学过程是否符合学生的基础实际,能不能对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所提高。例如,我在准备高中《物理》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内容时,翻阅了以前的备课笔记,在以往的课后小结中记录着以下几条:①可以对牛顿的生平做一个介绍。我们知道,牛顿从小并不聪明,只是爱好读书,对自然现象有好奇心,并有很好的技巧,通过后天努力才达到举世瞩目的成就。虽然取得很大的成就,但他仍然这样讲:“如果说我比一些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缘故。”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信心和谦虚的求学态度。②可以通过以下实验或体验事例引出学生对第一定律的理解:学生滑冰实际、惯性演示实验,加深学生对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理解,提高学生参与实际教学活动。这样,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就可以根据过去的课后小结,改进教学,活跃课堂气氛,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2.记录课堂中学生的有益见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会在学习中产生一些好的见解。而这些见解会对以后的教育教学产生一定的帮助。这时,我们可以作为课后小结记录下来,作为日后教学的有益借鉴,促进教育教学的提高。例如,笔者在讲解高中《物理》第一册第五章角速度这个知识点时,学生对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关系很难理解。这个时候,有位物理成绩比较好的同学建议我用陀螺这个玩具作为例子给大家讲解,我采纳了他的建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并在课后小结中及时地记录下来,成为日后开展角速度教学时的借鉴。
  3.总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往往是一节课的难点。教师了解学生的困惑,设法改进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困惑,也就突破了难点。例如,笔者第一次讲授力的合成与分解时,预想学生会一听就懂,结果课堂上很多学生对我的讲解茫然不知。课后笔者向学生了解其中的原因,学生说:“我们在数学课上对向量的合成与分解就不太懂,向量的加减的三角形法则理解不透。”由此,笔者发现,自己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生的数学水平了解不准。课后,我小结如下:在讲授相关知识时要深入分析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和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尽量做到“低起点、小步走”,使每个学生都感到物理既有趣又好学。
  从教师层面来讲,课后小结应该总结出以下内容:
  1.成功的教学经验。成功的教学经验体现了教学创造性的教学思维,也体现了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和深度去把握教材的能力及以恰当的方法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等。具体包括:教学方法选择和应用合理,为培养学生的某种能力而适时变换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合理,其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直接体现教学目标的实现;新课导入自然、恰当;教具准备充分,为讲解重点和突破难点而选用好例题;突破难点的方法能针对学生的实际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选用了合适的教学方法,我们就应该在课后小结中及时地记录下来,作为日后课堂教学和经验推广的依据。
  2.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即使教师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熟悉教材和精心准备教案,也难免会出现疏漏或失误,课后都会让教师感到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果教师把在课堂中发现的不足或一时不知如何处理的问题及时记录在课后小结中,然后加以认真思考,则可以避免今后教学中犯类似错误。
  3.记录教学中的突发灵感。如果在某节课上,教师突然想到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教师课后就应以课后小结的形式记录下来。因为突发的灵感转瞬即逝,若不及时记录下来就会遗忘,不能很好地为教学服务。课后小结的内容可以是教师对某一教学环节的处理,可以是对某一教具或某种教学手段的应用,甚至是对某一教学点的理解,或者对某些学生反应的再认识。它是一种对教学进行高水平和高层次的思考。
  
  课后小结的作用及形式
  
  教师的教案在付诸教学实践后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随着学生、环境和教师教学时间的变化,有些问题教师在上课前难以预料,尤其对年轻的教师更是如此。课后小结能及时的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教学心得、课堂教学的即时效果和可持续性的教学效应等作为课后小结补充在教案中。这样,教师既可以对本节课的教学做出正确的评价,又可以为平行班或下一轮学生的教学提供资料,还可以防止某些教学失误在今后的教学中重现。总之,课后小结既是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摸索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又是教师自我剖析、提高教学质量和深化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有的教师会问:“教案中课后小结的内容总共就那么一点空间,哪有那么多内容可以填呢?”。课后小结不能拘泥于形式,而将其记成“流水账”。我们要根据每节课的内容做出有效的课后小结,它可长可短,可繁可简,可以是这节课的成功和不足,也可以是教学随感或教学灵感的记录,还可以是与同事交流时其他同事提出的合理化建议或评价等等。
  我们要重视课后小结的具体作用,从小结中改进教学,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从小结中反思过去教学过程,使以后的教学常教常新、扬长避短;从小结中认识学生,使以后的教学更能体现学生的实际,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其他文献
为解决工业生产中黄色工业金刚石人工检测速度慢、劳动强度大、质量一致性不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黄色工业金刚石检测方法。针对黄色工业金刚石晶体结构特点,设计
目的研究呼吸道解脲脲原体(UU)定植与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以住院早产儿行呼吸道分泌物UU检测者为对象,UU阳性为定植组、UU阴性为非
我们过去对考试作弊的学生一直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只有学习差的学生才会作弊,他们平时不好好念书,为了考试能够及格,只能靠作弊过关:进而认为学习差的学生思想也落后、素质差,喜欢
目的分析PICU缺血性脑卒中(IS)近期预后不良的关联因素,构建多因素预后预测模型。方法纳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PICU 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IS连续病例,以出院时脑功能
本研究通过对武汉市4所三本院校109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学习动机与年级、生源地、所学专业、大学英语测试之间的关系,从而探讨教学中如何有
传统的课堂教学强调教师的权威,课堂教学对学生的要求整齐划一,使越来越多的学生感到学习乏味、压抑和兴趣索然,更谈不上发挥思维的能动性和主动性。为了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和朝气,必须实行开放式教学。    开放式教学是对传统教学的有力冲击    在科技信息迅猛发展和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的课堂教学却还因循守旧、固步自封。陈旧的教学观念、沉闷的课堂气氛,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分数而学以及繁重的作业负担压得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