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鼻出血病人的护理问题,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回顾分析2011至2013年36例老年鼻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病人均治愈出院。结论:做好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严密观察,有效的止血方法有利于病人康复。
关键词:老年病人鼻出血 护理体会
老年鼻出血(1)是耳鼻喉科急、重症,同时也是许多疾病的临床症状之一。一般前鼻孔出血则以鼻中隔前端小动脉破裂为主,呈泉涌状喷射:后鼻孔出血则以后鼻孔静脉破裂为主。老年病人多见于鼻腔后部出血,除与鼻腔后部静脉曲张及在下鼻道近下鼻甲后端的鼻——鼻咽静脉丛较易出血外,同时与老年人动脉硬化及高血压有关。症状是除前鼻孔流血外淌,从口腔吐出血块外,还可见咽侧向下流血。可引起心脑梗塞及猝死。由于发病突然,护理人员更应该重视对老年鼻出血病人的护理。
1、临床资料
2011年至2013年我院收治鼻出血病人36例,男26例,女10例,双侧16例,单侧20例。年龄56岁至68岁。本组22例出血点位于鼻腔后部,14例无法明确出血部位,伴高血压、心脏病史28例,其他内分泌失调、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肺源性心脏病20例。大多数有时间较长的烟酒嗜好史,本组有32例。经及时给予鼻腔填塞止血,输液、抗休克,治疗原发病及全身支持疗法后36例病人均治愈出院。
2、诊断
2.1查明出血部位 清除血凝块,再用1%—2%麻黄素液或0.1%肾上腺素棉片置于患侧鼻腔数分钟,待出血量少或停止后,再观察鼻腔情况。出血位于中鼻甲下方蝶窦前壁者,系蝶腭动脉分支或鼻咽静脉出血所致,位于鼻中隔前下方little区出血,位于鼻顶部或鼻上部者多为颈内动脉筛前、筛后支所致(2)。
2.2估计出血量 如出血总量达500ml,可出现头晕、口渴、面色苍白等症状。如达1000ML,可出现胸闷、血压下降、出汗等症状,一般这种情况少见,因患者见出血比较紧张,能及时去医院就诊。
2.3判明出血原因 止血后详细询问病史,及时进行全身检查,抽血化验。
3、护理治疗措施
3.1.一般护理
3.1.1心理护理:多数老年人住院后加重了孤独感和疏离感。由于常期反复出血,患者担心出血过多而危及生命,常表现为紧张和烦躁。护士应尽量分散其注意力,使精神放松,减少出血次数。
3.1.2病情观察:对鼻出血病人应询问病史,了解出血量,一般每1小时测量血压、脉搏各1次,休克病人每15——30分钟测量1次,发现异常及时报告。若病人出现烦躁不安,出冷汗、四肢厥冷、血压下降等休克征象,应紧急处理,加快输液速度,配合医生进行局部再处理。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病人,出血过多时血压会下降,不可误认为血压正常,应密切监测血压、意识变化,防止休克的发生。备好急救药品及物品,鼻腔填塞所需一切用物、止血药、降压药、抗心律失常药、吸痰器、气管切开包、氧气、心电血压监护仪等急救用品随时置于备用状态,以能方便快捷抢救患者为原则。
3.1.3基础护理:老年患者行后鼻孔栓塞
鼻咽部常有异物感及张口呼吸,口咽干燥,吞咽不利等使病人的舒适度下降且渗血较多时,易烦躁。部分患者可因后鼻孔填塞引起软腭水肿或大量出血致血块脱落,阻塞呼吸道而引起窒息:吞咽反射迟钝者出血时血液吸入气管也可造成窒息死亡,应注意床边备吸痰器避免意外发生。?鼻出血时嘱患者用手紧捏两侧鼻翼10至15分钟,同时用冷水袋或冷湿毛巾敷前额和后颈,以促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或用1%麻黄素生理盐水或1%肾上腺素棉片塞入鼻腔暂时止血。对前后鼻孔填塞的老年患者要注意生命体征及出血的观察。如有出血,血液会流向咽部,嘱患者咽部有液体流动时勿吞咽,轻轻吐出,便于观察出血量,防止血液咽入胃内引起恶心、呕吐。另外还会出现鼻腔肿胀、头痛、疲倦无力、失眠等,此时可给予去痛片、地西泮口服。局部应注意观察鼻孔固定纱布卷,如被血液及鼻腔分泌物浸渍时,药通知医生及时更换,以防前鼻孔周围皮肤糜烂、感染。出血完全停止后,可适时从鼻前空纱布上滴复方薄荷鼻液,以方便抽纱条,减少再出血机会。
3.2恢复期护理
3.2.1老年人担心再次出血,不敢下床活动,护理人员应主动与病人交谈,给予精神上的安慰,消除其紧张情绪,嘱其下床适当活动,特别是患有对以往有便秘的患者,嘱其要多食蔬菜及水果,以高蛋白易消化的半流或流质食物。不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大便时勿用力,避免腹压过高引起再次出血。
3.2.2禁止吸烟、饮酒,注意保暖,避免受凉而引起咳嗽、打喷嚏。
3.2.3注意环境清洁,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防止因鼻腔干燥引起再次出血。
3.2.4因高血压病引起鼻出血的病人,定时测量血压,按时给病人服药,并了解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当出现副作用时应及时报告医生,调整用药。
3.2.5健康宣教:在鼻腔出血控制、生命体征平稳时,护理人员向病人宣传有关疾病的知识,告知病人及家属填塞期间不可随意将纱条取出,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3.3出院指导:对于高血压引起出血的患者,我们向病人解释,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按时服用降压药,不能随意或突然停药,以免血压反跳加重鼻出血或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4讨论
老年人鼻出血时一般因为全身因素,且多见于鼻腔后部即鼻——鼻咽静脉丛,因鼻黏膜萎缩、血管壁变薄,表现为血管弹性差,质脆易破裂,且缺乏收缩力,一旦出血较难自止。本组老年病人因在院内外行反复止血治疗,效果不佳,病人心理负担较重,而情绪波动是血压得不到控制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加强心理护理。老年鼻出血患者合并症多,护士不仅要有过硬的专科知识,同时也要有精湛的操作技术、完善的抢救措施。在护理过程中,让患者感到护士是制度的信赖和乐意为他们排忧解难的贴心人,能够将患者需求有放矢地进行护理,从而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
参考文献:
【1】康衍,金碧磊,五官科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64——166
【2】吴先国,人体解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4
关键词:老年病人鼻出血 护理体会
老年鼻出血(1)是耳鼻喉科急、重症,同时也是许多疾病的临床症状之一。一般前鼻孔出血则以鼻中隔前端小动脉破裂为主,呈泉涌状喷射:后鼻孔出血则以后鼻孔静脉破裂为主。老年病人多见于鼻腔后部出血,除与鼻腔后部静脉曲张及在下鼻道近下鼻甲后端的鼻——鼻咽静脉丛较易出血外,同时与老年人动脉硬化及高血压有关。症状是除前鼻孔流血外淌,从口腔吐出血块外,还可见咽侧向下流血。可引起心脑梗塞及猝死。由于发病突然,护理人员更应该重视对老年鼻出血病人的护理。
1、临床资料
2011年至2013年我院收治鼻出血病人36例,男26例,女10例,双侧16例,单侧20例。年龄56岁至68岁。本组22例出血点位于鼻腔后部,14例无法明确出血部位,伴高血压、心脏病史28例,其他内分泌失调、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肺源性心脏病20例。大多数有时间较长的烟酒嗜好史,本组有32例。经及时给予鼻腔填塞止血,输液、抗休克,治疗原发病及全身支持疗法后36例病人均治愈出院。
2、诊断
2.1查明出血部位 清除血凝块,再用1%—2%麻黄素液或0.1%肾上腺素棉片置于患侧鼻腔数分钟,待出血量少或停止后,再观察鼻腔情况。出血位于中鼻甲下方蝶窦前壁者,系蝶腭动脉分支或鼻咽静脉出血所致,位于鼻中隔前下方little区出血,位于鼻顶部或鼻上部者多为颈内动脉筛前、筛后支所致(2)。
2.2估计出血量 如出血总量达500ml,可出现头晕、口渴、面色苍白等症状。如达1000ML,可出现胸闷、血压下降、出汗等症状,一般这种情况少见,因患者见出血比较紧张,能及时去医院就诊。
2.3判明出血原因 止血后详细询问病史,及时进行全身检查,抽血化验。
3、护理治疗措施
3.1.一般护理
3.1.1心理护理:多数老年人住院后加重了孤独感和疏离感。由于常期反复出血,患者担心出血过多而危及生命,常表现为紧张和烦躁。护士应尽量分散其注意力,使精神放松,减少出血次数。
3.1.2病情观察:对鼻出血病人应询问病史,了解出血量,一般每1小时测量血压、脉搏各1次,休克病人每15——30分钟测量1次,发现异常及时报告。若病人出现烦躁不安,出冷汗、四肢厥冷、血压下降等休克征象,应紧急处理,加快输液速度,配合医生进行局部再处理。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病人,出血过多时血压会下降,不可误认为血压正常,应密切监测血压、意识变化,防止休克的发生。备好急救药品及物品,鼻腔填塞所需一切用物、止血药、降压药、抗心律失常药、吸痰器、气管切开包、氧气、心电血压监护仪等急救用品随时置于备用状态,以能方便快捷抢救患者为原则。
3.1.3基础护理:老年患者行后鼻孔栓塞
鼻咽部常有异物感及张口呼吸,口咽干燥,吞咽不利等使病人的舒适度下降且渗血较多时,易烦躁。部分患者可因后鼻孔填塞引起软腭水肿或大量出血致血块脱落,阻塞呼吸道而引起窒息:吞咽反射迟钝者出血时血液吸入气管也可造成窒息死亡,应注意床边备吸痰器避免意外发生。?鼻出血时嘱患者用手紧捏两侧鼻翼10至15分钟,同时用冷水袋或冷湿毛巾敷前额和后颈,以促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或用1%麻黄素生理盐水或1%肾上腺素棉片塞入鼻腔暂时止血。对前后鼻孔填塞的老年患者要注意生命体征及出血的观察。如有出血,血液会流向咽部,嘱患者咽部有液体流动时勿吞咽,轻轻吐出,便于观察出血量,防止血液咽入胃内引起恶心、呕吐。另外还会出现鼻腔肿胀、头痛、疲倦无力、失眠等,此时可给予去痛片、地西泮口服。局部应注意观察鼻孔固定纱布卷,如被血液及鼻腔分泌物浸渍时,药通知医生及时更换,以防前鼻孔周围皮肤糜烂、感染。出血完全停止后,可适时从鼻前空纱布上滴复方薄荷鼻液,以方便抽纱条,减少再出血机会。
3.2恢复期护理
3.2.1老年人担心再次出血,不敢下床活动,护理人员应主动与病人交谈,给予精神上的安慰,消除其紧张情绪,嘱其下床适当活动,特别是患有对以往有便秘的患者,嘱其要多食蔬菜及水果,以高蛋白易消化的半流或流质食物。不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大便时勿用力,避免腹压过高引起再次出血。
3.2.2禁止吸烟、饮酒,注意保暖,避免受凉而引起咳嗽、打喷嚏。
3.2.3注意环境清洁,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防止因鼻腔干燥引起再次出血。
3.2.4因高血压病引起鼻出血的病人,定时测量血压,按时给病人服药,并了解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当出现副作用时应及时报告医生,调整用药。
3.2.5健康宣教:在鼻腔出血控制、生命体征平稳时,护理人员向病人宣传有关疾病的知识,告知病人及家属填塞期间不可随意将纱条取出,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3.3出院指导:对于高血压引起出血的患者,我们向病人解释,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按时服用降压药,不能随意或突然停药,以免血压反跳加重鼻出血或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4讨论
老年人鼻出血时一般因为全身因素,且多见于鼻腔后部即鼻——鼻咽静脉丛,因鼻黏膜萎缩、血管壁变薄,表现为血管弹性差,质脆易破裂,且缺乏收缩力,一旦出血较难自止。本组老年病人因在院内外行反复止血治疗,效果不佳,病人心理负担较重,而情绪波动是血压得不到控制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加强心理护理。老年鼻出血患者合并症多,护士不仅要有过硬的专科知识,同时也要有精湛的操作技术、完善的抢救措施。在护理过程中,让患者感到护士是制度的信赖和乐意为他们排忧解难的贴心人,能够将患者需求有放矢地进行护理,从而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
参考文献:
【1】康衍,金碧磊,五官科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64——166
【2】吴先国,人体解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