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应用企业集群理论和竞争力理论,分析影响企业集群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并建立了指标体系,通过结构方程分析了诸因素对企业集群竞争力的影响程度,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企业集群 竞争力 结构方程模型(SEM) 影响因素
1 研究综述
波特认为企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形成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企业集群可以提升集群内企业的生产率;二是企业集群能够提升集群内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三是企业集群可以降低企业进入的风险,促进企业的产生与发展。
国内外学者对企业集群竞争力的评价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影响企业集群竞争优势因素对企业集群竞争力的定量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是GEM模型(即“基础——企业——市场”模型),此模型确定了影响企业集群的六大因素,即资源,设施,供应商和相关辅助行业,公司的结构、战略和竞争,本地市场,外部市场。很多学者还将层次分析法运用于企业集群竞争力的评价。
2 研究設计与方法
目前常用的构建指标体系的方法主要是主观法和客观法。单纯的主观法可能会受到研究中专业和背景的限制,结果往往会有偏颇,而单纯的客观法构建的指标体系,由于其完全取决于数据质量质量,所以评价质量很难完全保证。因此,本文构建指标体系是综合了主观法和客观法两方面的特点,用主观法建立影响企业集群竞争力因素的指标体系,用客观法进行评价。
2.1 指标构建 影响企业集群竞争力因素的指标体系由5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组成。
问卷内容所涉及到的5个潜变量因子,17个可测指标,如表1所示:
2.2 结构方程模型概念及机理 结构方程模型是一种考虑因子内部结构,建立、估计和检验因果关系模型的多元统计分析技术。结构方程模型由变量和变量关系构成,其中变量包括2种,即结构变量(construct variable)和观察变量(measurement variable)。结构变量又称为潜变量,是反映抽象和综合概念的变量。观测变量又称为显变量。结构变量不能直接测量得到,只能通过观测变量的测量和计算得到。结构方程模型可以通过寻找变量间内在的结构关系验证某种结构关系或模型的假设是否合理、模型是否正确来选择构建合适的拟合模型。
3 模型构建
3.1 数据收集 本次调查问卷的对象是政府人员、专家学者和各高校相关专业人员。问卷的发放和回收主要采取自己的关系网络发放和回收问卷,主要利用的是中国调查网、问卷星,以及人大经济论坛等网上资源。共发放问卷216份,回收178份,回收率为82.4%,其中有效问卷15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7.6%。
本文采用5个等级的里克特(Likert)等级度量法来测量各因素对于企业集群竞争力的影响,即按照“完全不重要”,“比较不重要”、“重要”、“比较重要”、“非常重要”,依据相似程度依次递进,对每一等级赋予一定的分值。
3.2 问卷信度与效度的检验 本研究依据主观分析法和前人所研究理论,结合企业集群竞争力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设计了调查问卷,应用SPSS16.0对所收集到的问卷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信度α系数为0.817,因子负荷均大于0.5,可以认为问卷信度和效度水平是符合要求的。
3.3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本文采用了同时带有测量模型与结构模型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该分析整合了路径分析和因素分析的优点,回避了传统多变量统计技术中的一些限制。依据调查问卷的数据收集,得到如图1的模型拟合结果。
结构方程模型主要揭示了潜变量之间的关系(潜变量与可测变量之间以及可测变量与可测变量之间)的结构关系,这些关系在结构方程中通过路径系数体现出来。经分析,本文所构建的企业集群竞争力影响因素路径模型的x2=119,DF=221.7,GFI=0.905,RMSEA=0.057,各拟合指数良好,此模型具有比较理想的拟合度。
在对资源因素影响的变量中,组织资源和人力资源的路径系数显示出其对于企业集群竞争力有很重要的影响,在环境因素中,政府行为、政府政策与市场状况表现出了显著性。集群因素中,集群规模和集群网络对于企业集群的竞争力有明显的影响。企业因素中,创新能力的权重较大。在产品因素中,主导产品的权重大于品牌效应和产品创新。
4 结论和建议
通过对企业集群竞争力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的评价,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和建议:
其一,环境因素与集群因素之间有明显相关性,企业因素与产品因素之间有相关性。因此,在提高企业集群竞争力的时候,要给企业集群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氛围,通过政府扶持和政策上的倾向来引导企业向主导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集群,从而形成集群发展的态势。
其二,集群因素中的集群网络对企业集群竞争力的影响显著。网络
关键词:企业集群 竞争力 结构方程模型(SEM) 影响因素
1 研究综述
波特认为企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形成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企业集群可以提升集群内企业的生产率;二是企业集群能够提升集群内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三是企业集群可以降低企业进入的风险,促进企业的产生与发展。
国内外学者对企业集群竞争力的评价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影响企业集群竞争优势因素对企业集群竞争力的定量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是GEM模型(即“基础——企业——市场”模型),此模型确定了影响企业集群的六大因素,即资源,设施,供应商和相关辅助行业,公司的结构、战略和竞争,本地市场,外部市场。很多学者还将层次分析法运用于企业集群竞争力的评价。
2 研究設计与方法
目前常用的构建指标体系的方法主要是主观法和客观法。单纯的主观法可能会受到研究中专业和背景的限制,结果往往会有偏颇,而单纯的客观法构建的指标体系,由于其完全取决于数据质量质量,所以评价质量很难完全保证。因此,本文构建指标体系是综合了主观法和客观法两方面的特点,用主观法建立影响企业集群竞争力因素的指标体系,用客观法进行评价。
2.1 指标构建 影响企业集群竞争力因素的指标体系由5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组成。
问卷内容所涉及到的5个潜变量因子,17个可测指标,如表1所示:
2.2 结构方程模型概念及机理 结构方程模型是一种考虑因子内部结构,建立、估计和检验因果关系模型的多元统计分析技术。结构方程模型由变量和变量关系构成,其中变量包括2种,即结构变量(construct variable)和观察变量(measurement variable)。结构变量又称为潜变量,是反映抽象和综合概念的变量。观测变量又称为显变量。结构变量不能直接测量得到,只能通过观测变量的测量和计算得到。结构方程模型可以通过寻找变量间内在的结构关系验证某种结构关系或模型的假设是否合理、模型是否正确来选择构建合适的拟合模型。
3 模型构建
3.1 数据收集 本次调查问卷的对象是政府人员、专家学者和各高校相关专业人员。问卷的发放和回收主要采取自己的关系网络发放和回收问卷,主要利用的是中国调查网、问卷星,以及人大经济论坛等网上资源。共发放问卷216份,回收178份,回收率为82.4%,其中有效问卷15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7.6%。
本文采用5个等级的里克特(Likert)等级度量法来测量各因素对于企业集群竞争力的影响,即按照“完全不重要”,“比较不重要”、“重要”、“比较重要”、“非常重要”,依据相似程度依次递进,对每一等级赋予一定的分值。
3.2 问卷信度与效度的检验 本研究依据主观分析法和前人所研究理论,结合企业集群竞争力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设计了调查问卷,应用SPSS16.0对所收集到的问卷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信度α系数为0.817,因子负荷均大于0.5,可以认为问卷信度和效度水平是符合要求的。
3.3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本文采用了同时带有测量模型与结构模型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该分析整合了路径分析和因素分析的优点,回避了传统多变量统计技术中的一些限制。依据调查问卷的数据收集,得到如图1的模型拟合结果。
结构方程模型主要揭示了潜变量之间的关系(潜变量与可测变量之间以及可测变量与可测变量之间)的结构关系,这些关系在结构方程中通过路径系数体现出来。经分析,本文所构建的企业集群竞争力影响因素路径模型的x2=119,DF=221.7,GFI=0.905,RMSEA=0.057,各拟合指数良好,此模型具有比较理想的拟合度。
在对资源因素影响的变量中,组织资源和人力资源的路径系数显示出其对于企业集群竞争力有很重要的影响,在环境因素中,政府行为、政府政策与市场状况表现出了显著性。集群因素中,集群规模和集群网络对于企业集群的竞争力有明显的影响。企业因素中,创新能力的权重较大。在产品因素中,主导产品的权重大于品牌效应和产品创新。
4 结论和建议
通过对企业集群竞争力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的评价,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和建议:
其一,环境因素与集群因素之间有明显相关性,企业因素与产品因素之间有相关性。因此,在提高企业集群竞争力的时候,要给企业集群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氛围,通过政府扶持和政策上的倾向来引导企业向主导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集群,从而形成集群发展的态势。
其二,集群因素中的集群网络对企业集群竞争力的影响显著。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