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推动初中化学教学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ldingmanz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教育也和其他行业一样,各类信息技术手段已逐渐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江苏省苏州市制订了《苏州市教育信息化五年行动计划(2013-2017年)》,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这样的氛围下,各门学科都在积极探索和实践信息化教学之路。作为九年义务教育中唯一一门只在九年级学习的学科,初中化学必须在信息化教学改革中冲在最前面,用实际行动推动和引领信息化教学的发展。
  加强学习,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其教学方式的改变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化学课到了九年级才开设,此时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这就意味着在化学学科推进信息化教学方面,既有基础性,又有可行性,同时也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要引导初中化学教师加强学习,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
  对于初中化学教师而言,一要具有扎实的学科内容知识,即能准确地把握教材中的内容,并在课时设计中能够将相关知识点进行准确定位;二要具有熟练的教学法知识,即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正确而有效的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三要掌握技术知识,即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媒体技术,拓展教学手段,设计出更加适合信息时代的学生所认同和追求的课型;四要建立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电子档案,开展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性评价。如此,才能促使教师将技术知识、学科知识和教学策略相结合,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推进信息化教学的发展。
  转变观念,优化学生学习方式
  教育教学的最终落脚点和宗旨,一定是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标的;所以,教师要通过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即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学生的学习问题。信息化教学和对话教学的全面推进,为学生学习方式的优化提供了环境和条件。通过小组学习,加强生生交流,用学生自己的视角以及自己的语言理解、掌握和表述知识,较之师生交流有了明显进步。以能教会别人作为衡量优秀学生的标准,也能让优秀学生更优秀,并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无论是“洋思模式”还是“杜郎口旋风”,其核心都是对学习方式的优化。初中化学具有基础性和实验性特征,并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所以更受学生青睐。推进初中化学的信息化教学,能让初中化学的学科特点充分显现;通过实验探究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构建数字化学习平台
  推进信息化教学,就是要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扩大课堂教学容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优化学生学习方式,以提高教学效率。在这一推进过程中,“数字化”将成为重要的助推剂。数字化实验、数字化实验室、数字化教室、维格教室等的相继出现,已经充分展现了数字化教学的魅力。比如,苏州市立达中学的初中化学教师,通过数据采集器和氧气传感仪,证实了二氧化碳确实可以用排水法收集,这既是对传统观念的突破,也是教学方式的创新。该节课已经在江苏卫视的“江苏新时空”栏目中播出。此外,有的老师还用这套设备探测了不同水质中氧气的含量,并以“金鱼的幸福生活”为题,通过金鱼在不同水质的鱼缸中能够获得的氧气量的对比,阐述了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今年5月,江苏省教科院在宿迁市组织了一场新课标培训活动。笔者所在的苏州市相城区一位初中化学教师,在活动中展示了一节观摩课:也是利用数据采集器和PH传感器,分别研究了当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碳酸钠溶液和盐酸、氯化钙溶液和碳酸钠溶液相混合并发生反应的过程中PH值的变化。在授课过程中,该教师还通过学生的作图,对PH值的变化情况进行了预设,但实际情况却令学生们大吃一惊:学生在平时接触的包括中考题内出现的图像都是不准确的,因为每一组PH值的变化都有一个突变过程。这种以数字化实验展现化学的真实性,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并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增强了学生对现代化科技的认识和向往,推动了学生的终身发展。
  上述数字化实验还只是数字化教学的冰山一角;但这些课例已经能够说明构建数字化学习平台,对教与学都有积极促进的作用。目前,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马宏佳已在该校化工学院设置了数字化教学实验班,笔者所在的渭塘二中也将委派一定数量的初中化学教师前往学习,以提升他们对数字化教学的认识,为学校将来的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奠定基础。
  结束语
  不论是认可还是不认可,不论是积极还是消极,信息化已经来到了人们身边。数字社会下的学生,已经习惯于快速接受信息,喜爱及时反馈和强化,他们希望用边动手边学习的操作模式来替代死记硬背的机械学习模式。学生的改变,必然要求教师及时改变教学观念,更新自己的教学系统,也就是要在学科知识、教学法的基础上增加技术知识与手段,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从而构建出更为优越的、更适合现代青少年认知观念的学习环境,让教与学都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渭塘二中)
其他文献
近年来,摄影日益趋于大众化、日常化,高校摄影教学也不断推进改革。高校摄影教学开始采用翻转课堂形式,广泛使用網络资源和SPOC课程,同时转变课程考核方式,实现以过程控制达到质量控制的目的。  摄影从胶片开始,经历一系列改革,现在更多的关注点在于数码摄影。而在全球几乎“人手一机”情形下,有观点认为,大众从实践中即可学习摄影,练习拍摄,几乎无成本的拍摄使得采取功到自然成的方式领悟摄影成为可能。单从摄影的
期刊
小学四年级下学期有一篇题为《小溪流的歌》的课文。上海市闵行区实验小学教师李小溪在讲述完这篇课文后常以此自比。她说:“我的生活、我的读书体验就是一首小溪流的歌。”  读书是为了领悟  《老人与海》这个故事,也是李小溪在课堂上常讲起的。李小溪说,这个故事的价值在于会激发她对人生的思考:“人生的全部意义就在于使人生变得有意义,而进取心便构成了积极人生的全部过程。教育即是塑造学生的过程,学生对待生活是需要
新课标背景下,一些现有的教育模式为教育者提供了有效的借鉴平台,其先进性和可操作性也为教育实践提供了便利。但值得思考的是,教育者应该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思考其背后的教育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反思,有所创新。教师在自我成长过程和教育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创新意识,是教育目的有效达成的重要途径。  “模式化”教育解析  “模式”在当下的教育语境中是一个很常用的词汇,也是教育实践中比较有效的方法。效仿优秀的“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流动人口子女涌入城市的数量也急剧增加。本文在应用教育公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梳理出我国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探讨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我国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现状与问题  (一)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现状  教育公平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公平,即公平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