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比较全麻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开胸手术时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009年6月到2010年6月来我院胸外科进行开胸手术患者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且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给予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照组34例给予单纯全麻,记录不同时间段MAP和HR情况及术后苏醒及拔管情况。结论:两组病人诱导前后血液动力学参数无明显差异,但切皮,去肋骨,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有明显的统计意义(p<0.05),经过比较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对照组均明顯高于治疗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胸手术时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效果优越于全麻。
【关键词】 开胸手术;麻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
开胸手术因创伤大,应激反应较为强烈,手术时间长和术后疼痛明显等特点。因此要想取得开胸手术的成功,必须有最佳麻醉效果,并且保持患者的呼吸平稳,减少麻醉的并发症,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减少全麻药用剂量、缓解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并且具有术后苏醒快,便于术后镇痛的优点日益受到麻醉医师的关注[1].为此本研究比较分析了开胸手术采用全麻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20009年6月到2010年6月来我院胸外科进行开胸手术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并且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患者男性18例,女性16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48.2±25.2岁,体重50~67 kg,平均体重63.2±6.8kg,ASA I~Ⅲ,对照组患者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46.6±24.5岁,体重52~71 kg,平均体重64.4±7.8kg,ASA I~Ⅲ,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ASA等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治疗组选择全麻符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全麻进行麻醉,两组患者术前30min均肌肉注射鲁米那0.1g+阿托品0.5 mg,对照组采用开放静脉后用咪唑安定0.1mg∕kg,维库溴胺0.1~0.12 mg∕kg、芬太尼4J mgkg诱导,并用喉麻针注人2%利多卡因2ml耐行气管内表麻,插人双腔支气管导管,治疗组在全麻前选择胸8~9椎间隙进行硬膜外麻醉穿刺,成功后按对照组的方案进行全麻。。麻醉维持:对照组异丙酚6~8mg/kg/h,维库溴铵0.1mg/kg/h;治疗组硬膜外间断给1%利多卡因3m1.异丙酚2 mg/kg/h,维库溴铵0.1mg/kg/h,并根据患者的情况追加芬太尼。
1.3观察指标:记录麻醉前,气管插管时,切皮时,拔除气管导管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
1.4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经过专人校对后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1.5建立数据库,计量资料用x-±S表示 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两组患者血液动力血参数变化:两组病人诱导前后血液动力学参数无明显差异,但切皮,去肋骨,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有明显的统计意义(p<0.05),详见表1.
2.2手术患者清醒时间及拔管时间的比较:经过比较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对照组均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3 讨论
本研究对比了开胸手术中全麻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的的麻醉效果和对血液动力血的影响等研究,结果发现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切皮,去肋骨,心律和平均动脉压水平明显高于单纯全麻组患者的水平,差异有明显的统计意义(p<0.05),这样单纯全麻时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反应仍然存在,导致当手术强烈刺激时,交感肾上腺髓质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加,造成心率增快,血压升高。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时,由于硬膜外麻醉不但可以阻滞交感肾上腺髓质的传出冲动,从而使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减少,而且抑制伤害性刺激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兴奋,降低皮质醇的分泌从而减少对血液动力血参数的影响,并且区域阻滞麻醉麻醉效果较单纯全麻麻醉效果较好,减少了开胸手术对患者的刺激,因此在切皮,去肋骨,过程中患者的血液动力血指标稳定,这有利于减少心血管不良时间的发生[2]。并且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手术后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低于单纯全麻的患者,差异有显著的统计意义(p<0.01),这是因为是胸段硬膜外阻滞后术中所用全麻药量少,咪唑安定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维库溴胺的用量在麻醉过程中只有对照组用量的55%左右、芬太尼只有对照组用量的36%左右,因为全麻用药量明显减少降低全麻药物对病人中枢神经、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减轻肝肾负担,使病人术后尽早苏醒,减少苏醒延迟的发生及肌松药的,所以患者术毕后完全清醒的时间只有14分钟左右,明显少于对照组的清醒时间[3-4]。
参考文献
[1]Dossow VV, Welte M, Zaune U, et al. Thoracic epidural anesthesia combined with general anesthesia: the preferred anesthetic technique for thoracic surgery[J].Anesth Analg, 2001, 92:848
[2] 粱维斌.静吸全麻加硬膜外阻滞在胸科手术中的应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1999,21(2):202—203.
[3] 林毅.全麻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开胸手术的对比研究[J]. 重庆医学, 2005,34(4):538-539.
[4] Azad SC, Groh J, Beyer D, et al. Continuous peridural analgesia versus 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for pain therapy after thoracotomy [J]. Anaesthesist,2000, 49:9
表1两组患者血液动力血参数变化(x±s)
表2 手术患者清醒时间及拔管时间的比较(x±s)
【关键词】 开胸手术;麻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
开胸手术因创伤大,应激反应较为强烈,手术时间长和术后疼痛明显等特点。因此要想取得开胸手术的成功,必须有最佳麻醉效果,并且保持患者的呼吸平稳,减少麻醉的并发症,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减少全麻药用剂量、缓解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并且具有术后苏醒快,便于术后镇痛的优点日益受到麻醉医师的关注[1].为此本研究比较分析了开胸手术采用全麻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20009年6月到2010年6月来我院胸外科进行开胸手术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并且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患者男性18例,女性16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48.2±25.2岁,体重50~67 kg,平均体重63.2±6.8kg,ASA I~Ⅲ,对照组患者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46.6±24.5岁,体重52~71 kg,平均体重64.4±7.8kg,ASA I~Ⅲ,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ASA等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治疗组选择全麻符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全麻进行麻醉,两组患者术前30min均肌肉注射鲁米那0.1g+阿托品0.5 mg,对照组采用开放静脉后用咪唑安定0.1mg∕kg,维库溴胺0.1~0.12 mg∕kg、芬太尼4J mgkg诱导,并用喉麻针注人2%利多卡因2ml耐行气管内表麻,插人双腔支气管导管,治疗组在全麻前选择胸8~9椎间隙进行硬膜外麻醉穿刺,成功后按对照组的方案进行全麻。。麻醉维持:对照组异丙酚6~8mg/kg/h,维库溴铵0.1mg/kg/h;治疗组硬膜外间断给1%利多卡因3m1.异丙酚2 mg/kg/h,维库溴铵0.1mg/kg/h,并根据患者的情况追加芬太尼。
1.3观察指标:记录麻醉前,气管插管时,切皮时,拔除气管导管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
1.4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经过专人校对后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1.5建立数据库,计量资料用x-±S表示 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两组患者血液动力血参数变化:两组病人诱导前后血液动力学参数无明显差异,但切皮,去肋骨,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有明显的统计意义(p<0.05),详见表1.
2.2手术患者清醒时间及拔管时间的比较:经过比较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对照组均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3 讨论
本研究对比了开胸手术中全麻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的的麻醉效果和对血液动力血的影响等研究,结果发现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切皮,去肋骨,心律和平均动脉压水平明显高于单纯全麻组患者的水平,差异有明显的统计意义(p<0.05),这样单纯全麻时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反应仍然存在,导致当手术强烈刺激时,交感肾上腺髓质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加,造成心率增快,血压升高。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时,由于硬膜外麻醉不但可以阻滞交感肾上腺髓质的传出冲动,从而使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减少,而且抑制伤害性刺激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兴奋,降低皮质醇的分泌从而减少对血液动力血参数的影响,并且区域阻滞麻醉麻醉效果较单纯全麻麻醉效果较好,减少了开胸手术对患者的刺激,因此在切皮,去肋骨,过程中患者的血液动力血指标稳定,这有利于减少心血管不良时间的发生[2]。并且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手术后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低于单纯全麻的患者,差异有显著的统计意义(p<0.01),这是因为是胸段硬膜外阻滞后术中所用全麻药量少,咪唑安定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维库溴胺的用量在麻醉过程中只有对照组用量的55%左右、芬太尼只有对照组用量的36%左右,因为全麻用药量明显减少降低全麻药物对病人中枢神经、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减轻肝肾负担,使病人术后尽早苏醒,减少苏醒延迟的发生及肌松药的,所以患者术毕后完全清醒的时间只有14分钟左右,明显少于对照组的清醒时间[3-4]。
参考文献
[1]Dossow VV, Welte M, Zaune U, et al. Thoracic epidural anesthesia combined with general anesthesia: the preferred anesthetic technique for thoracic surgery[J].Anesth Analg, 2001, 92:848
[2] 粱维斌.静吸全麻加硬膜外阻滞在胸科手术中的应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1999,21(2):202—203.
[3] 林毅.全麻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开胸手术的对比研究[J]. 重庆医学, 2005,34(4):538-539.
[4] Azad SC, Groh J, Beyer D, et al. Continuous peridural analgesia versus 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for pain therapy after thoracotomy [J]. Anaesthesist,2000, 49:9
表1两组患者血液动力血参数变化(x±s)
表2 手术患者清醒时间及拔管时间的比较(x±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