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职业能力开发研究综述

来源 :成人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zhang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推进农民工职业能力开发研究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研究发现,该领域研究论文数量不断增加,知识基础研究的文献类型、主题、方法相对集中,特征显著;新生代农民工职业能力开发研究、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民工职业能力开发研究、新型城镇化与农民工职业能力开发研究是当前本领域研究中的三个重要热点;该领域研究先后经历了职业技能开发研究阶段、就业能力开发研究阶段、整体职业能力开发研究阶段和终身职业能力开发研究阶段四个阶段。最后,指出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
  【关键词】农民工;职业能力开发;研究特征;研究热点;演进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9)11-0039-07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作为农民工就业创业的基础,如何开发农民工职业能力是学术界密切关注的问题。
  根据中国知网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农民工研究发端于80年代前期,与早期农村人员进城务工相并行。进入90年代,如何开发农民工职业能力,提高人力资本质量逐渐引起学术界重视,农民工职业能力开发研究随着兴起。经过近30年的发展,围绕农民工职业能力开发的内涵研究、机理机制研究和政策研究均已展开,一些高水平标志性成果相继产生,总体而言该领域的理论体系已经基本构建完成。不过由于该研究属于教育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的学科交叉研究领域,因此相关研究较为分散。在此背景下,通过对现有农民工职业能力开发研究进行系统化的统计、归纳、梳理,将有助于凝练这一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识别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轨迹,预测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这将对该领域的后续研究具有参考和借鉴价值。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知网)作为检索平台,检索时间为2018年12月1日。为保证检索文献的质量,本研究以中国知网收录的CSSCI期刊和核心期刊文献作为检索数据源。由于学术界认为职业能力包括技术能力(技能)和非技术能力,[1—2]因此本文以“农民工” “職业能力”“技能”等作为检索主题词进行检索,最终获得文献683篇。此后,本研究基于上述文献经过进一步筛选比对,最终获得核心文献655篇。在分析过程中,为提高本研究的分析精度,减少分析误差,保证分析效度,本研究对文献中关键词、主题词中的泛义词、近义词进行了适当的剔除与合并。
  2.研究方法
  共词分析是文献计量过程中的重要分析工具,该方法对关键词在理论文献中出现的频次进行统计,并据此分析关键词间的聚类整合和疏密关系,以探测特定领域的研究热点、前沿以及知识基础等信息。[3]基于共词分析的科学知识图谱是文献计量领域的特有工具,该图谱通过可视化方式来显示特定研究领域中的知识发展过程和知识结构关系,从而展示该研究领域研究的热点、演变和趋势。[4]
  为探测农民工职业能力开发研究的研究特征和发展脉络,本研究借助Citespace3.8文献计量工具,采用文献计量学中的共词分析方法,围绕国内该领域收录的高水平学术论文进行本领域研究的研究特征分析、热点分析和主题演进分析。从操作上,批量文献的共词分析工作可以借助于Citespace软件的Pathfinder或者Minimum Spanning算法对批量文献进行分析处理。本文进行农民工职业能力开发的热点研究,在Citespace3.8运行设定上,以该领域相关论文的关键词作为节点类型,以每年作为一个时间分区进行设定,而通过程序运行进行文献计量分析。
  二、农民工职业能力开发研究的研究特征分析
  进行研究特征分析主要围绕文献的整体数量和质量展开,有助于把握特定领域的整体脉络和发展趋势,探测特定领域的基本研究主题和边界。
  1.农民工职业能力开发研究的数量特征分析
  通过对农民工职业能力开发研究进行文献数量特征分析,可以从总体上了解这一领域的发展趋势,有助于掌握该领域文献的数量发展趋势和研究的整体发展方向。图1为该领域整理归纳的文献量统计图,其中该图横轴表示文献年份,纵轴表示文献的数量。
  本研究文献量统计截止于2018年12月1日(图中2018年统计数据为12月1日中国知网已上传的文献数据,2018年12月1日之后的文献数据不在统计之列)。由图1可见,早期论文发表数量较少,尤其在1995年至2003年这8年间,仅检索到5篇论文,占总文献量的0.76%。这一阶段多数年份年文献量在1—2篇,数量较少,个别年份还存在文献空白的情况。从2004年开始,该领域发展迅速。其中从2014年至今,该领域的高水平研究成果数量趋于稳定,这一阶段共收录论文299篇,占总文献量的45.65%,每年平均发表论文数约60篇,产出数量轨迹与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推进时间完全契合,持续上升的文献量显示出这一领域丰沛的研究活力。随着十九大的召开,农民工职业能力开发研究开始与乡村振兴和供给侧改革等主题紧密结合,为国家战略提供理论支持。从目前的发展趋势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内该领域的文献数量会进一步持续增长。
  2.农民工职业能力开发研究的知识基础特征分析
  知识基础是特定领域内进行后续研究推进的基石。一般进行知识基础分析通常选取高频次文献作为基础样本,这是由于高频被引文献具有较高的研究者知识认同,在研究中被正式采纳应用,因此在整体文献中具有更高的研究价值。[5]
  表1显示了该研究领域被引频次排名前15位的论文。从统计表中可见,在被引文献的期刊种类来源上,农民工职业能力开发领域内的知识基础文献主要来源于教育类、经济类(农业)、人口类和管理类四类期刊,其中教育类期刊包括《教育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继续教育研究》等刊物,经济类(农业)刊物包括《中国农村经济》《农业技术经济》等刊物,人口类刊物包括《人口研究》《人口学刊》等刊物,管理类包括《管理世界》等刊物。整体而言,教育类期刊在总量上略高于其他三类。这同时也表明,基于教育学视角进行农民工职业能力开发研究是进行该领域研究的主要研究视角。在被引文献的选题上,农民工职业能力开发中的培训意愿及其相关培训问题是重点研究领域,一览表中有7篇文献选择这一主题。在被引文献的研究方法上,该领域研究采用实证方法的研究总数高于规范研究,其中围绕“影响因素”这一选题进行的实证研究涵盖5篇文献。包括高培训意愿与低培训率、技能培训意愿和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影响因素等方面,这一结果显示前期研究中涉及职业能力开发影响机制的实证性研究更易受到学术界关注。在被引文献的选题上,农民工职业能力开发中的策略性研究和影响因素分析性研究是重点研究领域,当前在一览表中有10篇文献选择类似主题。在被引文献的研究对象上,主要包括农民工和新生代农民工两类研究对象,这两类人群的就业与城市生活、教育与培训是该领域主要的两类研究主题。   三、农民工职业能力开发研究热点分析
  通常对单篇文献进行关键词分析可以探测出文献的核心议题,而对大批量文献展开关键词共词分析则有助于挖掘特定领域的研究热点。
  1.农民工职业能力开发研究热点统计
  通过对可视化图谱生成后导出的Excel表格整理后发现,该领域共有关键词478个,关键词出现总频次为3 221次,平均每篇文献有关键词4.918个。这些关键词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这一领域研究的主题和热点。在排除了“农民工”、“机制”、“影响因素”等关键词之后,频次排名前20位的主要关键词有“新生代农民工”(268)、“人力资本”(89)、“职业教育”(78)、“职业技能培训”(73)、“职业培训”(70)、“培训”(67)、“就业”(56)、“职业培训”(70)、“技能培训”(53)、“市民化”(49)、“新型城镇化”(45)、“职业技能”(43)、“返乡农民工”(38)、“教育培训”(38)、“农民工培训”(35)、“城镇化”(29)、“社会资本”(22)、“就业能力”(21)、“继续教育”(20)和“城市融入”(19)(括号内为引用频次)。总体而言,这些排名靠前关键词的出现频度远高于其他词汇。
  在知识图谱中,高中心度关键词承担着知识媒介和联结功能。[6]关键词中心度越高则表明该词在该领域知识网络中被关注度越高,能够承担较高的知识控制和引导作用。[7]在该领域研究中,中心度排名前20的主要关键词有“劳动力”(1.12)、“农民工培训”(0.93)、“农村”(0.84)、“农民工”(0.8)、“就业”(0.76)、“新生代农民工”(0.74)、“人力资本”(0.55)、“市民化”(0.54)、“农民工就业”(0.29)、“金融危机”(0.22)、“城市融入”(0.15)、“成人教育”(0.15)、“职業教育”(0.08)、“职业技能培训”(0.08)、“培训”(0.08)、“返乡农民工”(0.08)、“城镇化”(0.08)、“社会资本”(0.08)、“企业管理”(0.08)、“农民工市民化”(0.08)。
  由上述关键词统计结果可见,高频关键词与高中心度关键词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不完全耦合。为进一步挖掘研究热点,通过将关键词的频次、中心度以及关键词间的联系情况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前10位的关键节点按照中心度和频次显示依次为“新生代农民工”(0.74,268)、“人力资本”(0.55,89)、“职业教育”(0.08,78)、“职业技能培训”(0.08,73)、“培训”(0.08,67)、“就业”(0.76,56)、“市民化”(0.54,49)、“返乡农民工”(0.08,38)、“农民工培训”(0.93,35)和“城镇化”(0.08,29)。
  2.农民工职业能力开发研究热点归纳
  围绕上述关键词的频次和中心度等相关统计结果,同时结合该领域理论文献,可以将目前农民工职业能力开发研究热点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新生代农民工职业能力开发研究,该热点是农民工职业能力研究的延伸,主要包括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研究,适应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成长需要的职业能力提升以及新生代农民工终身职业能力开发研究等方面。
  (2)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民工职业能力开发研究,该热点聚焦于返乡农民工这一特定主体,主要包括返乡农民工创业能力开发研究和返乡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开发研究等方面。
  (3)新型城镇化与农民工职业能力开发研究,该热点与当前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相结合,主要包括农民工城市融入过程中的职业能力开发与提升研究、农民工市民化能力与职业能力协同发展研究等方面。
  此外,农民工职业能力开发中的多主体协同问题,以及“人工智能”、“机器换人”等技术变革浪潮下的农民工职业能力提升研究也是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领域。
  四、农民工职业能力开发研究主题演进分析
  基于共词分析构建的时区视图可以展示研究主题的交互关系和演进路径,有助于捕捉特定研究领域的发展脉络和研究趋势。图2的共词分析时区视图展示了农民工职业能力开发领域的主题演进。基于时区视图,同时结合各阶段具体文献,可将农民工职业能力开发研究领域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职业技能开发研究阶段
  农民工职业能力开发研究始于1995年,延续至2003年。在这一时期,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开发问题率先引起周其仁、韩启德等少数学者关注。不过总体而言,这一时期该领域的研究尚处于研究的探索阶段。同时,农民工的职业能力在这一时期也尚未成为独立的研究对象,而是被纳入“农村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以及“打工族”等群体中进行职业技能的开发研究。此外,这一时期的研究多采用规范研究方法,围绕农民进城就业这一背景进行政策研究的相关理论尝试。
  2.就业能力开发研究阶段
  2004—2008年,进入到该领域研究的第二个发展阶段。从研究对象看,本阶段多数职业能力研究采用“就业能力”这一术语,围绕进城农民工的就业问题进行研究。在这一阶段,农民工的职业能力研究领域逐步从早期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研究系统中剥离出来,进而成为独立的研究对象,并分别围绕就业能力的内涵和结构两个方向展开。其中,在就业能力的结构研究方面,赵永乐(2007)等学者从职业认同、社会资本、个人适应性和人力资本四方面进行就业能力的结构研究;[8]甄月桥等(2008)构建了包括6个因素、18项胜任特征的系统化就业胜任力模型。[9]在职业能力的作用研究方面,余祖光(2004)[10]、邵华(2004)[11]、黄祖辉(2006)[12]等人系统分析了农民工能力开发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应对策。总体而言,这一时期的研究多以规范研究为主,农民工职业能力开发过程中的微观对策研究和宏观政策研究是这一阶段研究的主要内容。本阶段研究基本奠定了后续研究的方向和基础。   3.整体职业能力开发研究阶段
  2009—2013年, 进入到本领域研究的第三个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该领域研究不断深入,理论体系基本构建完成。
  这一阶段中,农民工的“职业能力”作为独立的研究主题开始出现,如何进行整体职业能力的培养,构建职业能力开发的长效机制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13—14]从研究对象看,本阶段不仅研究农民工的职业技能,还开始研究涵盖非技术技能的“整体职业能力”。与此同时,杜永红等(2012)、曾福生等(2013)学者开始糅合教育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等多学科视角,将农民工职业能力开发与“城市化”、“职业发展”相联结,在更为具体的管理情境中分析这一问题,使得职业能力的内涵更为完整。[15—16]此外在这一阶段,对农民工职业能力开发的政策保障机制研究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其中阳大胜等(2009)进行国内不同区域农民工职业能力开发政策的横向比较研究,[17]张胜军(2012)进行国内相关开发政策在不同阶段的纵向梳理,[18]王娟(2012)则借鉴国际经验提供了职业能力开发的相关政策建议,[19]至此全维度的政策保障研究体系基本完成了理论构建。同时,这一阶段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研究也迅速兴起,持续至今。从研究方法看,规范研究仍然是该领域在本阶段研究中主要采用的方法。不过与此同时,实证研究方法开始逐步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一些学者通过实证研究方法来分析影响农民工职业能力的因素、动机以及效果,取得了理论突破。
  4.终身职业能力开发研究阶段
  自2014年至今,处于该领域研究的第四个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的研究紧密围绕“新型城镇化”、“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供给侧改革”等国家战略展开,同时与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结合尤为紧密。在研究对象的时间范围上,对农民工的职业能力开发研究开始延展至“终身职业能力”开发等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领域,从农民工的前市民化阶段和后市民化阶段进行职业能力开发的系统化研究;[20]在空间范围上,则由传统的技术型和非技术型职业能力进一步延伸至“创业能力”,使得现有“职业能力”的结构更为缜密。[21]与此同时,一些学者开始关注新技术对农民工职业能力开发的影响,将新技术纳入农民工终身职业学习领域。张青等(2016)[22]、李琳等(2018)[23]、吴庆国等(2018)[24]学者以技术变革为背景,进行“互联网 ”视域下的农民工职业能力开发模式探讨。张学英(2018)开始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对农民工的冲击和影响,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应对思路。[25]此外,在本阶段研究中,Logit回归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实证研究方法在本领域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基于实证研究的农民工职业能力形成机理和影响机制研究产生了大量研究成果。
  五、结论和未来方向
  1.结论
  经过二十余年的理论探索,农民工职业能力开发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理论研究成果。本研究通过对这一领域的重要研究文献进行研究热点及前沿演进综述性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通过对本领域文献的研究数量分析,该领域研究论文数量不断增加,当前年均约发表60篇文献。在知识基础特征分析上,当前高频次被引文献主要来自于教育类、经济类(农业)、人口类和管理类等类型期刊,培训意愿及其相关培训问题是重点关注领域,同时实证研究综述高于规范研究。
  (2)通过对本领域关键词的综合分析,目前“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职业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就业”、“市民化”、“返乡农民工”、“农民工培训”、“城镇化”属于当前该领域研究中的高频和高中心度关键词,上述关键词构成现有该领域研究的核心主题词。基于上述关键词,结合相关文献研究发现,目前新生代农民工职业能力开发研究、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民工职业能力开发研究、新型城镇化与农民工职业能力开发研究是本领域研究中的三个重要研究热点。除此之外,“前沿技术” 农民工职业能力开发以及多主体协同推进农民工职业能力提升研究也是当前学术界关注的热点。
  (3)该领域研究先后经历了职业技能开发研究階段、就业能力开发研究阶段、整体职业能力开发研究阶段和终身职业能力开发研究阶段,目前处于第四阶段。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该领域研究已从早期零散性的“点”研究逐步转化为现有系统化的“线”、“面”研究,当前该领域农民工职业能力开发的内涵研究、职业能力的结构性研究已趋于成熟。相关围绕农民工职业能力开发的对策性研究、政策性研究、机理性研究、综述性研究体系也基本完成建构;在研究方法上,该领域研究由早期的规范性研究向目前的实证性研究转化,现有研究中实证性研究已占有相当比重。
  2.未来方向
  本研究通过对农民工职业能力开发研究文献的整理,分析该领域的研究特征和研究热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主题演进分析。基于上述分析,未来在以下两方面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强化和完善:
  (1)从方向上,关注新型城镇化进程和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民工终身职业能力开发研究。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能力开发研究已具有一定的研究积淀,但是现有研究对前市民化阶段就业能力的导入,市民化阶段从业能力的开发,以及后市民化阶段成长能力的培育缺乏整合性研究,未来对这一方向需要进一步强化;乡村振兴战略中的返乡农民工职业能力开发是新兴研究领域,由于城乡产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与产业环境相结合是该领域理论研究的重要突破口。
  (2)从方法上,重视该领域研究中实证研究方法与规范研究方法的协同。相比较该领域的早期研究,该领域在当前阶段偏好于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注重对农民工职业能力开发机理的挖掘。然而,这客观上却导致规范研究方法在当前该领域应用方面的相对弱化,这不利于进一步挖掘和解决当前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职业能力开发的现实问题。因此,在当前既要借助实证研究方法探寻相应规律,并加以归纳凝练,这对于该领域的持续稳定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需要关注规范研究方法的应用,探析当前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职业能力开发研究领域中核心价值判断问题,并据此提出可行性政策建议。   3.从内容上,强化对农民工职业能力开发典型模式的提炼
  通过对该领域文献分析后发现,近年来该领域优秀学术成果不断涌现。但在现有研究中,一方面对我国农民工在市民化进程中的职业能力开发成功模式提炼不够,这使得当前对农民工职业能力开发类型和模式尚不清晰;另一方面,现有研究对西方发达国家迁移劳动力职业能力开发的成功经验归纳不足,这导致难以对标国外劳动力职业能力先进开发模式进行政策创新。由于缺乏上述研究,使得当前相关策略性研究在针对性和有效性上略显不足。因此,未来研究中亟需加强对国内外相关领域优秀典型案例的挖掘,从而为我国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农民工职业能力开发政策制定依据。
  【参考文献】
  [1]匡瑛.究竟什么是职业能力:基于比较分析的角度[J].江苏高教,2010(1):131—133 136.
  [2]赵志群.职业能力研究的新进展[J].职业技术教育,2013,34(10):5—11.
  [3]姜晓萍,苏楠.国内服务型政府研究的知识图谱[J].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科学社会版,2014(2):98—109.
  [4]刘泽渊,陈悦,侯海燕.科学知识图谱方法与应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3.
  [5]孙宁,陈雅,杨艺.全媒体环境下我国网络舆情研究热点、前沿主题及其知识基础[J].情报科学,2014(10):144—149.
  [6]刘泽渊,王贤文,陈超美.科学知识图谱方法及其在科技情报中的应用[J].数字图书馆论坛,2009(10):14—34.
  [7]赵蓉英,许丽敏.文献计量学发展演进与研究前沿的知识图谱探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5):60—68.
  [8]赵永乐,张新岭,俞宪忠.农民工就业能力研究[J].调研世界,2007(11):20—23.
  [9]甄月桥,王裕豪,陈辉,刘泽文.农民工就业通用胜任力模型的构建[J].人类工效学,2008(3):22—26.
  [10]郭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受阻的原因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4(6):66—68.
  [11]邵华.建筑行业农民工培训任重道远[J].教育与职业,2004(1):28—29 35.
  [12]黄祖辉,许昆鹏.农民工及其子女的教育问题与对策[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108—114.
  [13]刘方涛.试论90后农民工职业能力的培养[J].社会科学家,2012(8):105—108.
  [14]程云蕾.农民工职业能力培养长效机制构建[J].人民论坛,2013(11):140—141.
  [15]杜永红,李鑫.城市融入視角下的新生代农民工培训:问题与对策[J].职教论坛,2012(18):49—52.
  [16]曾福生,周化明.农民工职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25个省(区、市)1141个农民工的调查数据[J].中国农村观察,2013(1):78—89 93.
  [17]阳大胜,刘范一.广州与深圳农民工政策比较研究[J].特区经济,2009(10):64—66.
  [18]张胜军.我国农民工培训政策的回顾与前瞻[J].职教论坛,2012(19):22—26.
  [19]王娟,雍少宏.农民工职业培训的国际经验[J].世界农业,2012(12):142—144.
  [20]唐羚.市民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终身职业能力提升体系构建研究[J].成人教育,2018,38(9):63—67.
  [21]庄晋财,芮正云,曾纪芬.双重网络嵌入、创业资源获取对农民工创业能力的影响:基于赣、皖、苏183个农民工创业样本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14(3):29—41.
  [22]张青,李宝艳.“互联网 ”视域下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研究[J].成人教育,2016,36(4):35—39.
  [23]李琳,张渊.农民工参与在线教育的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研究[J].世界农业,2018(7):25—31.
  [24]技术创新背景下基于政策分析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8(3):12—18.
  [25]张学英.人工智能视阈下基于劳动就业迭代的技能形成问题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0):17—24 56.
其他文献
记得上次与王志军聊天,觉得他谈吐自若、滔滔不绝,但是到摄影棚镜头下,他变得拘谨起来,浑身不自在,怎么说都无法放松,不过到了化妆间,见到王丽云与李勤勤,他又回到滔滔不绝的状态。或许这就是幕后人员的通性,不习惯在镜头下表演,只要回到他的专业范畴内,一切的自信又回来了。特别是谈到家庭伦理剧,他对人物角色的阐述,对该类型的发展前景,讲起来是条理清晰、有理有据,这就是一个文字创作者的功底。
总策划:张光北  导演:张进战  主演:张光北、陈炜、何政军、王小利、阎学晶  播出平台:  播出日期:  推荐理由:在最原始的环境里,主人公用最简单直接的情感守护着自己的家园,这种血性、原始的美是当今电视剧中比较少见的。  如果盘点2013年的热词,一定少不了“雾霭”,环境污染已经不仅仅是离我们遥远的研究课题,当我们每天出门戴着口罩,隔着一条马路看不清对面是谁的时候,我们是如此怀念曾经的蓝天,曾
节目名称:《大王小王》  节目定位:关怀类情感访谈节目  节目口号:这是一档做给老百姓自己看的节目  主持人:王为念、王芳  播出时间:周一至周五中午12:30  播出平台:湖北卫视  中国的电视节目经历了从《快乐大本营》为代表的欢乐时期,到进入以《非诚勿扰》为代表的相亲类节目和以《中国达人秀》为代表的选秀类节目时代,未来节目的发展到底是何走向?对于这个问题,没有人能给出肯定的答案。但是,从近两年
行业  2013年9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  2013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91部3357集。按题材划分,当代题材55部1803集,分别占公示总数的60.44%和53.71%,其中,当代军旅题材1部20集,当代都市题材35部1158集,当代农村题材9部299集,当代涉案题材1部36集,当代其它题材9部290集。现代题材2部290集,分别占公示总数的2.2%和8.64%,其
我是在看过剧场版的《辛普森一家》之后,才顺藤摸瓜地找到电视剧的,网上一搜,吓一跳,原来该剧的动画片已经快五百集了。看剧场版的时候,我笑得很辛苦,毫不夸张地说,全片每一秒都是高潮,每一句话都是包袱。电视剧的笑料虽然没有那么密集,可每天一集看下去,笑得积少成多,积重难返,即使不去健身房也能把腹肌练出来。  《辛普森一家》是美国福克斯的一部动画情景喜剧。该剧自1989年12月17日的首次播出开始,《辛普
做本期关于偶像剧的特别策划时,内地正在热播《北京爱情故事》,该剧在剧情、人物及风格等方面存在的  问题或许正映射出内地偶像剧面临的一些困境,从中我们或许可以看到内地偶像剧的症结到底在哪里。  当赵宝刚用《奋斗》、《我的青春谁  做主》、《婚姻保卫战》的青春三部曲从  事业、爱情和家庭三个角度,分别讲述、  解读和消费了势头正足的80一代生活后,  人们发现这代人独有的成长经历、占据的  主流话语权
近几年中国的动漫产业由于受到相关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加之动漫从业人员队伍的不断壮大和完善,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但是,整体动漫行业市场反馈回来的信息却让我们看到市场占有率低、观众口碑差、没有可以打入国际市场的作品等诸多不尽如人意的缺憾。在众多环节中,我们究竟疏漏了什么?借鉴当年的唐三藏西渡取经的做法,让我们东渡日本揭开这个世界级动漫大国的神秘面纱。     在日本,无论动漫的观看者还是制作人员
【摘 要】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加强辅导员专业化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保证和长效机制。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存在着职责不明确、素质参差不齐、结构不合理、队伍不稳定等诸多问题。文章主要针对这些问题,从学习、培训、选拔和培养等内涵建设方面对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内涵;辅导员;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电视届的2012年又是风起云涌的一年,电视娱乐节目方面推陈出新百花齐放,电视剧方面也是一部部地刷新着新的记录。2012年各个影视机构竭心尽力为中国的电视剧观众,奉上了一部又一部种类精彩纷呈、品质可圈可点的电视剧集,从剧集的前期制作到后期宣传都可见中国影视机构与日俱增的热忱与精心。在此本杂志为大众独家盘点本年度为电视荧幕贡献最大、表现最杰出的十三个影视机构,细数他们的往日辉煌与2012年的精彩呈现。
喜羊羊背后的数字  2005年,《喜羊羊与灰太狼》搭上《动漫火车》闪亮登场,迄今播出已超过700集,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地的平均收视率高达13.1。2009年3月,《喜羊羊与灰太狼》在香港无线电视台“儿童收视黄金档”播出,同时也在台湾MOMO电视台热播。2010年5月1日,全新一季《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羊羊快乐的一年》100集在浙江卫视独家首播,开创了国产动画片上星首播的纪录。《羊羊快乐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