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三彩的巧与雅

来源 :理财·收藏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ko04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康熙时期是中国陶瓷史上素三彩制作最繁荣的时代。一位曾在琉璃厂工作的老人回忆,真品康熙素三彩大件在民国时期就已罕见,尤其是康熙黑地素三彩,即便是一件残口的大瓶,当时就可值1万大洋,足见其贵重。康熙素三彩因其典雅端庄、时代感强,一直备受人们青睐,导致后世仿制者甚多。
  专家称,一件瓷器花纹太多太拥挤,用彩太浓太艳太刺激反而降低了艺术的格调。所以康熙素三彩瓷器能取得比较高的艺术成就并不偶然,它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到清中晚期走上腐败没落道路以后,素三彩的艺术水平也逐渐败落了。
  素三彩之素。陶瓷界将“素三彩瓷”定义为瓷器釉上彩品种之一,是以黄、绿、紫三色为主的瓷器。其实并不限于此三色,但不用红色。素三彩中的“素”有两种含意:一种为该器使用“素胎”(又称“素烧胎”)烧制。康熙素三彩在装饰技法上的进步主要表现在彩绘工艺上。素胎,是陶瓷生坯没有上釉前预烧的胎,它既可增强坯体机械强度,使其在搬运时不容易损坏,又可在上彩釉时不会因浸湿坯体而导致坼裂。还有则指不含红色的瓷器,古称“红为荤色,非红为素色”。
  巧工之精细。素三彩的突出特点之一是一个“细”字。胎体细,制胎原料配制和锤炼的各道工序特别严格。器物做得比较薄,又精巧,但没有任何厚薄不匀或变形的现象,胎体各部分厚薄的处理很和谐完美。为了保证绘瓷艺术的效果,保证胎体表面的细润,坯体晾干以后要施釉,器物里外壁均施,而在要作画的部位(大多数在外壁),将釉层细细地刮掉。因为坯体泥料细微颗粒之间多少都有些孔隙,釉的微粒更细,可以将这些孔隙填实,使坯體更加细润。
  品位之高雅。清朝开国的几任皇帝及其统治者很注意学习汉人的传统文化,如顺治、康熙及其以后的雍正、乾隆都能用汉文写字吟诗作画。他们的文化素养影响到人们在生活上喜爱高雅的素三彩瓷器,能够品味到素三彩的平和气氛,享受到它典雅的艺术情趣。
  与明代制品相比,清代御厂制作更趋细致、复杂化、多样化。今天,素三彩在陶瓷发展历史上尽管没有像青花瓷那样风行,并非艺术品拍卖市场上的常见品,但其特有的工艺特色,却深受一些藏家推崇。
其他文献
男,汉族,字晨峰,号溪清阁主人.1956年出生于河南省获嘉县太山乡西寺营村.自幼喜爱花鸟与山水画,1975年在县里读高中期间,就边上学边师从原西安市电报局局长王希天(已故)习画工
2018年4月8日-11日,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在海南博鳌举行。本次年会以“开放创新的亚洲,繁荣发展的世界”为主题,这是今年中国主场外交的开篇之作,年会规格和規模都超过往届。在这一重要历史时刻,有着美好寓意和经典造型的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指定国礼《永泰瓶》正式亮相博鳌亚洲论坛,被陈列在主会场入口处。  国礼《永泰瓶》上圆下方,以瓶为身,以玺为基座,象征基业永泰,四海升平。瓶口为敞口,寓意广
铜镜就是古人用铜做的镜子,一般是用含锡量较高的青铜铸造而成,是古人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具。古代铜镜中有相当多的精品,制作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铭文丰富,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辽宁省朝阳县文物管理所成立于1985年,其前身为朝阳县文化馆文物组,多年来,朝阳县文物管理所通过文物收购、征集、采集、发掘等多种途径收藏了许多铜镜,其年代上自战国,下至清代,在形状上有圆形、方形、花形,形状各异,现藏
文明是人类的标志,是历史长久以来沉淀形成的。而最早的历史文明都和所发现的大量的历史遗迹有关,艺术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原始洞穴艺术。  中国的史前时代即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在旧石器时代,人们的主要劳动工具是打磨的石器,审美观念也在漫长的打制石器过程中逐渐萌发。我国最早的绘画就发现于距今3万年左右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在山西省发现了一件兽骨片,上面刻着似为羚羊、飞鸟和猎人的图像,以此寄寓
那些记录不凡人生、彰显伟大精神的的人物传记类文章做到了文道结合、文质兼美,饱含德育因素。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类资源,培养高中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让他们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让他们在类文阅读中拓展视野、感悟生命的内涵,并在随堂练笔中实践德育渗透的效果,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一、由点及面,挖掘人物品质  传记类文本是高中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类型,通过记述一个人物生平事迹,探寻其思想轨迹,解读其功败
钧瓷《祥和樽》,是大宋官窑为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精心设计的国礼.作品寓意“凤鸣祥和,褔泰安康”.作品瓶口以曲曲折折的荷叶为型,线条流畅,起伏错落,造型美观;荷音同“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