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印刷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了满足印刷实际岗位群的需求,推进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对印刷机械基础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印刷机械基础课程考试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改革。文章主要从印刷机械基础课程考试内容、考试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印刷机械基础》课程考核改革分析。
【关键字】职业能力培养 高职印刷机械基础 考核改革
当前,《高职印刷机械基础》课程考试的内容大多数是对印刷设备相关机构的原理、概念、术语、结构简图等的记忆和公式的计算,题型单一、内容枯燥,缺乏吸引力和个性化;试题形式不外乎填空、选择、判断和问答,而为了方便老师阅卷,体现印刷技术学科特色的实操考试往往也是规定了死记硬背的程序化模式;考试方式多采用闭卷笔试,以一份试卷的内容来判断一名高职学生的优劣,重视分数,忽视能力,重视结果,忽视过程,无形中削弱了理论联系实际,忽略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与用严重脱节。因此,对印刷机械基础课程,高职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怕考的被动情绪,为了应付考试,把精力放在了死记硬背课本和笔记上,形成了上课记笔记、下课对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忘笔记的学习模式。显然,这样的考试不能突出高职学院人才培养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会导致学生不能全面掌握印刷机械基础知识,也不能反映高职学院“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方向。
为了突出高职印刷机械类学生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随着全国新闻出版行业越来越重视印刷技术人员的实践能力,随着我院课程改革的发展,我们对《高职印刷机械基础》课程考试的内容和考试方式作了相应的改革。
一、考试内容的调整、改革与创新
加强高职学生对印刷机械基础知识理解的考核,要减少以再现书本知识为主的考试内容,注重学生对印刷机械实践动手能力的考核,尤其是要关注高职学生的创造性、综合性能力的培养。在试卷上,加大一些知识面广、灵活性大、综合运用能力强的试题,拓展学生的视野;改革考试评价方法,注重考查学生对试题的分析思路、理解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内容要具有代表性、开放性、创新性,活跃学生的创新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印刷机械基础知识的能力,使考试真正成为进一步深化学习的重要教学环节,活学活用,摒弃“考前突击、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
(一)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考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掌握程度的反映。试题要充分考虑到高职学生的基础能力、发展水平、实际生产需要,同时紧密结合高职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印刷机械基础知识去解决实训项目中和实际生产中常见的问题。教育不仅仅是简单地去传播知识,更是防止思维固化、使知识保持活力,引导学生以小见大,透过树木见森林。因此,我们着重选择与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活、实训生产密切相关的内容,把印刷机械基础问题融入到印刷实践生产中去,增强学生的思维活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齿轮传动考题中,出的题是“深圳有一家印刷企业,在印刷过程中发现有一台印刷机工作时传动面一侧有异常噪音,并且印刷品表面同一个地方存在有规律的墨杠,经过印刷和维修工人的反复查找,几天后终于排除了故障,恢复了生产。请联系印刷机械基础的齿轮传动知识,分析上述现象可能存在的原因,并为这家企业制定一套维修或日常维护保养的方案。”这样考,不但理论联系实际,而且培养了高职学生具体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选用的考题更是直接采用了实际生产线上出现的问题,同学们在考试过程中兴致非常高,在答题过程中,不仅使他们更进一步掌握了所学的知识,更是让他们明白了学习的目的性,学有所用,提高了学习热情。
(二)尊重高职学生个性、特色
《高职印刷机械基础》是培养印刷技术高技能型人才的一门主要的专业基础课程,高职学生的印刷机械基础学习活动是一个颇具印刷技术特色的学习过程,更是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主动学习的过程。考试内容不能墨守成规的把学生视为被动检测对象,而要给学生们一定的自主性和自由度,为学生提供一个张扬个性、激活灵性的平台。
例如,我们提倡考试采取“一张纸半开卷式”考试形式,即允许学生可以带一张A4纸进入考场,学生可以提前在纸的正反面写上自己认为每一章节最重要的知识。这一过程,其实就是让学生进一步对印刷机械基础课程的重点知识进行归纳、提炼、总结,等于把教材读薄了。考试的结果表明,学生的成绩明显有较大的提高。学生们普遍反映这种“一张纸半开卷式”考试形式大大减轻了考试压力,不用花大量的精力去死记硬背,而是把重点放在对印刷机械基础知识的理解、分析及运用上,让考试环节成为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主动学习的过程。
(三)考试内容人性化、具有交互性
教师在出试卷的时候,往往只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而忽略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考试内容缺乏了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的理念。我们提出,命题的时候既要体现知识和能力的价值,又要体现人性化和交互性,多关注学生精神世界,多关注学生的需求,使传统呆板的考试成为学生与教师情感的交流、学生与知识的交汇、学生与情景的对话。
例如,我们对传统的答题表述形式作了更改,设计了如下卷首语:亲爱的同学们,相信大家都很好地完成了印刷机械基础课程的学习任务。你学得怎么样呢?请认真答卷,争取获得优异的成绩,向你的父母、老师、学校献上一份最好的礼物。温馨提示:(1)请仔细审题,三思而后行。(2)请保持卷面的整洁,书写要端正。(3)做好题后,别忘记了检查哦!
二、素能结合、多元化考核方式
江西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的印刷技术专业是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高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印刷机械基础》课程考核评价应围绕知识和技能这两方面来进行。我们改变了以往单一的闭卷考核方式,采用素能结合、多元化综合考核(如表1)。 考核指标包括:学习态度25%(考勤、课后作业、课堂纪律等)、课堂问答10%、学习业绩65%(期末考试、实训项目、阶段性小测验、课程论坛等)。考核指标主要突出以下几方面:
(一)任务过程考核
以学习态度、课堂问答、实训项目等内容为课程任务,建立开放式、全过程性的考核体系,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课程的积极性,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同时,过程化考核原则有:(1)考核时间的全过程化。项目(任务)贯穿整个课程教学环节,考核时间从始到终;(2)考核地点的全过程化。实训室、专业教室、校外实训基地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二)项目考核
高职印刷技术专业着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因此,考核评价要结合印刷实训项目来进行。根据印刷机械基础课程的特点,实训项目成绩占学习业绩总分的30%。主要体现在:(1)注重项目的参与过程,包括出勤情况、学习态度、分组讨论情况等;(2)注重项目最终完成的质量,主要考核技能水平、创新能力等;(3)注重实训项目作业完成的质量,主要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及格、不及格五档。
(三)职业素养考核
印刷职业能力要求印刷教学“以专业技能的培养展开,以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告终”。在《高职印刷机械基础》课程考核评价中,重视素能结合,让学生主动适应新闻出版产业经济发展和产业技术结构升级的需要,强化人才培养为产业服务的思想,培养满足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生产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同时注重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的综合素质培养。
素能结合、多元化考核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学习,还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掌控学生学习的整个进程,同时测试其知识结构和必备的知识掌握情况及知识的查找和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再学习能力。
三、结论
考试不是学习的目的,而是促进学习的方法之一,更是引导和激发学生去积极思考、积极解决问题。印刷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是关系到印刷业后备人才建设成败的关键,我们应当抓住这一时机,知识与技能并重,从印刷机械基础考试改革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质量,突出印刷机械类高职学生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相互交融,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印刷职业教育课程的考核模式。
参考文献:
[1]尹亮,娄丽莎.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12(2):84-86.
[2] 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赵文胜,江西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邮编:330000
李杉,江西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邮编:330000
【关键字】职业能力培养 高职印刷机械基础 考核改革
当前,《高职印刷机械基础》课程考试的内容大多数是对印刷设备相关机构的原理、概念、术语、结构简图等的记忆和公式的计算,题型单一、内容枯燥,缺乏吸引力和个性化;试题形式不外乎填空、选择、判断和问答,而为了方便老师阅卷,体现印刷技术学科特色的实操考试往往也是规定了死记硬背的程序化模式;考试方式多采用闭卷笔试,以一份试卷的内容来判断一名高职学生的优劣,重视分数,忽视能力,重视结果,忽视过程,无形中削弱了理论联系实际,忽略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与用严重脱节。因此,对印刷机械基础课程,高职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怕考的被动情绪,为了应付考试,把精力放在了死记硬背课本和笔记上,形成了上课记笔记、下课对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忘笔记的学习模式。显然,这样的考试不能突出高职学院人才培养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会导致学生不能全面掌握印刷机械基础知识,也不能反映高职学院“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方向。
为了突出高职印刷机械类学生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随着全国新闻出版行业越来越重视印刷技术人员的实践能力,随着我院课程改革的发展,我们对《高职印刷机械基础》课程考试的内容和考试方式作了相应的改革。
一、考试内容的调整、改革与创新
加强高职学生对印刷机械基础知识理解的考核,要减少以再现书本知识为主的考试内容,注重学生对印刷机械实践动手能力的考核,尤其是要关注高职学生的创造性、综合性能力的培养。在试卷上,加大一些知识面广、灵活性大、综合运用能力强的试题,拓展学生的视野;改革考试评价方法,注重考查学生对试题的分析思路、理解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内容要具有代表性、开放性、创新性,活跃学生的创新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印刷机械基础知识的能力,使考试真正成为进一步深化学习的重要教学环节,活学活用,摒弃“考前突击、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
(一)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考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掌握程度的反映。试题要充分考虑到高职学生的基础能力、发展水平、实际生产需要,同时紧密结合高职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印刷机械基础知识去解决实训项目中和实际生产中常见的问题。教育不仅仅是简单地去传播知识,更是防止思维固化、使知识保持活力,引导学生以小见大,透过树木见森林。因此,我们着重选择与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活、实训生产密切相关的内容,把印刷机械基础问题融入到印刷实践生产中去,增强学生的思维活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齿轮传动考题中,出的题是“深圳有一家印刷企业,在印刷过程中发现有一台印刷机工作时传动面一侧有异常噪音,并且印刷品表面同一个地方存在有规律的墨杠,经过印刷和维修工人的反复查找,几天后终于排除了故障,恢复了生产。请联系印刷机械基础的齿轮传动知识,分析上述现象可能存在的原因,并为这家企业制定一套维修或日常维护保养的方案。”这样考,不但理论联系实际,而且培养了高职学生具体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选用的考题更是直接采用了实际生产线上出现的问题,同学们在考试过程中兴致非常高,在答题过程中,不仅使他们更进一步掌握了所学的知识,更是让他们明白了学习的目的性,学有所用,提高了学习热情。
(二)尊重高职学生个性、特色
《高职印刷机械基础》是培养印刷技术高技能型人才的一门主要的专业基础课程,高职学生的印刷机械基础学习活动是一个颇具印刷技术特色的学习过程,更是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主动学习的过程。考试内容不能墨守成规的把学生视为被动检测对象,而要给学生们一定的自主性和自由度,为学生提供一个张扬个性、激活灵性的平台。
例如,我们提倡考试采取“一张纸半开卷式”考试形式,即允许学生可以带一张A4纸进入考场,学生可以提前在纸的正反面写上自己认为每一章节最重要的知识。这一过程,其实就是让学生进一步对印刷机械基础课程的重点知识进行归纳、提炼、总结,等于把教材读薄了。考试的结果表明,学生的成绩明显有较大的提高。学生们普遍反映这种“一张纸半开卷式”考试形式大大减轻了考试压力,不用花大量的精力去死记硬背,而是把重点放在对印刷机械基础知识的理解、分析及运用上,让考试环节成为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主动学习的过程。
(三)考试内容人性化、具有交互性
教师在出试卷的时候,往往只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而忽略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考试内容缺乏了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的理念。我们提出,命题的时候既要体现知识和能力的价值,又要体现人性化和交互性,多关注学生精神世界,多关注学生的需求,使传统呆板的考试成为学生与教师情感的交流、学生与知识的交汇、学生与情景的对话。
例如,我们对传统的答题表述形式作了更改,设计了如下卷首语:亲爱的同学们,相信大家都很好地完成了印刷机械基础课程的学习任务。你学得怎么样呢?请认真答卷,争取获得优异的成绩,向你的父母、老师、学校献上一份最好的礼物。温馨提示:(1)请仔细审题,三思而后行。(2)请保持卷面的整洁,书写要端正。(3)做好题后,别忘记了检查哦!
二、素能结合、多元化考核方式
江西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的印刷技术专业是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高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印刷机械基础》课程考核评价应围绕知识和技能这两方面来进行。我们改变了以往单一的闭卷考核方式,采用素能结合、多元化综合考核(如表1)。 考核指标包括:学习态度25%(考勤、课后作业、课堂纪律等)、课堂问答10%、学习业绩65%(期末考试、实训项目、阶段性小测验、课程论坛等)。考核指标主要突出以下几方面:
(一)任务过程考核
以学习态度、课堂问答、实训项目等内容为课程任务,建立开放式、全过程性的考核体系,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课程的积极性,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同时,过程化考核原则有:(1)考核时间的全过程化。项目(任务)贯穿整个课程教学环节,考核时间从始到终;(2)考核地点的全过程化。实训室、专业教室、校外实训基地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二)项目考核
高职印刷技术专业着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因此,考核评价要结合印刷实训项目来进行。根据印刷机械基础课程的特点,实训项目成绩占学习业绩总分的30%。主要体现在:(1)注重项目的参与过程,包括出勤情况、学习态度、分组讨论情况等;(2)注重项目最终完成的质量,主要考核技能水平、创新能力等;(3)注重实训项目作业完成的质量,主要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及格、不及格五档。
(三)职业素养考核
印刷职业能力要求印刷教学“以专业技能的培养展开,以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告终”。在《高职印刷机械基础》课程考核评价中,重视素能结合,让学生主动适应新闻出版产业经济发展和产业技术结构升级的需要,强化人才培养为产业服务的思想,培养满足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生产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同时注重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的综合素质培养。
素能结合、多元化考核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学习,还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掌控学生学习的整个进程,同时测试其知识结构和必备的知识掌握情况及知识的查找和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再学习能力。
三、结论
考试不是学习的目的,而是促进学习的方法之一,更是引导和激发学生去积极思考、积极解决问题。印刷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是关系到印刷业后备人才建设成败的关键,我们应当抓住这一时机,知识与技能并重,从印刷机械基础考试改革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质量,突出印刷机械类高职学生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相互交融,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印刷职业教育课程的考核模式。
参考文献:
[1]尹亮,娄丽莎.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12(2):84-86.
[2] 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赵文胜,江西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邮编:330000
李杉,江西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邮编:3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