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督导体系中存在理念落后、系统性差、评价不科学、监控乏力等现象,在对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督导监控与评价时,应采选取科学评价指标,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办法,反映高职院校特色的教学督导评价体系。
关键词:教学督导;定性评价;定量评价
一、高职院校教学督导评价研究的重要性
督导教学评价是教学督导人员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只有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方案,采用多种评价手段,跟踪教学过程,反馈教学信息,才能有效提升高职教学质量发展。高职院校教学督导体系的构建应结合定性与定量评价,形成评价主体多元化、社会标准与学院标准相一致的格局。
二、定性与定量评价在高职教学督导中的基本内涵
督导教学定性评价是专家教学评价者通过教学观摩和教学评议,确定课堂教学优缺点,通过现实和状态或文献资料的观察和分析,直接对评价对象做出定性结论的价值判断,如:等级评价、评语。定性评价是利用专家的知识、经验和判断通过记名表决进行评审和比较的评标方法。定性评价强调观察、分析、归纳与描述。教学定性评价专家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经验不同,评定角度存在差异性,评定结果带有主观性。
定量评价是采用数学方法,收集、处理数据资料,对评价对象做出定量结果的价值判断,如:运用教育测量与统计的方法,模糊数学的方法等,对评价对象的特性用数值进行描述和判断。定量评价强调数量计算,以教育测量为基础。具有客观化、标准化、精确化、量化、简便化的特征。忽视个性发展与多元标准,把丰富的个性心理发展和行为表现简单化为抽象的分数表征与数量计算。教学督导的定量评价按照一定客观标准进行全面判断,以量化形式体现出来,克服了教学评价中的随意性,但单纯数据分析的结果会忽略课堂教学实质优缺点,不能突出其主要问题与矛盾。
三、定性与定量评价在高职教学督导中的应用
1.运用教学督导量表,明确教学督导评价内容
教学检查表的使用目的是系统地收集资料、积累信息、确认事实并可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教学检查量表是教学质量管理、检查中使用得最多的手法。在高职教学督导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教学督导表是使用简单易,被调查人员只需填入规定的检查记号,加以统计梳理其数据,即可提供量化分析或比对检查。以简单的数据,用容易理解的方式,制成图形或表格,加以统计整理,以备进一步分析或核对检查之用。
教学督导评价量表(参考样表)
评估
项目 权值 评 估 标 准 评估
分数
教学纪律 0.12 严格遵守各项纪律;无教学事故;调倒课履行正常手续,在本系内、教务处均有备案;因私调课不超过4节;有严重教学事故者本项可以零分计;
工作态度 0.10 备课认真,内容充实、教学文件完整,按时批改作业,作业形式多样化,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能及时上交有关教学资料。
教学能力 0.10 能熟练把握教材脉络,知识系统,符合高职学生需求;有能力承担本专业2-3门以上的课程;了解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环境的切入点,给学生正确引导。
教 改科研能力 0.08 依据职称完成学院所规定的公开发表论文、科研任务;论文发表于国家核心刊物(增刊、特刊除外)或国外权威刊物或有省级科研立项、委局级级教研教改立项研究课题;校级科研、教研教改立项课题。
教学内容 0.13 教学内容严格符合大纲要求;准确把握基本理论、概念和观点,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先进性,实时充实更新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的更改部分应向本系部提出书面说明。授课进度与计划不超过6节,教学内容与教学计划相差较多者,依情况减少此项得分。
课堂教学 0.15 仪表庄重,上课精神饱满,口齿清晰,声音响亮;讲授内容具有连贯性,理论讲解清楚,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注重教学思想、方法传递;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积极投入教师安排任务中。
教学方法 0.12 教学内容传递方法符合高职学生特点;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注意改革教学方法,有意识开拓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注意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相结合;学生在课余时间仍然继续学习。
工
作
量 0.20 服从院系工作分配;完成高职院校系、部的基本绩效工作;工作量符合规定者,此项得分为0.6,依据工作量累计加分;工作量不足者,以同样方式减分。
总分==
注1:每项评估分数以百分制计;按照每项情况打分;
注2:总分=,wi,Ti分别表示第i项的权值和该项评估分数。
2.模糊教学督导过程中定性语言评价,加强积极引导作用
在教学督导过程中,对于教学工作评价主要从教师素质、工作过程及教学工作成果进行评价。采用“二级督导”的形式,管理、检查教学情况,对于督导专家发现的不符合高职学院教学规定的要予以警告等不同形式的批评,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督导进课堂的教学检查,采用教学检查量表与评价语言相结合的方式。在评价语言上,要以积极引导为宜,与任课教师探讨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等。在高职课堂上,各类课程存在着共性与差异性。共性方面,主要指课堂教学规定、教学内容、课堂应具备的基本要素,差异性主要是指教学的课堂设计、教学方法以及相应的课堂效果。在差异性方面要引起督导专家重视,与任课教师探讨差异性,在对个别班级学生特点方面,任课教师有相对优势的发言权。
3.量化当前教学条件,促进定性督导评价公平
教学督导专家应充分调研所在院校的研究师资情况、教学实训基地建设及使用、学生职业资格证取证率,学生社会实践、职业素质课的情况。通过职称、学历、骨干、双师等多角度量化师资。依托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理念,高职院校的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及使用情况、校企合作情况都纳入量化考核的部分。国外较为典型的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方式,是采用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来进行的,高职院校督导工作人员可将职业资格证作为一项量化指标,并结合用人单位的调查评价。 四、定性与定量评价在高职教学督导中的保障因素
1.完善高职院校教学督导队伍建设,增强服务意识
加强高职院校教学督导队伍建设,提升教学督导队伍理论水平、业务素质、管理水平,建议教学督导队伍由资深教师组成,聘请国内外专家进行指导和培训。通过学习交流,发挥学院督导的带动作用和全局意识。督导的本质就是管理与服务,通过教学督导工作,激发督导对象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形成全员参与局面,实现共同目标。
2.促进教学督导评价主体多元化,拓宽评价渠道
促进教师、学生和管理者“三方”互动,拓宽教学督导所需信息反馈渠道,通过现代化通讯媒介,如电子邮件、微信、校园论坛、座谈会等形式反馈信息,鼓励师生参与教学质量反馈,通过量化结果和定性评价的结合,建立高职院校教学督导信息“动态数据库”促进教学督导共组发展、教师教学工作绩效评定与对比、促进高职教学质量提升。
3.督导教学评价体系的再评价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运行是否具备时效性关系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持续性。可采用“再评价”的方法对教学督导体系监控实施全面总结、修正。检验教学质量标准、教学督导评价活动是否密切围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督导体系标准的设计是否科学、全面,教学督导评价结论是否客观,为进一步完善教学督导体系提供有益经验积累。
有效的教学督导体系应该是动态化及多因素的综合体系,依据国家经济、政治及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考核标准会相应调整。结合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建设,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督导评价体系,分析高职教育教学过程,找出质量保障的关键要素,形成质量保障的要素体系、监控机制,对教学督导体系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动态评审,注重宏观监控和过程保障相结合,积极发挥院级两级教学督导作用。促进高职院校督导体系不断完善,强化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1]赵鹏飞.关于当前高职院校教学督导评价体系研究,网友世界,2014(8)
[2]任春晖.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质量研究,职业时空,2010(9)
[3]何子明.贾菁华,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 强化高职教育教学管理,2014(7)
[4]王立志.学习型高职院校领导班子绩效与评价研究,2012(8)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市教育委员会2013年度研究课题《高职院校教学督导体系的构建与实践》(项目编号:201321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关键词:教学督导;定性评价;定量评价
一、高职院校教学督导评价研究的重要性
督导教学评价是教学督导人员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只有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方案,采用多种评价手段,跟踪教学过程,反馈教学信息,才能有效提升高职教学质量发展。高职院校教学督导体系的构建应结合定性与定量评价,形成评价主体多元化、社会标准与学院标准相一致的格局。
二、定性与定量评价在高职教学督导中的基本内涵
督导教学定性评价是专家教学评价者通过教学观摩和教学评议,确定课堂教学优缺点,通过现实和状态或文献资料的观察和分析,直接对评价对象做出定性结论的价值判断,如:等级评价、评语。定性评价是利用专家的知识、经验和判断通过记名表决进行评审和比较的评标方法。定性评价强调观察、分析、归纳与描述。教学定性评价专家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经验不同,评定角度存在差异性,评定结果带有主观性。
定量评价是采用数学方法,收集、处理数据资料,对评价对象做出定量结果的价值判断,如:运用教育测量与统计的方法,模糊数学的方法等,对评价对象的特性用数值进行描述和判断。定量评价强调数量计算,以教育测量为基础。具有客观化、标准化、精确化、量化、简便化的特征。忽视个性发展与多元标准,把丰富的个性心理发展和行为表现简单化为抽象的分数表征与数量计算。教学督导的定量评价按照一定客观标准进行全面判断,以量化形式体现出来,克服了教学评价中的随意性,但单纯数据分析的结果会忽略课堂教学实质优缺点,不能突出其主要问题与矛盾。
三、定性与定量评价在高职教学督导中的应用
1.运用教学督导量表,明确教学督导评价内容
教学检查表的使用目的是系统地收集资料、积累信息、确认事实并可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教学检查量表是教学质量管理、检查中使用得最多的手法。在高职教学督导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教学督导表是使用简单易,被调查人员只需填入规定的检查记号,加以统计梳理其数据,即可提供量化分析或比对检查。以简单的数据,用容易理解的方式,制成图形或表格,加以统计整理,以备进一步分析或核对检查之用。
教学督导评价量表(参考样表)
评估
项目 权值 评 估 标 准 评估
分数
教学纪律 0.12 严格遵守各项纪律;无教学事故;调倒课履行正常手续,在本系内、教务处均有备案;因私调课不超过4节;有严重教学事故者本项可以零分计;
工作态度 0.10 备课认真,内容充实、教学文件完整,按时批改作业,作业形式多样化,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能及时上交有关教学资料。
教学能力 0.10 能熟练把握教材脉络,知识系统,符合高职学生需求;有能力承担本专业2-3门以上的课程;了解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环境的切入点,给学生正确引导。
教 改科研能力 0.08 依据职称完成学院所规定的公开发表论文、科研任务;论文发表于国家核心刊物(增刊、特刊除外)或国外权威刊物或有省级科研立项、委局级级教研教改立项研究课题;校级科研、教研教改立项课题。
教学内容 0.13 教学内容严格符合大纲要求;准确把握基本理论、概念和观点,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先进性,实时充实更新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的更改部分应向本系部提出书面说明。授课进度与计划不超过6节,教学内容与教学计划相差较多者,依情况减少此项得分。
课堂教学 0.15 仪表庄重,上课精神饱满,口齿清晰,声音响亮;讲授内容具有连贯性,理论讲解清楚,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注重教学思想、方法传递;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积极投入教师安排任务中。
教学方法 0.12 教学内容传递方法符合高职学生特点;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注意改革教学方法,有意识开拓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注意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相结合;学生在课余时间仍然继续学习。
工
作
量 0.20 服从院系工作分配;完成高职院校系、部的基本绩效工作;工作量符合规定者,此项得分为0.6,依据工作量累计加分;工作量不足者,以同样方式减分。
总分==
注1:每项评估分数以百分制计;按照每项情况打分;
注2:总分=,wi,Ti分别表示第i项的权值和该项评估分数。
2.模糊教学督导过程中定性语言评价,加强积极引导作用
在教学督导过程中,对于教学工作评价主要从教师素质、工作过程及教学工作成果进行评价。采用“二级督导”的形式,管理、检查教学情况,对于督导专家发现的不符合高职学院教学规定的要予以警告等不同形式的批评,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督导进课堂的教学检查,采用教学检查量表与评价语言相结合的方式。在评价语言上,要以积极引导为宜,与任课教师探讨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等。在高职课堂上,各类课程存在着共性与差异性。共性方面,主要指课堂教学规定、教学内容、课堂应具备的基本要素,差异性主要是指教学的课堂设计、教学方法以及相应的课堂效果。在差异性方面要引起督导专家重视,与任课教师探讨差异性,在对个别班级学生特点方面,任课教师有相对优势的发言权。
3.量化当前教学条件,促进定性督导评价公平
教学督导专家应充分调研所在院校的研究师资情况、教学实训基地建设及使用、学生职业资格证取证率,学生社会实践、职业素质课的情况。通过职称、学历、骨干、双师等多角度量化师资。依托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理念,高职院校的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及使用情况、校企合作情况都纳入量化考核的部分。国外较为典型的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方式,是采用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来进行的,高职院校督导工作人员可将职业资格证作为一项量化指标,并结合用人单位的调查评价。 四、定性与定量评价在高职教学督导中的保障因素
1.完善高职院校教学督导队伍建设,增强服务意识
加强高职院校教学督导队伍建设,提升教学督导队伍理论水平、业务素质、管理水平,建议教学督导队伍由资深教师组成,聘请国内外专家进行指导和培训。通过学习交流,发挥学院督导的带动作用和全局意识。督导的本质就是管理与服务,通过教学督导工作,激发督导对象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形成全员参与局面,实现共同目标。
2.促进教学督导评价主体多元化,拓宽评价渠道
促进教师、学生和管理者“三方”互动,拓宽教学督导所需信息反馈渠道,通过现代化通讯媒介,如电子邮件、微信、校园论坛、座谈会等形式反馈信息,鼓励师生参与教学质量反馈,通过量化结果和定性评价的结合,建立高职院校教学督导信息“动态数据库”促进教学督导共组发展、教师教学工作绩效评定与对比、促进高职教学质量提升。
3.督导教学评价体系的再评价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运行是否具备时效性关系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持续性。可采用“再评价”的方法对教学督导体系监控实施全面总结、修正。检验教学质量标准、教学督导评价活动是否密切围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督导体系标准的设计是否科学、全面,教学督导评价结论是否客观,为进一步完善教学督导体系提供有益经验积累。
有效的教学督导体系应该是动态化及多因素的综合体系,依据国家经济、政治及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考核标准会相应调整。结合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建设,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督导评价体系,分析高职教育教学过程,找出质量保障的关键要素,形成质量保障的要素体系、监控机制,对教学督导体系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动态评审,注重宏观监控和过程保障相结合,积极发挥院级两级教学督导作用。促进高职院校督导体系不断完善,强化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1]赵鹏飞.关于当前高职院校教学督导评价体系研究,网友世界,2014(8)
[2]任春晖.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质量研究,职业时空,2010(9)
[3]何子明.贾菁华,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 强化高职教育教学管理,2014(7)
[4]王立志.学习型高职院校领导班子绩效与评价研究,2012(8)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市教育委员会2013年度研究课题《高职院校教学督导体系的构建与实践》(项目编号:201321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