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历来强调“师道尊严”,甚至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说法。这些原本都只是出于对教师的尊重,但久而久之却转化为一种畸形的师生观,即认为教师在学生面前是高高在上的,师生之间成了命令与服从的关系。到今天,虽然师生平等,要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已人尽皆知,但是师生矛盾历来是教学中不可调和的矛盾,那么,怎样做才能使教师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呢?
师生交往理解尊重一、尊重师生交流的三个原则
1.了解。了解孩子的行为背后,总有他认定的想法,请试着了解他,不要急于批判他。
2.同理。发挥同理心是了解孩子的第一步,蹲下身來,站在孩子的立场去看、去想,您才能了解孩子眼中的世界。
3.倾听。以耐心的态度,关注的神情,积极倾听,让孩子有完整表达的机会,并同时给予温馨的回应。
上学期因为工作原因,我所带班级更换了任课老师,新老师工作经验丰富,业务素质较高,本来是很理想的人选,可是学期一开始老师找我,说学生有排斥倾向:作业不完成,上课回答问题不积极,配合不理想。我知道后火气大发,狠狠的训斥了学生一番,学生不敢多言,自此班级更是鸦雀无声,无言的反抗让我不知所措。于是,我静下心来仔细想想,到底是为什么呢?于是,脑海里闪过他们原来老师的身影,我恍然大悟,于是找来了班干部和学生代表利用中午时间坐下来交流。通过了解,我才明白学生这样表现的原因:原来的任课老师比较年轻,与学生交流很多,像是朋友一样,甚至姐妹相称,并且约定下学期继续教他们。可是因为工作原因调走了,学生非常怀念她,所以才有了这样的表现。当我理解了事情真相后我非常理解学生的想法和做法,他们心地善良,对过去的老师不忘记,我应该理解孩子。于是,我认真倾听学生的肺腑之言,感同身受地与学生贴心交流,春风化雨般的触摸学生的内心最真的情感。时至今日,我班的学生对科任老师非常的敬佩,生机的课堂、融洽的关系、师生相依的身影重新回到了班级。
二、妥善处理青春期恋情
由于生理发展的规律决定了学生恋情的出现,中学生青春期交往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问题。我们应该理解和引导,正确的引导理解有利于人的一生健康成长;反过来,如果受到禁锢、扭曲、打击或者极度攻击,就会使学生在人格方面出现扭曲、异化、人格结构上的分裂,也会使学生在情感上变得阴冷、阴暗、冷漠、变异,在行为上出现叛逆和自暴自弃。
在我所带的班里就有好几个这样的案例,学习成绩上不来,课上偷着给女生写小纸条,老师发现了后说是写着玩的,有时,我头脑一不冷静就会大动肝火,甚至大批特批,本来一个很爱说笑、经常找我谈话的学生,从那以后就变得少言少语;原来是主动打招呼的,现在却故意躲着我了。甚至还有个别学生表现极差,违纪现象多次出现,成绩一落千丈。现在看来就是由于我没有很好的去理解学生,没有采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
当然,作为老师也不能任其所为、顺其自然,关键是要抓住时机、注意方法是否合适。在今后的学生管理中,我会时刻注意自己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时机。
钟教授的12字方法很实用:“不反对、不支持、先理解、后引导”。为什么不反对?因为反对无效;不支持是因为生活在中国,是有中国特定的环境决定着。老师必须保持价值中立,为了更好的打开沟通之门;理解是前提,引导是方法,理解孩子的心理,并且是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来理解孩子,然后根据不同孩子的特点再辅以不同的引导方法。
三、正确对待学生的叛逆
孩子到了初中阶段,家长、老师总觉得孩子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听话了,也不再是小时候那个乖乖女或者小可爱了。因为他们最终将走向成熟,由于家长的过度干预,必定会引起他们的反感,他们觉得自己长大了,完全可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这是年龄特点决定的,如果家长或者老师不能很好的理解这一点,所说的所做的就会让他们反感甚至是叛逆心理。
我班有两位女生平时关系很好,做什么事情都一起,是“铁哥们”。可是,有一天,他们之间因为一句话闹了矛盾,谁也不理谁,谁也不低头认错。我找他们分别谈话,她们说不用老师管,她们自己处理。其中一个,个性张扬,甚至还想转学。于是,我与家长联系,了解学生在家的一些情况,并通过家长侧面探听学生内心的想法。学生自尊心强,学习压力大,成绩稍不理想就懊恼、自责,感觉对不起老师对她的关心和照顾,不想再给老师添麻烦,所以转学。又加上感冒,身体不适,心中难免有些不愉快。了解情况后,我感觉学生很懂事,“强攻”不是办法,只要不耽误学习即可。于是,我采取“冷处理”的办法,让她们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自己的对错,但是还要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更加关心、照顾。一段时间后,我观察,这两个同学又一起吃饭,一起学习了,我心中一阵“窃喜”。
平时,在处理问题学生时,我会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找到症结所在,主动联系家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抓住孩子内心最薄弱的地方去交流谈心,让学生沐浴春风化雨般的滋润,在悄无声息中化解学生内心的叛逆成分,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
四、正确面对学生的错误
俗话说:“人非草木,熟能无过”。学生犯错误是经常发生的。一个小小的错误,如果处理得当,可以让人受益终生;倘若处理不好,也许会给人的一辈子蒙上阴影。所以教师面对学生的错误要做到以下几点:
1.老师首先要以平常心善待学生的错误。学生犯错误了,老师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去对待,当遇到一些不尽人意的事情时,要学会善于抑制有害无益的冲动,保持冷静,不要鲁莽行事,否则无形中给学生甚至是自己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2.对学生的错误认真地加以分析。每个学生的错误皆有前因后果的,绝对不能不分青红皂白随意处理,应该单独找学生细致地了解情况,问个究竟,及时解除学生的心理矛盾。同时,老师注意对错误的处理方法,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宜,千万不要小题大做,要让学生自学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及时改邪归正,更新自我,必须要有各式各样,轻重适度的处理方法。男生有男生的方法;女生有女生的技巧,切不可一概论是。
曾经有位初三女生因为犯错误,我没有很好地了解情况就在班会上点名批评她,谁知道她在周记里写到:我再也不是个好学生了,老师的眼里再也不会有我了。我看到后非常后悔,指导自己在处理学生犯错问题上太随意,没有顾及到学生的感受,方法也不得当。
3.以身示范,为学生做出榜样。我深深地认识到:言教不如身教,心动不如行动。只要是我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要做到,教师只有以身示范,才会让学生明白自己的错误所在。老师要相信人格的魅力对学生的影响;爱心是化解一切的最近的方法;宽容谅解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教育,是一种感化。当然,宽容不是放任,也不是迁就。
教育是事业,事业在于奉献;教育是艺术,艺术在于创新。只要教师用心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那么学生--所有的嫩芽,在得到老师言语行为的呵护滋润后,将会更好地茁壮成长。只要教育得法,没有一个学生是不可救药的,大地将会郁郁葱葱!
师生交往理解尊重一、尊重师生交流的三个原则
1.了解。了解孩子的行为背后,总有他认定的想法,请试着了解他,不要急于批判他。
2.同理。发挥同理心是了解孩子的第一步,蹲下身來,站在孩子的立场去看、去想,您才能了解孩子眼中的世界。
3.倾听。以耐心的态度,关注的神情,积极倾听,让孩子有完整表达的机会,并同时给予温馨的回应。
上学期因为工作原因,我所带班级更换了任课老师,新老师工作经验丰富,业务素质较高,本来是很理想的人选,可是学期一开始老师找我,说学生有排斥倾向:作业不完成,上课回答问题不积极,配合不理想。我知道后火气大发,狠狠的训斥了学生一番,学生不敢多言,自此班级更是鸦雀无声,无言的反抗让我不知所措。于是,我静下心来仔细想想,到底是为什么呢?于是,脑海里闪过他们原来老师的身影,我恍然大悟,于是找来了班干部和学生代表利用中午时间坐下来交流。通过了解,我才明白学生这样表现的原因:原来的任课老师比较年轻,与学生交流很多,像是朋友一样,甚至姐妹相称,并且约定下学期继续教他们。可是因为工作原因调走了,学生非常怀念她,所以才有了这样的表现。当我理解了事情真相后我非常理解学生的想法和做法,他们心地善良,对过去的老师不忘记,我应该理解孩子。于是,我认真倾听学生的肺腑之言,感同身受地与学生贴心交流,春风化雨般的触摸学生的内心最真的情感。时至今日,我班的学生对科任老师非常的敬佩,生机的课堂、融洽的关系、师生相依的身影重新回到了班级。
二、妥善处理青春期恋情
由于生理发展的规律决定了学生恋情的出现,中学生青春期交往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问题。我们应该理解和引导,正确的引导理解有利于人的一生健康成长;反过来,如果受到禁锢、扭曲、打击或者极度攻击,就会使学生在人格方面出现扭曲、异化、人格结构上的分裂,也会使学生在情感上变得阴冷、阴暗、冷漠、变异,在行为上出现叛逆和自暴自弃。
在我所带的班里就有好几个这样的案例,学习成绩上不来,课上偷着给女生写小纸条,老师发现了后说是写着玩的,有时,我头脑一不冷静就会大动肝火,甚至大批特批,本来一个很爱说笑、经常找我谈话的学生,从那以后就变得少言少语;原来是主动打招呼的,现在却故意躲着我了。甚至还有个别学生表现极差,违纪现象多次出现,成绩一落千丈。现在看来就是由于我没有很好的去理解学生,没有采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
当然,作为老师也不能任其所为、顺其自然,关键是要抓住时机、注意方法是否合适。在今后的学生管理中,我会时刻注意自己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时机。
钟教授的12字方法很实用:“不反对、不支持、先理解、后引导”。为什么不反对?因为反对无效;不支持是因为生活在中国,是有中国特定的环境决定着。老师必须保持价值中立,为了更好的打开沟通之门;理解是前提,引导是方法,理解孩子的心理,并且是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来理解孩子,然后根据不同孩子的特点再辅以不同的引导方法。
三、正确对待学生的叛逆
孩子到了初中阶段,家长、老师总觉得孩子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听话了,也不再是小时候那个乖乖女或者小可爱了。因为他们最终将走向成熟,由于家长的过度干预,必定会引起他们的反感,他们觉得自己长大了,完全可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这是年龄特点决定的,如果家长或者老师不能很好的理解这一点,所说的所做的就会让他们反感甚至是叛逆心理。
我班有两位女生平时关系很好,做什么事情都一起,是“铁哥们”。可是,有一天,他们之间因为一句话闹了矛盾,谁也不理谁,谁也不低头认错。我找他们分别谈话,她们说不用老师管,她们自己处理。其中一个,个性张扬,甚至还想转学。于是,我与家长联系,了解学生在家的一些情况,并通过家长侧面探听学生内心的想法。学生自尊心强,学习压力大,成绩稍不理想就懊恼、自责,感觉对不起老师对她的关心和照顾,不想再给老师添麻烦,所以转学。又加上感冒,身体不适,心中难免有些不愉快。了解情况后,我感觉学生很懂事,“强攻”不是办法,只要不耽误学习即可。于是,我采取“冷处理”的办法,让她们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自己的对错,但是还要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更加关心、照顾。一段时间后,我观察,这两个同学又一起吃饭,一起学习了,我心中一阵“窃喜”。
平时,在处理问题学生时,我会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找到症结所在,主动联系家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抓住孩子内心最薄弱的地方去交流谈心,让学生沐浴春风化雨般的滋润,在悄无声息中化解学生内心的叛逆成分,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
四、正确面对学生的错误
俗话说:“人非草木,熟能无过”。学生犯错误是经常发生的。一个小小的错误,如果处理得当,可以让人受益终生;倘若处理不好,也许会给人的一辈子蒙上阴影。所以教师面对学生的错误要做到以下几点:
1.老师首先要以平常心善待学生的错误。学生犯错误了,老师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去对待,当遇到一些不尽人意的事情时,要学会善于抑制有害无益的冲动,保持冷静,不要鲁莽行事,否则无形中给学生甚至是自己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2.对学生的错误认真地加以分析。每个学生的错误皆有前因后果的,绝对不能不分青红皂白随意处理,应该单独找学生细致地了解情况,问个究竟,及时解除学生的心理矛盾。同时,老师注意对错误的处理方法,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宜,千万不要小题大做,要让学生自学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及时改邪归正,更新自我,必须要有各式各样,轻重适度的处理方法。男生有男生的方法;女生有女生的技巧,切不可一概论是。
曾经有位初三女生因为犯错误,我没有很好地了解情况就在班会上点名批评她,谁知道她在周记里写到:我再也不是个好学生了,老师的眼里再也不会有我了。我看到后非常后悔,指导自己在处理学生犯错问题上太随意,没有顾及到学生的感受,方法也不得当。
3.以身示范,为学生做出榜样。我深深地认识到:言教不如身教,心动不如行动。只要是我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要做到,教师只有以身示范,才会让学生明白自己的错误所在。老师要相信人格的魅力对学生的影响;爱心是化解一切的最近的方法;宽容谅解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教育,是一种感化。当然,宽容不是放任,也不是迁就。
教育是事业,事业在于奉献;教育是艺术,艺术在于创新。只要教师用心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那么学生--所有的嫩芽,在得到老师言语行为的呵护滋润后,将会更好地茁壮成长。只要教育得法,没有一个学生是不可救药的,大地将会郁郁葱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