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国画文脉的广西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研究

来源 :美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xf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广西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艺术精神和美学追求。广西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的画家们正是把握住了中国绘画的艺术精神,并在写生中通过锤炼能够表达这一艺术精神的笔墨语言,从而创作出富有中华民族精神的艺术作品。
  【关键词】中国画;广西少数民族题材;文脉;写生;笔墨
  广西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与百年来中国画一样,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因此我们要预测广西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的发展趋势,就一定要探究出中国画的文脉,并将这一文脉作为主轴,将广西少数民族中国人物画贯通起来,一起放入中国美术史的美学历程中进行研究。我们将广西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置于中国思想文化历史之中、中国绘画美学历程之中进行辨析,解析其在现当代中国人物画历程中所进行的传承与创新,辨析其传承与创新如何延传中华民族绘画艺术的民族意识和精神特质,以此探寻广西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的渊源、成就和价值,以及当代中国人物画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广西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的文脉
  广西少数民族中国人物画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与近现代中国传统绘画转型的路径是一致的,只是政治化、脸谱化、程序化的色彩浓厚些。广西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是在传承中国人物画气脉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当代艺术家应以社会变革与当代创新为依据,由此确立自身的学术深度和自我审美情操的发挥,使其创作水平发挥到极致。广西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继承并发扬了中国传统意象的美学思想和造型观念,把民族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融入到人物画创作之中,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生命和社会感悟、思考所激发出的完整性和内在的张力,呈现出了中国水墨写意画的文人气息,这一写意文人气息使得广西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的表现形式独具特色。广西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在人物画上运用了山水画技法“大斧劈”,并且将水彩、水墨、水粉画颜色糅入水墨画创作中,使得画面增添了浓重的现代感和时代沧桑感,传统水墨画技法更加丰富、层次更加分明,充分显示了作品的活力与厚重,这就是广西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所具有的气象。广西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改造传统写意画的形式语言,使其融入现代人文思想与哲学思维,营造出独特的水墨意味、笔墨构成、气骨神韵。其笔下的人物画有神韵、有生活、有情趣,可谓形神兼备。有傲气也有霸气,呈现出时代所需要的阳刚大气。广西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的气派既有历史感又有时代感,其气脉、气象和气派在当今中国画界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对于当今中国画的发展具有许多重要的启示作用。而其最大的内质就是秉承着这股中华民族的气脉,将某些西方和当代绘画技法糅入水墨画创作当中,形成得天独厚的雄浑气象和清高气傲的绘画气派。广西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的气脉、气象和气派告诉我们中国画的发展一定离不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当今广西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对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应该立足于它的渊源流变,开拓创新,创作出富有时代气息和民族风格的作品。
  二、广西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的写生
  广西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的写生是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精神基础上的写生,我们的写生应该是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一绘画理念下的写生,但又不简单等同于中国传统绘画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外观造化后闭门融心源而作),也不同于西方以逼真再现注重细节和光影的写生,而是在外师造化后经过艺术构思后的创作。广西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的画家们先后十多次去南丹、龙胜等地写生,深入少数民族边区,深刻地感受民众的生活和民族的风情,这不仅为人物画的创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而且明确了创作人物画的艺术追求。广西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就是在传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的精神下而提出的自己的一套写生理论。广西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的写生包含有丰富的思想文化和精神价值,画家主体的思想情感与客观景物交融统一,以心灵感受去表达自然的生机与气势。广西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的写生是其创作和教学的最大特色,尤其是善于运用中国绘画的线来作为写生的手段,这是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的又一突破。
  三、广西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的笔墨
  笔墨当随时代。以郑军里为代表的“漓江画派”中国人物画艺术的核心仍然是笔墨。广西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画家们将笔墨的气势美感与自然客体形态结合起来,把对生活和自然山水的体验与内心的感悟融入到笔墨之中,用独具个性的笔法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意境。广西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歌颂祖国山河雄强壮丽的美感是通过笔墨表现出来的,所以,将其放入中国传统型绘画笔墨衍变的宏观视野中进行研究,就能够辨析出广西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作为自身生存基点的写生性和生活化的内涵和本质规定性究竟如何,并因此提出广西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是可以打造、培养成功的。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广西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要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独树一帜的派别,应该在时代背景下去寻找自己的笔墨特点和创新思维。具体而言,就是在当代笔墨狂放恣肆,注重视觉张力和冲击力的前提下,更多地将笔墨与漓江风景所蕴含的优美情怀结合起来,使得广西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的笔墨语言能够成为中国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由农耕社会转向工业和信息化社会过程中的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的代言者。如果能够这样,广西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必然成为中国绘画史上彪炳千秋的画派。
  结语
  中国画的底线是绘画中的中华民族的审美精神。广西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艺术精神和美学追求,体现了中国画的审美本质所在,创作出代表中国“气派”的绘画作品,這对促进整个中国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中华民族艺术精神和美学追求的包容性使得中国画一次次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渡过难关,与时俱进。当代中国画画家要立足于中华民族艺术精神和美学追求,在新的时代不断赋予中国画新的生命质地和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下,将这一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精粹发扬光大。
  注释:
  *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西艺术学院科研项目《郑军里绘画艺术的气脉、气象和气派研究》(项目编号:ZD201603)。
  参考文献:
  [1]郑军里.静动等观[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刘新.广西美术五十年(1949- 1999)[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1999.
  [3]赵卫.当代中国画文脉研究[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12.
  [4]曹玉林.当代中国画体格转型[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
  [5]薛书琴.当代水墨人物画语言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其他文献
伴随“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书系”之一的《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事记》顺利出版,编者围绕该部大事文献的编撰过程及最终成果,以及在编撰中如何解决种种难题提出自
2016年8月16日,我国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关注,因为这是全球首颗成功发射的量子卫星,这一科技突破使得我国在量子通信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抢占了主动权。要实现量子通信的功能,离不开卫星的有效载荷,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承担了量子卫星载荷总体单位的重任。这其中,张亮和他的同事们研制了量子密钥通信机和量子纠缠发射机两项有效载荷,攻克了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当代各类艺术的兴盛,使陶瓷绘画艺术逐渐得到更多的关注,然而作为新兴艺术,在发展进程中呈现出诸多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与中国画的发展相比较以及从中西方对艺术
【摘要】自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桂北区域文化中油画的绘画思路与选题慢慢在改变着,其油画的创作题材与对象选择不只是局限于在人文资源,而逐渐扩展到具有广西亚热带地域特色的油画风景创作。因此,桂北地区本土化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为油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主要以桂北地区本土化对广大艺术家创作的影响为线索来研究区域文化建设中油画本土化的发展,从而进一步探索提高桂北地域本土文化的精神特色表现力,同时用新时代
并称“二居”的居巢、居廉创作的没骨花鸟画绝大部分是画在扇面、册页上的小幅作品,其中蕴藏了一个意蕴无穷的大千世界.“二居”将小品这种绘画表现形式运用到了非凡的程度,
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石城山焚人岩墓群”,紧傍“秦五尺道”走向,分布于宜宾县西南横江、双龙、复龙等乡镇,古朱提江流域旁约50公里范围内。现已查明的岩墓共有200余座,其中最集中、最典型的有:双龙天堂沟岩墓群(23座),石盘上岩墓群(24座),夷牢山岩墓群(12座),雷打石岩墓群(18座);复龙乡老鹰嘴岩墓群(21座),箱子石岩墓群(23座),黑石头,蛮洞匾岩墓群(44座);横江镇五宝蛮洞子沟岩墓群
本文从新时期美术馆临时陈列展览选题需适应本馆性质与任务、兼顾学术性、时代性和普及性、推陈出新并与时俱进以及加强馆与馆之间的联系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希望可以在理论和
教育科研是教师为了改进自己的教学,就自己工作中发现的某个教学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以追踪或汲取他人经验的方式予以解决的一种专业发展方式.科研不是学校设立一个科研室,然后
期刊
本刊讯 为落实市委书记贾庆林同志在北京市党政机构改革动员部署大会上的讲话中有关加强机构改革中档案管理的指示精神,并应市政府的通知要求,北京市档案局在责成各职能处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