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小瑛:中国第一位歌剧交响乐女指挥家

来源 :世纪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iu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郑小瑛作为中国第一位歌剧交响乐女指挥家,一直是中国音乐界的领军人物。她也一直致力于向普罗大众普及和介绍音乐知识,秉承着“阳春白雪、和者日众”的信念把音乐之美带给大众,并在厦门市委市政府和社会企业的支持下,建立起了“民办公助”性质的厦门爱乐乐团和厦门工学院郑小瑛歌剧艺术中心。
  今天的我,源于十九岁的那个自己
  郑小瑛说自己能得到今日之成就,源于十九岁时参加革命时自己受到的革命思想教育。可能现在很多人会对这句话不以为然,但这确是事实。
  郑小瑛是个从上海弄堂里走出来的小姑娘,没有参加革命的文工团之前,对于生活和音乐的认知非常贫乏,参加革命之后,她有机会上山下乡,去到很多少数民族地区,亲身感知了劳动者的生活,听到了人们最原始的歌唱,那是与生活不可分离的歌唱和音乐,给了她很多的灵感和启发,“音乐是人民创造的,音乐家只是把它们编了一下而已。”

  作为音乐家,郑小瑛养成的要把优秀的音乐和大众分享、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就是自己当年文工团生活给她的最大收获。在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中,郑小瑛曾在田头车间、街头巷尾,敲锣打鼓连唱带说地参加过很多基层宣传工作,直接感受过不同人们对音乐的反馈,并让她思考:“我们中国人的血液里有几千年的音乐传承,如果能把人们的音乐细胞都诱发启动起来,让大家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充实美满,这不就是我们的社会责任吗?音乐家比不了科学家造福人类,比不了经济学家创造财富,但是我们的事业有着我们独特的精神文明价值。”
  急社会之所需,尽自己之所能
  郑小瑛在自己将近七十岁,完全可以颐享天年之际,不计较任何条件,接受了厦门市领导的邀请,主持了我国第一个不占国家编制的厦门爱乐乐团的创建。14年前她只身前往厦门,乐团没有团部,没有音乐厅,由于人们对交响乐还不认识,也让她受了很多不为人知的委屈,但是她说,虽然她完全可以摞挑子走人的,但是憑着她对发展中国交响乐事业的使命感和对培养提高自己民族文化修养的责任心,她坚持了下来。
  她说,当年自己被邀请到厦门实地考察时,曾去拜谒了爱国华侨陈嘉庚老先生的墓地獒园,据介绍,墓地墙上诸多刻着各种历史场景,传说人物,社会风尚,道德铭言的砖雕内容,都是老先生亲自拟定的,虽然没有多么高深的学问,但都是他个人对人生的参悟。陈嘉庚先生虽然不是教育家,但他深知教育对于造就优秀国民之重要,为了家乡子孙后代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倾囊回乡办学。陈老先生的精神感动并鼓舞着郑教授。她看到了正在快步走向世界的厦门的确需要一个能与国际文化接轨的乐团,而这也是自己会做的,于是,她认为自己就没有不接受厦门邀请的任何理由。
  “爱乐服务厦门,厦门支持爱乐”是郑小瑛在这个美丽的城市里辛勤耕耘了十多年才总结出的一个理念。由于有了崭新的机制,乐团发展迅速而健康,已经演出上千场次,除了“扎根厦门,面向全国”,郑小瑛还得以在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下,带着自己的乐团在“土楼行”的系列巡演中,把中华客家文化和中国交响乐事业的影响带到了德、法、奥、意、日、美、加、俄、和港澳台湾等地,而且这个系列活动也还在不断进行着;已经在世界引起了关注,她也多次被表彰和授予奖项。去年她还在得到了厦门工学院的支持下,建立起了郑小瑛歌剧艺术中心,并在一年之内排练且公演了三部歌剧,有中文版的意大利歌剧《茶花女》、喜歌剧《帕老爷的婚事》和专门为大学生改编的施光南作曲的歌剧《紫藤花》,让厦门的观众们第一次真切地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歌剧。

  “急社会之所需,尽自己之所能”是郑小瑛的座右铭,也是让她能在最艰难时坚持下来的信念。“我自己受点委屈不算什么,如果我负气离开了,那么他们要到什么时候才能领会到音乐对于这座美好城市的意义呢?
  阳春白雪,和者日众
  已经八十多岁高龄的郑小瑛依旧活跃于中国音乐界的舞台上,她乐此不疲、甘之如饴。她对于中国交响乐和歌剧的未来,她有着无尽的期许,她还有好多的理想要去实践和实现。“现在人们的目光大多都停留在几个北京,上海代表国家水平的大剧院上,但是音乐不能只在大城市中为少数人服务,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都能享受到美好的音乐。”
  到厦门之后,她真切感受到音乐离老百姓的生活有多么的遥远,中国的交响乐、歌剧事业有待普及,这要靠大家共同的努力和争取,只要大家一起努力,她相信交响乐和歌剧不会再只是阳春白雪,定会和者日众,而万紫千红才是春!
其他文献
科技的进步在很多的时候总会超出我们的想象,试想如果未来我们一个人拥有的电脑设备超过现在全球现在计算能力的总和,一个人产生的数据量超过现在全球数据量的总和,甚至你的宠物小狗产生的信息量都超过现在全球数据量的总和,世界会发生什么呢?那就取决于你的想象力了。  大数据的初步理解  似乎一夜之间,大数据(Big Data)变成一个IT行业中最时髦的词汇。  首先,大数据不是什么完完全全的新生事物,Goog
11月24日的小米发布会,除了有红米Note3和小米平板2等新品的发布,还有雷军在发布会结束前的深情告白;在告白时,雷军情不能自已,一度哽咽。而发布会结束之后,后者反而成为人们乐意评论的焦点,或调侃,或点赞;不一而足。  正如当初小米4C发布时的“安卓小王子”,红米Note3的口号——“我所有的向往”同样也只是小米为了增加产品的认同感和人文属性而硬加上去的标签:不同的是,这次的口号多了几丝情怀的意
然而,周有光自己根本没有在意年龄、称谓的事儿。在解放军总医院退休医生蒋彦永最新拍摄的视频中,情绪乐观、头脑清楚的周先生乐呵呵地说,“年龄老了,思想不老;年龄越大,思想越新;年龄一年一年大,思想一年一年进步才好!”  生命奇迹的创造者  曾有一则对联故事在文化圈里广为流传:1983年,北大著名教授金岳霖在其88岁生日的时候,接到同庚好友冯友兰送来的一副贺寿联。其中下联写道:“何止于米,相期于茶”。意
人们常说:“女孩要富养。”其实文人也需要整个社会的“富养”。北宋就是一个“富养”文人的社会,文人不但在精神上受到极大的尊重,在物质资源上也得到了优先的保障。因此,北宋的文坛群星璀璨。其中有那么几位“全能型”的人物,严肃起来可以为整个民族修撰史书,担当国家的政治决策;休闲下来可以去写流行歌词,琢磨一下让生活更舒适的小器物;至于研究经学的论文、吟咏感怀的诗歌、抒发情志的散文,他们也都样样在行。欧阳修就
17岁出道,今年三十有三,凭《盛夏光年》《沉睡青春》《一页台北》等文艺片,张孝全一双灵动、略显忧郁的眼睛让许多人难以释怀。他被林青霞盛赞为“会发光的钻石”,是大S眼中的“大众情人”,被舞台剧大师林奕华称作“年轻版吴彦祖”……内敛的个性,一年两部的接片量,让游弋于娱乐圈15年光阴的张孝全,鲜少被人称为“明星”。  “我就是一個演员。”一脸认真的张孝全喜欢这样介绍自己,不知为何总会让人联想起周星驰在《
孩子们的身心伤害、事件引发的负面舆情,哪怕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几率,都不仅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更应该在源头上予以整改。  遭遇老師扎针、喂不明白色药片……这两天,北京红黄蓝幼儿园再现疑似“虐童事件”,目前孩子的描述、部分曝光照片、家长的控诉不断刷屏,目前,朝阳区教委和警方都已经介入调查。在社会舆论高度关注的强光灯下,此事因何发生?有多少孩子受到伤害?孩子们受到何种程度的伤害?种种问题,相信很快就会
站在“全媒体时代的文艺价值重构:2015·北京文艺论坛”的主讲台上,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北京大学中文系谢冕觉得有些困惑:  “‘全媒体时代的文艺价值重构’这个题目对我来说非常陌生。过去我们讲报纸、刊物、广播电视,后来都被统称为媒体,我所熟悉的报纸刊物这些东西后来都被叫做纸媒,我觉得它的地位下降了很多。全媒体是什么?好像有各种各样的互动,我说不清楚,也很陌生。文艺价值我知道,我有固定的价值观,何
沙非艺术简介: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吉林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书法家沙非,满族,出生书香门第。幼年便承曾任清末吉林将军府“方案”的祖父熏陶和父母严训,习字练书。80年代初,拜著名书法家那致中为师,成为那先生的关门弟子。2013年入清华美院高研班深造并得到著名书法大家、教育家欧阳中石的指教。据其业绩,同年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一级美术师”证书。二十世纪初其凭借作品实力多次夺得国家、省市各级别书法大奖
然而,国内的支付战场烽烟四起,银联频频发力欲突出重围,第三方支付公司、电信运营商、手机制造商等意图蚕食市场,国际支付巨头也在积极布局中国市场。与此同时,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两大巨头也在走向海外,似乎无人匹敌。如今,京东金融也加入了海外移动支付的战场。  9月14日,京东金融宣布与泰国尚泰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开始进入泰国市场。刘强东的举动标志着京东金融正式进入海外市场的争夺。据悉,合资公司初期将以支付业务
2016年3月,“网红经济”这个词儿和满城的春花一起盛开了。  从一个网名叫papi酱的女孩儿获得了1200万投资、到2016“第一网红”三个月挣了三个亿、再到网络女主播半年买车买房。相关新闻不断推陈出新,就好像一勺勺冷水泼进了热油锅里,弄得滚油四溅,而且全都溅到了人的心口上。让人们愈发觉得:自己的生活是在苟且,别人那里才是光彩照人的诗和田野。  “网红经济”顾名思义,就是让一个ID成为了网络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