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评价电子阴道镜的应用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电子阴道镜检查,以病理组织学诊断为标准,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电子阴道镜检查830例,106例在阴道镜下活检。病理结果显示:宫颈癌8例(7.55%);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33例(31.13%),其中CIN I 20例(18.87%),CINⅡ9例(8.49%);CINⅢ4例(3.77%);宫颈炎性病变65例(61.32%)。阴道镜诊断宫颈癌和CIN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5%(6/8)和90.9%(30/33)。结论:电子阴道镜检查联合病理活检能及时发现宫颈癌和癌前病变,提高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率。
关键词 阴道镜检查 宫颈病变 诊断价值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近10年来,宫颈癌发病有上升及趋于年轻化的倾向,年轻的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也有增多的趋势,由于筛查手段的提高,使宫颈癌和癌前病变得以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从而使其死亡率得以明显的下降。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106例在电子阴道镜下取活检的病理诊断结果和临床资料。
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阴道镜检查病例的选择:①有白带增多、性交出血或血性白带等症状;②细胞学检查阳性;③细胞学检查阴性但临床可疑宫颈病变者;④有癌症家族史或宫颈有结节者。2003年8月~2004年9月共有830例患者接受阴道镜检查,其中106例在阴道镜下取材送病理检查。患者年龄19~67岁,平均35.5岁,孕次1~8次,产次1~6次。
方法:电子阴道镜检查。采用SLC~2000电子阴道镜数字成像系统,由经过培训的医生操作,普通患者于月经干净后2~14天检查;若疑为恶性变患者,于非月经期均可检查。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放置窥阴器,充分暴露宫颈,拭去宫颈表面黏液,调整好焦距,首先进行肉眼观察,然后涂生理盐水,观察鳞柱交界及血管,再于宫颈表面涂5%冰醋酸浸润宫颈50~60秒,观察局部有无柱状上皮水肿、醋酸白色上皮、白斑、镶嵌、点状血管及各种异形血管等;疑有异常时再涂1%的碘酒液,观察局部上皮着色情况;在可疑病区多点取材,进行病理活检。
诊断标准:①电子阴道镜评估指数根据阴道镜的4个图像:边界、颜色、血管和碘反应来评定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1]。②病理分类CIN包括宫颈不典型增生及原位癌。根据不典型细胞累及的范围,将CIN分为I~Ⅲ级[2]。
结 果
病理诊断结果。宫颈鳞癌8例,占7.55%,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33例,占31.13%;其中CIN I 20例,占18.87%;CINII9例,CINIII4例,占3.77%;宫颈炎性病变65例(5例伴鳞状上皮化生),占61.32%;其中宫颈湿疣4例,占3.77%;宫颈息肉3例,占2.83%。
宫颈病变的年龄趋势。宫颈癌及CIN的高峰年龄趋势:宫颈癌的高峰年龄在35~45岁,CIN的高峰年龄在25~44岁。
阴道镜诊断宫颈病变的价值。如附表所示。阴道镜下诊断宫颈病变与病理学相比较,如附表。

讨 论
宫颈癌发生发展有一个较长的过程,这为宫颈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良好的时机。CIN是宫颈浸润癌演变发展过程中癌前期病变阶段,它包括宫颈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
因此,对CIN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防治宫颈癌的关键环节。
目前,对CIN的诊断有多种方法,采用阴道镜检查来诊断CIN有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高的优点[3]。目前已作为一项筛查宫颈病变的常用方法之一。本文1年来阴道镜检查830例,镜下取活检106例,经病理确诊为CIN者33例,占31.13%。有研究显示肉眼活检CIN检出率仅4.8%[4],阴道镜活检提高了CIN的诊断率。
宫颈病变的年龄趋势及防治:本资料显示:CIN主要集中分布在25~44岁,宫颈癌的好发年龄在35~45岁。年轻妇女CIN及宫颈癌发生率增加,一方面与初次性交年龄、多个性伴侣、多产等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与性行为、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应加强生殖健康教育,提高妇女自我保健意识。同时,对生育年龄妇女进行妇科病普查普治,是宫颈癌防治的重点。
总之,采用阴道镜检查能准确发现宫颈病变;特别是配合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对指导宫颈活检、早期诊断宫颈癌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彭芝兰.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命名分类病理及转归.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8):454
2 王世阆.子宫颈上皮带内瘤变.实用妇产科杂志,2001,17(2):63
3 岑坚敏,钱德英,黄志宏,等.阴道镜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价值.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4):215~218
4 郑丽旋,谢芳,陈涤瑕.阴道镜下常规活检诊断宫额上皮内瘤样病变108例分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3):159~160
关键词 阴道镜检查 宫颈病变 诊断价值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近10年来,宫颈癌发病有上升及趋于年轻化的倾向,年轻的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也有增多的趋势,由于筛查手段的提高,使宫颈癌和癌前病变得以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从而使其死亡率得以明显的下降。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106例在电子阴道镜下取活检的病理诊断结果和临床资料。
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阴道镜检查病例的选择:①有白带增多、性交出血或血性白带等症状;②细胞学检查阳性;③细胞学检查阴性但临床可疑宫颈病变者;④有癌症家族史或宫颈有结节者。2003年8月~2004年9月共有830例患者接受阴道镜检查,其中106例在阴道镜下取材送病理检查。患者年龄19~67岁,平均35.5岁,孕次1~8次,产次1~6次。
方法:电子阴道镜检查。采用SLC~2000电子阴道镜数字成像系统,由经过培训的医生操作,普通患者于月经干净后2~14天检查;若疑为恶性变患者,于非月经期均可检查。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放置窥阴器,充分暴露宫颈,拭去宫颈表面黏液,调整好焦距,首先进行肉眼观察,然后涂生理盐水,观察鳞柱交界及血管,再于宫颈表面涂5%冰醋酸浸润宫颈50~60秒,观察局部有无柱状上皮水肿、醋酸白色上皮、白斑、镶嵌、点状血管及各种异形血管等;疑有异常时再涂1%的碘酒液,观察局部上皮着色情况;在可疑病区多点取材,进行病理活检。
诊断标准:①电子阴道镜评估指数根据阴道镜的4个图像:边界、颜色、血管和碘反应来评定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1]。②病理分类CIN包括宫颈不典型增生及原位癌。根据不典型细胞累及的范围,将CIN分为I~Ⅲ级[2]。
结 果
病理诊断结果。宫颈鳞癌8例,占7.55%,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33例,占31.13%;其中CIN I 20例,占18.87%;CINII9例,CINIII4例,占3.77%;宫颈炎性病变65例(5例伴鳞状上皮化生),占61.32%;其中宫颈湿疣4例,占3.77%;宫颈息肉3例,占2.83%。
宫颈病变的年龄趋势。宫颈癌及CIN的高峰年龄趋势:宫颈癌的高峰年龄在35~45岁,CIN的高峰年龄在25~44岁。
阴道镜诊断宫颈病变的价值。如附表所示。阴道镜下诊断宫颈病变与病理学相比较,如附表。

讨 论
宫颈癌发生发展有一个较长的过程,这为宫颈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良好的时机。CIN是宫颈浸润癌演变发展过程中癌前期病变阶段,它包括宫颈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
因此,对CIN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防治宫颈癌的关键环节。
目前,对CIN的诊断有多种方法,采用阴道镜检查来诊断CIN有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高的优点[3]。目前已作为一项筛查宫颈病变的常用方法之一。本文1年来阴道镜检查830例,镜下取活检106例,经病理确诊为CIN者33例,占31.13%。有研究显示肉眼活检CIN检出率仅4.8%[4],阴道镜活检提高了CIN的诊断率。
宫颈病变的年龄趋势及防治:本资料显示:CIN主要集中分布在25~44岁,宫颈癌的好发年龄在35~45岁。年轻妇女CIN及宫颈癌发生率增加,一方面与初次性交年龄、多个性伴侣、多产等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与性行为、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应加强生殖健康教育,提高妇女自我保健意识。同时,对生育年龄妇女进行妇科病普查普治,是宫颈癌防治的重点。
总之,采用阴道镜检查能准确发现宫颈病变;特别是配合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对指导宫颈活检、早期诊断宫颈癌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彭芝兰.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命名分类病理及转归.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8):454
2 王世阆.子宫颈上皮带内瘤变.实用妇产科杂志,2001,17(2):63
3 岑坚敏,钱德英,黄志宏,等.阴道镜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价值.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4):215~218
4 郑丽旋,谢芳,陈涤瑕.阴道镜下常规活检诊断宫额上皮内瘤样病变108例分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3):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