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出文化

来源 :七彩语文·中高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zhz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俗,一道斑斓多彩的人文风景线。走近它,去感受那一份份独特的风情吧。
  
  西安的各种特色美食和风味小吃中,无不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无论是名店盛宴还是街头小吃,都会让人们在品尝美味佳肴的同时,感受到西安厚重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牛羊肉泡馍是西安的特色美食之一,号称“天下第一碗”。吃牛羊肉泡馍必须先把烙饼掰成豆粒小块,配以鲜嫩的牛羊肉片、粉丝、蒜苗,用肉汤急火烹煮,汤鲜肉烂,馍筋味浓,色泽光亮,香味醇厚。食用时佐以辣酱、糖蒜和香菜,并讲究从一处下箸,不断“蚕食”,始终热气腾腾。据考证,牛羊肉泡馍就源于古代史书上多有记载的美食羊羹,再加上从丝绸之路西域客商带入长安的烙饼,就形成这种独特的美食。
  被誉为“长安第一点”的千层油酥饼,以素油和面,反复盘绕成团,再擀制成饼入锅烙熟,色泽金黄,层次分明,油而不腻,脆而不碎。据说千层油酥饼就是唐高宗专门让宫廷御厨精制,用以赏赐从印度取经归来的唐三藏法师的。
  而绵软适口、金黄甜香的黄桂柿子饼,相传是李自成起义大军开进关中,群众用当地盛产的柿子烙饼,慰劳闯王的大军而流传至今。这种小吃用柿子和面,揉成金黄色的面团,再包进八宝糖馅,油煎成熟,是老幼皆宜的精美甜点。
  西安最负盛名的老童家腊牛羊肉,却和慈禧太后有关。据说慈禧在西安时一次外出,因为闻到老童家精制的腊牛羊肉香味而传旨停辇,特意品尝,龙颜大悦,不但让老童家的腊牛羊肉名扬四方,连这个地方都由此得名“辇止坡”。
  和慈禧太后相关的还有西安著名的“饺子宴”上的“太后火锅”。在饺子宴的最后,一个造型优美的火锅中,鲜美的浓汤沸滚,服务员煮进小珍珠般的饺子,然后连汤盛入碗中,如果碗中的珍珠饺子恰好是吉祥数字,客人们还能得到吉祥的祝福。据说这也是这位太后的“发明”。
  源于宫廷御宴的饺子宴,饺子造型更是精巧玲珑,一只饺子简直就是一件精致的艺术品。有的像戏水的金鱼,有的像乖巧的小兔,有的像欲飞的小鸟,有的像莲蓬、核桃。花鸟虫鱼,蔬菜瓜果,再精心摆成吉祥美丽的图案,色香形味四者俱佳,不仅让人食欲大增,而且让人大饱眼福。
  西安面食中的臊子面,其历史则一直可以追溯到周朝。相传周文王杀死了一只蛟龙,为了让广大臣民都可以分享到这种美食,周文王就下旨把蛟龙肉切为小块,然后烹制为“臊子”,每人分一小勺浇在面条上食用,这种风俗一直流传至今。今天的臊子面,面条要“擀得薄如纸,犁(一种独特的切面条的方法)得细如线,下到锅里莲花转”。特制的“臊子”中有肉丁、红萝卜、豆腐小丁,碗中再放上青葱蒜苗丝和切成小菱形的鸡蛋薄饼,红黄绿白,色彩斑斓,香味诱人。
  面食是西安人的主食,西安简直就是一个面条大世界。除了前面写到的臊子面,这里还有手擀面、扯面、大刀铡面、棋花面、摆汤面、油泼面、揪面片等等。最绝门的一种是只有西安才有的“biangbiang面”,外地人来吃这种面条,一般都不认识这个字。这里写出的只能是这个字的读音,因为这个“biang”字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专用字,计算机字库里根本找不出来。“一点飞上天,黄河两头弯……”关于这个字的民谣就有十多句长。欢迎大家来西安吃一碗“biangbiang”面,认上一个字,长点学问,也值。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