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观察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后应用锚定式颈椎椎间融合器(anchoring cervical intervertebral fusion cage,ACIFC)植骨融合的中期随访结果.方法:2006年10月~2008年2月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后应用锚定式颈椎椎间融合器(anchoring cervical intervertebral fusion cage,ACIFC)植骨融合的中期随访结果.方法:2006年10月~2008年2月收治颈椎疾病患者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25~69岁,平均48.2岁.颈椎病31例,其中脊髓型14例,神经根型9例,混合型8例;下颈椎不稳症4例;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5例;Klippel-Feil综合征2例.均经前路行椎间盘切除减压、ACIFC植骨术,融合节段:单节段27例,双节段14例,三节段1例;共置入ACIFC 58枚,C3/4 11枚,C4/5 13枚,C5/618枚,C6/7 14枚,C7/T1 2枚.初次行颈椎手术者40例,颈椎术后再手术2例.术后定期行X线片及MRI复查,判定植骨融合及邻近节段退变情况;采用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COA)40分法及颈椎残障指数(NDI)评分系统评价患者术前、术后颈脊髓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5例患者术后24h内出现咽部疼痛,经对症治疗于术后1周内症状消失.术后48h内发生轴性症状2例(3.4%),经对症处理术后1周症状明显改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4.5年,平均4年.58个椎间隙均获骨性融合,融合时间2.5~6个月,平均3.5个月.术前COA评分30.21±2.69分,术后末次随访时37.18±1.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改善率71.2%;术前NDI为40.03±3.92,术后末次随访时为29.95±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5~4.5年(平均4年)发现融合节段邻近节段退变5例(11.9%),其中融合节段相邻上位椎间盘3例,下位椎间盘2例.结论: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后应用ACIFC行植骨融合,融合率高,轴性症状及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低,中期随访结果较满意.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动态X线和磁共振排粪造影在直肠前突自动痔疮套扎术(RPH)治疗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中重度直肠前突患者16例纳入研究,年龄25~68岁,平均51岁,均为经产妇;全部完成RPH术
目的探讨石斛酚与丁香酸联用对醛糖还原酶(AR)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表征石斛酚和丁香酸联合对AR的抑制活性;采用分子对接软件Sybyl中的FlexX方法预测二者
2005~2006年江苏省金坛市中医院对480例3~12岁患儿在穿刺时进行了心理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目的 对无牙颌老年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的情况进行调查并初步探讨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352名北京市无牙颌老年人参加本次调查,男性198人
目的检查病历终末质量,探讨单项筛选的重要性,提高病历书写质量。方法参照国家、省、市有关病历书写规定,采用单项筛选法,对所有出院病案进行逐份检查。结果在71,319份病案中
目的 探讨靶向CXCR4的小干扰RNA(siRNA)对人神经母细胞瘤QDDQ-NM细胞裸鼠肿瘤的生长及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本实验室已成功建立QDDQ-NM裸鼠荷瘤模型,以CXCR4为靶基因,设
目的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FISH)研究先天畸形胎儿中先心病相关基因的表达缺失率.方法 选取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产前诊断为胎儿先天畸形病例31例,其中心血管畸形16例,非心血
目的 探索三维高频超声髋关节检查技术在诊断新生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DDH)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采用PHILIPS IU22超声诊断仪,二维加三维高频线阵探头,对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慢性风湿性疾病.本病病因及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本病与感染及自身免疫反应有关,可能是内源性和外源性抗原作用于具有遗传背
目的 探讨核电厂操纵人员的抗应激能力及其与心率、血压和心理健康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36名某核电厂男性操纵人员进行连续作业反应(CPT)及心理健康测试(MHT),37名某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