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月11日是人民空军成立70周年纪念日。70年长空亮剑,70载云海筑梦。今天的人民空军正按照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战略要求,加快实现从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转变,不断提高战略预警、空中打击、防空反导、信息对抗、空降作战、战略投送和综合保障能力,成为在国家安全和军事战略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和作用的战略性军种。从北国边疆到南国海岛,从东海之滨到西部大漠,人民空军用国产先进飞机,守卫祖国和人民,在祖国的蓝天擘画出一条条壮美的航迹,也在人民的心中写下一页页辉煌的篇章!
筚路蓝缕,玉汝于成
人民空军是在革命战争中孕育,在革命胜利中诞生,在陆军基础上创建,在战斗中成长起来的。
一个国家若没有强大的空军,就像一座徒有四壁而没有屋顶的房子,很难抵御变化无常的风云雷电。一支军队若没有制空权,即使你拥有再强大、再勇敢的陆军,也难免要遭到来自空中的凌辱和欺压。中国共产党和它所领导的军队自诞生之日起,就头顶着空中呼啸的炸弹和强大的对手进行着生死搏斗。即将取得全国解放、创建新中国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必须着手解决没有空军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很早就重视发展航空事业。在革命战争年代极端困难条件下,培养、储备了一批航空技术人才。大革命时期,选派共产党员到国民革命军航空学校学习。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选调一些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到苏联学习航空技术。抗日战争时期,选调一批共产党员到国民党航空学校和新疆边防督办公署航空队学习;在延安开办培养航空机械工程人才的学校。解放战争时期,在东北创办人民军队第一所航空学校,培养航空技术人才,为建立人民空军做准备。
可是空军哪里是那么容易就建造的,刚刚成立的新中国,耍技术没有技术,要零件没有零件。中国共产党发展航空事业,道路布满荆棘,但仍克服困难前行,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在筹建过程中就出现过用马车拉运飞机、用自行车气筒给飞机轮胎打气的奇观。人民军队白手起家,凭着坚强的信念、坚韧的意志和艰苦奋斗、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创造了许多人间奇迹。
1949年1月,毛泽东同志提出“争取组成一支能够使用的空军”“建军先建校”。1949年10月,中央军委批准第一批创办6所航空学校的方案,从筹建到开学,仅仅用时54天。
组建即参战,一战则成名。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新组建的人民空军奉命参加抗美援朝作战。那真是典型的非对称作战,我们的年轻飞行员在喷气式飞机上平均飞行只有十多个小时,而对手却是经历过一战、二战的世界头号空中强敌一一美国空军,但我们发扬“空中拼刺刀”精神,勇于殊死搏斗,打破了强敌不可战胜的神话。在两年八个月的时间里,志愿军空军共击落敌机330架、击伤95架。当时美国空军参谋长范登堡惊呼:“中国几乎是一夜之间变成了世界主要空军强国之一”。
在国内战场,人民空军同样屡建奇功。空军支援陆军部队进军西藏和进行围剿土匪作战,1950年4月至1952年11月,为支援陆军部队进军西藏,空军在康藏高原开辟航线25条,空投各种物资2326吨,成为一支有一定战斗力的空中力量。1954年8月至1955年1月,空军参加解放一江山岛的首次三军联合作战,击落敌机11架、击伤5架,击沉、击伤敌军舰5艘,自己无一损失。1958年7月,空军部队紧急入闽作战,升空迎敌3分钟即以“3:0”取得首战胜利。加速组建和训练的空军地空导弹部队也打出了神威。1959年10月7日,地空导弹部队首创中国空军和世界防空作战史上用地空导弹击落敌机的先河。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美国和台湾当局不断派遣军用飞机袭扰,侦察中国大陆沿海和纵深地区,其入窜手段多变,给空军防空作战造成了很大困难。空军担负防空作战的指挥机关和部队保持高度戒备,共击落美军入侵、台湾当局入窜飞机16架,击伤4架。1967年9月,地空导弹部队首次使用中国自制兵器,有效抗擊干扰,再次击落台湾当局U-2型高空侦察机l架。
人民空军在抗美援朝、国土防空等作战中,截止到2009年10月共击落敌机1474架、击伤2344架。在参加和支援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等任务中同样作出重要贡献,涌现出许多先进集体和战斗英雄、模范、功臣。
全面整顿改革致力战斗力提升
1976年10月以后,空军进行了全面整顿和改革。为打赢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全面加强现代化建设,提高教育训练水平,改善武器装备,增强保障能力,使战斗力不断提升。
1978年,空军进行全面整顿。包括领导班子、规章制度、军事训练、战备工作、政治工作、纪律、航空工程机务工作、后勤工作、机关和作风等10个方面。在全面整顿基础上,先后制订和实施具体建设规划,加强政治思想建设,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面取得进展,院校建设得到加强,军事训练和管理教育水平明显提高,科研装备、航空工程机务和后勤保障有新发展。
1977年以后,空军教育训练全面恢复和加强,对训练内容、方法和手段进行全面改革,标志着空军战斗力水平的甲类飞行团大幅度增加。为适应空中力量使用特点,做好打赢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准备,加强多兵种和赋有战术背景的合练、演习和参加三军联合作战演习。逐步完善飞行学院一训练基地一部队三级飞行人员训练体制,甲类团由技术训练为主转变到以战术训练为主,由单一兵(机)种训练为主转变到以合同战役训练为主。
1981年9月,世界的目光聚焦华北某地。在当时我军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诸军兵种实兵战役演习中,空军顺利完成预定任务,较好体现了航空兵在合同作战中的作用和威力。对此,外电评论“中国空军又奇迹般地站了起来”。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作战训练迈大步,奋力改革焕新颜,空军建设展翅而起、乘风飞翔。
1996年9月至1999年9月,空军先后举行多机(兵)种未知条件攻防对抗、空中战役对抗和强电磁干扰条件攻院演习,提高高技术条件下实战能力。高射炮兵、地空导弹兵部队不断探索适应未来作战需要的对策与战法,形成多种口径(型号)兵器结合使用、协同作战的多种有效战法。参加多军兵种军事演习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50周年国庆阅兵等,较好地完成了任务。 空军有计划地进行装备科研,有重点地引进先进技术和装备,武器装备逐步得到改善,新型装备陆续装备部队,逐步淘汰老旧装备,缩小同世界发达国家差距。1987年,实行武器装备研制合同制,进一步加快了新武器装备研制进度,提高了研制经费使用效益。武器装备和勤务保障技术研究机构进一步健全,军事理论和科学技术研究取得显著成果,大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和军队级奖励并得到应用,对加强空军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空军战斗勤务、航空工程、后勤系统保障工作不断加强。雷达情报、通信导航、领航引导、航空管制、气象预报等战斗保障装备陆续改进更新,抗干扰能力增强,逐步实现半自动化、自动化,保障效率提高。航空工程系统在反复试验基础上,自1985年以后,全面实行新维修体制,加强飞机维修管理,改进维修手段,完善维护条例、规程,开展飞机维修科研,促进飞机维修工作科学化、现代化。后勤保障立足于部队现代化建设,以注重经济效益、实行科学管理、全面提高保障能力为目标,加强后勤人员队伍建设,努力改善保障设施,更新保障装备,运用科学手段和方法,完成战备、训练和生活保障任务。
开启由“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转变的新征程
1999年6月,空军组建了“合同战术训练中心”,从此每年都在这里组织高难度战术对抗和考核竞赛等,标志着合同训练和军兵种联合训练有了质的飞跃。随着作战思想、力量结构、武器装备性能等方面发生深刻变化,空军大力开展信息化建设,开启了由“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转变的新征程。
2006年,空军开始戌建制装备先进战机、导弹、雷达等武器装备,空中装备实现了由“捉襟见肘”到“得心应手”的转变,标志着空军主战装备的历史性跨越。空軍部队着眼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发展利益的战略需求,扎实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加大实战化军事训练等改革创新力度,加强以空中进攻、防空反导、战略投送为重点的作战力量体系建设,转型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
到20世纪末,空军已发展成为以航空兵为主体,诸兵种组成的合成军种。武器装备由缴获、外购、仿制,发展到以中国自行研制生产为主;官兵的军政素质不断提高,知识结构和专业化程度发生深刻变化,现代化建设和部队战斗力水平进入新阶段。
进入新世纪,人民空军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深入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把经略空天、能打胜仗作为使命追求。面对“狼烟四起”的严峻态势,牢记“四个战略支撑”新时代使命任务,立起备战打仗指挥棒,加快推进实战空军、转型空军、战略空军建设,锻造战之必胜的空天劲旅。空军在改革强军中深化体系重塑,领导指挥体制、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焕然一新;空军加快成体系发展高新武器装备,“拳更硬”“腿更长”“剑更利”,歼20、运20、歼16、歼10C和轰6K、空警500,以及红旗9防空导弹等新型武器装备投入新时代练兵备战。空军坚持以战领建、以训促建,常态化开展上高原、赴远洋、驻海岛、飞边界、长航时等实战化课目训练,推动全疆域作战能力实现历史性突破,加快推进了空天战略打击、战略预警、空天防御和战略投送等能力建设,中国空军不断发展,在浩浩长空中不断书写着空中辉煌。
中国空军以开放自信姿态走向世界
中国空军成立7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让国人感到振奋,我们已经习惯了部队列装预警机、歼20、运20和加油机等先进装备,可能没有注意到中国空军建设近年来取得的巨大进步。
如果说以前空军是一支国土防空型的战术空军,直到世纪之交的时候,才看到未来的空军应该是向着攻防兼备的方向去发展。轰炸机、多用途攻击机开始大量地出现,体现了我们对空军未来思路认知的转型。空天一体、攻防兼备,就是要从国土防空型的战术空军向攻防兼备型的战略空军转型,要有空中进攻能力和空中兵力投送能力。
进入新时代,中国空军的奋飞航迹在不断向远海远洋延伸。中国空军圆满完成了钓鱼岛空中维权、东海防空识别区管控、南海常态化战巡、成体系远海远洋训练、多型战机绕岛巡航等重大行动任务。2015年3月,空军航空兵经巴士海峡开展远洋训练,西太平洋首次留下中国空军的航迹;2016年9月,空军航空兵多型战机成体系飞越宫古海峡;2017年12月,轰6K、苏30、预警机、加油机等多型多架战机首次飞越对马海峡;2019年7月,中俄空军首次联合空中战略巡航。中国空军实战化的演兵,体现出入民空军对未来战争一种模式认知的不断发展变化和提开。沿着一道道令人振奋的航迹,人民空军正不断由陆空海空向远洋空天拓展能力,由大向强深刻转型,由传统意义的国土防空向“空天一体、攻防兼备”全面跨越。
近年来,中国空军以开放自信姿态走向世界,在对外开放和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中同样展现了大国空军的世界担当。自2011年以来,中国空军与巴基斯坦空军举行了“雄鹰”系列联合训练,与泰国空军举行了“鹰击”系列联合训练,多次参加或承办国际军事比赛。在多次中外空军联演联训中,双方的作战理念和编制体制甚至主战装备都不一样,双方进行自由对抗式的空战演练,可以最大限度地模拟未来的实战环境。不论是自己的训练,还是和其他国家的联演联训都更加注重了“实战化”。
从国内舞台到国际舞台,从核心军事任务到非战争军事行动,近年来,随着国家利益外延的不断丰富和拓展,人民空军的航迹越飞越远,遂行的任务越来越多样化。中国空军正以大国军队开放自信的形象走向世界,在对外开放和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中展翅高飞。除参加各类中外军事交流外,中国空军还积极为国际社会贡献公共安全产品,遂行了海外撤侨、联合国维和行动、国际人道主义救援等多样化军事任务。空军近年来执行了赴马尔代夫实施人道主义救援、向马来西亚运送设备物资抗洪救灾、向尼泊尔运送人员和物资抗震救灾等国际人道主义救援行动,向全世界传递了中国空军的正能量,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了中国空军的形象和责任。
迈步世界一流空军建设新征程
“空天一体,攻防兼备”是人民空军的发展战略,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就是建设世界一流空军。11月8日,在人民空军成立7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了庆祝空军成立70周年主题活动。习主席强调,人民空军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深入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牢记初心使命,发扬光荣传统,勇于创新超越,努力把人民空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空军,不断创造新的更大的业绩。 建设世界一流空军,成体系的先进装备是基础。世界一流空军,既要有一定的装备规模,也要成体系发展。人民空军一直保持着相对较多的飞机数量,但在发展初期飞机种类相对单一,以歼击机为主,配合少量的轰炸机、强击机和运输机,支援保障机型在相对较长的一个时期都是空白,能力上存在不少短板。这种装备配置进行国土防空作战尚可,进行支援地面作战和远程投送、远程打击能力偏弱。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空军成体系展出了支援保障体系,包括预警机、电子侦察机、电子干扰机、心理战飞机等,为实现“攻防兼备”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人民空军经过70年发展,武器装备不断完善,战斗机从一代、二代机跨越到三代、四代机,这是战斗机一个机种的纵向比较,从横向来看,机种越来越全,机型越来越多,体系更加完善。
建设世界一流空军,科学的、紧贴实战的军事训练是重要途径。近年来,空军组织了“红剑”“蓝盾”“金头盔”“金飞镖”系列演习演练,军事訓练不断向实战靠拢。在“四大训练品牌”的基础上,空军实战化训练又推出了“擎电”新品牌,“擎电”品牌的推出,使得空军在电子战这一世界军事前沿领域的训练达到新高度,牵引空军电子战能力全面提升。信息化体系作战,谁夺取制电磁权,谁就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阅兵中,电子战飞机就是支援保障机梯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练兵备战中,“擎电”品牌的推出,表明了空军加强电子战能力建设迈出了新步伐。
开展较早的“四大训练品牌”也在不断完善。以“金头盔”为例,从最初的积分制到击落制,从事后评估到实时评估,从一对一到二对二,被飞行员评价为“已经无限接近实战”。几大品牌训练基本涵盖了空军的主要作战能力,包括对空、对地、防空、电子战,而“红剑”演习则是综合上述能力的体系化演练活动。参加演训的官兵从技术、战术、战役指挥方面都得到锻炼。在此基础上,空军不断“走出去、请进来”,和外军展开联演联训。中巴“雄鹰”系列,中泰“鹰击”系列演习等联演联训,让空军训练的深度广度不断拓展。
建一流空军需要创新和超越。在空天领域,中国空军曾是后来者,一度也是跟随者,世界各国空军的成功经验和教训都可以借鉴和吸取,这也为人民空军的快速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助力。当人民空军发展到一个崭新高度,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竞逐未来空天优势时,更需要创新的意识和超越的勇气。其实人民空军不乏创新基因。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空军“一域多层四四制”的空战战术原则的提出、“蛇形队形”等战斗队形的问世,“向上综合机动、向下综合机动”等战术动作的发明和应用,体现出了创新的智慧之光。国土防空时期,人民空军地空导弹兵创造性地进行“机动设伏”,发明“近快战法”,站在世界“电子对抗”的最前沿,无不体现出了创新意识。在70年发展的历程中,中国空军创造了世界室战史和防空史上的多项第一,更是勇于创新,敢于超越的直接体现。近年来,空军装备发展上也不乏创新之举。歼20的升力体边条鸭式布局在各国新一代隐形战斗机中独具特色。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首次披露的新型高空高速无人机再次展现了中国空军作战手段的创新能力。
新时代标注发展方位,新使命激荡奋斗热情。按照习主席擘画的强军蓝图,空军提出了未来发展“三步走”战略:到2020年迈入战略空军门槛,到2035年初步建成现代化战略空军,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世界一流空军。空军各级遵循发展需要,全面打造空军理论、军事训练、武器装备、人才建设、后勤保障和思想组织“六个体系”,强化空军现代化建设的内在支撑,正在形成加速推动战略转型的新思路、新布局、新气象。
筚路蓝缕,玉汝于成
人民空军是在革命战争中孕育,在革命胜利中诞生,在陆军基础上创建,在战斗中成长起来的。
一个国家若没有强大的空军,就像一座徒有四壁而没有屋顶的房子,很难抵御变化无常的风云雷电。一支军队若没有制空权,即使你拥有再强大、再勇敢的陆军,也难免要遭到来自空中的凌辱和欺压。中国共产党和它所领导的军队自诞生之日起,就头顶着空中呼啸的炸弹和强大的对手进行着生死搏斗。即将取得全国解放、创建新中国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必须着手解决没有空军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很早就重视发展航空事业。在革命战争年代极端困难条件下,培养、储备了一批航空技术人才。大革命时期,选派共产党员到国民革命军航空学校学习。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选调一些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到苏联学习航空技术。抗日战争时期,选调一批共产党员到国民党航空学校和新疆边防督办公署航空队学习;在延安开办培养航空机械工程人才的学校。解放战争时期,在东北创办人民军队第一所航空学校,培养航空技术人才,为建立人民空军做准备。
可是空军哪里是那么容易就建造的,刚刚成立的新中国,耍技术没有技术,要零件没有零件。中国共产党发展航空事业,道路布满荆棘,但仍克服困难前行,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在筹建过程中就出现过用马车拉运飞机、用自行车气筒给飞机轮胎打气的奇观。人民军队白手起家,凭着坚强的信念、坚韧的意志和艰苦奋斗、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创造了许多人间奇迹。
1949年1月,毛泽东同志提出“争取组成一支能够使用的空军”“建军先建校”。1949年10月,中央军委批准第一批创办6所航空学校的方案,从筹建到开学,仅仅用时54天。
组建即参战,一战则成名。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新组建的人民空军奉命参加抗美援朝作战。那真是典型的非对称作战,我们的年轻飞行员在喷气式飞机上平均飞行只有十多个小时,而对手却是经历过一战、二战的世界头号空中强敌一一美国空军,但我们发扬“空中拼刺刀”精神,勇于殊死搏斗,打破了强敌不可战胜的神话。在两年八个月的时间里,志愿军空军共击落敌机330架、击伤95架。当时美国空军参谋长范登堡惊呼:“中国几乎是一夜之间变成了世界主要空军强国之一”。
在国内战场,人民空军同样屡建奇功。空军支援陆军部队进军西藏和进行围剿土匪作战,1950年4月至1952年11月,为支援陆军部队进军西藏,空军在康藏高原开辟航线25条,空投各种物资2326吨,成为一支有一定战斗力的空中力量。1954年8月至1955年1月,空军参加解放一江山岛的首次三军联合作战,击落敌机11架、击伤5架,击沉、击伤敌军舰5艘,自己无一损失。1958年7月,空军部队紧急入闽作战,升空迎敌3分钟即以“3:0”取得首战胜利。加速组建和训练的空军地空导弹部队也打出了神威。1959年10月7日,地空导弹部队首创中国空军和世界防空作战史上用地空导弹击落敌机的先河。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美国和台湾当局不断派遣军用飞机袭扰,侦察中国大陆沿海和纵深地区,其入窜手段多变,给空军防空作战造成了很大困难。空军担负防空作战的指挥机关和部队保持高度戒备,共击落美军入侵、台湾当局入窜飞机16架,击伤4架。1967年9月,地空导弹部队首次使用中国自制兵器,有效抗擊干扰,再次击落台湾当局U-2型高空侦察机l架。
人民空军在抗美援朝、国土防空等作战中,截止到2009年10月共击落敌机1474架、击伤2344架。在参加和支援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等任务中同样作出重要贡献,涌现出许多先进集体和战斗英雄、模范、功臣。
全面整顿改革致力战斗力提升
1976年10月以后,空军进行了全面整顿和改革。为打赢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全面加强现代化建设,提高教育训练水平,改善武器装备,增强保障能力,使战斗力不断提升。
1978年,空军进行全面整顿。包括领导班子、规章制度、军事训练、战备工作、政治工作、纪律、航空工程机务工作、后勤工作、机关和作风等10个方面。在全面整顿基础上,先后制订和实施具体建设规划,加强政治思想建设,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面取得进展,院校建设得到加强,军事训练和管理教育水平明显提高,科研装备、航空工程机务和后勤保障有新发展。
1977年以后,空军教育训练全面恢复和加强,对训练内容、方法和手段进行全面改革,标志着空军战斗力水平的甲类飞行团大幅度增加。为适应空中力量使用特点,做好打赢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准备,加强多兵种和赋有战术背景的合练、演习和参加三军联合作战演习。逐步完善飞行学院一训练基地一部队三级飞行人员训练体制,甲类团由技术训练为主转变到以战术训练为主,由单一兵(机)种训练为主转变到以合同战役训练为主。
1981年9月,世界的目光聚焦华北某地。在当时我军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诸军兵种实兵战役演习中,空军顺利完成预定任务,较好体现了航空兵在合同作战中的作用和威力。对此,外电评论“中国空军又奇迹般地站了起来”。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作战训练迈大步,奋力改革焕新颜,空军建设展翅而起、乘风飞翔。
1996年9月至1999年9月,空军先后举行多机(兵)种未知条件攻防对抗、空中战役对抗和强电磁干扰条件攻院演习,提高高技术条件下实战能力。高射炮兵、地空导弹兵部队不断探索适应未来作战需要的对策与战法,形成多种口径(型号)兵器结合使用、协同作战的多种有效战法。参加多军兵种军事演习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50周年国庆阅兵等,较好地完成了任务。 空军有计划地进行装备科研,有重点地引进先进技术和装备,武器装备逐步得到改善,新型装备陆续装备部队,逐步淘汰老旧装备,缩小同世界发达国家差距。1987年,实行武器装备研制合同制,进一步加快了新武器装备研制进度,提高了研制经费使用效益。武器装备和勤务保障技术研究机构进一步健全,军事理论和科学技术研究取得显著成果,大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和军队级奖励并得到应用,对加强空军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空军战斗勤务、航空工程、后勤系统保障工作不断加强。雷达情报、通信导航、领航引导、航空管制、气象预报等战斗保障装备陆续改进更新,抗干扰能力增强,逐步实现半自动化、自动化,保障效率提高。航空工程系统在反复试验基础上,自1985年以后,全面实行新维修体制,加强飞机维修管理,改进维修手段,完善维护条例、规程,开展飞机维修科研,促进飞机维修工作科学化、现代化。后勤保障立足于部队现代化建设,以注重经济效益、实行科学管理、全面提高保障能力为目标,加强后勤人员队伍建设,努力改善保障设施,更新保障装备,运用科学手段和方法,完成战备、训练和生活保障任务。
开启由“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转变的新征程
1999年6月,空军组建了“合同战术训练中心”,从此每年都在这里组织高难度战术对抗和考核竞赛等,标志着合同训练和军兵种联合训练有了质的飞跃。随着作战思想、力量结构、武器装备性能等方面发生深刻变化,空军大力开展信息化建设,开启了由“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转变的新征程。
2006年,空军开始戌建制装备先进战机、导弹、雷达等武器装备,空中装备实现了由“捉襟见肘”到“得心应手”的转变,标志着空军主战装备的历史性跨越。空軍部队着眼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发展利益的战略需求,扎实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加大实战化军事训练等改革创新力度,加强以空中进攻、防空反导、战略投送为重点的作战力量体系建设,转型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
到20世纪末,空军已发展成为以航空兵为主体,诸兵种组成的合成军种。武器装备由缴获、外购、仿制,发展到以中国自行研制生产为主;官兵的军政素质不断提高,知识结构和专业化程度发生深刻变化,现代化建设和部队战斗力水平进入新阶段。
进入新世纪,人民空军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深入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把经略空天、能打胜仗作为使命追求。面对“狼烟四起”的严峻态势,牢记“四个战略支撑”新时代使命任务,立起备战打仗指挥棒,加快推进实战空军、转型空军、战略空军建设,锻造战之必胜的空天劲旅。空军在改革强军中深化体系重塑,领导指挥体制、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焕然一新;空军加快成体系发展高新武器装备,“拳更硬”“腿更长”“剑更利”,歼20、运20、歼16、歼10C和轰6K、空警500,以及红旗9防空导弹等新型武器装备投入新时代练兵备战。空军坚持以战领建、以训促建,常态化开展上高原、赴远洋、驻海岛、飞边界、长航时等实战化课目训练,推动全疆域作战能力实现历史性突破,加快推进了空天战略打击、战略预警、空天防御和战略投送等能力建设,中国空军不断发展,在浩浩长空中不断书写着空中辉煌。
中国空军以开放自信姿态走向世界
中国空军成立7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让国人感到振奋,我们已经习惯了部队列装预警机、歼20、运20和加油机等先进装备,可能没有注意到中国空军建设近年来取得的巨大进步。
如果说以前空军是一支国土防空型的战术空军,直到世纪之交的时候,才看到未来的空军应该是向着攻防兼备的方向去发展。轰炸机、多用途攻击机开始大量地出现,体现了我们对空军未来思路认知的转型。空天一体、攻防兼备,就是要从国土防空型的战术空军向攻防兼备型的战略空军转型,要有空中进攻能力和空中兵力投送能力。
进入新时代,中国空军的奋飞航迹在不断向远海远洋延伸。中国空军圆满完成了钓鱼岛空中维权、东海防空识别区管控、南海常态化战巡、成体系远海远洋训练、多型战机绕岛巡航等重大行动任务。2015年3月,空军航空兵经巴士海峡开展远洋训练,西太平洋首次留下中国空军的航迹;2016年9月,空军航空兵多型战机成体系飞越宫古海峡;2017年12月,轰6K、苏30、预警机、加油机等多型多架战机首次飞越对马海峡;2019年7月,中俄空军首次联合空中战略巡航。中国空军实战化的演兵,体现出入民空军对未来战争一种模式认知的不断发展变化和提开。沿着一道道令人振奋的航迹,人民空军正不断由陆空海空向远洋空天拓展能力,由大向强深刻转型,由传统意义的国土防空向“空天一体、攻防兼备”全面跨越。
近年来,中国空军以开放自信姿态走向世界,在对外开放和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中同样展现了大国空军的世界担当。自2011年以来,中国空军与巴基斯坦空军举行了“雄鹰”系列联合训练,与泰国空军举行了“鹰击”系列联合训练,多次参加或承办国际军事比赛。在多次中外空军联演联训中,双方的作战理念和编制体制甚至主战装备都不一样,双方进行自由对抗式的空战演练,可以最大限度地模拟未来的实战环境。不论是自己的训练,还是和其他国家的联演联训都更加注重了“实战化”。
从国内舞台到国际舞台,从核心军事任务到非战争军事行动,近年来,随着国家利益外延的不断丰富和拓展,人民空军的航迹越飞越远,遂行的任务越来越多样化。中国空军正以大国军队开放自信的形象走向世界,在对外开放和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中展翅高飞。除参加各类中外军事交流外,中国空军还积极为国际社会贡献公共安全产品,遂行了海外撤侨、联合国维和行动、国际人道主义救援等多样化军事任务。空军近年来执行了赴马尔代夫实施人道主义救援、向马来西亚运送设备物资抗洪救灾、向尼泊尔运送人员和物资抗震救灾等国际人道主义救援行动,向全世界传递了中国空军的正能量,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了中国空军的形象和责任。
迈步世界一流空军建设新征程
“空天一体,攻防兼备”是人民空军的发展战略,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就是建设世界一流空军。11月8日,在人民空军成立7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了庆祝空军成立70周年主题活动。习主席强调,人民空军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深入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牢记初心使命,发扬光荣传统,勇于创新超越,努力把人民空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空军,不断创造新的更大的业绩。 建设世界一流空军,成体系的先进装备是基础。世界一流空军,既要有一定的装备规模,也要成体系发展。人民空军一直保持着相对较多的飞机数量,但在发展初期飞机种类相对单一,以歼击机为主,配合少量的轰炸机、强击机和运输机,支援保障机型在相对较长的一个时期都是空白,能力上存在不少短板。这种装备配置进行国土防空作战尚可,进行支援地面作战和远程投送、远程打击能力偏弱。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空军成体系展出了支援保障体系,包括预警机、电子侦察机、电子干扰机、心理战飞机等,为实现“攻防兼备”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人民空军经过70年发展,武器装备不断完善,战斗机从一代、二代机跨越到三代、四代机,这是战斗机一个机种的纵向比较,从横向来看,机种越来越全,机型越来越多,体系更加完善。
建设世界一流空军,科学的、紧贴实战的军事训练是重要途径。近年来,空军组织了“红剑”“蓝盾”“金头盔”“金飞镖”系列演习演练,军事訓练不断向实战靠拢。在“四大训练品牌”的基础上,空军实战化训练又推出了“擎电”新品牌,“擎电”品牌的推出,使得空军在电子战这一世界军事前沿领域的训练达到新高度,牵引空军电子战能力全面提升。信息化体系作战,谁夺取制电磁权,谁就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阅兵中,电子战飞机就是支援保障机梯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练兵备战中,“擎电”品牌的推出,表明了空军加强电子战能力建设迈出了新步伐。
开展较早的“四大训练品牌”也在不断完善。以“金头盔”为例,从最初的积分制到击落制,从事后评估到实时评估,从一对一到二对二,被飞行员评价为“已经无限接近实战”。几大品牌训练基本涵盖了空军的主要作战能力,包括对空、对地、防空、电子战,而“红剑”演习则是综合上述能力的体系化演练活动。参加演训的官兵从技术、战术、战役指挥方面都得到锻炼。在此基础上,空军不断“走出去、请进来”,和外军展开联演联训。中巴“雄鹰”系列,中泰“鹰击”系列演习等联演联训,让空军训练的深度广度不断拓展。
建一流空军需要创新和超越。在空天领域,中国空军曾是后来者,一度也是跟随者,世界各国空军的成功经验和教训都可以借鉴和吸取,这也为人民空军的快速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助力。当人民空军发展到一个崭新高度,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竞逐未来空天优势时,更需要创新的意识和超越的勇气。其实人民空军不乏创新基因。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空军“一域多层四四制”的空战战术原则的提出、“蛇形队形”等战斗队形的问世,“向上综合机动、向下综合机动”等战术动作的发明和应用,体现出了创新的智慧之光。国土防空时期,人民空军地空导弹兵创造性地进行“机动设伏”,发明“近快战法”,站在世界“电子对抗”的最前沿,无不体现出了创新意识。在70年发展的历程中,中国空军创造了世界室战史和防空史上的多项第一,更是勇于创新,敢于超越的直接体现。近年来,空军装备发展上也不乏创新之举。歼20的升力体边条鸭式布局在各国新一代隐形战斗机中独具特色。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首次披露的新型高空高速无人机再次展现了中国空军作战手段的创新能力。
新时代标注发展方位,新使命激荡奋斗热情。按照习主席擘画的强军蓝图,空军提出了未来发展“三步走”战略:到2020年迈入战略空军门槛,到2035年初步建成现代化战略空军,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世界一流空军。空军各级遵循发展需要,全面打造空军理论、军事训练、武器装备、人才建设、后勤保障和思想组织“六个体系”,强化空军现代化建设的内在支撑,正在形成加速推动战略转型的新思路、新布局、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