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棵草都有开花的心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4167841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次音乐课上,我临时想在书本上写点什么,很随意地对一个学生说:“用一下你的笔。”根据我的经验,老师用学生的笔,学生会欣然答应的,而且会手忙脚乱地把他认为最好用的笔拿给我。可是,这个学生却没有,反而把桌子上的笔收进了铅笔盒,铅笔盒盖得紧紧的,还把手压在了上面。这个学生是我们班的智障学生。我以为他没有明白我的意思。“我用一下你的笔。”我又说了一遍。他看着我摇头。我还是不相信学生会拒绝老师用他的笔。但他明显的摇头,让我疑惑。我还想证实一下:“你不借给老师用吗?”他点点头。我懵了。从教这么多年了,我还是头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终于明白了他的意思后,我觉得很尴尬,也很伤感。这时,另一个学生主动把笔递给我说:“老师,用我的吧。”接过笔,我很感激这个学生解除了我的尴尬。许久,我的内心不能平静,也不知道刚才要写什么了。我清楚地知道,像这样弱智的孩子,他所说的话,所做的事,他的好恶表现会很直接,很简单,也很真实。他不会隐藏。我反思自己,一个弱智的孩子对我这样的态度,绝对能证明,他不喜欢我。他在用如此的方式表达他对老师的反感,以这种方式反抗老师对他的忽视。我感到心痛。
  回想刚开始给这个班上课,我发现这个孩子反应迟缓,语言表达上有缺陷。教唱歌曲的时候,他从来不唱,但他从不捣乱。只是一会儿看看老师,一会儿看看同学,一会儿看看书。作为既为人母又为人师的我,对这个孩子从内心深处是同情的。但是,在我的音乐课上却很少关注到这个孩子。我太忽略他了。这件事像重锤一样敲打在我的心上,我感到惭愧,感到对不起这个学生,更对不起自己的良心。他也是父母心爱的孩子,我却漠视了他的存在,我伤害了他。
  下课了,我找到他。没有问他为什么不借笔给我,而是和颜悦色地跟他聊了些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问他最喜欢唱什么歌。他说最爱唱“世上只有妈妈好”。看得出,他对我的反感情绪好像消失了。自此,我总会挤出或长或短的时间,去关注他、询问他,一有优点,我就真诚地给他表扬和鼓励。慢慢地,我发现他上我的课不再像个局外人。虽然其他同学唱的时候他依旧不会去唱,依旧在别人表达的时候沉默着,但他的脸上有了笑容。他在听同学的歌声,他在看同学的表演。课间,我会抽出时间跟他聊天,虽然他还是很少的几句话,但能感觉到他开始喜欢我了。
  有一次,我把音乐课上成自我展示课,我要求学生把自己的特长展示出来,学生踊跃上台表演。我走到他面前,询问他是否愿意把他最喜欢的歌唱给老师和同学们听。他高兴地点头。他上台前,我先跟学生介绍了他要唱的歌,要求同学们给予掌声鼓励。在同学们惊讶的目光中,他成功地唱完了他的歌,教室里响起了我和学生热烈的掌声。
  过了一段时间,我给学生进行了一次书面小测试,我来回踱着,走到他跟前时,他突然站起来,我小声问他:“有事吗?”“老师,你坐我的凳子歇歇吧。”质朴真诚的话语,让我好感动。“谢谢你,你坐吧,老师不累。”
  学生的需要是如此简单,学生接纳老师的情愫是如此容易被打动。作为一个老师,面对如此可爱的孩子,怎么可以忽视他们的存在!每棵草都有开花的心,我们的教育是不该有死角的。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是我们浇注爱心的小草!
其他文献
近日,读了一则故事,感触颇深。1972年,新加坡旅游部门给总理李光耀打了份报告说:新加坡不像埃及有金字塔,不像中国有长城,不像日本有富士山。除了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什么名胜
有人问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卡雷拉斯:“什么样的歌唱才是最成功的歌唱?”卡雷拉斯回答说:“我希望让每个听众都能感到自己是惟一的,感觉到我是在为他而唱,而不是为大家而唱。如果
汶川大地震以来的日日夜夜,泪水无数次盈满我的双眼,无数个镜头和画面给了我太多心灵的震撼:灾区同胞承受的巨大苦难,我们民族在灾难面前的众志成城,抗灾一线最可爱的人的无私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