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花栗鼠一样井然有序

来源 :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bb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设有序的生活,是追求高品位生活的基础和前提,尤其是对于正在成长的孩子来说,这种有序的生活环境,有利于他们形成文明的生活习惯,孩子将终生受益。
  林默默就像他的名字一样,是个沉默寡言的小男孩。他在班上幾乎没有朋友,因为他总是把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搞得一团糟。
  每天早上交作业,林默默的练习小题单总是揉得皱巴巴的,有时还缺“胳膊少腿”,已看不出题单的样子,甚至有时连题单哪里去了都不知道。他在书包里找呀找呀,甚至把所有书本倒在课桌上,堆起了一座小山包,也不见小题单的踪影。于是,他一脸无辜地说:“谢老师,我找不到小题单了。”“告诉你多少次了,做完小题单后及时放在文件袋里。”我忍不住心里的怒火,生气地说。林默默一听,羞愧地低下头,低声说:“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明明做完小题单放进书包里了,居然不见了。”我简直有些哭笑不得。
  上课时,孩子们都在开始读课文了,他还在书包里找语文书,一分钟、两分钟……好不容易拿出语文书,真是惨不忍睹。语文书的封面早已没有了,书角成了自来卷。该做课堂作业了,林默默慢吞吞地打开笔袋,说:“谢老师,我的钢笔不见了。”
  像林默默这样的孩子还不止一个。这段时间发通知、收回执、带试卷……发下去的东西孩子们不是弄丢了,就是没带来,这样的事情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从孩子们身上折射出许多问题,那就是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文具?作为老师,都希望孩子们能像花栗鼠一样做事有序、有条理,养成行为有序的好习惯。因为有序的行为习惯,是行为有效的强力保障。当然,这里所指的有序,不是指机械教条化的行为规范,而是希望通过对孩子行为秩序的规范,磨炼其行为的意志力和责任心。行为有序的好习惯不是先天就有的,因此,我决定从让孩子们整理书包开始。
  我首先给孩子们讲了小精灵花栗鼠的故事。对花栗鼠而言,用井然有序形容再合适不过了。它会把收集到的食物摆放整齐,拿食物时也会有顺序地拿。在它家里,每样东西都有固定的存放地方,每样东西也都会被归回原位。最重要的是,对小小的花栗鼠来说,井然有序的确是一件攸关生死的事。如果没有这种井然有序的性格,花栗鼠很可能已经从这个世界上灭绝了。从孩子们瞪大的双眼中,我知道他们爱上了花栗鼠。
  接下来,我来做示范,教给孩子们整理书包的方法。我先教孩子们把书包里的学习用品摆放在课桌上,把书本分类,课本摆在一边,作业本摆在一起,试卷分门别类地装进相应的文件袋里,并在文件袋上贴上标签,方便拿取。然后,按照书本大小、厚薄,把书本分类放进书包的夹层里。最大的夹层用来放书和练习册,小一点的夹层可以放经常使用的练习本或要交的作业。两侧的兜可以放水杯、纸巾等东西,其余文具归类放进书包,最后把书包放在指定位置。孩子们饶有兴趣地跟着我这样做,书包里的学习用品整齐有序了。
  孩子们学会整理书包了,这一过程有的孩子适应的比较慢,时不时督促、检查,做得好的孩子给予表扬、鼓励,人人都在朝着成为“整理书包小达人”而努力。慢慢地,我看到了孩子们的点滴变化:早上的作业,小组长能迅速收齐了,拿书的速度快了,书包里的东西越来越好找了……
  创设有序的生活,是追求高品位生活的基础和前提,尤其是对于正在成长的孩子来说,这种有序的生活环境,有利于他们形成文明的生活习惯,孩子将终生受益。让我们从整理书包开始,像花栗鼠一样井然有序,共创一个有序的学习环境。
其他文献
教育专家朱永新在《走进最理想的教育》一书中这样描述他心目中理想的父母:  理想的父母,应该是把孩子的人格健全、道德完善放在首位,努力培养孩子追求卓越、独立自主、持之以恒、勤俭节约等个性品质和良好习惯的父母。  理想的父母,应该是永远保持年轻心境,懂得把童年、童心还给孩子,让孩子轻松、自由、愉快成长的父母。  理想的父母,应该是善于发现孩子天赋.善于挖掘孩子潜能,善于培养孩子特长的父母。  理想的父
期刊
就教育而言,家庭不是学校,但它又胜过学校,无论是资源,还是亲缘。  许多家长一谈到家庭教育,马上就会走进祖辈代代相传的固化模式:直面孩子“对话”,甚至“喊话”,这种家庭教育十有八九的结果是尴尬的。许多家长都是一脸迷茫,学校教育不也是这个样子:每天和学生对话、喊话?怎么到我这里就不灵了呢?  学校教育看似是每天直面学生的对话、喊话,作为教育场的学校,学生是认同这种教育方式的,但作为生活场的家庭,孩子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而一直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都较低,这更多是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在新课改下,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较好的体现,阅读教学中参与度得到了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也明显提高。要构建有效的阅读课堂,还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充分参与到阅读过程中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将听、说、读、写结合起来,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效果才会更加明显。  关键词:小学
古人说:会问的问个之丑英亩,不会问的问个细枝末节。说明会提问题的直接提到问题的本质之中,不会问的就提到问题的表皮枝叶,抓不到问题的核心。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经常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困惑或问题,学生往往提出一些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问题,时间浪费了很多,提不出一个有思维含量的问题,经常是有过程而无结果结束这一环节。  因此,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有几点浅些的认识。在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想问,敢问,还要让学生主
我发现不少年轻家长,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参加劳动,更不给孩子创造条件教给他们劳动。因此,孩子闲暇时,不是玩手机就是看平板电脑或电视,家长想管又无能为力,只得听之任之。  其实,家长带着孩子劳动是件很有趣的事。我外孙铁头在小的时候,老伴儿帮着看护。外孙一会儿要看电视,一会儿要买东西……把大人忙得团团转。老伴儿不愧是带娃高手,她让外孙“干活儿”。经过我的观察,这干活儿很有讲究。比如,外孙三四岁的时候,特别
期刊
女儿下学期就读小学三年级了,暑假里,我为她报了英语辅导班。辅导班主要是锻炼孩子的听说能力,因此,在家教孩子练口语就成了我每天的任务。  每次我先将录音听一遍,然后再一句句教女儿。女儿常常听的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记住这句忘记那句,学得十分吃力。渐渐地,女儿越来越讨厌英语,甚至觉得它就是洪水猛兽。我虽然内心充满担忧,但如果我不教,她就会落后,就只好硬着头皮坚持。  有一天,妻子出差不在家,女儿学英语又
期刊
目的:观察应用关节镜下和开放性手术治疗Bankart损伤的对比,为临床选择手术术式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本研究收集2010年至2013年间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二科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