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高中数学问题教学法的实际应用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1021691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中阶段,数学课堂知识体系呈现出结构紧凑,知识点繁多,解题方法多变且计算量大的特点,因此许多学生在数学这一科目的学习中出现了跟不上教师思路,上课听不懂、下课看不懂的现象。因此数学问题教学法的出现,为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和理解效率带来了福音。问题教学法旨在教师通过问题的形式引发学生的思考,循序渐进由原有的基础知识拓展到新知识点,起到学生参与课堂,融入课堂的作用。其次,问题教学法的引入使得学生能够理解一些定理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对基本原理有一个深刻把握,有助于学生轻而易举的应对多变的题目。本文主要从问题教学法的设计宗旨和目标出发,探究其应用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的引入,教师不仅仅要接受这个方法的理念和基本概念,还要尝试着深入研究,结合实际情况作出修正和革新,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做到无论教学环境的差异如何巨大,教师都能够将问题教学法在课堂实际应用上运用自如、成效显著。首先,问题教学法需要有一定的趣味性,辅助教师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其次,问题的设定要有层次性,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最后,问题教学法要带有一定的探究环节,让学生在掌握了基础知识的条件下接触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一、 问题设定具有层次性,依靠学生基础知识设计问题
  人的学习是有过程的,当学生在最初接触一个新知识点时,往往会有一段迷茫期,这段迷茫期学生一般会用来在脑海中搜索已有的知识储备来说服自己新的知识点是正确的,但是在说服自己的过程中,部分学生会很巧的找到路径一蹴而就,而另有部分学生则会陷入理解误区,产生不理解的状况。问题教学法就是为了避免学生思维出现无趣而出现的,教师在设计问题导入时应从学生学过的知识点出发,层层递进引入到新知识点,将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过程变为课堂一个环节,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路齐头并进,紧跟教师的讲解全过程,不会漏掉任何一位学生,这大大提升了课堂的整体效率,避免了班级过大的成绩分化。例如教师在讲解幂函数这节课时,如果直接提出幂函数这个概念,会让大部分学生对这个新名词产生疑惑,教师便可以从学生最开始从哪里接触到“幂”这个字问起,让学生联想到数的“几次方”我们称之为“几次幂”,再通过问函数的形式结合上幂的概念让学生联想到y=x2,教师在对其进行详细的补充让学生彻底把握幂函数的具体概念。这样一来,教师可以让学生能够准确地分辨幂函数与其他函数的不同点,抓住课堂重点的情况下着重把握幂函数的独特性质。
  二、 赋予数学符号实际生活意义,便于学生理解
  伴随着学生年级的提升,高中数学已经从初中数学的贴近生活简单易懂的特点中升华,渐渐的弱化了其实际意义,成了诸多符号公式的堆砌。诸多数学符号的引入大大减轻了学生在推演解答数学题时的写字负担,但是却增加了学生的记忆难度,数学符号与中国汉字相差甚远,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将数学概念与符号联系在一起并熟练运用,因此教师应尽力在讲解的过程中引入生活实例,方便学生记忆繁多且变化多端的数学符号。例如在学习抛物线之时,教师可以引入椭圆的概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所有的抛物线都看成椭圆形的一部分,而椭圆形又形似橄榄球,因此教师可以说抛物线是橄榄球的一部分,只是因为摆放不同或横或竖。首先教师给同学展示一张橄榄球的图片,通过问学生橄榄球上有几条线让学生注意到橄榄球上线条的交点,并引出椭圆形的焦点的概念,进而推出抛物线的焦点,让学生在理解之余还可以将新旧知识点串联起来记忆,找出与旧知识的共同点提升学生的记忆效率。
  三、 利用问题教学法的逻辑,为学生树立基本数学理念
  俗话说:“有问必有答。”一个问题可以对应一种答案,同时也可以有很多种答案,不同的人看同一个问题也会有不同的答案,这是由于思考问题者的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思考的切入点不同导致的。但是数学方面对于答案的准确性要求极高,学生虽然具有主体差异性,但答案不同那么题目的解答便是错的。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符合数学的基本思维逻辑,即适时的插入部分数学常见的思考方法,训练并培养学生的基本思维逻辑走上正轨。例如,数学中常见的反证法,通过题目中给出的最终证明的结果,假设出一个与该结果相悖的数值并作为条件证明,直至推导出与原条件不符,以此来判定题目中的证明是成立的。这主要考验的是学生的逆向思维的运用。这种思维不仅大量的运用在证明题中,还被运用在选择填空题中,例如代数法的解题方法就是利用的逆向思维,在选择题出现迟疑的时候将答案代入很快能验证正误,这大大提升学生的答题速度和正确率,是需要学生必须掌握的解题技巧。
  四、 引用多媒体,带领学生以探究的姿态思考问题
  引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设备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索新生事物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例如在函数的讲解中,很多时候需要考虑到极限因素,即该函数到底是无限趋于坐标轴还是与坐标轴有交点,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做准确的掩饰,通过几何画板等软件让学生信服该结论,从而培养学生考虑极限因素的习惯。多媒体的出现让学生能够接触传统教学中教师板书所不能看到的数学真正神奇的地方,能够让教师提升问题教学法的探究性,实现拓展性教学。
  五、 结语
  综上所述,问题教学法的趣味性、层次性和研究性都使得数学课堂教学变得有挑战性,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帮助教师为学生树立数学学习的方法习惯,提升学生的课堂只是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尤其有效。教师应积极采用问题教学法,为学生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减少一分压力和恐惧,多一份趣味和自信。
  参考文献:
  [1]马富强.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中的实践与感悟[J].学周刊,2015(2):47-49.
  [2]张瀛.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研究[J].科教文汇旬刊,2015(4):111-112.
  [3]黄伟宽.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9):139.
  [4]黄浩.新课标下高中数学问题教学法策略运用初探[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3(6):7.
  作者簡介:
  马建荣,甘肃省兰州市,甘肃省兰州市第十八中学。
其他文献
目的动态观察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5(Cdk5)在戊四氮(PTZ)癫痫点燃模型大鼠海马的活性变化,结合苔藓纤维出芽的动态变化,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探讨其在癫痫发生过程中的可能作用。
目的:通过分析辽宁省人民医院住院肝硬化患者病历资料,探讨APRI,即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血小板计数(PLT)比值在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中的变化意义,为肝硬化临床诊断治疗
摘 要:核心素养包括知识素养、能力素养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素养等等,在实际的教学中核心素养范围非常大,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通过有效教学策略的运用,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进而提升学生整体的能力。本文结合核心素养的基本理论以及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提出几点教学建议,以期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在小学阶段的具体教学中就是要重视学生对
目的:研究MG患者外周静脉血CD59,DAF 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血清IgG型抗AChR抗体滴度的关系,探讨补体调节因子在MG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期寻找新的治疗MG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
摘 要:立體几何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学生无法灵活利用几何知识解决问题,这对其综合发展来说是极为不利的。文中将对立体几何的解题技巧展开探究与分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立体几何;解题技巧
摘 要:在高中阶段,艺术生是高中学生群体的重要群体,相较于普通学生,艺术生需要掌握专业课和文化课两个领域知识。随着新时期的到来,大数据教育模式逐渐应用在高中课堂当中,这对于艺术生来讲,所呈现的教学效果极为显著。鉴于此,笔者主要围绕以大数据背景下的艺术生文化课教学展开有效分析。  关键词:大数据;艺术生;文化课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针对高中艺术生所开展文化课教育,在教育方式上呈现出全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