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交通事业发展的不断成熟,高速公路养护等事业单位对其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如何做好公路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直接关系着他们的经济效益。因此,本文主要研究的问题便是在于预算的处理,合理的预算方法,能够帮助养护单位更好控制施工成本,以对相关费用进行节约,而预算本身存在的问题,便是影响公路维护成本难以控制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公路养护;预算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1-000-01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离不开公路运输的帮助。反观近年来的公路养护现状,却问题频发,主要集中在公路养护的费用上,庞大的成本消耗也成为了民众热议的话题。事实上,公路养护除了日常的维修、维护、绿化等基本工作外,还包括危机抢修等紧急工作事项,同时我国对于公路的使用需求较高,相对频率较大,因此所造成的公路损耗较多,所以在公路养护的费用消耗上,也要高于同等经济水平国家。但是,这些因素不能够成为养护超支的借口,公路问题的重要性也要求国家必须有所重视,否则必将成为中国发展的毒瘤。而在过高的资金消耗问题上,主要在于成本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而实行控制的便是预算。
一、当前公路养护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就我国公路养护现状来看,虽然在公路养护工作取得很大的成绩,但针对具体养护过程中的资金支出等相关现象,还存在很大问题,比如针对预算的管理不够明确,缺乏精细化管理理念,导致支出明细混乱等等,这给节约预算成本带来了很大的问题。下面就目前公路养护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做如下简述。
1.预算编制方法落后,具体预算内容不够精细
仅就当前公路养护的大额开支状况来看,我国当前在预算处理上并没有采取相对更加合理的方式,且方法的使用和标准的制定仍旧采取以往陈旧的方式,而近年来公路养护在技术和花费方面都有所变化,这样的预算方法显然难以满足需求。同时,在预算上还表现出不够精细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数据获取难度较大、责任主体不清晰、工作意识较差等。精细问题也导致了执行者对于预算的忽视,降低了预算在财务管理上的约束力。
2.预算管理体制不畅,编制与执行之间的差异较大
通常负责制定预算的部门为计划部门,其会根据日常维护和绿化维护这两个方面制定相应的养护预算,同时也会根据风险发生几率制定临时事故预算,由此来看,其在预算法方面的内容相对较为简单,但是,资金是由财务部门进行管理,两者属于统计部门,且分开设立,因此在沟通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3.部门沟通力度欠乏,预算下达不够及时
沟通问题是削弱执行力的罪魁祸首,在进行公路养护过程中,资金方面分别由三个部门进行管理,财务部门负责资金的支出,计划部门负责预算等事宜的制定,而施工部门则负责消耗资金的具体工作,良好的沟通可以提升预算执行,加强施工的质量和效率,相反,目前预算管理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在于资金链不清晰和财务的拨款不及时,而这样的问题将会直接导致资金链断裂,甚至造成施工的阻滞。
二、提升公路养护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建议
1.实行预算管理,建立健全公路养护单位预算考核机制
预算是施工的基础指导,缺乏预算意味着施工管理者在决策上缺乏财务依据,造成公路养护的成本过度消耗。为了保障施工有所依据,应当要求事业单位建立完整的预算管理制度,首先保障预算是在合理和正规的渠道下所建立,使其能够真正成为施工管理的可行依据,只有如此,施工者才不会在心理层面上忽视预算。除此外还要建立考核制度,对于预算的管理不能由计划部门全权负责,否则会因其权力过大而肆意妄为,甚至可能造成徇私舞弊的事情发生,而预算的考核部门也要相对独立,且具有一定的责任机制,由此而更好的实现预算管理。
2.推行“零基预算”,逐步细化养护单位的预算内容
在进行预算时,计划部门的工作者应该摒弃以往的思想,不受任何因素的干扰进行工作。自2012年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严控“三公经费”支出等措施以来,以往的预算涉及到的诸多非直接施工等支出已然不符合规定,如若再以从前的预算作为参考,必然会与新政相冲突,也会造成施工成本的浪费。由此问题,应不考虑以往期间的费用项目和数额,主要根据预算期的需要及可能分析费用项目和费用数额的合理性,从零开始综合平衡编制预算。
3.建立预算机制,进一步完善预算监管体系
预算必须要建立相应的责任机制,其不仅能够帮助单位更好的实现管理,也可以由此而加强工作者的责任意识,进而推动预算更加客观和准确的建立。在责任机制的监管过程中,必须有相应的措施进行配合,首先便是管理体制,完善的管理实现责任机制,进而对员工实施管理;其次是评价体系,工作者是否在工作中发生问题,将由公平的方式进行确认;最后是奖惩体系,责任问题必须要落到实处,事业单位的工资固定,使其缺乏内部竞争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工作者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采取奖惩体系能够帮助员工树立更好的责任态度,使其全力投入到工作之中。良好的管理机制在于完善性和合理性,既要保证规则上的完善和完整,使其不存在漏洞,被管理者才能够产生公平意识,而合理性则是从员工的心理出发,只有工作者认为合理的制度才愿意遵守。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鉴于我国对于该方面的理论研究并不多,因此,笔者除了借鉴国内外文献外,也进行了考察和调研工作,发现国内的公路养护预算问题颇多,且整体呈现出对当前管理需求的不适应性,因此,本文通过一系列的探索,结合这些问题提出了上述解决建议,希望能够为此类事业单位的计划部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王旭东.公路工程养护管理的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12).
[2]武俊文,李丽.公路预算管理及成本控制[J].科技信息,2011(09).
[3]钱晓鸥,王海春. 高速公路预算管理[J].河南科技,2010(20).
[4]欧阳黎晗.全面预算管理在高速公路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0(19).
[5]王艳.浅谈高速公路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J].商业经济,2010(11).
[6]韦小华.公路经营企业预算管理在财务管理中的地位探析[J].现代商业,2009(15).
关键词:公路养护;预算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1-000-01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离不开公路运输的帮助。反观近年来的公路养护现状,却问题频发,主要集中在公路养护的费用上,庞大的成本消耗也成为了民众热议的话题。事实上,公路养护除了日常的维修、维护、绿化等基本工作外,还包括危机抢修等紧急工作事项,同时我国对于公路的使用需求较高,相对频率较大,因此所造成的公路损耗较多,所以在公路养护的费用消耗上,也要高于同等经济水平国家。但是,这些因素不能够成为养护超支的借口,公路问题的重要性也要求国家必须有所重视,否则必将成为中国发展的毒瘤。而在过高的资金消耗问题上,主要在于成本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而实行控制的便是预算。
一、当前公路养护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就我国公路养护现状来看,虽然在公路养护工作取得很大的成绩,但针对具体养护过程中的资金支出等相关现象,还存在很大问题,比如针对预算的管理不够明确,缺乏精细化管理理念,导致支出明细混乱等等,这给节约预算成本带来了很大的问题。下面就目前公路养护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做如下简述。
1.预算编制方法落后,具体预算内容不够精细
仅就当前公路养护的大额开支状况来看,我国当前在预算处理上并没有采取相对更加合理的方式,且方法的使用和标准的制定仍旧采取以往陈旧的方式,而近年来公路养护在技术和花费方面都有所变化,这样的预算方法显然难以满足需求。同时,在预算上还表现出不够精细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数据获取难度较大、责任主体不清晰、工作意识较差等。精细问题也导致了执行者对于预算的忽视,降低了预算在财务管理上的约束力。
2.预算管理体制不畅,编制与执行之间的差异较大
通常负责制定预算的部门为计划部门,其会根据日常维护和绿化维护这两个方面制定相应的养护预算,同时也会根据风险发生几率制定临时事故预算,由此来看,其在预算法方面的内容相对较为简单,但是,资金是由财务部门进行管理,两者属于统计部门,且分开设立,因此在沟通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3.部门沟通力度欠乏,预算下达不够及时
沟通问题是削弱执行力的罪魁祸首,在进行公路养护过程中,资金方面分别由三个部门进行管理,财务部门负责资金的支出,计划部门负责预算等事宜的制定,而施工部门则负责消耗资金的具体工作,良好的沟通可以提升预算执行,加强施工的质量和效率,相反,目前预算管理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在于资金链不清晰和财务的拨款不及时,而这样的问题将会直接导致资金链断裂,甚至造成施工的阻滞。
二、提升公路养护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建议
1.实行预算管理,建立健全公路养护单位预算考核机制
预算是施工的基础指导,缺乏预算意味着施工管理者在决策上缺乏财务依据,造成公路养护的成本过度消耗。为了保障施工有所依据,应当要求事业单位建立完整的预算管理制度,首先保障预算是在合理和正规的渠道下所建立,使其能够真正成为施工管理的可行依据,只有如此,施工者才不会在心理层面上忽视预算。除此外还要建立考核制度,对于预算的管理不能由计划部门全权负责,否则会因其权力过大而肆意妄为,甚至可能造成徇私舞弊的事情发生,而预算的考核部门也要相对独立,且具有一定的责任机制,由此而更好的实现预算管理。
2.推行“零基预算”,逐步细化养护单位的预算内容
在进行预算时,计划部门的工作者应该摒弃以往的思想,不受任何因素的干扰进行工作。自2012年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严控“三公经费”支出等措施以来,以往的预算涉及到的诸多非直接施工等支出已然不符合规定,如若再以从前的预算作为参考,必然会与新政相冲突,也会造成施工成本的浪费。由此问题,应不考虑以往期间的费用项目和数额,主要根据预算期的需要及可能分析费用项目和费用数额的合理性,从零开始综合平衡编制预算。
3.建立预算机制,进一步完善预算监管体系
预算必须要建立相应的责任机制,其不仅能够帮助单位更好的实现管理,也可以由此而加强工作者的责任意识,进而推动预算更加客观和准确的建立。在责任机制的监管过程中,必须有相应的措施进行配合,首先便是管理体制,完善的管理实现责任机制,进而对员工实施管理;其次是评价体系,工作者是否在工作中发生问题,将由公平的方式进行确认;最后是奖惩体系,责任问题必须要落到实处,事业单位的工资固定,使其缺乏内部竞争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工作者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采取奖惩体系能够帮助员工树立更好的责任态度,使其全力投入到工作之中。良好的管理机制在于完善性和合理性,既要保证规则上的完善和完整,使其不存在漏洞,被管理者才能够产生公平意识,而合理性则是从员工的心理出发,只有工作者认为合理的制度才愿意遵守。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鉴于我国对于该方面的理论研究并不多,因此,笔者除了借鉴国内外文献外,也进行了考察和调研工作,发现国内的公路养护预算问题颇多,且整体呈现出对当前管理需求的不适应性,因此,本文通过一系列的探索,结合这些问题提出了上述解决建议,希望能够为此类事业单位的计划部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王旭东.公路工程养护管理的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12).
[2]武俊文,李丽.公路预算管理及成本控制[J].科技信息,2011(09).
[3]钱晓鸥,王海春. 高速公路预算管理[J].河南科技,2010(20).
[4]欧阳黎晗.全面预算管理在高速公路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0(19).
[5]王艳.浅谈高速公路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J].商业经济,2010(11).
[6]韦小华.公路经营企业预算管理在财务管理中的地位探析[J].现代商业,2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