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县一起青褶伞中毒事件的调查

来源 :食品安全导刊·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cswz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调查福建省安溪县一起毒蘑菇中毒事件,确定毒蘑菇种类,为安溪县毒蘑菇中毒事件处置、防控积累经验和提供借鉴。方法: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对可疑野生蘑菇样品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本起中毒事件共3人发病,罹患率为100.0%,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呕吐、腹泻、腹痛等,剩余的可疑野生蘑菇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青褶伞。结论:此次中毒事件为村民误采误食野生毒蘑菇青褶伞所引起,预防野生毒蘑菇食物中毒最有效的措施是对村民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让村民充分认识毒蘑菇的形态学特征、毒性和严重性,提醒村民切勿随意采食野生蘑菇,提高食品安全意识,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毒蘑菇;青褶伞;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
  安溪县地处亚热带,毒蘑菇种类繁多,部分山区居民有采食野生蘑菇的习惯。近几年来,安溪每年均有误食毒蘑菇所导致的食物中毒事件发生。2021年6月10日,福建省安溪县发生一起疑似食用自采野生蘑菇引起的中毒事件,临床表现以呕吐、腹泻、腹痛等胃肠道症状为主,根据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共同进餐史、临床表现以及可疑野生蘑菇的鉴定结果,判定此次事件为村民误采误食青褶伞引起的中毒事件。
  1 资料与方法
  1.1 流行病学调查
  安溪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县某医院报告后立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通过访谈患者及其接诊医生,调查患者发病前72 h的进餐史,确定可疑餐次、可疑食物,了解可疑食物的来源和制作过程;采集可疑餐次剩余的可疑野生蘑菇样品100 g;了解患者的发病过程、主要临床表现、病程和治疗等情况。
  1.2 方法
  将采集到的可疑野生蘑菇样品寄至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
  2 结果
  2.1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1.1 患者的发病过程、主要临床表现
  3名患者均来自同一家庭,平素体健,首发病例林某,女,37岁,6月10日12:00进食午餐,14:30出现呕吐症状,餐后4 h内呕吐7次、腹泻6次,伴全腹部隐痛。其余2名患者发病时间为6月10日15:00~15:30,首例与末例发病间隔1 h,平均潜伏期180 min(150~210 min)。3名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相似,均出现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其中年龄较小的王某一患者临床症状较严重。3名患者经过洗胃、补液、抗感染等治疗后均好转出院,病程1~2 d。
  2.1.2 進餐史
  2021年6月10日上午,中毒病例林某在自家附近采摘不知名的野生蘑菇约500 g,11:00将蘑菇与猪肉、肉丸、青菜一起煮面汤食用,于12:00进食,当餐进食者共3人,3人全部发病,罹患率为100.0%。3名患者发病情况、野生蘑菇进食情况见表1。
  2.2 可疑蘑菇鉴定结果
  可疑野生蘑菇经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为青褶伞。
  2.3 中毒原因判定
  根据上述流行病学调查、病人的临床表现以及可疑野生蘑菇鉴定结果,判定本起事件是食用野生毒蘑菇而引起的食物中毒,致病食物为青褶伞。暴露餐次为6月10日午餐,地点为患者家中。判断依据如以下3点:①3名患者均食用了野生蘑菇;②病人食用剩余的野生蘑菇样品经省疾控中心鉴定为青褶伞毒蘑菇;③3名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符合青褶伞毒蘑菇中毒特征。
  3 讨论
  青褶伞(Chlorophyllum molybdites)又称为大青褶伞、铅绿褶菇、绿褶菇等,群生或散生于阔叶树林地上、林缘草地上[1]。青褶伞属大型真菌,含有胃肠毒素和溶血毒素[2],导致的食物中毒主要为胃肠炎型,急性起病,潜伏期短,中毒后出现剧烈的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一般病死率较低,但有些具有类似白毒伞毒性,可损害肝脏等脏器和神经系统,进食量大时也会致命[3-4]。福建省以往报道的毒蘑菇中毒事件,因采样不及时、无剩余的蘑菇样品等各种原因,导致毒蘑菇种属鉴定率较低,鉴定率仅为2.5%[5]。鉴定种属相关报道的有近江粉褶菌[5]、亚稀褶黑菇[6]、日本类脐菇[7],而尚未有福建省青褶伞中毒的文献报道。
  福建省地处亚热带地区,森林覆盖率在全国居首位,湿热的气候、复杂的地理环境适合野生蘑菇的生长。福建省很多地区村民都有采食野生蘑菇的习惯,但是毒蘑菇种类繁多,鉴别时需要借助专业知识及专业设备,普通人难以准确区分有毒蘑菇和无毒蘑菇。在福建省2004—2012年食物中毒事件中,毒蘑菇导致的食物中毒是所有食物中毒事件的最主要类型(43.75%)[8],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福建省毒蘑菇中毒事件主要发生在山区、农村地区[5,9],可能与该地区野生蘑菇种类丰富,味美易摘,以及村民知识有限,难以正确辨别有毒蘑菇、无毒蘑菇,对进食野蘑菇引起中毒的危害性、严重性认识不足有关。
  本起事件中有几点提示。①毒蘑菇中毒的高危人群是农村居民,建议对人们广泛宣传毒蘑菇的毒性,介绍其形态学特征,提醒人们勿采勿食野生蘑菇,以减少中毒事件的发生概率。如果发生中毒,就诊时尽量携带可疑野生蘑菇样品,以便医生进行毒蘑菇种属判定,利于尽快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提高中毒患者的治愈率,减少死亡的发生。②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毒磨菇中毒鉴别、诊疗能力。青褶伞中毒事件多发生于每年的初夏、秋季,从发病季节、潜伏期、中毒症状体征看,青褶伞中毒与胃肠型细菌性食物中毒相似,在诊疗过程中,医生应详细询问膳食史,加强毒蘑菇中毒与胃肠道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鉴别诊断能力,避免误诊,及时给予对症治疗。③相关部门要摸清毒蘑菇种类、生长分布规律,在气温高、雨水多的夏秋季节,做好毒蘑菇中毒事件监测,及时发布预警。
  参考文献
  [1]章轶哲,孙承业,图力古尔,等.中国青褶伞时空分布研究[J].菌物学报,2020,39(9):1759-1765.
  [2]周厚德,刘洋,游兴勇,等.江西省铅山县一起蘑菇中毒事件的调查与鉴定[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8,30(5):501-504.
  [3]殷俊.一起误食野蘑菇中毒事件的调查分析[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0,11(23):9068-9072.
  [4]钟桂红,简燕红,丘懿洋.一起毒蘑菇(大青褶伞)食物中毒事件调查[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9,25(4):85-87.
  [5]傅武胜,赖善榕,黄铮,等.福建省2016—2018年毒蘑菇中毒流行特征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21,27(2):14-17.
  [6]林峰,庄东铭,黄信有,等.应用rDNA-内转录间隔区分子条形码技术调查福建省亚稀褶黑菇中毒事件[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9,31(3):276-280.
  [7]张芝平,黄信有,吴春蕾,等.中国福建省南平市两起日本类脐菇中毒事件调查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0,29(3):355-359.
  [8]吴生根,许志斌,刘佳佳,等.2004—2012年福建省食物中毒事件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14,20(8):636-637.
  [9]胡秀清,黄唐嘉.泉州市2016—2019年毒蘑菇中毒发病特征[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20,26(4):82-83.
其他文献
9月30日,陕西省市场监管局召开全省粮食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陕西省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小宁出席会议并讲话。 陕西省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牛子仲传达市场监管总局和省纪委监委会议精神,驻局纪检监察组组长、党组成员康红對开展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进行部署。省局二级巡视员黎少鹏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提高站位,加强对做好粮食市场秩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深刻理解
期刊
摘 要:油条是我国人们喜爱的一种食品。但油条时常出现铝超标的情况,引发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是发现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分析了某地3起油条抽检不合格案件查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对解决问题提出看法和建议,为提升食品安全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油条抽检;食品安全;对策  油条是我国居民餐桌上的一道重要食品,在制作时,通常会使用含铝膨松剂,加工过程中生成的二氧化碳及氢氧化铝可使油条蓬松
期刊
摘 要:食品安全标准是食品安全管理实践工作中的重要活动指南,也是包括民航配餐企业在内的食品生产行业的行动准则。但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航空配餐企业在食品安全标准的落地实践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民航配餐行业的安全、高效、高质发展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本文主要通过探究食品安全标准的重要性和作用,以及在行业内的运用现状,尝试提出相关解决措施,以期促进我国食品安全管理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民航安全
期刊
摘 要:社会发展对粮食市场运营提出了更高的需求。粮食质量安全检验工作的开展则是粮食产品安全的重要屏障,其客观反映出粮食市场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构设出规范性的粮食市场。基于此,本文对粮食质量安全检验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对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路径进行研究。  关键词:新时代;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  粮食质量安全体系的建设与实施是针对粮食进行全方位的测评,确保粮食流通的质量。从我国
期刊
摘 要:伴随经济的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乳品行业也日益快速发展。但是,在乳品行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乳与乳制品领域的质量安全问题也备受消费者关注。本文针对国内乳与乳制品的整体质量安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乳与乳制品;质量安全;问题探析  作为丰富营养性食品之一,牛乳中含有大量的优质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以及各种维生素、矿物质[1]。所以,乳品一直备受人
期刊
摘 要:我国的食品工业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突破,食品品种和数量更加丰富,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产品中的应用也更加普遍。食品添加剂不仅会使产品本身的感官、口感等产生变化,甚至也会导致不安全因素的出现。食品添加剂若使用不当,其可能会对人体组织器官和机能造成严重损伤,如“瘦肉精”“三鹿奶粉”事件。基于此,本文研究了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
期刊
摘 要:从目前食品安全监督工作来看,抽样环节的风险对食品安全监督工作产生了不利影响。如何掌握抽样环节的风险类别及内容并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对做好食品安全监督抽样工作具有直接影响。本文结合食品安全监督工作实际,分析抽样环节存在的风险,了解风险产生的危害,以此为基础制定合理的应对策略,确保食品安全监督抽样取得实效,为食品安全监督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推动食品安全监督抽样工作升级,为食品安全监督抽样提供方
期刊
摘 要:小餐饮食品安全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食品安全事件的高发区。本文从食品安全及其安全监管意义出发,分析了小餐饮食品安全监管现实情况,探讨了提高基层小餐饮食品安全监管水平的对策。  关键词:对症施策;基层小餐饮;食品安全监管  伴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消费观念持续改变,人们对牵涉到身体健康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愈来愈关注,食品安全成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目前,餐饮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特
期刊
摘 要: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必须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然而,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中存在一定问题,给食品安全带来不利影响,制约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本文通过研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中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期提高食品安全检测水平,保障食品安全。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食品安全  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背景下,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度也随之提升。相关部
期刊
摘 要:食品安全一直是我国重要的民生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的身体健康安全有重要影响。随着我国市场规模的扩大,食品供应链的形成推动了整个食品经济行业的发展,改善了当前国家食品行业成长环境。本文通过对供应链视角下食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进行研究,探讨食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的重要性,分析国内相关研究并总结相关文献要点,提出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策略,完善食品质量安全预警体系,从而为我国食品行业的健康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