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淮南矿业集团新庄孜煤矿是一座具有六十余年开采历史的老矿。前些年高强度开采,导致矿井采掘严重失调,水平接替脱节,致使安全、生产、经营处于被动状态,凸显了发展的艰难性和曲折性。近年来,矿井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一切为了发展、一切为了职工”的企业宗旨,以安全生产为中心,以管理转型为契机,科学规划矿井发展思路,解放生产力,保护生命,保护资源,保护环境,加快向机械化矿井转变步伐,着力构建安全发展、利益分配、干群关系和人文环境相和谐的现代化矿井,企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一、坚持将安全与生产的矛盾统一于发展先进生产力,促进安全发展和谐。
安全是煤矿最大的政治,是职工第一需要。安全一直困扰着新庄孜矿的发展,建矿58年,平均每年伤亡5.6人,给新庄孜矿人留下了惨痛教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近年来,矿井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在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的矛盾,坚持职工生命高于一切,致力于发展先进生产力,推进防突和瓦斯综合治理,夯实安全基础,从而有效遏制了伤亡事故发生,矿井保持了安全、生产、稳定和谐发展的局面。
全力实施高定位技改。着眼于生产力要素的提升,由淮南矿业集团投资对矿井进行高定位技改,总投资5.4亿元,采用新模式建设矿井,提高生产力水平。目前,矿井已累计完成投资3.7亿元,地面35KV变电所、压风机房等主体工程已竣工,核心工程新淮工广副井、风井上半年施工到位,年底投入使用。高定位技改完成以后,矿井将彻底解决通风等系统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提升综合抗灾能力和生产能力。矿井将由此步入良性循环发展轨道。
推进生产工艺革新。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原则,把科技同安全、生产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提高矿井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积极推广综采工艺,加快由炮采矿井向机械化矿井过渡步伐,2006年7月第一个综采面顺利投产,改写了60年老矿无综采的历史。目前,矿井已装备第3个综采面,劳动效率由7.003吨/工提高到8.840吨/工。积极推进快速掘进,采用综掘机施工,引进液压钻车和侧装机等新装备,提高了掘进单进水平,平均单进由80米提高到120米。积极推进安全生产技术攻关,着力解决制约安全生产的瓶颈问题,率先在集团公司试验成功Y型通风、沿空留巷技术。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大力推广使用,使矿井生产能力得到有效解放。
全面强化安全管理。重点加强以“一通三防”和防突为重点的安全管理,保障矿井安全生产。积极落实集团公司董事会防突治本七项决定,实施矿井发展五年规划,推进防突由局部治理向区域治理转变。积极调整采场布局,加大保护层开采力度,做到可保尽保,仅2006年就开采保护层工作面4个,开采煤量100.2万吨,占总产的43%。坚持多打岩巷多打钻,加大瓦斯抽采力度,近两年来施工抽采钻孔43万米,抽采瓦斯5626万立方米,抽采率达到43.7%。加强机电运输管理,更新改造了三号主井皮带运输机等大型设备,每年投入安全专项资金近亿元,提高了矿井机械化水平和抗灾能力。积极推进安全管理转型,落实口长负责制,在抓好安全的同时,抓生产、抓质量、抓成本,变被动为主动,化解了生产过程中片面追求产量与安全的矛盾,实现安全、生产、效益最大化。加强质量标准化工作,创建采掘示范头(面),启动井下亮化工程,改善作业环境。深入开展反“三违”、反事故斗争,及时排查和整治安全隐患,有效遏制了伤亡事故发生,职工生命安全得到有效保护。
二、坚持将改革与发展的矛盾统一于维护职工利益,促进利益分配和谐。
利益和谐是一切和谐的基础。没有利益和谐,就没有矿区和谐。近年来,矿领导班子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群众观,坚持职工利益高于一切,切实发展好、维护好、实现好职工的生命权、利益权、受尊重权和发展权,让职工充分享受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着力提高职工收入。积极争取集团公司政策支持,让职工该享受的利益都享受到,该得到的利益都得到。在保障矿井安全生产的同时,积极组织生产,努力完成各项经营指标,增加职工收入,在岗职工人均年收入由2001年的10070元增长到2006年的4.3万元,增长4.3倍,实现补偿性增长,平均每年增幅达34%。其中:采掘工人均年工资由14743.09元提高到55027.41元,井下辅助工由8556.27元提高到39013.10元,地面工由6245.32元提高到22931.88元。同时,矿领导班子正确处理收入分配关系,保持各群体间适度分配差距,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保证了生产、辅助、地面职工间收入分配和谐。
积极维护职工权益。各级干部严格落实“三八”作风要求,讲境界、长本事、严作风,严以律己,善待职工。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肃经济纪律,严厉查处克扣截留等违纪案件,保护职工利益不受侵害。2006年四季度起,全矿计件单位6200名职工工资纳入矿统一作帐,职工工分24小时内上墙公布,接受职工监督,纪委等部门认真督查,增强了分配的透明度,从源头上堵住了克扣截留现象发生。
大力实施安居工程。从2003年起,实施大规模旧房改造,先后拆迁了建西村、建南村、劳动村、毕井上游村等8个自然村,新建洗云居、玉露苑、劳动新村等5个住宅小区,总面积50万平方米,147栋住宅楼,拆迁安置4826户。安居工程改善了煤矿职工居住条件,改变了城市面貌,增进了社区邻里间的和谐。
三、坚持将发展与稳定的矛盾统一于人本管理,促进干群关系和谐。
干群和谐是矿井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和谐,是干好事业、干成事业的基础。职工是企业的主体,是矿井发展的原始动力和不竭源泉。近年来,矿领导层牢固树立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坚持以人为本,各级干部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培养人、关心人,调动和保护好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着力构建和谐区队、和谐班组,增强矿井凝聚力和战斗力,干群关系得到切实改善和加强。
推进人本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深入开展群众观念主题教育活动,严管干部,善待职工。各级管理人员注重加强自身建设,端正管理态度,在管理中尊重职工,实施人本管理,着力解决影响干群关系的粗暴管理等问题,实现了四个转变,即从过去的熊、停、扣、罚向民主管理转变,从官本位向民本位转变,从金本位向人本位转变,从粗放管理向文明管理转变,减少以包代管、以奖代管、以罚代管、以挂代管,减少权力式、命令式、控制式,增加沟通式、教练式、走动式,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使管理行为更具人性化,更有亲和力。注重以活动为载体,丰富职工文化生活,培养职工工作热情,促进职工的全面发展。切实维护职工民主权利,凡涉及职工利益的重大决策和措施,都事先经职代会或主席团长会议审查通过。积极维护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充分发挥民主评议干部、提合理化建议等作用,拓展了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的渠道。设立举报箱,公开举报电话,对于职工举报的安全生产、干部作风等方面问题,一经查实,严肃处理到位。
着力办好实事。投入资金改造了采掘楼,配齐配全五级安教室彩电、DVD等设施,26个安教室通过集团公司验收,改善了职工工作和学习环境。开通了北部暗副斜井、-412m水平南北大巷架空乘人索道,减少人员步行2570米。高标准建设八号井福利楼联合建筑并投入使用,实行公馆化管理,集中更衣,集中洗涤,24小时水清池净,水温适宜,解决了4000余名入井职工更衣难、就浴难问题。新建矿外离退休职工浴池和便民道路。抓好下岗职工返聘工作,开办文化补习班,已有728名下岗职工返聘上岗。加大扶贫帮困力度,每年发放慰问品、慰问金均在200万元以上。推行了副科级以上干部扶贫帮困制度,246名干部与特困职工结对子,实行一对一救助。积极开展助学活动,近3年为1216名学生提供助学金76万元。为1081名患病职工及病故家庭提供救助金78.8万元。积极开展疗休养工作,保护员工身心健康,保护生产力,去年以来已有201名员工外出疗休养,其中工人占到80%以上。
积极维护矿区稳定。坚持党政领导周三信访接待制度,及时解决职工群众反映的问题。坚持信息报告等制度,超前化解矛盾。完善信息网络,及时化解突发性矛盾。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普及《信访条例》等法律知识,增强职工法制意识。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及时把群体性事件解决在萌芽状态。加强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保持了矿井稳定和谐的局面。
(作者单位:淮南矿业集团新庄孜煤矿)
一、坚持将安全与生产的矛盾统一于发展先进生产力,促进安全发展和谐。
安全是煤矿最大的政治,是职工第一需要。安全一直困扰着新庄孜矿的发展,建矿58年,平均每年伤亡5.6人,给新庄孜矿人留下了惨痛教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近年来,矿井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在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的矛盾,坚持职工生命高于一切,致力于发展先进生产力,推进防突和瓦斯综合治理,夯实安全基础,从而有效遏制了伤亡事故发生,矿井保持了安全、生产、稳定和谐发展的局面。
全力实施高定位技改。着眼于生产力要素的提升,由淮南矿业集团投资对矿井进行高定位技改,总投资5.4亿元,采用新模式建设矿井,提高生产力水平。目前,矿井已累计完成投资3.7亿元,地面35KV变电所、压风机房等主体工程已竣工,核心工程新淮工广副井、风井上半年施工到位,年底投入使用。高定位技改完成以后,矿井将彻底解决通风等系统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提升综合抗灾能力和生产能力。矿井将由此步入良性循环发展轨道。
推进生产工艺革新。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原则,把科技同安全、生产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提高矿井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积极推广综采工艺,加快由炮采矿井向机械化矿井过渡步伐,2006年7月第一个综采面顺利投产,改写了60年老矿无综采的历史。目前,矿井已装备第3个综采面,劳动效率由7.003吨/工提高到8.840吨/工。积极推进快速掘进,采用综掘机施工,引进液压钻车和侧装机等新装备,提高了掘进单进水平,平均单进由80米提高到120米。积极推进安全生产技术攻关,着力解决制约安全生产的瓶颈问题,率先在集团公司试验成功Y型通风、沿空留巷技术。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大力推广使用,使矿井生产能力得到有效解放。
全面强化安全管理。重点加强以“一通三防”和防突为重点的安全管理,保障矿井安全生产。积极落实集团公司董事会防突治本七项决定,实施矿井发展五年规划,推进防突由局部治理向区域治理转变。积极调整采场布局,加大保护层开采力度,做到可保尽保,仅2006年就开采保护层工作面4个,开采煤量100.2万吨,占总产的43%。坚持多打岩巷多打钻,加大瓦斯抽采力度,近两年来施工抽采钻孔43万米,抽采瓦斯5626万立方米,抽采率达到43.7%。加强机电运输管理,更新改造了三号主井皮带运输机等大型设备,每年投入安全专项资金近亿元,提高了矿井机械化水平和抗灾能力。积极推进安全管理转型,落实口长负责制,在抓好安全的同时,抓生产、抓质量、抓成本,变被动为主动,化解了生产过程中片面追求产量与安全的矛盾,实现安全、生产、效益最大化。加强质量标准化工作,创建采掘示范头(面),启动井下亮化工程,改善作业环境。深入开展反“三违”、反事故斗争,及时排查和整治安全隐患,有效遏制了伤亡事故发生,职工生命安全得到有效保护。
二、坚持将改革与发展的矛盾统一于维护职工利益,促进利益分配和谐。
利益和谐是一切和谐的基础。没有利益和谐,就没有矿区和谐。近年来,矿领导班子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群众观,坚持职工利益高于一切,切实发展好、维护好、实现好职工的生命权、利益权、受尊重权和发展权,让职工充分享受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着力提高职工收入。积极争取集团公司政策支持,让职工该享受的利益都享受到,该得到的利益都得到。在保障矿井安全生产的同时,积极组织生产,努力完成各项经营指标,增加职工收入,在岗职工人均年收入由2001年的10070元增长到2006年的4.3万元,增长4.3倍,实现补偿性增长,平均每年增幅达34%。其中:采掘工人均年工资由14743.09元提高到55027.41元,井下辅助工由8556.27元提高到39013.10元,地面工由6245.32元提高到22931.88元。同时,矿领导班子正确处理收入分配关系,保持各群体间适度分配差距,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保证了生产、辅助、地面职工间收入分配和谐。
积极维护职工权益。各级干部严格落实“三八”作风要求,讲境界、长本事、严作风,严以律己,善待职工。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肃经济纪律,严厉查处克扣截留等违纪案件,保护职工利益不受侵害。2006年四季度起,全矿计件单位6200名职工工资纳入矿统一作帐,职工工分24小时内上墙公布,接受职工监督,纪委等部门认真督查,增强了分配的透明度,从源头上堵住了克扣截留现象发生。
大力实施安居工程。从2003年起,实施大规模旧房改造,先后拆迁了建西村、建南村、劳动村、毕井上游村等8个自然村,新建洗云居、玉露苑、劳动新村等5个住宅小区,总面积50万平方米,147栋住宅楼,拆迁安置4826户。安居工程改善了煤矿职工居住条件,改变了城市面貌,增进了社区邻里间的和谐。
三、坚持将发展与稳定的矛盾统一于人本管理,促进干群关系和谐。
干群和谐是矿井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和谐,是干好事业、干成事业的基础。职工是企业的主体,是矿井发展的原始动力和不竭源泉。近年来,矿领导层牢固树立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坚持以人为本,各级干部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培养人、关心人,调动和保护好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着力构建和谐区队、和谐班组,增强矿井凝聚力和战斗力,干群关系得到切实改善和加强。
推进人本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深入开展群众观念主题教育活动,严管干部,善待职工。各级管理人员注重加强自身建设,端正管理态度,在管理中尊重职工,实施人本管理,着力解决影响干群关系的粗暴管理等问题,实现了四个转变,即从过去的熊、停、扣、罚向民主管理转变,从官本位向民本位转变,从金本位向人本位转变,从粗放管理向文明管理转变,减少以包代管、以奖代管、以罚代管、以挂代管,减少权力式、命令式、控制式,增加沟通式、教练式、走动式,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使管理行为更具人性化,更有亲和力。注重以活动为载体,丰富职工文化生活,培养职工工作热情,促进职工的全面发展。切实维护职工民主权利,凡涉及职工利益的重大决策和措施,都事先经职代会或主席团长会议审查通过。积极维护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充分发挥民主评议干部、提合理化建议等作用,拓展了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的渠道。设立举报箱,公开举报电话,对于职工举报的安全生产、干部作风等方面问题,一经查实,严肃处理到位。
着力办好实事。投入资金改造了采掘楼,配齐配全五级安教室彩电、DVD等设施,26个安教室通过集团公司验收,改善了职工工作和学习环境。开通了北部暗副斜井、-412m水平南北大巷架空乘人索道,减少人员步行2570米。高标准建设八号井福利楼联合建筑并投入使用,实行公馆化管理,集中更衣,集中洗涤,24小时水清池净,水温适宜,解决了4000余名入井职工更衣难、就浴难问题。新建矿外离退休职工浴池和便民道路。抓好下岗职工返聘工作,开办文化补习班,已有728名下岗职工返聘上岗。加大扶贫帮困力度,每年发放慰问品、慰问金均在200万元以上。推行了副科级以上干部扶贫帮困制度,246名干部与特困职工结对子,实行一对一救助。积极开展助学活动,近3年为1216名学生提供助学金76万元。为1081名患病职工及病故家庭提供救助金78.8万元。积极开展疗休养工作,保护员工身心健康,保护生产力,去年以来已有201名员工外出疗休养,其中工人占到80%以上。
积极维护矿区稳定。坚持党政领导周三信访接待制度,及时解决职工群众反映的问题。坚持信息报告等制度,超前化解矛盾。完善信息网络,及时化解突发性矛盾。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普及《信访条例》等法律知识,增强职工法制意识。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及时把群体性事件解决在萌芽状态。加强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保持了矿井稳定和谐的局面。
(作者单位:淮南矿业集团新庄孜煤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