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胶囊内镜 小肠 消化道检查 护理[HT]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163
资料与方法
2007年2月~2008年10月收治胶囊内镜检查患者24例,均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腹痛、腹泻、腹胀患者,男17例,女7例,年龄30~62岁,平均45.1±3.2岁,均已行胃镜和肠镜检查未能明确诊断。①绝对禁忌证:无手术条件或拒绝接受任何腹部手术者;②相对禁忌证:吞咽困难;已知或怀疑肠道梗阻、狭窄、瘘管;已安装心脏起搏器或其他电子仪器植入者;孕妇。
方法:嘱患者用少量水吞服OMOM智能内镜胶囊1粒,内镜胶囊随着消化道蠕动向前推进,能对直径<0.1mm的目标进行自动摄影,检查持续时间6~8小时,图像数据通过接收器天线传送至数据记录仪,检查结束后即将数据记录仪中的信息下载到工作站,通过工作站图像处理软件阅读,由2名检查医生筛选出可疑病变的图像,做出镜检诊断。
肠道准备:受检前1天进少渣饮食,晚餐进流质,19:30口服硫酸镁20mg或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1盒初步清肠,于检查当日清晨再次服用上述药物导泻,直至排出粪便为水样、无粪渣。
心理护理:检查前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检查目的和必要性,以及存在的局限性和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详细查看和询问病史,排出禁忌证,并可适当讲解成功案例,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增强其信心,使其很好的配合检查。
检查中护理:吞服胶囊时不可咬嚼,吞咽动作不宜过快;吞服胶囊后2小时内禁水,4小时内禁食,4小时后可进半流食;检查过程中不得接近强磁场,以避免因强电磁波的干扰,影响图像质量,但可进行日常活动,应避免剧烈运动、弯腰、屈体等;注意观察记录仪的指示灯是否闪烁及闪烁频率,如指示灯停止闪烁或闪烁频率下降,需记录当时时间并及时通知医生,观察患者有无腹痛及不适。
检查后护理:检查后主要观察胶囊的排出问题。检查结束后要小心运送、持放记录仪,避免冲击、震动或阳光直射,防止数据信息丢失;嘱患者每次排便后应仔细检查粪便,直到证实胶囊排出体外,因胶囊本身并无动力,它从体内排出依靠的是小肠的动力,如患者48小时后仍不能肯定胶囊排出体外,此时应观察有无进展性腹痛、呕吐或肠道梗阻症状,并记录胶囊排出时间。
结 果
在记录仪有效记录期间,胶囊均到达盲部,并顺利进入小肠。胶囊内镜在胃内平均时间为42分,在小肠平均时间为268分,排除体外平均时间为1913分,胶囊内镜摄片时间平均为421分,患者在接受检查过程中及检查结束后未出现任何不适。
讨 论
胶囊内镜目前已成为小肠检查的金标准。胶囊内镜表面光滑,易通过消化道,外壳具有耐酸碱抗腐蚀作用,不易被消化液侵蚀,质量轻,只需正常的胃肠蠕动所产生的前向力就可以在胃肠道内移动;胶囊内镜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目前是小肠检查手段中最高的,而传统的小肠钡餐对病变较为局限,如黏膜下肿物、息肉、黄色瘤等检出能力有限,胶囊内镜对这些病变均能很好的检出。胶囊内镜检查简便、敏感性高、特异性好,一次性使用、无交叉感染危险等优点,为小肠检查提供优质的图像,是目前惟一的无创性、可视性的小肠检查手段。但胶囊内镜也有局限性:①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较多,如肠液的清洁度、透明度、气泡量,采集图像时的方向,肠蠕动速度的快慢等;②胶囊内镜虽有定位系统,但其定位诊断是模拟的,有时甚至会出现一些错误;③胶囊内镜因其体外不可操控,病灶显示常为一过性,无法向常规内镜那样通过调节角度扭仔细观察病灶,亦不能获得活组织标本,不能作病理学检查,给临床明确诊断带来困难;④胶囊内镜依靠胃肠蠕动在消化道内进行,对病变不能进行重复观察,因而对较小的孤立性病变易造成漏诊,降低了胶囊内镜检出能力;⑤费用相对较高。虽有其局限性,相信在更新一代的胶囊内镜会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胶囊内镜在检查前要充分进行护理评估,掌握好适应证,检查中、检查后进行护理观察提高检出率的重要影响因素。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163
资料与方法
2007年2月~2008年10月收治胶囊内镜检查患者24例,均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腹痛、腹泻、腹胀患者,男17例,女7例,年龄30~62岁,平均45.1±3.2岁,均已行胃镜和肠镜检查未能明确诊断。①绝对禁忌证:无手术条件或拒绝接受任何腹部手术者;②相对禁忌证:吞咽困难;已知或怀疑肠道梗阻、狭窄、瘘管;已安装心脏起搏器或其他电子仪器植入者;孕妇。
方法:嘱患者用少量水吞服OMOM智能内镜胶囊1粒,内镜胶囊随着消化道蠕动向前推进,能对直径<0.1mm的目标进行自动摄影,检查持续时间6~8小时,图像数据通过接收器天线传送至数据记录仪,检查结束后即将数据记录仪中的信息下载到工作站,通过工作站图像处理软件阅读,由2名检查医生筛选出可疑病变的图像,做出镜检诊断。
肠道准备:受检前1天进少渣饮食,晚餐进流质,19:30口服硫酸镁20mg或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1盒初步清肠,于检查当日清晨再次服用上述药物导泻,直至排出粪便为水样、无粪渣。
心理护理:检查前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检查目的和必要性,以及存在的局限性和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详细查看和询问病史,排出禁忌证,并可适当讲解成功案例,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增强其信心,使其很好的配合检查。
检查中护理:吞服胶囊时不可咬嚼,吞咽动作不宜过快;吞服胶囊后2小时内禁水,4小时内禁食,4小时后可进半流食;检查过程中不得接近强磁场,以避免因强电磁波的干扰,影响图像质量,但可进行日常活动,应避免剧烈运动、弯腰、屈体等;注意观察记录仪的指示灯是否闪烁及闪烁频率,如指示灯停止闪烁或闪烁频率下降,需记录当时时间并及时通知医生,观察患者有无腹痛及不适。
检查后护理:检查后主要观察胶囊的排出问题。检查结束后要小心运送、持放记录仪,避免冲击、震动或阳光直射,防止数据信息丢失;嘱患者每次排便后应仔细检查粪便,直到证实胶囊排出体外,因胶囊本身并无动力,它从体内排出依靠的是小肠的动力,如患者48小时后仍不能肯定胶囊排出体外,此时应观察有无进展性腹痛、呕吐或肠道梗阻症状,并记录胶囊排出时间。
结 果
在记录仪有效记录期间,胶囊均到达盲部,并顺利进入小肠。胶囊内镜在胃内平均时间为42分,在小肠平均时间为268分,排除体外平均时间为1913分,胶囊内镜摄片时间平均为421分,患者在接受检查过程中及检查结束后未出现任何不适。
讨 论
胶囊内镜目前已成为小肠检查的金标准。胶囊内镜表面光滑,易通过消化道,外壳具有耐酸碱抗腐蚀作用,不易被消化液侵蚀,质量轻,只需正常的胃肠蠕动所产生的前向力就可以在胃肠道内移动;胶囊内镜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目前是小肠检查手段中最高的,而传统的小肠钡餐对病变较为局限,如黏膜下肿物、息肉、黄色瘤等检出能力有限,胶囊内镜对这些病变均能很好的检出。胶囊内镜检查简便、敏感性高、特异性好,一次性使用、无交叉感染危险等优点,为小肠检查提供优质的图像,是目前惟一的无创性、可视性的小肠检查手段。但胶囊内镜也有局限性:①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较多,如肠液的清洁度、透明度、气泡量,采集图像时的方向,肠蠕动速度的快慢等;②胶囊内镜虽有定位系统,但其定位诊断是模拟的,有时甚至会出现一些错误;③胶囊内镜因其体外不可操控,病灶显示常为一过性,无法向常规内镜那样通过调节角度扭仔细观察病灶,亦不能获得活组织标本,不能作病理学检查,给临床明确诊断带来困难;④胶囊内镜依靠胃肠蠕动在消化道内进行,对病变不能进行重复观察,因而对较小的孤立性病变易造成漏诊,降低了胶囊内镜检出能力;⑤费用相对较高。虽有其局限性,相信在更新一代的胶囊内镜会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胶囊内镜在检查前要充分进行护理评估,掌握好适应证,检查中、检查后进行护理观察提高检出率的重要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