ω-3鱼油脂肪乳在胃癌根治术后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来源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ls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ω-3鱼油脂肪乳在胃癌根治术后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收治的60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7例,女23例;平均年龄为64岁,年龄范围为28~78岁。30例患者胃癌根治术后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添加100 mL ω-3鱼油脂肪乳,设为试验组;30例患者胃癌根治术后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添加常规脂肪乳,设为对照组。观察指标:(1)围术期营养指标检测情况。(2)围术期炎症反应指标检测情况。(3)围术期免疫学指标检测情况。(4)术后并发症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重复测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结果

(1)围术期营养指标检测情况:试验组患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分别由术前1天的(60.2±3.0)g/L、(35.3±3.1)g/L、(186±24)mg/L、(3.0±0.7) g/L变化为术后第6天的(57.2±3.1)g/L、(37.0±1.8)g/L、(172±17)mg/L、(2.4±0.4)g/L,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由术前1天的(60.6±2.4)g/L、(35.0±3.8)g/L、(184±18)mg/L、(3.1±0.6)g/L变化为术后第6天的(55.7±4.2)g/L、(36.0±3.8)g/L、(173±25)mg/L、(2.2±0.8)g/L。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79,2.14,0.03,0.36,P>0.05)。(2)围术期炎症反应指标检测情况:试验组患者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分别由术前1天的(7.2±1.1)×109/L、(7.2±2.3)mg/L、(16±3)ng/L、(17±4) ng/L变化为术后第6天的(10.2±0.9)×109/L、(25.5±6.3)mg/L、(24±4)ng/L、(22±5)ng/L,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由术前1天的(7.4±0.8)×109/L、(6.9±2.4)mg/L、(17±4)ng/L、(16±4) ng/L变化为术后第6天的(13.0±1.3)×109/L、(41.6±18.9)mg/L、(45±8)ng/L、(43±7)ng/L。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3.05,51.65,127.82,104.91,P<0.05)。(3)围术期免疫学指标检测情况:试验组患者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CD4、CD8、CD4/CD8分别由术前1天的(1.5±0.4)g/L、(11.1±1.7)g/L、(0.77±0.28)g/L、42%±6%、23%±4%、1.82±0.42变化为术后第6天的(2.8±0.5)g/L、(14.0±1.2)g/L、(1.61±0.31)g/L、46%±5%、24%±3%、2.11±0.24,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由术前1天的(1.4±0.4)g/L、(10.7±1.8)g/L、(0.69±0.23)g/L、40%±5%、24%±3%、1.75±0.34变化为术后第6天的(2.3±0.6)g/L、(11.9±1.4)g/L、(1.19±0.33)g/L、39%±4%、23%±3%、1.81±0.35。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CD4、CD4/CD8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8.39,15.20,38.42,9.55,5.50,P<0.05);两组患者CD8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9,P>0.05)。(4)术后并发症情况: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7%(5/30),其中腹腔感染1例、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3例;患者经对症支持治疗后痊愈。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0.0%(9/30),其中腹腔感染2例、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5例;患者经对症支持治疗后痊愈。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91,P>0.05)。

结论

ω-3鱼油脂肪乳能有效减轻胃癌患者胃癌根治术后炎症反应,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其他文献
期刊
一位36岁的妇女向她的全科医生主诉6周心悸、烦躁史,4个月内体重下降12 kg。她最初认为她的症状是由于工作和近期搬家的压力所致。检查后发现促甲状腺激素(TSH)明显下降(<0.01 mU/L),游离甲状腺素为86.1 pmol/L。
期刊
目的探讨急诊肝动脉栓塞治疗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肝胆外科在2015年1月—2018年12月行急诊肝动脉栓塞止血治疗42例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性35例,女性7例,年龄28~78岁,平均年龄51岁。分析其治疗过程,观察插管成功率、术后死亡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均成功插管,术后好转出院40例,术后1个月内死亡1例(出血量大),
脓毒症依据严重程度可分为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可导致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危及生命。脓毒症患者早期可出现大量分解代谢,其肠内及肠外营养早期应积极纠正营养素、维生素的缺乏并提供最佳低蛋白质递送及适量非蛋白质热卡,其恢复期应提供足够的蛋白质和热卡补充。脓毒症不同阶段,患者对营养物质和能量的需求不尽相同,因此,掌握脓毒症营养支持治疗策略对预后极为重要。
目的探讨预防性回肠造口Ⅰ期开放和Ⅱ期开放对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5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8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性切除+预防性回肠造口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两组。患者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性切除+预防性回肠造口术(Ⅰ期开放)设为试验组;患者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性切除+预防性回肠造口术(Ⅱ期开放)设
目的探讨T3期胆囊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6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87例T3期胆囊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44例,女43例;中位年龄为61岁,年龄范围为29~79岁。根据患者术前病理学分型及术中探查情况施行相应手术。观察指标:(1)手术和术后情况。(2)T3期胆囊癌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3)T3期胆囊腺癌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腹膜后入路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MARPN)治疗感染坏死性胰腺炎(IPN)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61例IPN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9例,女22例;中位年龄为49岁,年龄范围为36~67岁。61例患者中,40例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设为开放组;21例采用MARPN治疗,设为MARPN组。两组患者均按照《重症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内生态免疫营养在腹腔感染营养支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2—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收治的62例腹腔感染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信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盲法为双盲法)。患者术后24~48 h开始给予生态免疫肠内营养制剂,设为生态免疫组;患者术后24~48 h开始给予单纯肠内营养制剂,设为单纯组。观察指标:(1)两组患者治疗前和
营养支持治疗是救治外科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也是临床营养支持治疗实践中的难点。近年来,外科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治疗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均取得快速发展,全世界范围内完成了多项大型、多中心临床研究,在众多关注的热点问题上形成共识,刊发了相关指南与共识。笔者基于最新循证医学成果,对近年来外科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治疗普遍关注的热点及对策进行总结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