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文化对当前大学生群体政治观的影响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ru00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分析了网络文化对当前大学生群体政治观的影响,提出了网络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群体政治观的教育策略。
  关键词:网络文化;大学生;群體;政治观;影响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网络文化不断丰富,而网络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文化和思想。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是网络使用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大学生群体很容易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另外,随着我国政治文明的发展,大学生的政治观念和政治素养在我国政治文明发展过程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网络中存在丰富多样的政治观念,对大学生群体的政治观有着重要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从网络文化入手,加强大学生政治观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研究网络文化对当前大学生群体政治观的影响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养,而且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有着深刻意义。
  一、 网络文化对当前大学生群体政治观的影响
  (一) 网络文化对当前大学生群体政治观的积极影响
  首先,网络文化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政治民主的观念。网络文化强化了公民的权利。这是因为,信息技术促进了政府运行机制的改革,使公民的民主权在政府运行的过程中更加凸显。并且,网络技术促进了电子政务的开展,使得公民能够通过网络来了解政务,维护自身的权利。另外,大学生通过网络对政治事件和政治决策进行讨论,对政府的举措提出意见和建议,进而推进协商民主的发展;其次,网络文化有利于大学生建立平等自由的思想。网络具有较强的虚拟性,大学生可以在网络中自由选择身份和角色,挣脱现实角色的束缚。并且,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自由发言的场地,使大学生能够表达自身的心理需求和政治需求,实现言论自由。另外,网络突破了现实人际关系的束缚,为大学生提供了人际交往自由,使大学生能够在网络交往中真实地表现自我。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在网络中没有身份等级的差别,网络文化有利于促进社会平等。
  (二) 网络文化对当前大学生群体政治观的消极影响
  首先,网络文化挑战了大学生的思想意识。网络文化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思想文化,不同的政治观念、道德思想、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都会使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受到影响。西方的资本主义思想和新自由思想以及现阶段新儒家思想都会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其次,网络文化冲击了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念。互联网为西方国家的思想意识传播开辟了道路。西方文化中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无一不冲击着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另外,网络文化中的功利主义、利己主义会导致大学生产生利己思想,对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造成了严重影响;再次,网络文化导致大学生群体的政治情感淡化。网络中充斥着多种多样的政治信息,真伪难辨,大学生对这些政治信息不敢妄下定论,长此以往,大学生会主动忽视网络中的政治信息,淡化了大学生的政治意识。另外,部分大学生利用自己的信息技术侵犯政府网络系统,严重危害国家的安全。还有部分大学生盲目崇拜西方文化,否定中华民族文化,缺乏文化归属感,在政治方面更倾向于西方国家的政治言论,政治情感淡化。
  二、 网络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群体政治观的教育策略
  (一) 形成教育合力
  首先,高校应加强重视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群体政治观的影响,运用网络文化来创新大学生政治教育。为此,高校可以创新教育平台,建立各类政治教育网站,加强政治教育的全面性。例如,高校可以建立时事政治网站、政治理论网站、党校网站等网络平台,引导大学生学习政治知识和政治理论。并且,高校还可以建设特色政治网站,鼓励学生在网站上对政治事件和政治理论进行发言,并组织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回复和指导,建立平等的政治教育模式;其次,政府应加强对网络文化的管理,规范网络文化。为此,政府应加快网络立法,明确规定互联网信息发布标准,保证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为网络文化提供法律保障。另外,政府应积极实施网络实名制,避免不法分子利用网络传播虚假反动的政治信息。与此同时,政府应积极建设主流网络文化,积极报道先进人物的事迹,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氛围,宣传正确的网络伦理道德,进而对大学生的网络文化观念和政治观念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 加强网络文化中的政治观教育
  首先,优化网络文化中的政治观念。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来引领网络文化中的政治观,净化网络政治文化。另外,学校应教育学生学会正确对待网络文化,培养学生的信息辨别能力,教育学生不在网络中做违背政治观念的事,优化网络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其次,提高大学生在网络文化中的政治参与热情。网络为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提供了平台,高校应积极利用这一平台提高大学生的参政意识。为此,高校应积极鼓励大学生关注网络中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事件,及时了解政府的政务和政策,并鼓励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对政府政务、政治事件进行评论,提出意见,提高学生的参政能力。
  (三) 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
  首先,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和道德意识,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来分析问题,正确辨别网络文化中的虚假信息和腐败信息,自觉抵制并举报反动政治言论。另外,大学生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网络文化素养,自觉做到健康运用网络,避免网络失范行为和违背政治观念的行为;其次,大学生应主动了解我国的网络法律,自觉遵守法律规定,杜绝网络犯罪;最后,大学生应加强自我管理,不断提高自身的网络自控能力,做到不随波逐流,不随意迎合网络中的言论,坚定政治立场,坚持正确的政治观念。
  参考文献:
  [1]焦安勤.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5).
  [2]魏爱棠,郭锦星.“网络社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负面影响及其教育对策[J].理论与改革,2000,(03).
其他文献
摘要:杜威曾指出:“直接的道德教学只能帮助学生形成‘关于道德的观念’不能形成‘道德观念’。”“能够影响行为,使行为有所改进和改善道德观念是通过学校整体生活才能获得的。”思品课堂教学要紧贴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道德发展的现状、问题和需要出发,将教学的价值引导融入学生鲜活的生活场景之中,使学生在参与、体验、思考、分析、讨论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理性升华,促进德性品质的内在生成,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生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使用电教媒体优化课堂教学以及利用各类电教媒体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笔者坚持以人为本、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探索初中教学中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尤其显得急切和迫切,并且大家都在致力实现这一任务。在此,笔者就初中思想品德如何构建高效课堂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学生;高效;课堂;如何构建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课程观、教学观与评价观,明确指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发展而设计,课堂教学要营造一种崇尚真知、探寻真理的氛围,形成积
摘要:“五环节”网络教学模式,把学生所有的感觉器官都调动起来,最大限度地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和知识密度,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理解、吸收知识的速度,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潜力,训练、强化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新性。  关键词:网络教学;增加容量;挖掘潜力;强化能力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普及,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的校园网络为深化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