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后的交通路况已回到从前?

来源 :北京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llh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3月中旬,全国人民宅家抗疫的生活发生了新的变化,一些单位特别是生产性质的企业,迫于经济压力开始尝试阶段性复工。当然复工的尝试是非常谨慎的,例如复工的人数不能超过员工总数的50%,要求员工在岗须始终佩戴口罩,中午就餐必须相隔一米以上等。其实复工本身并不可怕,复工意味着家庭收入的保障,很多人心心念念的就是早点能够恢复正常的生活。不过在疫情未彻底结束前展开复工,很多人还是不得不硬着头皮去干自己并不擅长的事情,例如上班开车……


每天必堵路段

  自从要阶段性复工,怎么去上班就成了很多人的头等问题。我有个朋友,家里没车,家离单位有20公里远,她一个女生骑车实在力所不逮,就每次上班打专车。她上了车后,两边车窗落到底,大羽绒服裹得严严实实,车开起来冷风嗖嗖啥病毒都给吹走了。前面司机也很小心,用塑料布和胶条把前后座隔离开。还特意在车门贴上标语“本车已消毒”,以打消乘客的顾虑。再说我家,有一辆小汽车,还是从我亲戚那儿借的,我的购车指标摇了8年被我怒改成新能源指标。小汽车这回真成了我家的宝贝,承担起了我们两口子的出行任务,而我也当起了我爱人的专车司机。每天早上我父母一到家来带孩子,我们小两口就出发。我先开车送媳妇到单位,然后再开到自己的单位。


戴口罩的专车司机前后座隔离做得好 飘飘/摄

  3月初刚做“专车司机”的感受是倍儿爽,因为好多人还没有回京,回京了也得居家隔离14天,路上哪有车啊。我在环路开车老得提防自己别超速,送媳妇不用20分钟就到单位了。到笔者动笔之时已近3月底,现在交通堵得一塌糊涂。前两天交通广播台说了,早高峰的交通拥堵指数已经超过8.0,到了春节前的严重拥堵级别。不过专家也说了,目前严重拥堵的持续时间是两个半小时,比以前的三个半小时少了一个小时,主要集中在8点半至9点的时间段。我一听,正是我当专车司机的时间,我送媳妇到单位的时间也从不到20分钟延长到了快一个小时。
  这段时间的路况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交通事故特别多。我每次驾车出行几乎都能碰上一两起造成拥堵的交通事故。3月27日早高峰,交通广播台主持人竟然一口气播报了10起左右的交通事故。据我路上观察,交通事故频发的原因主要是开车人有这么两拨:一拨人是在家憋久了,仗着车技好在路上胡开的——在环路上开车像螃蟹一样横着乱窜,在路口最右边的右转道左转弯(因为知道这个路口没有摄像头),不由分说强行加你的塞儿……这一小部分的“老鼠屎”坑害了整个交通环境。我常想咱们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但什么时候咱们的礼仪、文明能够在开车的路上多体现一点呢?
  再说另一拨人,是出于防疫安全考虑硬着头皮开车的新手。这些人家里有车,但原来不愿遭堵车的罪,选择方便快捷的地铁出行。现在考虑地铁出行的风险高一些,不得不赶鸭子上架开车出行。您要是在路上看见那压着实线画龙的车;那前面一片空旷还“蠕行”前进的车;那打着转向灯停在马路当间迟迟并不了线的车……甭说,准是新手。
  于是乎,一边是不守规矩、不讲文明的胡开司机,另一边是刚刚上路两眼不够用的新手司机,发生剐蹭甚至更严重交通事故的概率能不高吗?
  我还得再说一句,在这儿我绝没有嘲笑新手的意思,谁没当过小白、新手呢?我在这儿只想说驾校的应试教育绝对有问题,凭借小窍门通过科目考试,和驾车应对复杂的交通路况真是两回事。很多人驾校毕业已经拿了车本,还要按小时请价格不菲的驾车陪练,陪他在路上开十几二十个小时才敢自己开车,这就有点不正常了。而我也在阶段性复工期间由专车司机改作了驾车陪练,那是因为我的上级单位打算借调我去参加抗疫工作。参加抗疫工作上下班哪有准点。我对媳妇说,我可能以后接送不了你啦,你练练自己开车吧。这样我从主驾换到了副驾,当了心惊肉跳的驾车陪练。


幾乎每天早上出行都能碰上事故

  因为我爱人自上回摸方向盘至今已经相隔7年,当她的陪练,比我自己开车可累神、累心多了。我自己开车,能分心听广播、听相声或者聊大天,当陪练我得全神贯注,随时看着车周围的路况。我发现,新手开车的最大问题是,她不知道眼睛在该看哪儿的时候往哪儿看。这是由于驾车经验少造成的,你告诉她也作用不大,所以我就得老绷着神经。而且我们家这车的手刹是设置在驾驶员脚下最左侧的脚刹,也就意味着我坐在副驾位置,关键时刻没法拉手刹帮她制动,让她刹车只能靠喊。而当我大声喊“注意、小心”的时候,有时都快要和别的车剐蹭上了。有一回媳妇驾车盘一个转盘,进了转盘她还直着开,右后侧(正是后视镜盲区)有一辆车已经开始往左拐了。我坐在副驾,眼看车窗外那辆车的后视镜已经快蹭过来了,真不知那个司机怎么开的,急得我连忙大喊:“慢点!慢点!”这才躲过一劫。
  而且事后,作为陪练,你还不能把批评的话说得太狠。说得太狠,人家自暴自弃起来就说:“我干脆不练坐地铁得了。每天都有人坐地铁上班,也没见谁被传上啊。”您看,确实不能把话说得太狠,可有时真是控制不了。有一回媳妇上了车,系好安全带准备挂挡出发,突然跟我说脚刹没了。我整个人都蒙圈了,脚刹又没有脚还能自己走了?我说,你都开好几回了,它就在你左脚的位置,你踩啊!我眼看她左脚踩了半天,无果后开始慢慢往右边踩,左脚奔着右脚位置的刹车和油门去了。吓得我大吼:“你别瞎踩了,我下车给你指。”   我憋了一肚子气下车绕过车头,打开车门,攥着她脚脖子放在脚刹踏板上。她恍然大悟,原来就在这儿啊。我赶紧说,你先别踩呢,我站你车边上都害怕。后来我才明白,因为我把脚刹踩得比较死、比较硬。她再上车踩,踩不动了,跟踩砖头似的,就感觉脚刹没了。那次回家路上,因为这事我是连损带挖苦,说了媳妇一路。虽然是开玩笑,说出来我俩都乐。但也因为这事,媳妇路上开车的状态变得更紧张了,下了车握着方向盘的两只手都是冰冰凉的。
  在防疫阶段性复工期间做陪练,我感受到咱们的交通环境对于新手司机来说实在不够友好。许多电动自行车不看红绿灯瞎走,而且他们的电动车没有声音,特别容易和預判能力较弱的新手司机发生交通事故。还有老司机,对新手司机是一视同仁,绝不谦让。我曾听留学的弟弟说,他在国外开车,只要一打转向灯,后面的车就会减速礼让他并线。国外如温室一般的道路交通环境,让我弟暑假回国不敢开车上路。


二环路一共三条车道,你们出了事故占两条,就不能拍了照片把车挪到边上吗?早高峰耽误多少人上班

  国内的道路交通环境确实比较“残酷”,就拿前两天早高峰陪媳妇走二环路来说。因为中间和外车道的车都想出环路,全堵死了。我们的车不打算出环路,就想并到里车道。可当媳妇打了左转向灯,左后方的车却都在加速跑,哪有车肯让我们并进来呢。我对媳妇说:“你一点一点往里蹭,后面的车一看没有空间走,就会刹车等你并进来。”可我说得容易,媳妇就是并不过去,最后过了很久,我们等到一辆跟车比较慢的空当,才并进了里车道。
  其实对于在马路上,没有车让你,甚至如果你车开得不行,他还会加你的塞儿这件事我是看得明明白白。毕竟他根本不认识你,你也不会回报他什么,他凭什么牺牲哪怕5秒钟的时间让你先走呢?每个人的时间都很值钱。笔者觉得很多驾车人的精神状态恰恰反映了一种主流潜意识——时间就是金钱,挣钱比什么都重要。也许有一天,这些人意识到道德与钱同等甚至更为重要的时候,他会踩一脚刹车,等一个并不相识的人并进车道来,并在等候的这几秒钟时间里,享受一下与人方便的道德满足感。
  (编辑·韩旭)
  hanxu716@126.com
其他文献
摄影 大琦  生活中总有一些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的人,他们低调做人,认真做事,直到有一天他们做出了骄人的成就,令人惊异、感叹和敬佩——封杰就是这样一个人。  封杰痴迷、酷爱京剧,平时总是向专业人士学习、请教。苍天不负有心人,200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调入《中国京剧》杂志社,从一名普通编辑做起,勤奋认真,积极向上,成为了《中国京剧》杂志编辑部主任,进一步开启了追学艺术大家的人生道路。《京剧名宿访谈》
期刊
作为平凡的普通人,面对新冠病毒的横行,我们能做什么?国家号召:我们要以“独”攻毒——疫情流行期间应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在家休息,保持良好卫生和健康习惯,不给社会添乱,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  从来没有一个假期以月计算,“宅”成为我们的生活常态。  以“独”攻毒,并非让人们以孤独抗击病毒,它可以是独善其身,做好个人防護之意;也可许宁这样从不进厨房的女人都开始醉心钻研烹饪技术,虽水平一般,但也算是get
期刊
志愿服务宣传语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改善环境、人人行动,建言献策,担起“清洁空气”的社会责任,为“蓝天行动”出主意想办法,主动劝阻不文明行为,当好首都环境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传播环保正能量,自觉做“文明北京 蓝天行动”的传播者和实践者。  时祥云,女,出生于1972年1月,2014年开始参与环保,现为北京市延庆区农业技术推广站一线科技工作者。她热爱环保,积极参与各种绿色环保活动,她坚信,打造绿
期刊
杨建业,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东城区人才专家库首批专家,东城区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入选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光荣榜,杨建业非遗传承与传播工作室被东城区总工会命名为“劳模创新工作室”。现任东城区第二文化馆非遗部(东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副研究馆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民协会员,北京杂文学会理事,东城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北京京城非遗人才创新发展联盟秘书
期刊
2020年6月7日,由北京京剧院倾力打造的京剧现代戏《许云峰》拉开了东方大剧院“云”首演的序幕。谭门第七代嫡传人、京剧老生演员谭正岩扛鼎出演“红岩”英雄许云峰,这不仅是“京剧+新媒体”的一次创造性尝试,更是被誉为“一部谭门史,半部京剧史”的谭派艺术与“红岩魂”前所未有的一次碰撞交融。阎肃先生为京剧《红岩》“化用”唱词  在写这篇戏评之前,著名戏曲剧作家张永和先生给我发来一篇他写的怀念已故军旅剧作家
期刊
后商,詩人,评论人。读书千余册。渴望着,行动着,清醒着。作者说“最早的‘在路上’故事是塞万提斯的骑士故事和约翰·班扬的讽喻故事,这些真的只是故事的故事,大概是为真理做出的滑稽又辛酸的尝试,而这就是我们重新出发,面对世界的最大的缘由。”  2020年的夏天,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场巨大危机,但又让人模模糊糊地认为我们可以凭借我们的生命冲动,创造新的未来。  不得不告别过去。告别我们本土的、有限度的自发性
期刊
宅心仁厚的长者朱春煊  作为陈氏太极第六代宗师陈长兴最杰出的弟子,杨露禅为太极拳在京城落地生根并开花结果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当时有句口头禅——“谁料豫北陈家拳,却赖冀南杨家传。”  在杨氏太极的传承中,杨露禅的三子杨健侯作出了巨大贡献。杨少侯和杨澄甫兄弟二人有一个共同的徒弟,即杨氏汪脉一代宗师——汪永泉。  作为太极大师汪永泉(号“在山”)的大弟子朱怀元先生之子,朱春煊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他
期刊
一踏进香港,我就躲开了“大妈团”的喧嚣。  白天,待在酒店的咖啡厅看报、读书,隔着落地窗,看浮云在维多利亚港对岸的建筑群间飘浮。  待华灯初上,我便“出动”。当地年轻的上班族,下班后最乐意去晚餐“啸聚”、约会“拍拖”、买醉“嗨皮”的地方,我大多熟悉。香港和九龙的夜晚,用灯红酒绿和青春活力展示着香港这座城市的另一面。其实,“夜香港”似乎承载了更久远的历史、更繁复多元的文化。大概是白天养足了精神的缘故
期刊
我从上初中的时候就为演员写介绍文章,上高中的时候就为演员写戏,可谓入门甚早,但遗憾的是我从没有在什么学院或是研究院等等宝地读过一天书。但是我也不是无师自通,我是有老师、有手把手教我的师父。“文革”以前人们都知道我的老恩师是中央戏剧学院大名头的周贻白教授。“文革”以后我的老师更多了,应该有好几位,其中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吴祖光老师。“文革”前我和祖光老师,尤其和新凤霞老师是不熟悉的,虽然也见过两面。 
期刊
当下影视圈繁荣浮华,是一个拼流量、比颜值、小鲜花小鲜肉爆发的时代。很多女星都在追名逐利,寻求快速变现,有事没事制造话题,力求大红大紫,只顾眼前青春饭。但是,丁柳元不是这样,从来没有绯闻。即使做了很多公益也很少报道,秉承平常心,安静地饰演着一个个形象饱满、层次分明的角色。  她出演30集红色经典剧《江姐》曾在央视热播,这个第三代江姐有血有肉、深入人心。《继母后妈》中自私狠毒的薛礼燕、《亲兄热弟》中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