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高峰与重症监护室内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hao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体温变化与脓毒症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分析体温是否能影响脓毒症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5月在衢州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内治疗的176例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按入ICU后24h内体温最高峰值(MAXICU)分为4组:≤37.4℃组、37.538.4℃组、38.539.4℃组、≥39.5℃组。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4组脓毒症患者入ICU后28d内的病死率,log-rank检验比较4组患者的病死率;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脓毒症入ICU后28d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最后进行多分类哑变量检验。结果:4组患者总的28d病死例数为80例,病死率为45.4%。≤37.4℃组、37.538.4℃组、38.539.4℃组、≥39.5℃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8、13、28、28d,其病死例数分别为16、39、17、8例。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各体温组患者入ICU后28d内病死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χ2=16.377,P=0.001)。log-rank法进行两两比较,38.539.4℃组与37.538.4℃组的生存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9.5℃组与37.538.4℃组的生存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而≤37.4组与37.538.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患者入ICU后最高体温(分为≤37.4℃组、37.538.4℃组、38.539.4℃组、≥39.5℃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II)评分、使用血制品情况、国际标准化比值(INR)、Pa CO2、年龄、性别为自变量,以患者入ICU后28d病死为因变量作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入ICU后最高体温(HR=0.722,95%CI=0.5620.927,P=0.011)、APACHEII评分(HR=1.057,95%CI=1.0311.084,P<0.001)、使用血制品(HR=1.650,95%CI=1.0612.566,P=0.026)、INR水平(HR=2.179,95%CI=1.0544.509,P=0.036)、PaCO2水平(HR=0.978,95%CI=0.9610.995,P=0.01)是脓毒症患者入ICU后28d内病死的危险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体温仍是影响患者入ICU后28d内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45)。进一步对入ICU后最高体温进行多分类哑变量检验,以37.538.4℃组为参照组(哑变量),发现MAXICU=38.539.4℃是脓毒症患者入ICU后28d内病死风险的保护因素,其病死风险是参照组的41.2%(95%CI=0.2210.771,P=0.005);而MAXICU=36.537.4℃、MAXICU≥39.5℃与患者入ICU后28d内病死风险之间无相关性(HR=0.930,95%CI=0.4481.930,P=0.846;HR=0.560,95%CI=0.2371.232,P=0.186)。结论:MAXIC=38.539.4℃可能能够减少ICU内脓毒症患者的病死率。
其他文献
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是当今人类的共识。本期湿地专题介绍了典型地区长江河口湿地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情况,同时介绍了湿地系统两个重要“成员”——水生植物和水鸟,并通过苏州
在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以及“一带一路”的推动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经贸合作机制日益成熟,双边贸易突飞猛进。本文基于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对1997~2014年中国机电产品
研究背景 脊柱肿瘤是脊柱外科领域重要的疾病之一。随着外科治疗观念和技术的进步,外科治疗日益成为脊柱肿瘤重要手段。对于脊柱肿瘤而言,尤其是脊柱颈胸段的手术显露是脊柱
以科技为引领、以创新为驱动,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正充分发挥其在推进海洋强国战略中的基础性保障作用。基于北斗导航技术的一系列技术创新正是他们的推进器。在国家北
报纸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