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斗艳迷人眼

来源 :阅读与作文(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gpd14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浏览2016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其中对文言文阅读题的考查,除了保留部分传统题型(解释字词、翻译句子、辨析词义及用法等)之外,还涌现了不少灵活开放的创新题型,真所谓是“百花斗艳迷人眼”。这些题型不仅充分体现了课改的新趋势,而且有效检测了考生理解閱读的迁移延伸能力和拓展探究能力,更重要的是对考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结合今年各地中考文言文阅读题作一些解析。
  一、填写表格
  例2.(2016·云南昆明)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与《郑板桥集·板桥善诵》第12题:从宋濂和郑板桥的学习经验中,我们获得了一些有益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请按提示在A、B、C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简析】本题考查了考生对比阅读及提取概括信息能力。做好本题考生须仔细阅读两篇选文,然后根据已填好的文句及短语(词语),发现填写规律(文句与态度(方法)要对应),最后按提示在文中提炼出恰当的内容来填写。需要注意的是A、C处须用四字词语概括。
  参考答案:
  A.虚心求教(或“恭敬有礼”)
  B.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
  C.勤奋刻苦(或“反复诵读”)
  二、评价人物
  例3.(2016·江苏连云港)阅读节选自《汉书》中“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人也……廷尉当是也”第12题:你认为文帝和张释之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简析】做好人物评价题,考生一定抓住文章有关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的句子去思考人物的性格,围绕其突出的性格去回答。评价文帝应结合“此人亲惊吾马,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廷尉当是也”来分析;评价张释之应结合“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使诛之则已。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若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厝其手足?唯陛下察之”来分析。
  参考答案:文帝善于纳谏,有错能改。张释之刚正不阿,敢于谏言;秉公执法(依法办事)。
  三、赏析手法
  例4.(2016·山东临沂)阅读《口技(林嗣环)》与与《观巴黎油画记(薛福成)》第15题:【甲】【乙】两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请简要分析。
  【简析】写作方法的辨析与赏析是中考阅读题的难点之一,也是常考考点。常用的写作方法有:托物寓意、咏物抒怀、夸张、对比、悬念、照应、联想和想象、抑扬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伏笔呼应、白描细描、正面侧面、借古讽今、承上启下、虚实相生等等。解答本题时,首先要读懂甲乙两文,其次就是弄清甲乙两文所采用的写作方法,最后就是结合原文进行简要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甲】【乙】两段文字都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描写口技艺人的精彩表演和蜡人逼真的形态、姿态,是正面表现口技表演者、蜡人制作者的高超技艺;描写听众、参观者的反应是从侧面表现艺人们技艺的高超。
  四、发表看法
  例5.(2016·黑龙江绥化)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14题:本文开篇列举的六个事例可以印证“逆境出人才”的道理,而当代中学生大多处于“顺境”之中,在这样的“顺境”中怎样才能避免“死于安乐”呢?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简析】此题设计注意了与考生的阅读实际、生活实际及已经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的结合,力图多角度、多侧面地考查学生对文章以及生活独特的感受体验、价值取向与个性化的理解。解答本题既要结合原文,又要注意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论述“顺境”中须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做到完整严密即可。
  参考答案: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挫折与磨难有时会不期而至。所以生活在“顺境”中的我们要拥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的磨练自己,让自己的性情变得坚韧起来,自立自强,勤奋进取,使自己成为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中学生。只有这样,当危难来临时,我们才不会“死于安乐”。
  五、描述画面
  例6.(2016·北京)阅读《三峡》第9题:阅读文中画线的语句(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清荣峻茂”在脑海中呈现出的是怎样一幅画面。
  【简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描写语句进行形象概括的能力。解答方法是:不是干干巴巴地直接翻译,而是根据句子的特点,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写出富有诗情画意的文字。值得注意的是描述时须带有生动形象的修饰语,表现出一定的文采。
  参考答案:每当春冬之际,三峡的景象格外美丽,江水滔滔,鱼儿在其中欢唱,树木茂盛不受拘■任意生长,山势高耸,青草茂谣,色彩鲜艳生机勃勃。意境明快,让人感到心情愉悦。
  六、写出启示
  例7.(2016·四川南充)阅读《河中石兽》与“余十一二岁时,闻从叔灿若公言……盖所感者深矣(节选自《阅微草堂笔记》)”第25题:你从这两则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甲】文的启示:
  【乙】文的启示:
  【简析】本题考查了考生结合文章写出人生启示的能力。做好本题考生首先要对甲乙两文读懂读透。其次就是了解两文的主旨思想:甲文是说“遇事不要主观臆断”,乙文是说“做好事与尽孝道”。最后就是围绕主旨思想,紧密联系实际写出启示即可。
  参考答案:
  【甲】文的启示:“遇到问题,如果不从实际出发,而是主观臆断,就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甚至闹出笑话来”或“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或“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
  【乙】文的启示:“做人要尽孝道”或“有志者事竟成”或“做好事与尽孝道都能够感染影响别人”等等。
  七、比较阅读
  例8.(2016·江苏南京)阅读苏轼的《养生》(甲文“东坡居士自今日以往……省费以养财”,乙文“吾闻战国中有一方……是以有此言也”)第9题:甲、乙两段中作者所提出的养生之道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简析】做好本题需要认真阅读两段文字,弄清文意,围绕“养生之道”来进行梳理:
  ①两文都强调了何种养生观,即相同点。
  ②两文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谈养生的,即不同点。最后将梳理的结果整合出来即可。
  参考答案:两段相同处在于都强调了安分知福、俭以养生。不同处在于甲段着重从节食的角度谈养生,而乙段着重从求道的角度谈养生。
其他文献
品读《菊有黄花》一文,不觉暗香浮动,唇齿留香。文章状物言情,出神入化,写活了秋天的温暖与美丽,尽显秋天的诗情与画意。“菊有黄花”,让人不禁浮想联翩;秋韵如画,让人回味无穷!  本文构思精巧、文采斐然、意蕴丰厚,浑然天成,其鲜明的写作特色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纵横联想,意蕴丰厚。  作者写菊之时纵横联想,聚合时空,立体呈现,使得笔下之菊,姹紫嫣红,千娇百媚。从空间上看,作者从篱笆外开的“不朽”
太阳冲出牢笼  將天空一分为二  光明的领地越来越宽  黑暗缩小了一半  美丽的水池  折射出奇妙的景象  阳光环绕着涟漪  鱼儿若隐若现  终于 光明赶走黑暗  校园里——  读书声 授课声  歌声 哨声 欢笑声  其乐融融 各得其所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迅速发展,教育事业也随之提升和进步,越来越先进、高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被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作为其中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技巧,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水平和素养,促进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情境教学;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有效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
【摘 要】在早期教育中重视的并不是让幼儿学习到更多知识,而是促进幼儿更好发展,使幼儿能够健康成长,为今后进入小学学习打下基础。在幼儿园早期教育中,语言教育是重要的教育内容,而在语言教育中绘本阅读是一种教育新形式,基于此,本文将针对绘本阅读中的个性化阅读进行探究,以此促进幼儿更好发展。  【关键词】绘本阅读;幼儿;个性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德育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以德育为主导,以爱为推动力,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教育。小学阶段的数学德育是培养小学形成良好的数学探索精神的重要途径。在数学科目中渗透德育,有利于让小学生对数学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观,有利于将数学科目的奇妙之处展现给学生。作为小学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德育工作做好,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本文主要
【摘要】阅读文学类文本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是读者、作者、文本、教材编者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文学类文本的教学目标具体指向为:注重审美体验;具有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思考;了解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感受形象,品味语言的魅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关键词】高中文学类文本;教学目标;多重对话  中图分类号:G63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发展,教育事业得到了更加深刻的改革,各种各样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认知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对学生的学习意识投入了更多的重视。对此,小学语文知识教师就应该注意自身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目光,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自身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获得更多的语
也许没有什么比同学间的纯真的友情更让人感动的。   六月份的一天,透蓝的天空中早早地悬挂起了宛若火球般的太阳。天气十分燥热,就连树上的蝉都嘶哑了喉咙,可还是不住地鸣叫着。   一想到今天下午还有一节体育课就心烦,恨不得直接向老师请假。时间流逝,正午很快就过去了,可太阳依旧无情的炙烤着大地,地上火辣辣的,空气中还散发着太阳独有的炽热的味道。终于,一阵上课铃划破了我们班的毫无生气的教室。有人向同桌
莫言:中国土地上的语言奇迹  张 柠  面对如此残酷的伤痛记忆,莫言并没有使自己的小说变成“伤痕文学”,而是一种充满了民间性的“欢乐文学”。  我至今还记得,当初读到莫言的《欢乐》《粮食》《天堂蒜薹之歌》等小说时的情境。饥荒的年代,一位农妇偷偷将生产队的豆子完整地吞进肚子,回家后再将豆子呕吐出来,喂给饥饿的孩子和濒死的婆婆,自己“死蛇一样躺在草上,幸福地看着他们围着瓦盆抢食”。  读到这里,我的确
前言:人物活则文活,塑造鲜活人物是记叙文写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写人看似简单,但如果描写不当,或过度描写,就会让读者觉得不太真实。因此,人物描写绝不能随心所欲,而应精心推敲,力求自然确切。  【原文】  幸福是这样的一件事  智伟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我也不再是那个整天要爸爸牵手的小孩子了。我成长中也出现了一些迷茫、不解,令我不禁想:幸福是怎么样一件事呢?(这一段先写“我”的成长,然后突然跳入“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