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企业党建新思路

来源 :企业文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hkb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融入中心做工作,进入管理起作用”的党建工作思路,是鞍钢党委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站在改革发展的新起点上,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开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新局面的理论创新;是鞍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在向世界500强冲刺,实现第六次党代会确定的第二步发展愿景目标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党建工作重要作用的新思路。
  认识之一:“融入中心做工作,进入管理起作用”的党建工作新思路,创立了新时期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同心圆”理论,为党建工作适应新时期新发展需要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确立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党的基本路线,为把党的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发挥了重要的历史性作用。
  鞍钢党委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中,紧密结合鞍钢工作实际,提出“融入中心做工作,进入管理起作用”的党建工作新思路,这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把党建工作融入融合到鞍钢第二步跨越发展目标的伟大实践中,充分发挥党委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有益探索;从思想认识和工作方式;方法上彻底解决党建工作始终存在的“两层皮”问题,彻底解决一些单位用党的自身建设代替党建全部工作的“就地转圈”,或者是用生产经营建设工作代替党建工作的“一俊遮百丑”等问题;是国有企业党建工作针对新课题新考验创建的“同心圆”理论。
  认识之二:“融入中心做工作,进入管理起作用”的党建工作新思路,要求党的工作必须从体制制度和运行机制上融入融合,使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通过进入管理落到实处。
  鞍钢基层党组织处于政治核心地位,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这是基层党组织的首要政治任务,也是融入融合中心要做的首要工作?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更不能放弃。“融入中心做工作,进入管理起作用”的党建工作新思路,为基层党组织通过落实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制度,融入融合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过程中,支持厂长(经理)、董事会依法行使职权,提供有效监督和政治保证。通过落实领导班子分工责任制和党委委员“一岗双责”制度,把党建工作融入融合到企业各方面的工作中,一方面为搞好改革发展、完成生产经营目标任务服务;另一方面为更好地结合实际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党的干部和党员及其广大职工群众坚定不移地同党中央在思想和行动上保持高度的一致性,保证和监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集团公司党委、集团公司的各项决议决定在本单位的贯彻执行。
  认识之三:“融入中心做工作,进入管理起作用”的党建工作新思路,要求党组织研究、部署、开展工作都要与生产经营、改革改造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推动、同检查,形成一体化责任考核评价体系,使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作用通过融入融合到企业中心工作的过程中充分显现出来。
  通过开展紧扣中心工作的“党员工程”和党员“主题实践”活动,努力把党的政治工作优势转化为企业管理要素;把党的政治工作资源转化为企业管理资源;把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转化为生产经营工作成果。通过建立并实施党政“一体化考核”评价体系,使党员更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双重身份:首先,党员要立足岗位做一名好员工,完成好本职工作,这是基础、是主体;其次,必须积极参加党组织的活动,完成好党组织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这是党员的责任义务,是党员先进性的体现。这两方面的综合考核结果才是对党员的全面评价,才真正把党员区别于普通职工群众的先进性方面充分显现出来;使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贴得更紧密、更务实、更管用、更有效。
  认识之四:“融入中心做工作,进入管理起作用”的党建工作新思路,为充分发挥具有鞍钢特色的“三位一体”监督机制作用,更好地履行党组织监督保证职责,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到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始终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鞍钢党委提出要从“教育、制度、监督、改革、惩处”五个环节入手,建立健全并充分发挥具有鞍钢特色的“三位一体”监督体系作用,从源头上治理和预防腐败,“融入中心做工作,进入管理起作用”的党建工作新思路,为党组织发挥监督保证作用开辟了有效途径,主要是通过融入领导班子建设,选人用人,大额度资金运作,资本运营,工程建设、产品销售、产权交易、招标采购、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中,采取党内监督、组织监督、民主监督、审计监督、舆论监督,评估风险、堵塞漏洞、追究责任、健全完善制度,保证企业不偏离正确方向,执行路线方针政策不走样,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不流失,经营管理人员不违规违纪,充分发挥纪律检查和监督监察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再管理作用。
  实践体会之一:融入融合中心工作中开展“核心工程”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领导班子是做好一切工作的火车头。2007年10月初,沈阳铁路局决定部分货运车组直进直出鞍钢,局车在鞍钢停留时间不能超过20小时,否则每超过一小时罚款87元,经测算鞍钢如果搞不好一年将被罚款2亿元。一时间职工群众对能不能影响铁运公司经济效益和职工切身利益的关注成了热点问题。公司领导班子立即研究应对措施,党政主要领导亲自编写了“积极应对八个方面机遇与挑战”和“必须认真处理好五大关系”的宣传提纲,在全公司进行广泛宣传,并决定开展以“提高运输效率、提高管理水平,提高职工素质,应对新挑战”为主题的新一轮大讨论活动,很快就把职工群众的思想认识统一起来了、全公司上下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目前已经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为全年实现局车在厂停留时间20小时的考核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
  实践体会之二:融入融合中心工作中开展“堡垒工程”、“先锋工程”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党支部是党的最基层组织,是党联系广大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在企业基层的战斗堡垒。一是结合铁运公司以机务组(机台)为主体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特点,开展以创建、命名党员“先锋号”、“示范岗”为主题的长效性“党员标志”活动,目前已经成为了具有铁运特色“火车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通过工程立项、项目申报、项目实施、项目评价四个步骤,围绕企业管理中的制度体系、物流、资金流和技术改造中的重点难点等关键环节开展“党员工程”活动。三是以党员为主体、带领入党积极分子和职工群众参与,围绕企业生产经营、改革改造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关键环节开展党员“主题实践”活动。
  实践体会之三;融入融合中心工作中开展“素质工程”建设,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保证。
  针对铁运公司原有的职工队伍文化素质低、岗位操作技能差、作业环境条件恶劣、企业事故多发等实际问题,现在,基层各车间班前会的“双随机抽考”人人都能对答如流,在鞍钢每年举行的技术竞赛中,铁路运输主体工种的前几名都是铁运公司获得,2007年公司做为鞍山市唯一代表被推荐为“全国卫生红旗单位”,连续3年实现无企业工亡事故,职工持证上岗率和中高级工分别由2001年的50%提高到97.5%和由500人增加到2000多人,评出星级职工1296人。机车厂四车间钳工班被授予“中央企业学习型红旗班组”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公司被评为鞍钢职工素质工程建设先进单位。
  实践体会之四:融入融合中心工作中开展“和谐工程”建设,营造“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和谐氛围。
  和谐,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是企业生产经营稳定顺行的基本保证。坚持以人为本,必须把发展是为了职工群众,发展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发展成果要让职工群众共享的科学发展观内涵落到实处。认真解决好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多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
  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抓好党员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树立良好形象,是职工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直接关系到党组织与广大职工群众的密切关系和职工群众工作积极性的充分发挥。
  大张旗鼓地宣传树立先进典型,营造人人崇尚先进、学先进、赶先进、争当先进的积极向上氛围。基层各单位都设立了“群芳园”、“荣辱园”、“每周一星”等专栏,宣传职工身上的闪光点、好人好事;开展评选星级员工活动,激励职工学文化、练技能、提素质;开展评选健康之星活动,鼓励职工“快乐工作、健康生活”。
  实践体会之五:积极探索并实践“一体化”考核办法,为全面实施“融入中心做工作,进入管理起作用”的党建工作新思路提供有力保证。
  鞍钢党委提出的“融入中心做工作,进入管理起作用”的党建工作新思路,为更好地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要求做好党建工作提供了更大的舞台,探索和实践工作才刚刚开始,思想认识和实践的方式方法还不到位,我们将继续努力学习、提高认识、积极实践,争取做出更好的工作成果。
  (责任编辑:易小平)
其他文献
校外辅导热现象已经持续了好多年,却依然生机勃勃,广大学生还是很积极地参加各种课外辅导,可见校外辅导固然有其优势,它迎合了学生、家长的需求,有一定的市场需要。因此,校外辅导现
纵观国内外创业教育课程的发展,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已随着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越来越受到高等教育学校的关注与重视,进而成为高等教育所关心的又一重要问题。我国创业教育还
第16届广州亚运会是自2008年奥运会后,在我国举行的又一重大综合性体育赛事,亚运会对体育尤其是大众体育的发展影响深远。亚运会在全面展示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水平的同时,也为
研究目的:当今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肥胖已成为现代社会的“文明病”之一。超重与肥胖是诱发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危险因素,与众多慢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极大
心智游移现象是个常见但容易被人忽视的意识现象,它揭示了人类个体的意识并不总是集中在当前的环境或任务上,而是经常会转向内部精神世界的特性,目前已经在意识研究领域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