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遗传性肌张力障碍的脑深部电刺激手术治疗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_d0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30年来,随着功能神经外科学、神经电生理学和神经影像学的进步,应运而生的脑深部电刺激术(DBS)被认为是治疗运动障碍疾病领域发展最为迅速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许多运动障碍病患者经过DBS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甚至治疗后出现戏剧性的进步。由于DBS的微创特性、可逆性和可调节性等优点,其已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儿童肌张力障碍的治疗中。遗传性肌张力障碍是儿童最常见的一组运动障碍疾病,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最近,国内外一些运动障碍性疾病中心开展了儿童遗传性肌张力障碍DBS外科手术治疗,并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成果。基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童运动障碍疾病多学科协作诊疗中心的经验,现主要讨论DBS对儿童遗传性肌张力障碍的治疗效果和儿童患者DBS治疗的主要流程。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Vp16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指导白血病临床治疗中正确使用GM-CSF。方法:在构建高效表达GM-CSF的逆转录载体N2A/CMV/GM-CSF表达系统的基础上,对转GM-CSF基因和未转GM-CSF基因的白血病HL-60细胞进行研究。结果:未转GM-CSF基因及转空载体N2A的HL-60细胞经Vpl6处理后均出现凋亡的特征性表现:DNA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分析诱导化疗期骨髓象检查结果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96例原发、初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于诱导化疗第1疗程期间定时作骨髓穿刺检查。结果:化疗第7天骨髓中幼稚细胞≤0.10的患者1个疗程完全缓解(CR)率明显高于幼稚细胞>0.10的患者(分别为64.6%和40%, P<0.05)。对幼稚细胞>0.10的患者适当延长化疗时间可提高1个疗程CR率(50%:25%,但与不延长化疗组相比无统
目的: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r基因重排。方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以自行筛选和制备的酵母人工染色体为探计进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r基因的重排。结果:用22号染色体bcr基因附近的YAC765E3,在9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发现5例慢性期患者,2例急变期患者和1例经α干扰素治疗后的患者存在bcr基因重排,1例自体骨髓移植后患者的核型呈嵌合状态,即同时存在正常的和具有bcr基因重
期刊
目的:研究短程大剂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动员作用。方法:采用短程大剂量G-CSF对11例患者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G-CSF Sμg/kg皮下注射,每日2次,共3天,动员当天及第4天(单采日),分别取骨髓及外周血进行常规检查,CFU-GM、BFU-E、CFU-mix集落培养及CD34、CD38细胞检测。结果:动员后患者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
目的探讨甲基丙二酸尿症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儿心血管系统受累的临床特点、血浆硫化氢(H2S)水平及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7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代谢病门诊就诊的66例甲基丙二酸尿症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将其分为心血管系统受累组(10例)和无心血管系统受累组(56例),比较2组临床特点、血浆H2S水平及基因型的差异。结果1.≤1岁的早发型患儿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