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课课堂模式探索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wwwwww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乌克兰近年来的研究显示,“任何年龄阶段,爱读书的孩子在智力水平和思想发展上,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适应水平和承受能力等方面,都显著优于不爱阅读的孩子”。可见,阅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近年来,社会上刮起了一股阅读风,公益广告和其他媒体纷纷宣传倡导纸质阅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思考的能力,仍然是高中段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
  高中语文教学可以粗略地分为两个部分:考试语文和生活语文。对于前者来说,可以通过练习、检测等结果来测评学生的学习成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对于后者来说,尤其是在住校生单一封闭的生活环境下,追求世事洞明和人情练达等综合素质的培养目标,则需要学生通过阅读课来实现。新教育实验发起者朱永新说过:“通过点燃阅读这盏灯,去点燃更多人的心灯,让更多的老师、更多的孩子、更多的父母,让社会上更多的人真正走进阅读的世界,和伟大的思想、伟大的智慧对话,能够真正形成我们这个民族的共同家园。”高中段语文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在先进的阅读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教师在教学中正在努力实践感悟阅读、探究性阅读、个性化阅读、大量阅读等。但阅读教学由于教师指导不到位,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导致阅读课上了却没有多大效果。
  阅读课教学中出现了以下问题:学生自主性过高,导致课堂教学无序;课堂教学效果无法检测,导致课堂教学无效;教师在课堂上无从下手,导致教学不得法;只重视情感目标,忽略知识技能目标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等等问题。面对这些效率低下的课堂教学现状,对照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迫切需要增强阅读课的课堂教学实效,以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探究能力。首先,需要教师更新阅读教学的理念,阅读课应当是规范有效的;其次,需要制定阅读教学的课堂目标。阅读教学的课堂目标包括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筛选、交流、评价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记忆力、阅读想象力、阅读理解力、阅读思考力、阅读创造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团队合作意识、互相学习意识。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具备独立阅读、分析文章的能力,并在个性阅读、深层把握主题与开掘思维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阅读课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阅读鉴赏课
  教学重点是学习鉴赏文章的方法、技巧,教学方法是课内课外结合。在课内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精读、泛读、速读、写读书笔记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体裁特点、表达方式、抒情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语言风格等相关知识,用课内现代文教学的方法技巧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通过学生推荐与教师选择相结合的方式来确立课外阅读的内容,题材以小说、散文、新闻、人物传记为主,根据高考题型,教师和学生共同出题,学生阅读分析后整理答案。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分析文本,做到课内得其要领,课外获得发展,“得法于课内,增益于课外”。真正将知识融汇贯通,使学生真正学会分析鉴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阅读写作课
  阅读与写作相结合,课内讲过的文章作为引导,教师再选择相同题材或者主题的文本,在赏析课分析之后,以相同题材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确立写作主题。例如,人教版第一册第三单元中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重点可以确立为“如何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阅读赏析课就可以选择相似的记人的记叙文,让学生分析人物特点和细节描写,进而确立以“用细节表现人物性格”为要求的写作要求,将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阅读探究课
  属于典型的合作探索型课堂,目标是发展学生的个性阅读、独立阅读能力。主要针对思想性比较强的文本,涉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内容,重点探究文本的中心思想。其基本流程是:1.确立问题,确立阅读目标——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以有一定涵盖性、综合性的问题为阅读目标;2.自主探索,筛选目标信息——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主进行相关信息的采集、分析、综合、提炼和重组;3.讨论合作,提高阅读效能——分小组讨论、争辩、启发、补充;4.交流评价,反馈结果——由学生发言,明确观点,做到有理有据,其他学生补充、反驳、完善,教师评价。
  四、阅读积累课
  自由阅读,鼓励学生自主思考,独立判断。积累字音字形、近义词、成语运用以及优美的句子和段落,要求学生能讲评自己积累的内容。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体悟语言的魅力,不强调分析,重在感受与体悟。这类课型是为了与阅读赏析课互为补充,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
其他文献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现在首要的缺憾就是积累,文化积淀浅薄。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财富中最为宝贵、最为精彩的一部分,我们更应无条件的大量的去积累,内化为我们自身的财富。  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凡是有生命力的古诗词都是诗人有感而发之作,诗所传达出的思想主旨无不与作者的平生、阅历、遭遇及他所处的时代的社会生活相关。如赏读杜甫的《春望》诗,先要弄清这首诗是写作背景:唐玄宗天宝十四
期刊
母子之间沟通的方式有很多,但是随着孩子的渐渐长大,有时候会感觉与孩子的沟通不是很和谐,效果不佳。找不到有效的途径,所以很苦闷,假期里抽出闲暇的时间拜读了龙应台的作品《亲爱的安德烈》,感触颇深。而龙博士与儿子以书信的形式沟通也给了我很大启发。  对于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来说,已经初步建立了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处于青春期的他们,躁动不安,感觉无人能及,此时母子的沟通更显得苍白无力,更甚者面对面相视而坐,
期刊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质疑”。有古人曾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习之端”。从这些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质疑问题是学习上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在课堂中我们重视学生的“疑问”,鼓励学生大胆生疑、质疑。  一、善待学生的质疑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头脑里产生疑问越多,他们对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的兴趣就越高。”没有疑问的学习
期刊
随着信息化生态课堂的建设,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显得更为重要了。信息化教学应用于语文课堂,可以使语文教学活动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信息功能于一体,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且具有交互性,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  一、运用信息化教学掌握文章结构、理清文章脉络  在语文教学中,要想使学生真正了解、掌握一篇
期刊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连接师生之间的纽带,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关爱、赏识、尊重、宽容学生,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陶行知语)。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的论断,对我们教师工作具有相当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给学生多一些关爱  没有爱的滋润,孩子的生命就像无源之水。所以老
期刊
我曾在一所距市区十几公里的乡镇中学教书,在那里从事了四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其中从事了三年的班主任工作。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工作,自然而然,班主任工作的压力和责任远远大于了单一的教学工作。  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三个核心:学生的安全是第一核心,只要有了安全,那么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就有了保障,一切工作才能正常有序地开展;学生的德育工作是第二核心,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处
期刊
“筷子兄弟”的《小苹果》一经推出,立即风靡大江南北,享誉长城内外。现如今在中华大地无论是学校里青春活力的学生,还是乖萌可爱的孩子,还是疯狂搞笑的大叔大妈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小苹果”的。这首《小苹果》成为新一代神曲,走红网络 ,被赞“洗脑”。  其实“小苹果”的走红不仅仅是因为宣传的好,还有其深层的必然因素,在歌词上,《小苹果》的歌词立意明确,通俗易懂,内容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符合大众对于爱情的心理
期刊
敬上一杯茶,你是一个陌生人;再奉第二杯,你是我们的朋友;第三杯茶,你是我们的家人,我将用生命来保护你。一个人,一个心愿,一段辛苦漫长的旅程,许许多多人的爱心,一个美丽的承诺,终于兑现。《三杯茶》扉页上的这几句话仿若一只温热的小手撩拨着我内心深处如泉涌的热情,催促着我沉醉到那份淳厚的热忱中。读罢文卷,掩卷长思:字里行间弥漫的是茶的清幽茗香,而跃动其中的则是人的心灵颤音——善良、关爱与情谊。  摩顿森
期刊
梁代的萧统在《陶渊明传》中说:“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宋代的沈约也说:“潜少有高趣,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细察《五柳先生传》,与陶渊明其他诗文中表现的志趣爱好及思想性格相同。可见,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一篇自传,文中五柳先生的形象正是陶渊明的自画像。《五柳先生传》不过借五柳作影子,便于设身
期刊
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科学改革,推进课程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用于创新的良好环境。”此纲要旨在通过课程的变革来实现学生学习的变革,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