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岁婴幼儿教师艺术课程教学胜任素质模型构建——基于176个样本的实证调查

来源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7824068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0~3岁婴幼儿教师艺术课程教学胜任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婴幼儿艺术启蒙教育的质量与水平.以前期征求相关各方意见制定的胜任素质评价量表为调研内容,在四川、甘肃及青海176个样本问卷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0~3岁婴幼儿教师艺术课程教学胜任素质定量评估指标体系模型,包含语言能力、音乐能力、舞蹈能力、戏剧能力、美术能力及书写能力6个维度28项具体的胜任素质量化指标.对该模型调研所获得的数据使用SPASS21.0软件进行验证分析.结果 表明:该胜任素质模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实用性,可以为早期教育机构的教师选拔任用、培训提升、艺术课程教学能力的评估,高校早期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与参考.
其他文献
孤独症儿童在情感理解和表达上存在较大障碍,积极情绪较少,难以与其他个体体验共享积极情感.作为微观的心理单元,积极情绪和共享积极情感同时作用于个体与环境,调节着个体的人际活动进程和内部动机.共享积极情感在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对干预双方产生积极效应:形成生长导向的干预模式,延长互动时间,增加互动频率,提升互动质量.在临床中,干预人员和父母可以通过提升联合注意水平、增强游戏性以及表达积极情感等策略来帮助孤独症儿童体验共享积极情感.未来孤独症儿童研究有必要将共享积极情感视为干预目标的重点,重视与共享积极情感有
基于多元文化的幼儿园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以“予幼儿观世界以理解、以包容、以友爱”为理念,既是中国响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号召、应对21世纪人才培养之挑战的应有之义,也是帮助幼儿适应多姿之世界的必然路径.为此,建构幼儿园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应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聚焦核心素养建构三维目标,课程内容应源自幼儿生活并到生活中去,还应深挖绘本和环境中的课程资源,以理解为核心、并依托三大活动形式实施课程,同时,采用表现性评价并辅之以档案袋评价的方式开展课程评价.
为探究3~5岁幼儿躯体情绪识别能力的发展趋势,采用迫选任务,考察了109名3~5岁幼儿.结果 表明:(1)幼儿识别4种基本躯体情绪的正确率依次为:悲伤66%、恐惧63%、高兴59%、愤怒57%;(2)年龄的主效应均显著.在高兴、悲伤躯体姿势的识别上,5岁显著好于3岁;在愤怒躯体姿势的识别上,5岁显著好于3岁,4岁显著好于3岁;在恐惧躯体姿势的识别上,5岁显著好于3岁和4岁;(3)4岁组男生识别愤怒躯体姿势的正确率显著好于女生.但性别的主效应不显著.结果 表明,幼儿对不同效价的躯体表情加工存在差异,从躯体情
友善是儿童必备的道德品格,对儿童的幸福生活和社会的安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友善的词源、对象及其当代意义的分析,我们认为幼儿友善是出于内心的善意而表现出的与人、与自然亲近友好的态度及其行动.基于道德心理结构,幼儿友善包含认知、情感、意志和行动四个心理成分.依据友善的行为过程,四个心理成分可被整合为认知、情境和行动三个要素.幼儿友善在对象延展机制上表现为以自爱为起点,以友爱为核心,以友善为扩展.幼儿时期的价值观学习在个体终身价值观发展中的奠基作用、幼儿先天的道德本能以及幼儿社会交往的现实需要决定了幼儿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