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于“子部”的《黄帝内经》

来源 :慈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8848k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唐,官方藏书始分经、史、子、集四个书库,称为“四部库书”“四库之书”。
  ▲ 经部(理)是为官必学
  经部为官必学,包括现在当官的学的也是这套体系。十三经里面,《周易》是群经之首,是研究变化的学问,卦象是八八六十四卦。《易经》其实有三本书,前两本叫《连三易》《归藏易》,第三本叫《周易》。《尚书》《诗经》《论语》《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孝经》《尔雅》《孟子》,这十三经都是孔孟之道,基本上儒家占了大部分,唯独没有道家,没有《道德经》,没有《庄子》。
  为什么会没有道家的东西呢?
  因为从汉武帝独尊儒术开始,明确了帝王培养的人要忠、要孝,建立了“以德为基,以孝为本”的忠孝文化教育系统,学儒家文化的这些官是不会想到要造反的。所以儒家文化是非常好的一套管理体系,它培养的是按帝王旨意如何去执行的官员,因此为官必须学。清代“四库全书”总编纂纪晓岚,就是学了这一套而考上了状元,可他并不知道帝王之学藏在中国学问体系的哪一部分里面。
  真正的帝王之学,被我们的帝王隐匿到子部的医书《黄帝内经》里面了。
  
  ▲ 史部(史)也是为官必学
  史部就是史记,也就是历史,分为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十五类,这也是为官一定要学的。
  经部与史部为什么都是为官必学呢?因为这些都是儒家文化,从汉武帝开始就独尊儒术,儒家被提到了帝王尊奉的高度。帝王为什么要尊奉儒家呢?因为儒家的教育是忠孝节义,是仁义礼智信。它以孝为基,讲究的是孝道,这就成为忠君爱国的思想基础。每一个帝王都希望国家开展儒家教育,老百姓忠君爱国,没有人去想要造反,皇上的位置就坐得稳。所以国家推行孝道,国家就很稳定,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就是靠儒家文化培养出来一代一代孝的文化。
  况且学《周易》能够算命,命一算,我的命天注定,就更加没有反抗的心态,老老实实接受天命了。两千年了,朝代不断地更迭,可是每一个当上皇帝的人都不愿意去改变这种教育模式。一直到民国以后,孙中山先生把西方的文化引进来,开始革命了,把这套推翻了。但革命完成了,坐天下靠什么呢?国家要稳定要发展经济还得靠这套东西。因为忠孝文化被传承和验证了两千年,是烙印在我们骨子里的文化,是国家和谐稳定经济发展的根和本。
  ▲ 子部(道)帝王之学,医卜星相,神仙
   鬼道。
  那么真正的道的学问,高人的学问,领袖的学问藏在哪里呢?也就是人们想要问的帝王之术到底在哪里呢?帝王之术又是怎么表现呢?我给它总结了八个字,“医卜星相,神仙鬼道”。帝王之术没有放在为官必学的经部、史部里,而是放在了“子部”,放在“医卜星相,神仙鬼道”的里面。
  “医”是御医,管的是皇帝的身体。“卜”是卜筮官,替皇上占卦,预测将来。预测天地变化,皇上什么时候出行有利,什么时候不利,什么时候做什么事要合与天道。“星”就是星相,天相,以天象悟人相,推测人的天命。人与星对应,人处在哪种天相的环境之下,老天向我们预示着什么。“相”就是看相,哪些人可以用,哪些人不可用,他们的面相是什么样的?医、卜、星、相是可以看得见的,为阳;而神、仙、鬼、道则是看不见的,为阴,一阴一阳。
  很多人学《周易》,认为是群经之首,就好像《周易》是最厉害的,把它看得最高,其实这恰恰是帝王挖的一个陷阱。帝王很聪明,道学是很难被老百姓掌握的,这种辩证思想也无法在民间推广,于是,就把《黄帝内经》的这个帝王之术作为一门医学藏在“医”里面,放在“医卜星相,神仙鬼道”的辩证里面,放在一般人学不会的东西里面。
  帝王学的是什么?是一个领袖的思考,是整体观、全局观和发展观,现在叫顶层设计。用道家的语言来讲,就是参悟阴阳之道,阴阳互转。就是随着时间的变化,阴阳二股能量的强弱在空间中会互相转化。
  所以帝王學的是什么?
  是“阴阳”,“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
  当年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日军实力强大,而我们的主战部队建制短,武器差,战斗力弱,如何以弱胜强呢?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主席写出了《论持久战》这篇文章,当年的国民党高参白崇禧给了很高的评价,并总结为一句话:“以时间换空间,积小胜为大胜。”(《我的回忆》程思远)这就是领袖的思考。前一句“以时间换空间”就是说空间中阴阳两股能量随着时间的变化会发生互相消长的转化,以此为理论基础的方式思考,应用于战略得出“积小胜为大胜”,就是在这个思考基础上如何去应用的具体手段和方法,这就是理论和实践的应用,就是辩证思考。
  所以,无论什么时代,一个领袖的旁边,一个帝王身边,一定有一个军师或国师,我们常形容他们是“牛鼻子老道”,他们学的是什么?学的是“道”,不是“儒”,学“儒”的只能当官,打完天下以后要用儒家思想去治国。所以儒家思想是用来治国平天下,不是打天下,道家的思想,是可以用来天翻地覆,是可以打天下的。
  “医、卜、星、相,神、仙、鬼、道,”这八个字对我们现在的商业价值也非常之高,特别是我们的企业家们。
  “医”在帝王层面代表御医,在企业家的层面来讲,“医”就是对自己实力的判断和分析。我这个企业,有什么资源可以使用,有多少资产可以调动。
  “卜”就是将来,企业的发展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和画面,对我们每一个企业家来讲,一定要懂得有一个预测和预见。
  “星”代表的是国家的政策,企业在哪一片的星光下,政府在涉及企业领域里,有哪些法规政策是适合我们的,要明白怎么去做。
  “相”就是哪些企业可以与我合作,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如果用五行来解析(后面我会详细解读五行图,这里先提出一个五行的概念),合作方不外乎木、火、土、金、水这五个方面。如果我是“土”性的,那么合作人要么是旺我的“火”,要么是克我的“木”,要么是我能克制他的“水”,要么是我能旺他的“金”,或者是平平相合的“土”,无非就是这几种。   那么合作应该找哪几种人合作呢?当然应该找旺我的人,或者是旺我的行业去合作。而且学会了五行应用,我们还可以化克为旺,化敌为友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一个人做事情,但凡这个人成功了,他一定是符合阴阳五行之道的。如果这个人失败了,一分析肯定是哪里克住了,哪里逆了。成功一定有成功的规律,不成功也一定有不成功的规律。
  那什么是“神”?神就是企业的宗旨和依靠。
  “仙”就是与我有缘的人,帮我的人,哪些力量是可以帮到我们的,关键时刻这些人或力量是必不可少的。
  “鬼”就是阻碍企业发展的力量是什么?做一个项目,做一个工程,哪些因素会阻碍到,一定要清楚。
  什么是“道”?我们做的所有的事情,不是对与错的问题,而是合不合于“道”,只要是走在“道”上,就永远是对的。
  中国古代文化很厉害,到了帝王的这个级别,完全可以通过表象来探索到内里,而中医就是深藏着这种文化。中医是什么?就是根据表面的病症显相来探讨背后的病根在哪里,所以中医其实不是纯医学,而是道学,是辩证法,只是把辩证法应用于治疗人体疾病而已。
  有趣的是我们很多的文化名人、学术巨匠们都没有发现中国文化的哲学体系,这些哲学家们看的都是文化方面的书,唯独不看《黄帝内经》,所以不知道中国有文化哲学体系。而研究《黄帝内经》的人,又仅把它作为传统中医书来看,没有去研究它的哲学文化,所以也不知道《黄帝内经》就是中国文化哲学体系的根。这就是我们的哲学家们也上了帝王的当,忘了“子部”的“道”,总是认为《黄帝内经》是医书。要知道中医的理论基础不是医学,是道学,是文化,学中医就是一个用哲学去悟道的过程,它不是一个学医的过程,只不过是把参禅悟道用于对人体循环的思考,用药的理论基础也是阴阳五行的辩证,用于身体是三阴三阳经络体系的五行思考。如果把它用于我们的文化系统,所有的中华文化思想,都是长在这棵大树上的枝枝叶叶。
  为什么中国文化难学?为什么人们看不到它的体系?就是因为中国文化是一棵参天大树,这棵树枝繁叶茂,太茂盛了,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文章及文学流派太多了,内涵太丰富了,因此看不到它的树干、树根。
  我们近代的哲学家们,基本上都是学习了西方哲学,然后用西方哲学思想来比对解读中国文化,他们都没有去研究过《黄帝内经》,搞不清楚中国文化的哲学体系,就认为中国没有文化哲学体系。而恰恰是《黄帝内经》藴含着中国的文化哲学体系,它的体系是超越于文字的,是图符体系,是能量动态循环运化体系。它诞生于文字之前,是超越于文字的,当有了文字以后,就没有发展过这套系统,而是在扩大运用,所以我们的文化体系就很难用文字讲明白了。
  禅宗却是一个聪明之人,他告诉我们,“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千万不要用文字去参悟老祖宗的东西,要超越文字去参悟,就能得道了。用超越的方式去看文字,这个文字就“不立文字”了,文字其实已经不是字了,是什么?是古人传给我们的一种信息,它里面是有密码的。问题是我们能不能接收得到,我们的密码能不能与它对得上,如果一下子开窍了,密码一下子就过来了。
  ▲ 集部(術)就是诗词歌赋等集成
  是历代作家的散文、骈文、诗、词、散曲等的集子和文学评论、戏曲等著作,分为楚辞、别集、诗文评、诗词五类。
  中国文化历来重“经”、重“史”,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历代秀才考试均以此为主题,而忽略了对“子”“集”的研究。且唯一以帝王命名的书《黄帝内经》,被归类为“子”部。
  在世人眼里,《黄帝内经》是一部医书,只有学医的会去看,重仕途的便只读“经”“史”。殊不知,《黄帝内经》是唯一以帝王命名的书,自然有其中道理,其深刻涵义非常人所知,唯在智者眼里。
  《黄帝内经》在医家眼里是一部必读书,是医学基础,所以都只是从医道上悟,把它当医书看。但其却不是一本纯医书,书中少有药方(只有十六方),唯“天人合一”的养生之“道”和“术”论述最多,理也最透。
  《黄帝内经》是一部洞悉自然法则,改变人生命运,得天下之大道的“天人合一”的奇书,也称修炼之书。有人认为其源于《易》,故世人只研《易》,而不学《黄帝内经》,实在是大错特错了。研《易》而不学《黄帝内经》,只是算命先生,研《黄帝内经》而不学《易》,不能成大医。唯两者合之,可成一代宗师。
  《黄帝内经》是研究人如何合于天、地的一本书,就是人如何在天地的自然环境中能活得更好,并把天地自然环境的运作,用图符体系完整规律地表达出来,这就是中国文化体系和哲学体系,以前往往把它解释成朴素唯物主义,这种解释其实是牵强的,它绝对不是朴素的。《黄帝内经》后面含的这个“道”,不是我们想象中从“地”上、“人”上能理解的,它背后含的是“天道”。
  我们经常讲中国文化怎么来悟这个道呢?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最聪明的人是我们要研究的,一个是帝王,一个是成佛的人,他们是谁呢?一个是朱元璋,一个是六祖惠能。两个人有一个相同点都是文盲,不识字。
  历史上对朱元璋的评价是什么?“一字不识通六经”,说朱元璋是个文盲,睡着了成“天”字形。一个人睡着了,手脚伸开应该成一个“大”字形,怎么会成“天”字形呢?原来他头上戴着一顶帽子,一个斗笠,斗笠往脸上一盖就睡觉了,成“天”字形。
  朱元璋这个人不识字,是一个文盲,一个文盲能够精通六经,我们只知道四书五经,第六经是什么?第六经叫《乐经》,秦始皇焚书坑儒把《乐经》给坑杀了,《乐经》就失传了。朱元璋因为在民间行走,所以他继承了六经。
  朱元璋是一个极其聪明的人,是不识字而悟道之人,能够打天下,这是我们现实中的一个样版。
  还有一个也是不识字而获得了大智慧的人,就是六祖惠能,禅宗的第六祖,名字叫惠能。六祖惠能是我们中国记载的,有证明的,在世成佛的一个人。他一字不识通佛经,后世也给他传下来一本经,叫《六祖法宝坛经》。
  释迦牟尼佛是两千多年前发生的事,是印度记载的,我们没办法知道他是怎么成佛的,那套思想体系我们很难学会,因为他不是和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场里面,我们没有办法去理解他的生活方式。但是我们能理解六祖惠能,他和我们是生活在同样的状态下的,这样的一个人能成佛,这种没有经过学习,没有经过教育,竟然可以一下子悟道的人,对我们是很有意义的。
  这就是知识和智慧的辩证关系。◎
其他文献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于万众瞩目中开幕。不到两个小时的政府工作报告,干货满满,诚意十足,多次热烈鼓掌,证明报告赢得了代表委员的高度认可。我们强烈感到,这是一个有温度力度和厚度的报告,是一个给社会组织赋权赋能再迎春天的报告。尤其是《报告》明确指出:“引导支持社会组织、人道救助、志愿服务和慈善事业健康发展。”这更是让各类社会组织和各级登记管理机关倍感亲切、倍受鼓舞、倍添动力。“迟日江山丽,春
腊月二十三是中国传统民俗中的小年,商家的各种促销广告让街头巷尾变得格外的热闹,忙碌一年的人们拎着大包小包采购的年货负重前行,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但脸上却洋溢着喜庆的表情。整座城市被浓厚的节日气氛所包围。  不知从何时起天津的冬天总有一种被雾霾笼罩着的压抑,也许是春节的日渐临近,难得几日天高云淡温暖舒爽天气,让习惯了蜷缩在室内的人们恍惚间有了一种大地复苏、冰雪溶化、绿草发芽、南燕北归的感觉。  上
许愿基金会(Make-A-Wish Foundation),成立于1980年,是一家全球性机构,致力于帮助生命垂危的儿童达成心愿。许愿基金会遍布五大洲,拥有 38 家国际附属机构,拥有25,000 多名志愿者。由于数以万计的捐赠者慷慨解囊和志愿者的辛勤劳动,许愿基金会已经帮助那些生命垂危的孩子实现了334,000个愿望。英国许愿基金会成立于1986年,是世界最大的许愿基金会组织的一部分。  一、关
宋庆龄的英文秘书张珏晚年回忆她在宋庆龄身边工作的15年,朝夕相处中的所闻所见,始终难忘宋庆龄那封写了一个通宵,亲自起草并签名的证明信,让她送给对外友协的国际友人艾黎。她清楚地记得,那是1968年8月31日夜晚,一个不眠之夜。第二天一早,宋庆龄将她连夜赶写的亲笔信递到张珏的手里,千叮咛万嘱咐,要她送信路上注意有没有人跟踪;再三关照,要她早去早回。那天,她送信途中像做地下工作一样,边走边回头环顾,以肯
音乐教育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音乐课是孩子们最喜欢上的课程之一。在我们实验小学的音乐课上如何进行“慈善教育”渗透,让孩子们在学习歌曲的同时受到爱的熏陶。我主要从两方面来落实:一是课内渗透;二是课外拓展。  一、课内渗透  课内渗透指的是在课堂上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慈善教育的渗透。主要体现在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和注重体验与实践。  结合课堂教学,以人音版五年级下册课本歌曲《爱的人间》为例
2018年5月13日至2018年6月8日,历时26天,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慈善工作站完成2018年上学期“一对一”助学金发放工作。2018年上学期,在浙江蓝天下爱心工作室龚学明先生的牵线搭桥下,引进浙江、上海等沿海一带爱心人士的“一对一”助学款873898元,共资助大学、中学、小学困难学生1044人,助学款已由宁蒗县慈善站工作人员亲手发放到受助学生的手中。  自2002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
《左传》有云:“慈者爱,出于心,恩被于业”, 自有幸成为天津市慈善协会的一员以来,我对慈善事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给予既是一种快乐,也是一种荣耀;慈善未必是普遍的义务,但一定是人人的权利。  财务工作是慈善协会的窗口,和各个部门、求助者、捐赠者以及银行等接触机会多。这短短的两个月,通过协会这个平台,我接触了不少人和事,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懂得了很多道理,让我看到社会上有这么多需要我们去帮助的人和更多热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天津市慈善协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天津市委会议工作要求,全力以赴投入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截至2月20日,接收全市社会各界捐赠的抗疫款物3318.52万元,其中资金2907.52万元,物资价值411万元。向湖北省和天津市拨付资金2385.14万元。款物全部用于疫情防控工作。  一、主动作为,全力以赴参与新冠肺炎
近年来,随着我们湖州市吴中区慈善事业的不断发展,为促进区域和谐社会建设作出了新贡献。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新技术的创新和运用,提升了区域慈善正能量发挥的空间和效能。我会在做好“慈善一日捐”“慈善冠名基金”“慈善分会基金”慈善村帮基金”“慈善定向基金”“慈善特色基金”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互联网技术在区域公益捐赠、信息传播、信息公开等方面的运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现结合吴兴实际,就如何加快推进区域慈善网筹指尖化
尊敬的魏增军副省长、尊敬的刘维隆会长,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大家好!  今天,我们相聚在具有悠久历史、灿烂文明的十三朝古都——西安,共同参加首届中华慈善论坛,交流分享慈善工作实践经验,研究探讨慈善事业理论问題,谋划下一步的工作思路与对策,对于推进新时代慈善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我谨代表中华慈善总会,向各位嘉宾、各位专家学者及全体与会同仁表示热忱的欢迎!  这次会议在西安召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