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搭建粤桂两地结对帮扶平台,共享名师优质资源,共同促进两地中小学教师教学教研能力提升,2019年9月26日,由广东省教育厅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联合主办的“粤桂‘同一堂课’暨‘互联网 优课’网络教研活动”在广西柳州市德润中学举行。广西教育研究院院长旷乾、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李海东、广西柳州市教育局副局长苏敏出席活动,活动启动式由广西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黄艳兰主持。
本次活动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广西教育研究院、广西壮族自治区电化教育馆、柳州市教育局承办;广西壮族自治区电化教育馆副馆长蒋万文、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李昶、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学教材研究室主任曾令鹏及两省相关单位有关负责人参加。
活动分为两个环节:首先,是“同课异构”环节,观摩广州、柳州老师的同课异构《学会记事》;然后,是以“基于问题解决的写作教学”为主题的专家圆桌论坛。
一、隆重的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上,柳州市教育局副局长苏敏致欢迎辞,苏副局长的讲话热情洋溢,不仅展现了柳州市的热情好客,也展现了柳州市在开展信息化同步课堂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接着,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李海东发表了讲话。李副院长表示,本次活动以“信息技术推进教育均衡”为主题,让粤桂教师通过网络展播、直播和线上、线下互动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地交流教学教研经验,高效共享优质教学资源。这类多方合作、多元立体、深度交流的教学研讨活动,能够有效提升两省区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促进两地教育教学的均衡发展和共同成长,也将进一步密切两地教师的感情,深化教育合作交流。
随后,广西教育研究院院长旷乾发表讲话。旷院长介绍,广东和广西两省区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教育协作机制,通过开展人才领域协作、学校结对帮扶、职业教育协作、市县对口帮扶等合作,已形成了宽领域、深层次、多形式的教育扶贫协作区域格局。旷院长表示,本次活动有三大目的:一是突破空间限制,高效实现切磋交流;二是共享优质资源,分享先进经验;三是携手共进,深化两广数字合作。
二、极富探索的同课异构
隆重的启动式后,来自广西柳州市德润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韦惜玲和广东广州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郑文富为现场及线上观众展示了两节富于探索精神的研讨课。
现场第一课,由柳州市德润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韦惜玲执教。韦惜玲老师针对学生习作中存在的记事平淡、缺乏聚焦的问题,开发了“明确意图——选择素材——叙事具体”的整体构思策略,设置写作情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写作。
韦老师的课精彩精致,丝丝入扣。韦老师善于运用信息化手段扩充教学容量,课前推送微课,让学生思考写作意图是什么,确定作文思维的起点,课中借助课文范例等思维支架设计教学,把无形的思维过程化作有形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环节。
现场第二课,由广东广州中学的郑文富老师执教。郑老师基于学生习作中出现的记事中情感不真切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研读典型习作,尝试修改习作,重点学习在记事中如何突显情感线索、聚焦重点情节。
郑老师的课闲庭信步,返璞归真。他尊重学生,顺势而为,将前期布置给学生的“我真
本次活动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广西教育研究院、广西壮族自治区电化教育馆、柳州市教育局承办;广西壮族自治区电化教育馆副馆长蒋万文、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李昶、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学教材研究室主任曾令鹏及两省相关单位有关负责人参加。
活动分为两个环节:首先,是“同课异构”环节,观摩广州、柳州老师的同课异构《学会记事》;然后,是以“基于问题解决的写作教学”为主题的专家圆桌论坛。
一、隆重的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上,柳州市教育局副局长苏敏致欢迎辞,苏副局长的讲话热情洋溢,不仅展现了柳州市的热情好客,也展现了柳州市在开展信息化同步课堂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接着,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李海东发表了讲话。李副院长表示,本次活动以“信息技术推进教育均衡”为主题,让粤桂教师通过网络展播、直播和线上、线下互动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地交流教学教研经验,高效共享优质教学资源。这类多方合作、多元立体、深度交流的教学研讨活动,能够有效提升两省区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促进两地教育教学的均衡发展和共同成长,也将进一步密切两地教师的感情,深化教育合作交流。
随后,广西教育研究院院长旷乾发表讲话。旷院长介绍,广东和广西两省区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教育协作机制,通过开展人才领域协作、学校结对帮扶、职业教育协作、市县对口帮扶等合作,已形成了宽领域、深层次、多形式的教育扶贫协作区域格局。旷院长表示,本次活动有三大目的:一是突破空间限制,高效实现切磋交流;二是共享优质资源,分享先进经验;三是携手共进,深化两广数字合作。
二、极富探索的同课异构
隆重的启动式后,来自广西柳州市德润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韦惜玲和广东广州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郑文富为现场及线上观众展示了两节富于探索精神的研讨课。
现场第一课,由柳州市德润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韦惜玲执教。韦惜玲老师针对学生习作中存在的记事平淡、缺乏聚焦的问题,开发了“明确意图——选择素材——叙事具体”的整体构思策略,设置写作情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写作。
韦老师的课精彩精致,丝丝入扣。韦老师善于运用信息化手段扩充教学容量,课前推送微课,让学生思考写作意图是什么,确定作文思维的起点,课中借助课文范例等思维支架设计教学,把无形的思维过程化作有形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环节。
现场第二课,由广东广州中学的郑文富老师执教。郑老师基于学生习作中出现的记事中情感不真切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研读典型习作,尝试修改习作,重点学习在记事中如何突显情感线索、聚焦重点情节。
郑老师的课闲庭信步,返璞归真。他尊重学生,顺势而为,将前期布置给学生的“我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