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腹部提压心肺复苏(AACD-CPR)与标准心肺复苏(STD-CPR)对心搏骤停(CA)患者氧代谢和预后的影响,以评估AACD-CPR的救治效果。
方法选择2015年10月1日至2017年5月31日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CA时间<30 min、无STD-CPR和AACD-CPR禁忌证的呼吸心搏骤停患者,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TD-CPR组和AACD-CPR组。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相同抢救措施,需要电除颤者给予除颤;STD-CPR组按照2015美国心脏协会(AHA)CPR指南进行操作;AACD-CPR组使用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仪进行复苏。记录两组患者复苏过程中氧代谢、血流动力学、动脉血气及预后指标。
结果共收入69例患者,STD-CPR组34例,AACD-CPR组35例。① 氧代谢:与STD-CPR组比较,AACD-CPR组复苏过程中动脉血氧含量(CaO2)、动-静脉血氧含量差(avDO2)、氧载量(DO2)、氧耗量(VO2)均显著升高〔CaO2(mL/L):156±15比142±19,avDO2(mL/L):83±14比73±13,DO2(mL/min):248±51比208±54,VO2(mL/min):134±29比118±32,均P<0.05〕,而心排血量(CO)、混合静脉血氧含量(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 血流动力学和动脉血气:两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pH值、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乳酸(Lac)基础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复苏过程中,两组MAP、pH值、SpO2、PaO2均呈上升趋势,PaCO2、Lac呈下降趋势;除STD-CPR组MAP略高于AACD-CPR组外,AACD-CPR组各指标变化更为明显〔pH值差值:0.10±0.15比0.02±0.13,SpO2差值:0.311±0.255比0.159±0.232,PaO2差值(mmHg,1 mmHg=0.133 kPa):12.96±21.84比3.01±13.56,PaCO2差值(mmHg):-9.91±11.17比-3.52±13.87,Lac差值(mmol/L):-0.64±0.61比-0.31±0.58,均P<0.05〕。③ 预后:与STD-CPR组比较,AACD-CPR组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略有升高(22.9%比8.8%,P>0.05),但ROSC时间明显缩短(min:9.59±2.67比11.83±3.05,P<0.01),1、2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明显下降(分:26.45±6.42比30.73±7.38,19.25±6.27比22.64±5.63,均P<0.05),2周生存率略有升高 (17.1%比5.9%,P>0.05)。
AACD-CPR在改善CA患者血流动力学方面的作用与STD-CPR相当,但在组织器官血氧供应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且患者神经功能预后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