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宗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外两位大师可谓深通求知之道、为师之本。“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是对莘莘学子们刻骨铭心的警策。然而,攀登书山泛舟学海的动力是什么?是兴趣?是理智?是自我完善?还是社会需要?大概“兼而有之”,而在这“兼而有之”之中,我以为兴趣为首。兴趣是一种意向活动,它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强烈的情感促使意向活动节奏加快,容量加大。因而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能源之一。只有学生对语文课有了浓厚的兴趣,有了强烈的参与意识,书山奇景览不尽,学海泛舟力无穷,我们语文教师才能向学生展示一个又一个奇妙壮观的文学百花园,才能情趣盎然地带领学生去花丛揽秀、入文海拾贝,才能一扫语文课堂“一言堂”、万马齐喑的沉闷之气,徜徉以学生为主体、还课堂于学生的改革之风。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该怎样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我以为关键是抓住课堂,把语文课上得风起云涌,让学生如沐春风。课上得有趣,听说读写在教学舞台上“活”了起来,像磁石般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学生自然会带着一种高涨的、兴奋的情绪,探究课文的丰富情感和服人理性是如何通过字词句篇表现出来的。怎样才能把课上得充满趣味呢?我的体会是: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三个主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