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斗鸡在菲律宾有千年历史,素有"国技"之称,可见其受喜爱的程度。最近,号称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斗鸡比赛--"斯莱舍杯"世界斗鸡大赛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吸引了数以万计的狂热观众。
斗鸡比赛异常火爆
2003年6月20日,马尼拉体育馆内,20只鸡同时在10张斗鸡台上翻飞腾跃,直啄得天昏地暗。台下近万名观众的大呼小叫声、口哨声震耳欲聋,"斯莱舍杯"大赛进入最激动人心的时刻。
菲律宾人宣称:"没看过斗鸡,就不算到过菲律宾!"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斯莱舍杯"世界斗鸡大赛正式举办,举办场地不再是乌黑潮湿、烟雾弥漫的小场馆,而是大型体育场馆。大赛一年举办两次,分别在1月和6月进行。每个观众只需花费大约10美元就能进场观看。组织者则从全部票房收入中取出大约5万美元来奖励优胜者。
在此次"斯莱舍杯"大赛上,参赛的斗鸡来自世界各地,其中10只美国超级斗鸡吸引了众多观众。它们参加的是次重量级集体斗鸡,与上届冠军、菲律宾康普斯泰拉镇训练的10只国宝级大公鸡捉对厮杀。比赛之前,公鸡的主人和下赌注者都已仔细观察过参赛公鸡的大小、体重以及斗志,以此预测哪些公鸡有可能取胜。虽说这不是比赛的正式程序,却是必不可少的前奏。
参加比赛的两队公鸡都有称号,守擂者叫"伊尼朗",攻擂者名为"比亚"。美国超级斗鸡这次就扮演了"比亚"的角色。下赌注的人则称为"克里斯托"。比赛开始前,"克里斯托"大声叫喊着自己认定的那只鸡并下注,现场一片混乱。有的观众还把自己驯养的斗鸡带到比赛场,让它们亲身体验现场的火并气氛,指望这些斗鸡能成为"明日之星"。
血腥武斗一地鸡毛
斗鸡开始了,公鸡的主人和教练果然是挑动"武斗"的专家,几秒钟后就让两国的斗鸡陷入了你死我活的恶战。体态强壮的菲律宾公鸡进攻时的雄姿不乏竞技的优雅,对于观看者来说的确是一种享受。而美国超级斗鸡啄起对手的肉冠来则非常狠,在避过了对手的首轮攻击之后,把对手啄得鲜血淋漓。当然,美国鸡也被撕扯下一地鸡毛。
才过了两分钟,10张斗鸡台上已经有多处分出胜负。被打败的3只菲律宾公鸡血淋淋地站在高约1.5米的斗鸡台边缘,不断地喘着粗气,显然已经精疲力尽。它们的神情有些奇怪,似乎在努力想搞明白,这些从天而降的陌生对手何以对自己的肉冠情有独钟。不过,它们的主人可没有心情给它们时间"总结经验,再接再厉"。按照惯例,主人将斗败的公鸡拎出赛场,立即砍头,当晚就拿它们下酒。
在另外4张斗鸡台上,菲律宾公鸡凭借体力上的优势把美国超级斗鸡逼得到处逃窜,狼狈不堪,有一只干脆被挤下了斗鸡台。美国教练悻悻地抱走了遍体鳞伤的"斗士",不过,获胜的东道主选手亦是伤痕累累。
大约8分钟后,"集体武斗"全部结束,菲律宾公鸡取得了10战6胜的好成绩,现场人声鼎沸,汇集成一片欢乐的海洋。"克里斯托"们当然没有忘记他们下的注,已经在很高兴地兑现了。
异俗游戏触目惊心
在菲律宾,许多男人外出时腋下总是夹只大公鸡,一有空闲就与人摆开战场斗起来。两鸡相搏,直斗到对方落荒而逃为止,胜者趾高气扬,负者抱起公鸡悄悄溜走。男人们以此为乐,在他们看来,斗鸡象征着勇敢、活力和武侠精神。
菲律宾的斗鸡比赛大体可分两大类:一类是斗鸡的主人自己组织比赛,另一类是国家组织的比赛。斗鸡胜利者的奖金可高达数万美元。参加比赛的公鸡,必须按重量分成不同的组,比赛的时间从30秒~10分钟不等。
从比赛形式上来看,有一种最触目惊心的带刀斗鸡赛,即在参赛的鸡的右足上捆绑一把8~10厘米长的锋利小刀。两鸡相遇,在飞腾中展开搏斗,不少训练有素的鸡会在接触瞬间举足挥刀向对手颈部砍去。对手如被击中,当场血洒赛台,倒地而死;受伤的则可得到"鸡医生"的精心治疗和耐心护理,以便康复后再上赛台。细心的人可能会注意到,在每场比赛之前,裁判会仔细用酒精将系在斗鸡脚上的刀片擦干净,因为有些公鸡的主人为了能够获胜,往往不择手段:在刀片上擦上毒药!
2003年1月16日的一场带刀斗鸡赛还发生了罕见的意外--一只即将参赛的雄鸡突然发疯般攻击它的训练者,缚在鸡爪上的锋利钢刀重创了该男子的生殖器,导致他血如泉涌,该男子在送医院途中不治身亡。
由于过于血腥,并明显带有赌博性质,带刀斗鸡赛已被菲律宾官方宣布为违法并严禁举行。但是,许多人私底下照样举行这种带刀斗鸡赛。
还有一种形式的斗鸡比赛,被称做"卡拉伯拉"。这种比赛更为残忍:8只公鸡一同展开混战,最后的幸存者方为胜利者。当然,即使是胜者,此时也已经是奄奄一息了。
斗鸡成为庞大产业
菲律宾的动物保护组织到处演讲,谴责斗鸡活动的不人道。一些菲律宾民众希望政府能够订立法规,禁止斗鸡比赛。为此,菲律宾参议院于1998年颁布了《动物权利法案》,但该法案并没有对斗鸡活动做出什么禁止性规定。有人说,这是因为参议院里有很多官员也是"忠实的斗鸡迷"。
据说,目前菲律宾全国领有合法营业执照的斗鸡场已超过1000个,至于那些三五人凑在一起,有几只鸡就开斗的小型斗鸡场则到处都是。而上档次的斗鸡赛每年也高达120万场,参赛的公鸡约50万只。
菲律宾人看斗鸡比赛,犹如美国人看拳击大赛一样如痴如醉。所以一旦遇到精彩的斗鸡精英赛,菲律宾的国家电视台甚至会进行实况转播,趁机提高收视率。"斯莱舍杯"世界斗鸡大赛就带旺了马尼拉附近的许多产业,比如生产斗鸡内容的文化衫、帽子等服饰,以及记录精彩斗鸡场面的录像光碟等等。
那么,这些参赛的斗鸡又是如何训练出来的呢?原来,斗鸡的主人自己不一定喂养这些公鸡,他们当中有许多人是花大价钱去购买斗鸡的。斗鸡的训练有许多讲究,如平时在公鸡的伙食上细心搭配,让它们有更好的体力去搏斗;经常在鸡笼里点上很多灯,让它们适应赛场的光线;有的饲养者为了让公鸡适应比赛场的喧哗,还录制了比赛现场嘈杂的声音,放给这些公鸡听。据统计,现在在菲律宾,光生产斗鸡饲料和营养素的工厂每年的总利润就在4000万美元以上。很多菲律宾人都靠饲养斗鸡为生,并不惜从美国、英国等地引进斗鸡优良品种进行杂交配种,以改进斗鸡的善斗性和综合品质。
斗鸡比赛异常火爆
2003年6月20日,马尼拉体育馆内,20只鸡同时在10张斗鸡台上翻飞腾跃,直啄得天昏地暗。台下近万名观众的大呼小叫声、口哨声震耳欲聋,"斯莱舍杯"大赛进入最激动人心的时刻。
菲律宾人宣称:"没看过斗鸡,就不算到过菲律宾!"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斯莱舍杯"世界斗鸡大赛正式举办,举办场地不再是乌黑潮湿、烟雾弥漫的小场馆,而是大型体育场馆。大赛一年举办两次,分别在1月和6月进行。每个观众只需花费大约10美元就能进场观看。组织者则从全部票房收入中取出大约5万美元来奖励优胜者。
在此次"斯莱舍杯"大赛上,参赛的斗鸡来自世界各地,其中10只美国超级斗鸡吸引了众多观众。它们参加的是次重量级集体斗鸡,与上届冠军、菲律宾康普斯泰拉镇训练的10只国宝级大公鸡捉对厮杀。比赛之前,公鸡的主人和下赌注者都已仔细观察过参赛公鸡的大小、体重以及斗志,以此预测哪些公鸡有可能取胜。虽说这不是比赛的正式程序,却是必不可少的前奏。
参加比赛的两队公鸡都有称号,守擂者叫"伊尼朗",攻擂者名为"比亚"。美国超级斗鸡这次就扮演了"比亚"的角色。下赌注的人则称为"克里斯托"。比赛开始前,"克里斯托"大声叫喊着自己认定的那只鸡并下注,现场一片混乱。有的观众还把自己驯养的斗鸡带到比赛场,让它们亲身体验现场的火并气氛,指望这些斗鸡能成为"明日之星"。
血腥武斗一地鸡毛
斗鸡开始了,公鸡的主人和教练果然是挑动"武斗"的专家,几秒钟后就让两国的斗鸡陷入了你死我活的恶战。体态强壮的菲律宾公鸡进攻时的雄姿不乏竞技的优雅,对于观看者来说的确是一种享受。而美国超级斗鸡啄起对手的肉冠来则非常狠,在避过了对手的首轮攻击之后,把对手啄得鲜血淋漓。当然,美国鸡也被撕扯下一地鸡毛。
才过了两分钟,10张斗鸡台上已经有多处分出胜负。被打败的3只菲律宾公鸡血淋淋地站在高约1.5米的斗鸡台边缘,不断地喘着粗气,显然已经精疲力尽。它们的神情有些奇怪,似乎在努力想搞明白,这些从天而降的陌生对手何以对自己的肉冠情有独钟。不过,它们的主人可没有心情给它们时间"总结经验,再接再厉"。按照惯例,主人将斗败的公鸡拎出赛场,立即砍头,当晚就拿它们下酒。
在另外4张斗鸡台上,菲律宾公鸡凭借体力上的优势把美国超级斗鸡逼得到处逃窜,狼狈不堪,有一只干脆被挤下了斗鸡台。美国教练悻悻地抱走了遍体鳞伤的"斗士",不过,获胜的东道主选手亦是伤痕累累。
大约8分钟后,"集体武斗"全部结束,菲律宾公鸡取得了10战6胜的好成绩,现场人声鼎沸,汇集成一片欢乐的海洋。"克里斯托"们当然没有忘记他们下的注,已经在很高兴地兑现了。
异俗游戏触目惊心
在菲律宾,许多男人外出时腋下总是夹只大公鸡,一有空闲就与人摆开战场斗起来。两鸡相搏,直斗到对方落荒而逃为止,胜者趾高气扬,负者抱起公鸡悄悄溜走。男人们以此为乐,在他们看来,斗鸡象征着勇敢、活力和武侠精神。
菲律宾的斗鸡比赛大体可分两大类:一类是斗鸡的主人自己组织比赛,另一类是国家组织的比赛。斗鸡胜利者的奖金可高达数万美元。参加比赛的公鸡,必须按重量分成不同的组,比赛的时间从30秒~10分钟不等。
从比赛形式上来看,有一种最触目惊心的带刀斗鸡赛,即在参赛的鸡的右足上捆绑一把8~10厘米长的锋利小刀。两鸡相遇,在飞腾中展开搏斗,不少训练有素的鸡会在接触瞬间举足挥刀向对手颈部砍去。对手如被击中,当场血洒赛台,倒地而死;受伤的则可得到"鸡医生"的精心治疗和耐心护理,以便康复后再上赛台。细心的人可能会注意到,在每场比赛之前,裁判会仔细用酒精将系在斗鸡脚上的刀片擦干净,因为有些公鸡的主人为了能够获胜,往往不择手段:在刀片上擦上毒药!
2003年1月16日的一场带刀斗鸡赛还发生了罕见的意外--一只即将参赛的雄鸡突然发疯般攻击它的训练者,缚在鸡爪上的锋利钢刀重创了该男子的生殖器,导致他血如泉涌,该男子在送医院途中不治身亡。
由于过于血腥,并明显带有赌博性质,带刀斗鸡赛已被菲律宾官方宣布为违法并严禁举行。但是,许多人私底下照样举行这种带刀斗鸡赛。
还有一种形式的斗鸡比赛,被称做"卡拉伯拉"。这种比赛更为残忍:8只公鸡一同展开混战,最后的幸存者方为胜利者。当然,即使是胜者,此时也已经是奄奄一息了。
斗鸡成为庞大产业
菲律宾的动物保护组织到处演讲,谴责斗鸡活动的不人道。一些菲律宾民众希望政府能够订立法规,禁止斗鸡比赛。为此,菲律宾参议院于1998年颁布了《动物权利法案》,但该法案并没有对斗鸡活动做出什么禁止性规定。有人说,这是因为参议院里有很多官员也是"忠实的斗鸡迷"。
据说,目前菲律宾全国领有合法营业执照的斗鸡场已超过1000个,至于那些三五人凑在一起,有几只鸡就开斗的小型斗鸡场则到处都是。而上档次的斗鸡赛每年也高达120万场,参赛的公鸡约50万只。
菲律宾人看斗鸡比赛,犹如美国人看拳击大赛一样如痴如醉。所以一旦遇到精彩的斗鸡精英赛,菲律宾的国家电视台甚至会进行实况转播,趁机提高收视率。"斯莱舍杯"世界斗鸡大赛就带旺了马尼拉附近的许多产业,比如生产斗鸡内容的文化衫、帽子等服饰,以及记录精彩斗鸡场面的录像光碟等等。
那么,这些参赛的斗鸡又是如何训练出来的呢?原来,斗鸡的主人自己不一定喂养这些公鸡,他们当中有许多人是花大价钱去购买斗鸡的。斗鸡的训练有许多讲究,如平时在公鸡的伙食上细心搭配,让它们有更好的体力去搏斗;经常在鸡笼里点上很多灯,让它们适应赛场的光线;有的饲养者为了让公鸡适应比赛场的喧哗,还录制了比赛现场嘈杂的声音,放给这些公鸡听。据统计,现在在菲律宾,光生产斗鸡饲料和营养素的工厂每年的总利润就在4000万美元以上。很多菲律宾人都靠饲养斗鸡为生,并不惜从美国、英国等地引进斗鸡优良品种进行杂交配种,以改进斗鸡的善斗性和综合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