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育教学是锻炼学员身体素质,促进学员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课程。军校飞行学员由于未来职业的特殊性,更应通过航空体育课程来实现自身体质的增强,学校也应合理设置航空体育课程,确保所有学员都能够得到针对性的培养及整体身体素质的增强。本文就军校飞行学员航空体育课程的优化设置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军校飞行学员;航空体育课程;优化设置
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我国航空事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然而在飞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众多的危险因素,因此对飞行员的体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军校飞行学员作为未来战斗员的后备力量,应在学校航空体育课程中,得到充分锻炼,实現个人专业知识及身体素质的进一步提升,为日后工作奠定基础。因此,学校也应结合实际情况,优化设置航空体育课程,以确保课程有效性。
1 军校飞行学员航空体育课程优化设置重要性
据相关调查表明,近年来,我国航空事业不断发展,飞机数量提升,相应的飞行员需求也大量增加,优秀飞行员的培养任务已经十分紧迫。同时,根据对往年飞行事故的统计分析,能够了解到,这些飞行事故中,有30%是由于飞行员自身原因所引发的。且在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机械事故原因所占比例越来越小,人为因素日益增多,也充分显示了当前军校飞行学员个人素质培养的重要性。而航空体育课程是大学员增强个人体制的重要途径,为充分发挥课程效果,对体育课程的优化设置也已经势在必行。
2 军校飞行学员航空体育课程当前设置情况
目前我国一些军校飞行学院航空体育课程设置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一些注重学员体能、耐性等培养的军校,将航空体育课程设置为足球、乒乓球、长跑、专业器械练习等。一些注重学生灵敏度、反应能力等的军校,航空体育课程则设置了灵敏协调练习、田径、武术、游泳、专业器械练习等。但是从整体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可以看到,各所军校对学员的基础及专项素质的培养都十分注重。
然而在实际训练中,由于当前我国学员体质水平整体较低,力量、平衡能力都相对较差,因而经常无法顺利完成训练内容。同时,一些学员在练习中,缺乏操作规范性,也导致损伤事故时常发生。甚至会造成一些学员身上出现疤痕,影响其未来职业发展。且为与国际接轨,学校更加注重学员的英语学习情况,延长英语学习时间,而缩短了航空体育课程,学员训练时间减少,一些教学内容仅仅是一带而过,学员理论、实践能力都难以得到提升,再加上场地、器械等的限制,也使学员的体育课程效果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学员课外锻炼条件不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员体质的增强。
3 军校飞行学员航空体育课程优化设置策略
3.1增加航空体育课程学时
据对两所军校航空体育课程的调查表明,其课程设置在每学期总学时中的占比分别为2%及8%,学时严重欠缺,且有63.2%的学员都认为其中的理论课程十分枯燥,体育保健知识与小学课程内容并无多大差别。因而,在军校飞行学员航空体育课程优化设置中,应适当增加体育课程课时,培养学员理论及实践知识,使其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形成终身体育意识,获得应变能力的提升。同时,在理论课程的设置上,应注重交叉课程设置,优化理论课程,激发学员兴趣。例如设置心理与营养课程、体育欣赏课程、航空心理学课程等,是学员能够切实了解、控制自身身心变化,实现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3.2丰富航空体育课程内容
为了实现学员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学校还应丰富航空体育课程,充分满足学员的学习需求。在理论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应包含体育健康、科学原理、基础概论、运动保健、体育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提升学员保健意识、规范学员运动行为,避免其受到运动损伤。在实践课程方面,需要通过体力训练、耐力训练、灵敏度训练、转移能力、情绪控制能力、时差适应能力、直觉能力、意志力等的培养训练,提升学员的基本体能素质。从而使学员能够尽快适应航空环境,可以实现长期飞行,通过自身判断力及时判断、反应、处理突发事件。同时,还应对学员的气质、姿态等进行着重培养,提升学员业务素养,为乘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因而,在实践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应设置长跑、游泳等课程,培养学员的耐力及适应力,通过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等课程的设置,培养学员的肢体协调能力、反应能力,设置旋转操、旋梯等,培养学员的前庭耐力,并通过投掷、健身力量训练等,提升学员的抗负荷能力,从而实现学员整体素质的提升。
3.3采用个性化航空体育课程设置模式
新课标要求学校尊重学员的个体差异性,充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因而,在军校飞行学员航空体育课程的优化设置中,学校应采用个性化的课程设置模式。首先,结合学员兴趣及发展需求,设置学员喜爱的航空体育课程,激发学员参与兴趣。其次,实现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设置学分制课程学习,由学员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选修课程。从而避免出现学员体质较差而无法完成课程训练的情况,使每一名学员在体育课程中,都能够得到体质的增强。
4结论
航空体育课程是培养军校飞行学员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为了实现高效体育课程,学校还应对课程设置进行合理优化,适当增加学时,丰富课程内容,采用个性化课程设置模式,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军校飞行员。
参考文献:
[1]张敏.航空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实施状况与对策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2(2):105-106.
关键词:军校飞行学员;航空体育课程;优化设置
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我国航空事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然而在飞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众多的危险因素,因此对飞行员的体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军校飞行学员作为未来战斗员的后备力量,应在学校航空体育课程中,得到充分锻炼,实現个人专业知识及身体素质的进一步提升,为日后工作奠定基础。因此,学校也应结合实际情况,优化设置航空体育课程,以确保课程有效性。
1 军校飞行学员航空体育课程优化设置重要性
据相关调查表明,近年来,我国航空事业不断发展,飞机数量提升,相应的飞行员需求也大量增加,优秀飞行员的培养任务已经十分紧迫。同时,根据对往年飞行事故的统计分析,能够了解到,这些飞行事故中,有30%是由于飞行员自身原因所引发的。且在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机械事故原因所占比例越来越小,人为因素日益增多,也充分显示了当前军校飞行学员个人素质培养的重要性。而航空体育课程是大学员增强个人体制的重要途径,为充分发挥课程效果,对体育课程的优化设置也已经势在必行。
2 军校飞行学员航空体育课程当前设置情况
目前我国一些军校飞行学院航空体育课程设置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一些注重学员体能、耐性等培养的军校,将航空体育课程设置为足球、乒乓球、长跑、专业器械练习等。一些注重学生灵敏度、反应能力等的军校,航空体育课程则设置了灵敏协调练习、田径、武术、游泳、专业器械练习等。但是从整体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可以看到,各所军校对学员的基础及专项素质的培养都十分注重。
然而在实际训练中,由于当前我国学员体质水平整体较低,力量、平衡能力都相对较差,因而经常无法顺利完成训练内容。同时,一些学员在练习中,缺乏操作规范性,也导致损伤事故时常发生。甚至会造成一些学员身上出现疤痕,影响其未来职业发展。且为与国际接轨,学校更加注重学员的英语学习情况,延长英语学习时间,而缩短了航空体育课程,学员训练时间减少,一些教学内容仅仅是一带而过,学员理论、实践能力都难以得到提升,再加上场地、器械等的限制,也使学员的体育课程效果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学员课外锻炼条件不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员体质的增强。
3 军校飞行学员航空体育课程优化设置策略
3.1增加航空体育课程学时
据对两所军校航空体育课程的调查表明,其课程设置在每学期总学时中的占比分别为2%及8%,学时严重欠缺,且有63.2%的学员都认为其中的理论课程十分枯燥,体育保健知识与小学课程内容并无多大差别。因而,在军校飞行学员航空体育课程优化设置中,应适当增加体育课程课时,培养学员理论及实践知识,使其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形成终身体育意识,获得应变能力的提升。同时,在理论课程的设置上,应注重交叉课程设置,优化理论课程,激发学员兴趣。例如设置心理与营养课程、体育欣赏课程、航空心理学课程等,是学员能够切实了解、控制自身身心变化,实现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3.2丰富航空体育课程内容
为了实现学员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学校还应丰富航空体育课程,充分满足学员的学习需求。在理论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应包含体育健康、科学原理、基础概论、运动保健、体育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提升学员保健意识、规范学员运动行为,避免其受到运动损伤。在实践课程方面,需要通过体力训练、耐力训练、灵敏度训练、转移能力、情绪控制能力、时差适应能力、直觉能力、意志力等的培养训练,提升学员的基本体能素质。从而使学员能够尽快适应航空环境,可以实现长期飞行,通过自身判断力及时判断、反应、处理突发事件。同时,还应对学员的气质、姿态等进行着重培养,提升学员业务素养,为乘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因而,在实践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应设置长跑、游泳等课程,培养学员的耐力及适应力,通过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等课程的设置,培养学员的肢体协调能力、反应能力,设置旋转操、旋梯等,培养学员的前庭耐力,并通过投掷、健身力量训练等,提升学员的抗负荷能力,从而实现学员整体素质的提升。
3.3采用个性化航空体育课程设置模式
新课标要求学校尊重学员的个体差异性,充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因而,在军校飞行学员航空体育课程的优化设置中,学校应采用个性化的课程设置模式。首先,结合学员兴趣及发展需求,设置学员喜爱的航空体育课程,激发学员参与兴趣。其次,实现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设置学分制课程学习,由学员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选修课程。从而避免出现学员体质较差而无法完成课程训练的情况,使每一名学员在体育课程中,都能够得到体质的增强。
4结论
航空体育课程是培养军校飞行学员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为了实现高效体育课程,学校还应对课程设置进行合理优化,适当增加学时,丰富课程内容,采用个性化课程设置模式,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军校飞行员。
参考文献:
[1]张敏.航空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实施状况与对策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2(2):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