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数学向一切领域渗透,数学的应用也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形成用数学的意识,这是把数学教育转到提高公民素质教育轨道的一个重要措施。
关键词:高中数学;应用意识;数学教学;实用性
数学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数学向一切领域渗透,数学的应用也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形成用数学的意识,这是把数学教育转到提高公民素质教育轨道的一个重要措施。培养数学应用意识与数学教学息息相关,下面我来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数学课堂教学联系实际
从知识的掌握到知识的应用不是一件简单、自然而然就能实现的事情,没有充分的、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是不会形成的。教学中应该注重从具体的事物提炼数学问题,这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这有助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形成。比如在讲“行程应用题”时,利用这样一个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甲乙两地有三条公路相通,通常情况下,由甲地去乙地我们选择最短的一条路(省时,省路);特殊情况下,如果最短的那条路太拥挤,在一定时间内由甲地赶到乙地我们就选择另外的一条路,宁肯多走路,加快步伐(速度),来保证时间(时间一定,路程与速度成正比)。
从数学角度给学生分析这个问题用于“行程应用题”,是路程、时间、速度三者关系的实际应用。又比如,在讲“解直角三角形”时,可利用这样一个实际问题。修建某扬水站时,要沿斜坡辅设水管,从剖面图看到,斜坡与水平面所成的[∠]A可用测角器测出,水管AB的长度也可直接量得,当水管辅到B处时,设B离水平面的距离为BC,如果你是施工人员,如何测得B处离水平面的高度?有的同学提出从B处向C处钻个洞,测洞深;有的同学反对,因为根据实际情况,这样做费力;有的同学又反对,因为这不是费力问题,C点无法确定。应该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知识去解决:BC=AB·sinA(AB、[∠]A均已知)。这实在是一个施工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一问题的提出可以使学生感到具体的实际问题就在自己身边等待解决,增强了主动意识,激发了兴趣。
二、数学知识具有很大的实用性
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大至宏观的天体运动,小至微观的质子、中子的研究,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甚至某些学科的生命力也取决于对数学知识的应用程度。马克思曾指出:“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产生兴趣。比如,“比的意义”讲完之后,可让学生了解自己身上的许多有趣的比;体重比血液之比大约为13:1,身高与脚长之比大约为7:1。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什么用途呢?如果要知道自己血液的重量,只要称一称自身的体重,马上就可以算出来;如果你当了公安人员,凭借坏人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到坏人的身高。再比如,学完了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期数,就可以让学生把自己节省的钱存入银行,并且预算一定时间后得到的利息。
三、适当开展数学知识应用竞赛
数学知识应用竞赛实质是由“知识型人才”向“智能型人才”过渡的教育策略。定期开展数学知识应用竞赛活动,这是培养学生用数学意识的好形式。竞赛的内容可以制作教具、模型、实地测量、讲解实物、计算实际问题、面画(与比例、平行、垂直、对抽等数学知识有关的)。此类竞赛与书面形式的竞赛相比,由于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实际操作性强、应用知识灵活,可以吸引很多学生来参加,有效地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也得到很好地培养。
四、加强学生的数学课外实践,培养应用意识
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重要作用。听到的终会忘掉、看到的才能记住,亲身体验过的才会理解和运用。因此,要加强课外实践活动,比如,“垂线段最短”性质学完了,利用体育活动时间让学生跳远,并测出自己的跳远成绩;等分圆周学完了,让学生制作五角星图案;统计初步知识学完了,让学生自己估算学习成绩波动情况等等。这样做,学生既理了知识,又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经常让学生去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就会逐渐形成。这也是课堂教学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角色不应是信息的传递者、讲授者,而应成为挖掘资源的向导者、寻求真理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课程的实际创设与生活联系的丰富教学情境,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信息,感受数学的应用,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动机和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从数学角度去提出问题,运用数学知识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
五、搜集数学应用实例,强化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题材源于生活,数学知识又服务于生活中去。如果在教学中善于搜集身边的数学应用实例,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实例中发现数学信息,既能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体现数学的价值,又能让学生在搜集身边的数学应用实例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勇气和信心,更可以帮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的应 用过程,从而感受数学的应用,强化数学应用意识。在数学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与生产中去,运用课堂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知识的运用过程中,促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掌握得更熟练,更透彻,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让学生在感受成功的同时,也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存在,掌握知识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总之,数学是学好其它学科的基础,也是人们参与社会活动,从事生产劳动和学习各个学科,研究现代化科学技术不可缺少的工具。因此,联系其它学科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是行之有效的径。物理中的有关计算与作图、化学中的计算、方程的配平等,都是数学知识的实际用。它涉及到代数中的代数式、方程、方程组、及函数等。几何中的线、三角形、四边形、相似形和圆的有关知识。教学中注重各学科间相互渗透。
参考文献:
[1]万周华.浅议初中数学应用性问题的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1年08期
[2]彭小燕.浅谈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策略[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7年12期
[3]鄒芳兴.初中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探析[J].考试(教研),2010年11期
关键词:高中数学;应用意识;数学教学;实用性
数学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数学向一切领域渗透,数学的应用也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形成用数学的意识,这是把数学教育转到提高公民素质教育轨道的一个重要措施。培养数学应用意识与数学教学息息相关,下面我来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数学课堂教学联系实际
从知识的掌握到知识的应用不是一件简单、自然而然就能实现的事情,没有充分的、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是不会形成的。教学中应该注重从具体的事物提炼数学问题,这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这有助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形成。比如在讲“行程应用题”时,利用这样一个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甲乙两地有三条公路相通,通常情况下,由甲地去乙地我们选择最短的一条路(省时,省路);特殊情况下,如果最短的那条路太拥挤,在一定时间内由甲地赶到乙地我们就选择另外的一条路,宁肯多走路,加快步伐(速度),来保证时间(时间一定,路程与速度成正比)。
从数学角度给学生分析这个问题用于“行程应用题”,是路程、时间、速度三者关系的实际应用。又比如,在讲“解直角三角形”时,可利用这样一个实际问题。修建某扬水站时,要沿斜坡辅设水管,从剖面图看到,斜坡与水平面所成的[∠]A可用测角器测出,水管AB的长度也可直接量得,当水管辅到B处时,设B离水平面的距离为BC,如果你是施工人员,如何测得B处离水平面的高度?有的同学提出从B处向C处钻个洞,测洞深;有的同学反对,因为根据实际情况,这样做费力;有的同学又反对,因为这不是费力问题,C点无法确定。应该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知识去解决:BC=AB·sinA(AB、[∠]A均已知)。这实在是一个施工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一问题的提出可以使学生感到具体的实际问题就在自己身边等待解决,增强了主动意识,激发了兴趣。
二、数学知识具有很大的实用性
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大至宏观的天体运动,小至微观的质子、中子的研究,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甚至某些学科的生命力也取决于对数学知识的应用程度。马克思曾指出:“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产生兴趣。比如,“比的意义”讲完之后,可让学生了解自己身上的许多有趣的比;体重比血液之比大约为13:1,身高与脚长之比大约为7:1。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什么用途呢?如果要知道自己血液的重量,只要称一称自身的体重,马上就可以算出来;如果你当了公安人员,凭借坏人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到坏人的身高。再比如,学完了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期数,就可以让学生把自己节省的钱存入银行,并且预算一定时间后得到的利息。
三、适当开展数学知识应用竞赛
数学知识应用竞赛实质是由“知识型人才”向“智能型人才”过渡的教育策略。定期开展数学知识应用竞赛活动,这是培养学生用数学意识的好形式。竞赛的内容可以制作教具、模型、实地测量、讲解实物、计算实际问题、面画(与比例、平行、垂直、对抽等数学知识有关的)。此类竞赛与书面形式的竞赛相比,由于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实际操作性强、应用知识灵活,可以吸引很多学生来参加,有效地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也得到很好地培养。
四、加强学生的数学课外实践,培养应用意识
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重要作用。听到的终会忘掉、看到的才能记住,亲身体验过的才会理解和运用。因此,要加强课外实践活动,比如,“垂线段最短”性质学完了,利用体育活动时间让学生跳远,并测出自己的跳远成绩;等分圆周学完了,让学生制作五角星图案;统计初步知识学完了,让学生自己估算学习成绩波动情况等等。这样做,学生既理了知识,又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经常让学生去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就会逐渐形成。这也是课堂教学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角色不应是信息的传递者、讲授者,而应成为挖掘资源的向导者、寻求真理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课程的实际创设与生活联系的丰富教学情境,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信息,感受数学的应用,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动机和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从数学角度去提出问题,运用数学知识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
五、搜集数学应用实例,强化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题材源于生活,数学知识又服务于生活中去。如果在教学中善于搜集身边的数学应用实例,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实例中发现数学信息,既能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体现数学的价值,又能让学生在搜集身边的数学应用实例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勇气和信心,更可以帮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的应 用过程,从而感受数学的应用,强化数学应用意识。在数学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与生产中去,运用课堂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知识的运用过程中,促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掌握得更熟练,更透彻,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让学生在感受成功的同时,也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存在,掌握知识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总之,数学是学好其它学科的基础,也是人们参与社会活动,从事生产劳动和学习各个学科,研究现代化科学技术不可缺少的工具。因此,联系其它学科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是行之有效的径。物理中的有关计算与作图、化学中的计算、方程的配平等,都是数学知识的实际用。它涉及到代数中的代数式、方程、方程组、及函数等。几何中的线、三角形、四边形、相似形和圆的有关知识。教学中注重各学科间相互渗透。
参考文献:
[1]万周华.浅议初中数学应用性问题的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1年08期
[2]彭小燕.浅谈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策略[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7年12期
[3]鄒芳兴.初中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探析[J].考试(教研),2010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