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研究如何校正分次放疗间出现的图像局部形变问题。方法:使用基于弹性体模型的形变配准方法描述图像的局部形变。配准依据基于2个图像间对应点灰度值差的平方和,配准参数
【机 构】
:
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省肿瘤医院放疗科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061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如何校正分次放疗间出现的图像局部形变问题。方法:使用基于弹性体模型的形变配准方法描述图像的局部形变。配准依据基于2个图像间对应点灰度值差的平方和,配准参数为图像点的位移,配准在2个图像实现刚体配准的基础上进行。结果:利用这一模型对2幅图像进行形变配准,验证方法的有效性。配准结果图及提取的形变区域边界点的位移矢量图表明,该方法较准确且迅速地监测并量化了2幅图像形变区域形状的变化,准确度(1-SSDn/SSD0)达到(92.5±0.4)%。结论:基于弹性体模型的形变配体为校正分次放疗间图像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β-链接素(β-catenin)与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在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2例残胃癌及癌旁组织的pcatenin与MMP-7的
目的:研究多西紫杉醇加奥沙利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及神经毒性。方法:96例晚期NSCLC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9例,多西紫杉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VEGF-C、VEGF—D和VEGFR-3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13例胃癌石蜡标本中VEGF-C、VEGF—D及VEGFR-3在蛋白水平的表达,RT—PCR方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端粒酶和癌胚抗原(CEA)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恶性胸腔积液31例,非恶性胸腔积液32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酶链免疫吸附分析法(PCR-EL—ISA)
目的:探讨肾脏囊性占位的影像学表现,及利用Bosniak分级系统对其进行良恶性判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高、低年资两组医生回顾性分析41例(42个病灶)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肾脏囊性占位
患者,男,64岁。因头胀1年余,加重并右侧肢体乏力、恶心、呕吐6个月,右侧肢体活动不灵1周,于2006—08—01入院。偶有饮水呛咳、呃逆、吞咽困难、头后仰时眩晕。查体:神志尚清,精神萎
目的:探讨乳腺癌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关系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我院诊治的乳腺癌根治术后经病理确诊首次局部复发且资料相对完整的97例女性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