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子母”的形象衍化及其文学与文化意蕴

来源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oLi1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书·成帝纪》应劭注所称之"九子母",实有其事,且具有汉代方术的实践意义。汉代"九子母",实由天上的"九子星"转化而来。佛教传入中国后,九子母至晚在东晋与佛教发生了联系;又加当时九、鬼音同,故很快与佛教鬼子母混称起来。九子母与鬼子母在融合过程中的比重有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子母"色彩,要远远大于"鬼子母";唐代以后,佛教"鬼子母"恶神形象比重逐渐增加,最终超越了中国本土的"九子母"形象,体现了两种文化融合过程中的不平衡性。
其他文献
2015年3月21日,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理事会2015年度会议暨中心主任联席会在山东大学召开。山东大学校长张荣,国际儒联秘书长牛喜平,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长、秘书长王大千,山
发包方式对控制工程投资至关重要.为有效控制地铁隧道工程的投资,应合理选择发包方式.目前,在隧道工程的生产实践中,多种发包方式都被使用过,并未形成统一意见.通过文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