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地区大鲵繁养技术之四:养殖现状和发展前景

来源 :江西水产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uan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大鲵人工驯养繁殖技术日益成熟和市场需求增多,大鲵的人工养殖产业逐渐兴起,成为重要的水产经济物种和特色农业重点开发品种。由于井冈山的生态环境与气候条件适合大鲵栖息生长,目前人工养殖大鲵逐渐成为井冈山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本文总结归纳了井冈山大鲵养殖现状,并对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鲵;井冈山;人工养殖;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S966.6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With the maturity of artificial domestication and propag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increase of market demand, the artificial breeding industry of Andrias davidianus has gradually risen, an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economic species of aquaculture and a key development variety of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Becaus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climate conditions of Jinggangshan are suitable for the growth of A. davidianus, the artificial breeding of A. davidianus has gradually become one of the industries to get rid of poverty and become rich in Jinggangshan.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giant salamander breeding in Jinggangshan, and discussed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
  Key words:Andrias davidianus; artificial breeding; development prospect; Jinggangshan Area
  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属于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属,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1]。大鲵肉质细嫩鲜美、风味独特,营养价值极高,有滋阴补肾、补血行气的功效[2]。由于大鲵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等价值,导致野生大鲵被大量捕捞,加上生态污染造成大鲵栖息地破坏,野生大鲵数量逐年减少[3]。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鲵价值被挖掘开发,以及国内外市场的逐步开放,导致对人工养殖大鲵的需求逐渐增多,大鲵已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水产经济物种和特色农业重点开发品种[4]。当前大鲵养殖产业迅速发展,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尤其是对于主要产区的脱贫致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井冈山地区大鲵养殖现状和发展前景展开探讨,旨在为大鲵人工养殖和有序利用提供参考。
  1  井冈山大鲵养殖现状
  1.1  井冈山养殖条件
  大鲵生存适应能力强,生长适宜水温为10℃~24℃。养殖环境要求安静阴暗、水质清新。大鲵养殖方式灵活简便,既可进行房前屋后庭院式养殖,也可在室内工厂化养殖,容易推广[5]。江西省井冈山和安福县是大鲵集中养殖的区域,其中井冈山养殖规模较大。井冈山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古有“郴衡湘赣之交,千里罗霄之腹”之称。井冈山区群山环绕,海拔适宜,除冬季和春季初期偏冷外,其它季节气候宜人,变化平稳,夏无酷暑[6]。此外雨水丰沛,泉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饵料资源丰富,适宜大鲵生长繁衍。适宜的气候条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条件,使井冈山成为人工养殖大鲵产业快速发展的地区,大鲵养殖在井冈山农村脱贫致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2  大鲵驯养現状
  目前井冈山大鲵养殖多采用“专业合作社+养殖户”、“公司+养殖户”、小型企业和个体养殖户的发展模式。养殖户一般与公司或专业合作社等进行联合,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养殖模式,由公司和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发展,提高规范化养殖水平,指导日常病害防治,减少农户养殖风险[7]。目前,井冈山大鲵繁养模式以室内水泥池养殖和仿生态繁育为主。目前持有大鲵驯养繁殖许可证的养殖企业有10个,合作社有6个,养殖户20户,室内养殖池面积约10亩,仿生态繁育基地面积约100亩。井冈山大鲵养殖成活率约70%,目前养殖大鲵约20万尾,其中,亲鲵(7年以上种鲵)及后备种鲵0.5万尾,商品鲵11.5万尾,幼鲵8万尾。年育苗量10万尾,苗种年销售量5万尾,占繁殖量的50%。商品鲵规格一般在1.5 kg以上,商品鲵主要销往周边的井冈山景区及吉安市区的高档宾馆酒店,近5年的销售均价320元/kg,年均销售量80,000 kg。
  2  大鲵养殖方式
  2.1  养殖环境与池塘建设
  井冈山大鲵养殖厂多建在周围环境安静、交通便利、水源丰富的地区。大鲵养殖主要为室内水泥养殖池。养殖池面积按生长需求不同有所差异:稚鲵池 1 m2;幼鲵池 2 m2;成鲵池 4 m2;亲鲵池 5 m2,池子以长方形为主,长宽比为 3∶2[8],池深0.8 m左右。池底和内壁铺贴光滑的瓷砖,防止大鲵擦伤。养殖池设置进水口、出水口和排污口,每两排养殖池中间设一条走道,用于饲喂、巡池等日常管理。养殖厂内一般保持黑暗或者弱光的环境。
  2.2  养殖密度   放养前对苗种和养殖池进行严格消毒。放养密度视规格而定:幼鲵阶段摄食能力弱,活动范围较小,放养密度以60~100 尾/m2为宜;成鲵养殖时按照大小、强弱分类,适当稀养,防止咬伤,密度约为5~10尾/m2。每个池子放养规格需一致,以免相互残杀。
  2.3  饵料投喂
  大鲵为肉食性,以体型较小的鱼、虾、蛙、泥鳅等鲜活饵料为宜,消毒后直接投入池中。如體型较大,则应清洗消毒后去除骨块打成肉糜。按照大鲵体重的10%~15%进行投喂,具体投喂量根据水温、天气及摄食情况等因素决定。井冈山大鲵养殖投喂频率为3~5天投喂1次,冬季低温和夏季高温天气时7~12天投喂1次。
  2.4  水质管理
  井冈山大鲵养殖采用无污染的山泉水,养殖中保持大鲵池内水质清爽,水体透明度大,溶氧量5 mg/L以上,pH值6.8~7.8,水温18℃~21℃。养殖时,水位没过大鲵的背部,防止虫类叮咬,可用微流水养殖,保持池水流动,并及时清除残饵和排泄物。
  3  井冈山大鲵养殖中存在的问题
  3.1  水资源利用和尾水排放问题
  随着环保理念深入人心以及水资源管理日益严格,水资源有序开发利用和管理是井冈山大鲵养殖遇到的新问题。一是大鲵人工养殖用水问题,井冈山大鲵养殖多采用山泉水,由于水资源管理严格,特别是枯水季,在增加大鲵养殖用水量上受到限制。二是大鲵人工养殖尾水排放与处理问题。养殖户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薄弱,养殖池、排水设计不合理,养殖尾水问题未得到妥善处理,影响下游水资源的利用。该问题已经引起地方政府的重视,例如检查养殖厂用水情况,鼓励并支持养殖企业建设尾水处理设施等。
  3.2  养殖病害防治问题
  大鲵的疾病预防和治疗是大鲵产业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9]。在临床中,水霉病、烂尾病、腐皮病、肠炎病最多,有时死亡率在40%以上[10]。导致大鲵患病的原因一是随着产业的快速增长,大鲵养殖过程中的运输频率增加,大鲵受伤发病率明显提高;二是一些养殖企业为提高养殖效益,采用高密度养殖方式,加大了大鲵疾病蔓延的风险;三是生产上的重心多放在高效繁殖和提高生长速度方面,对于大鲵疾病防治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四是大鲵养殖技术标准建设滞后,没有统一的驯养繁殖技术规范,大多数养殖户缺乏大鲵病害防治技术,养殖过程中出现疾病后治愈率不高,造成损失[11]。
  3.3  产品冷链物流运输问题
  销售是养殖产业中的重要一环,直接影响经济效益。冷链物流是水产品销售的后盾,由于井冈山地区冷链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导致大鲵等水产品销售受到一定制约。我国冷链物流发展时机已经成熟,冷链物流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新鲜食品的需求,还能够使食物在运输途中尽量减少损失和浪费。虽然说冷链物流拥有众多的优势,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公众认知度低、原有设备的落后等。目前井冈山大鲵销售仍然以井冈山景区及周边酒店销售为主。若能加强冷链物流的建设,将能帮助打开大鲵的销售市场,让井冈山的大鲵销得更远。冷链物流为食品的安全输送提供了保证,可以用一个完整的冷链物流对货物进行全程温度控制,并实现运输和储存货物时的全程封闭环境。
  3.4  科学开发利用的相关宣传不足
  长期以来,将大鲵作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加以保护,在宣传上更多地是强调保护大鲵资源,而对大鲵人工繁殖所取得的成果缺乏宣传,致使很多人对大鲵保护与利用问题存在一些片面的理解[11]。近年来,随着大鲵人工繁育技术日益成熟,在经营利用方面人工养殖大鲵已完全取代了野生大鲵[12]。通过对水生野生动物人工饲养种群的规范利用,既可以满足社会对水生野生动物需求,减少野外种群利用压力,同时还可以通过放归野外,修复野生资源,从而实现保护和利用之间的良性互动[13]。因此,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和养殖利用之间并不矛盾,而是相互促进的,关键是如何有效管理和宣传引导,推动科学合理利用这一优良资源[14]。
  3.5  新冠肺炎疫情对销售的影响
  2019年底爆发了新冠病毒(COVID-19)肺炎疫情,国家和政府部门对野生动物实行了新的管理政策。2020年2月24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15]。按照该《决定》,鱼类等水生野生动物不列入禁食范围。虽然大鲵不在禁食范围中,但疫情期间仍引起了相关从业者和广大消费者的迷惑,产销无法对接,对养殖和销售产业造成较大打击。但打击应该是暂时的,疫情过后有望恢复正常。
  4  井冈山大鲵养殖发展方向和建议
  4.1  加大科学研究力度
  科研院所、高校等加强大鲵繁殖特性、生活习性等研究,提高大鲵人工繁殖水平,为大鲵的工厂化养殖提供更全面的信息,使大鲵的养殖技术更趋成熟稳定。此外,对大鲵疾病防治技术开展系统性研究,包括发病原因、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等,形成大鲵病害防治技术标准,提高病鲵的治愈率,减少经济损失。
  4.2  提升养殖技术水平
  一是由于大鲵的繁殖、培育过程需要鉴别年龄和记录摄食、生长、病害等系列数据,因此,诸如计算机自动检测、记录、信息反馈、数据库等信息技术将会被推广应用,以便快速、准确掌握大鲵养殖信息,提高优质品率和养殖效率。二是在现有的大鲵工厂化养殖技术基础上,工厂化养殖模式的设计、建造、运营等将在实践中更加成熟,养殖工艺技术将更加先进、现代化,比如使用封闭式循环流水养殖、工厂化立体养殖、计算机全过程控制养殖等。三是要加大大鲵养殖的技术培训力度,使当地农民全面掌握大鲵饲养技术,并适时进行技术指导,解决养殖中的技术问题,促进养殖顺利进行[16]。   4.3  研发综合加工技术
  充分开发出更多更好的大鲵产品,大鲵产业才能有后续发展的动力,以此推动大鲵产业链的延伸。应用储藏、保鲜等技术将大鲵制成粗加工品;利用现代生物深加工技术制成滋补保健品、名贵中药等,这些应用技术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有实力的大鲵养殖企业可以和食品加工企业、保健品生产企业联合,共同探索深加工产品的技术创新的销售渠道,打破商品大鲵初级食用的单一消费模式,充分发挥科技的力量,加大对大鲵食品、保健品的开发力度,新产品的推出亦有助于促进大鲵的养殖和销售。通过大鲵深加工可实现大鲵多层次、多环节的转化增值,提高养殖综合网效益,可为大鲵养殖户、养殖企业进一步挖掘生产潜力、增加产量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17]。
  4.4  拓展产品销售空间
  目前国内的消费市场无法支撑大鲵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势头,亟需扩大市场容量,推动大鲵养殖业的发展。香港、日本及东南亚地区既有深厚的大鲵消费文化,又有强劲的市场需求,虽受限于《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对珍稀物种的商业利用,但大鲵目前已形成规模化养殖产业,并开展了规模化人工放流,减轻了对野生资源的捕捉压力,国家主管部门已经制定法规允许依法合规利用人工养殖大鲵。在放宽国内市场经营许可的同时,也将逐渐对香港建立大鲵出口配额制,这样既能满足香港市场的需求,又可有效拉动大鲵养殖业发展。
  4.5  打造地区特色品牌
  一是借鉴张家界大鲵品牌成功的范例,根据井冈山养殖特色,成立独特的井冈山大鲵品牌,培养成规范化,长效化的农业支柱产业,在养殖技术和病害防治方面给予保障。二是依托井冈山区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优化选育,加强物种管理,建立国家级大鲵纯种保护和良种选育基地。三是推进产业关联,构筑优势产业,促进大鲵产业与井冈山生态旅游的融合发展,在适宜的景区和科普基地建设大鲵宣传展览厅,将大鲵观光、食用等价值整合,联动发展餐饮业和文化产业,实现产业间的相互促进,不断提高产业的整体效益[17]。
  5  展望
  大鲵生长速度快、养殖产量高、成本低、效益好,并且具有较高的观赏、药用、美容价值,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巨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保健意识的逐渐增强,预计对大鲵的需求量将会增长,这将推动大鲵人工养殖产业持续发展。目前,需要加强引导和培育健康的大鲵消费市场,带动食品、保健品等产业的开发。从长远来看,井冈山大鲵养殖产业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段延,熊斌,颜文博,等. 大鲵的生物学研究进展[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8,(2):144-149.
  [2]易亚莉,赵增,魏巍,等. 发展大鲵养殖,助推精准脱贫[J]. 农家科技(中旬刊),2017,(10):14.
  [3]陈元寿. 大鲵生态养殖技术要点研究[J]. 农民致富之友,2019,(2):44.
  [4]李磊. 第三届大鲵保护与发展论坛在陕西汉中举行[J]. 中国水产,2019,(8):21.
  [5]王海文. 我国大鲵保护与人工养殖的现状与市场前景分析[J]. 内陆水产,2007,(3):37-40.
  [6]贺志明,吴琼,李迎春. 井冈山气象旅游资源优势评价及开发利用[J]. 江西科学,2018,36(2):262-268,296.
  [7]李星星,周宇. 遵义市大鲵养殖现状及前景[J]. 农技服务,2013,30(6):661.
  [8]周贺民,肖华根,吴建军,等. 井冈山地区大鲵生态养殖模式及其效益分析[J]. 江西水产科技,2019,(6):19-21.
  [9]王大庆. 大鲵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 江西农业,2019,(4):110.
  [10]靳文科,于春刚. 凤县大鲵养殖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J]. 当代畜牧,2016,(21):76-77.
  [11]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 全国大鲵驯养繁殖和经营利用调查报告[J]. 中国水产,2015,(3):23-26.
  [12]王明祥,张艳刚,沙宝泉. 大鲵的人工繁殖技术研究与应用[J]. 河北渔业,2017(12):25-27.
  [13]谢庆.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曹良:人工养殖是对野生资源最大的保护[J]. 中国林业产业,2015(3):44-47.
  [14]方冬冬,邹远超,危起伟. 多维视角下的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探析[J]. 中国水产科学,2020,27(8):980-1002.
  [15]王晨. 依法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N]. 人民日报,2020-3-16(6).
  [16]孙宝岚. 蓝田县大鲵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陕西水利,2016,(2):158-159.
  [17]高素荣,李冬梅. 我国大鲵养殖现状浅析[J].重庆水产,2017,(3):52-54.
其他文献
女带犬民警作为我国警犬技术工作中的重要人员构成,多年来,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她们的靓丽身影早已成为我国公安工作中一颗耀眼的明珠。然而,在他们逐步走向大众视野的过程
围绕玉米生产机械化问题,综合分析目前北方农田“白色污染”及回收残膜技术状况,介绍了试验开发玉米苗期回收残膜机具与技术的试验情况,为解决农田污染和开发残膜回收技术及机具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的产生对于学好一门学科是多么重要,当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时,他们的注意力就会非常集中
科技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快节奏的现代生活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使人们能够更好地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充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和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
最佳适配理论、素质-压力模型、差别易感模型从不同视角阐述了气质、养育方式在儿童社会适应行为中的交互作用机制。最佳适配理论强调气质特质与父母养育方式的良好匹配能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