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及对策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per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日益普及,信息技术发展把人类社会带入到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它对我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及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信息技术教学,它承载着培养一代新人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任务,更重要的是还要为其他学科更好地开展多媒体教学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一线人员,我深感当前我市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还存在着以下一些突出问题.
  
  一、教师方面
  
  学校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更多的信息技术教师充当打字员、修理工.虽然我市现在已经有计算机、信息电子等相关专业的专职信息技术教师,但是数量极少,更多的还是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或转行,专业知识可想而知,教学上只能是现学现卖,更谈不上对其他教师的培训和指导.
  
  二、学生方面
  
  1.计算机应用目的不明确而引起兴趣偏向
  本人发现不少学生对计算机作用的理解,并非教师所认为的“工作、学习及掌握新知识的工具”,而是把计算机作为用来娱乐的玩具.
  2.计算机学习兴趣偏向而出现教学误区
  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偏重娱乐,而真正想学习计算机技能的学生并不多.在上课时,学生出现了“学不学无所谓”、“想听则听,不听也罢”的现象.
  
  三、课堂层面
  
  1.软、硬件设施有限
  虽然相关主管部门已经加大对我市学校的硬件投资力度,特别是这次“区域教育现代化”达标建设,其力度更是空前.但是这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我市学校存在的“僧多粥少”的局面.
  2.学校课时安排有问题
  (1)我市中小学计算机数量不仅有限,课时安排也少;(2)其他学科老师占用信息技术课的时间.
  3.部分信息技术教师认识不到位
  (1)部分信息技术教师送课给其他学科教师上的现象比较严重;(2)部分信息技术老师对自己的学科认识不够;(3)部分学生在上信息技术课的时候会做其他作业.
  4.家长和社会不认同,阻力大
  家长方面:“学好语数外”仍然是当前我市绝大多数家长的主要思想,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成才,而他们眼中成才的标准就是以后能不能考上高中和名牌大学.
  社会方面:由于全社会对学校办学质量优劣的评价标准是基于该校考试成绩的好坏评价,这就导致学校的精力都放在语、数、英等几门主要学科方面,从而忽视了其他学科的教育质量,这其中就包括信息技术.
  
  四、主要应对措施
  
  1.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提高信息技术教育的地位
  在我省允许收取“计算机培训费”的情况下,教育部门不妨“引导”学校制定机器机房配置标准,信息技术课以适当形式“参与”考试,实行机器设备定期淘汰制度,给信息技术教师增加待遇,都是有益之举.
  2.激发兴趣,保持长久的学习动力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强化因素,有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捕捉机会,恰当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组建“小老师队伍”,真正做到全员参与
  一般来说,每个班都会有三五个甚至更多的学生之前接触过电脑,并且掌握能力较强.我们可让这些信息技术学习好的同学充当教师的“小助手”、学生的“小老师”,通过同学之间的教与学来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意识,形成合作互助的精神.
  4.开发适合学生的教学软件,实现信息共享
  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是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性工作.教育行政部门要在为各学校提供信息资源的基础上,鼓励学校进行校园网建设,选择和制作适合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课件.
  好的课件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首先应满足教学要求,注重启发、促进思维、问题典型、善于引导;其次应满足科学性要求,内容符合逻辑,动画合情合理,操作简单;再次应满足艺术性要求,创意新颖,图像清晰,声音清楚,文字醒目,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此外,应满足经济性要求,投资合理,使用周期长.
  5.以人为本开展培训和增加教研力度
  (1)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教研.①开展全市规模的学生知识竞赛、教师赛讲、观摩课教学;②开展电脑作品竞赛;③大力开展短期培训班、新技术展示会,这是信息技术教师学习新知识、了解新技术的一个机会.
  (2)对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力度.①参加自学考试;②脱产方式进修;③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重视学科设置,鼓励教师自学.
其他文献
一、活动目的:  我所带的班级多数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要培养高素质人才、高素质公民,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势必要从良好的行为习惯抓起,为此我们组织了《习惯决定命运》的主题班会。  二、活动准备:  1,确定班会主题。  2,确定班会重点:养成良好习惯,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  3,主题班会形式:学生自己组织,主动交流;学生自导自演小品《你抽烟吗?》;播放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