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巨眼的第一次凝视

来源 :科学24小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en3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雷达——这只人类战争机体上的电磁巨眼,虽不是武器,却自诞生之日起就深刻改变了战争的面貌。它第一次凝望天空时,就让德国法西斯蜂群般涌向英伦三岛的轰炸机群无所遁形;它第一次俯视海洋时,便让被“狼群”战术撕咬得体无完肤的大西洋航线最终得以幸存。它不是二战中的明星,却在大不列颠空战和大西洋反潜战役中成为名副其实的主角;它从没上过战场,却比任何一名参战者更了解战线上的一举一动。二战中,英德两国围绕雷达展开的激烈交锋,可以说开创了现代电子战的先河,人类战争也由此步入了“隐匿者”和“发现者”的“零和游戏”。
  很难说清“雷达之父”究竟是谁。有人说是德国人胡尔斯·梅耶,他在1904年向公众展示了一台主要由无线电发射机和接收机组成的装置,能够发现3千米以外的船只。可问题是,天气状况好的时候,人仅凭肉眼就能够发现至少十几千米外的船只。因而,这个装置最多也只能起到娱乐大众的作用了。英国人麦克斯韦发现了电磁理论基本公式,并于1864年出版了著名的《电磁场动力学》,他应该被看作是所有能发射电磁波的设备之父吧。但真正的“雷达之父”,应该是英国人罗伯特·沃森·瓦特。他使用阴极射线管接收和显示无线电回波,其测量电离层高度的装置运行原理与雷达的作用原理基本吻合,并亲手打造了后来在大不列颠空战中立下大功的“本土链”早期预警雷达。
  颇具特点的雷达之“链”
  1936年,英国人在本国东南海岸修建了5部“沃森·瓦特”雷达,每部发射天线都有120米高,接收天线也有80米高,都是名副其实的庞然“巨眼”。这些巨眼的峰值功率高达350千瓦,探测距离达到120千米,至此,被称为“本土链”的雷达警戒链雏形已成。后来,英国人又研制了功率150千瓦,用于中低空探测的补盲雷达,以及功率50千瓦的车载低空补盲雷达站,这些雷达主要用于填补“沃森·瓦特”远程预警雷达在探测近距离低空目标时的盲区。1940年2月,英国伯明翰大学的研究人员发明了谐振腔式磁控管,这是能把电磁波入射能量放大几十倍的一种新装置(现在我们也把这东西安装在微波炉里用来加热食物)。经过这种技术改进的雷达,在50千米的距离上成功地发现了飞行高度70米以下的飞机。到1940年6月,英国各型雷达站数量达到51座,基本形成了多层次严密的空中预警体系。
  为了验证这些大家伙的工作性能,1938年5月,英国皇家空军使用一部机载米波干扰机进行了一次试验。它们在“本土链”雷达上空采取了各种反干扰措施,这是电子战史上首次进行的雷达干扰与反干扰试验,也是雷达首次采取反干扰措施。干扰与反干扰技术的运用,在随后的实战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939年,纳粹德国为查明英国的雷达部署情况和电磁频谱特征,派出一架携带高灵敏度测量设备的飞艇,飞往英国海岸。可是对于雷达而言,飞艇这个目标太大且飞行速度太慢了。弥漫的战争气氛和高度紧绷的神经使英国人早已判断出德国飞艇此次的行动意图,于是英国人下令雷达停止发射信号,结果使德国人无功而返。德国这次侦察虽然失败了,但却是空中电磁侦察的实战首秀。
  经典的欧版“空城计”
  1940年7月开始,纳粹德国对大不列颠的战略空袭开始了,这就是臭名昭著的“海狮计划”。纳粹空军元帅戈林深知,要空袭英伦三岛,就必须首先摧毁其“本土链”雷达网。于是这5座雷达站的发射天线受到了“优待”。首轮密集轰炸过后,所有雷达的发射天线都被严重破坏,失去了电磁波发射功能,其中一部天线倒塌。此时,英国雷达预警体系几近崩溃。英国皇家空军的处境极其危险。然而,还没等纳粹高喊“希特勒万岁”的狂热劲过去,仅仅3小时,他们发现这些巨眼又开始发射电磁波了。其实这跟奇迹一点边都挨不上,这只是英国皇家空军面临绝境时上演的一出“空城计”。此时发射相同频谱电磁波的,只是一些用作假目标的发射装置,不具备任何预警探测能力。
  然而,这些假的电磁波信号却使纳粹德国深受刺激,以为“本土链”雷达在如此高强度的轰炸之下都没有受到严重破坏。即使部分被破坏,也可迅速修复。因此他们认为再对其实施打击已经没有意义了,于是这些雷达目标从最高待遇被迅速“拉黑”。“本土链”雷达终于可以获得宝贵的时间进行修复,并在整个大不列颠空战中得以保存下来,为英国人夺取战略主动权提供了保障。如此欧洲版“空城计”的经典创意,至今仍为军事学者们所津津乐道。
  硬摧毁不成,德国雷达专家又想出了软压制的计策。1940年9月,他们在法国加来附近的库普尔山上建立了一座地面雷达干扰站。干扰机的天线面向海峡对面的英国,发射功率达1000千瓦,工作在“本土链”雷达使用的22至50兆赫频段上,企图干扰“本土链”的雷达回波。但由于德国技术专家对“本土链”雷达的性能并未完全掌握,且这些雷达都安装了反干扰装置,操作人员又训练有素,因此德军这仅有的一个固定不动的干扰站,不可能完全破坏英国整个“本土链”雷达网的工作。纳粹的专家们一不小心又将一次很没面子的失败,作为首次雷达干扰作战行动载入了人类战争史册,标志着雷达对抗这一全新作战样式的诞生。
  全天候的英伦之“链”
  “本土链”雷达虽然只能提供20分钟左右的预警时间,但随着地面引导雷达(GCI)以及平面位置显示器(PPI)相继研制成功,预警雷达又具有了新的功能。改进前的“本土链”雷达由于没有测距能力,因而只具备预警功能。大不列颠空战之初,“本土链”提供的目标位置精度要大于8千米,飞行员升空以后,在这一目标精度范围内,只能在能见度晴好的白天发现目标并予以截击,而到了夜晚或者遭遇不良天候,则根本无法完成目标指示。改装后的地面引导雷达,可以实时通过平面位置显示器得出目标较精确的位置。实验证明,这种地面雷达引导战斗机截击的战法成功率达到90%以上,极大地减少了盲目起飞升空待战所带来的燃料和飞行员体力上的巨大消耗,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飞机和飞行员数量不足的劣势。英国皇家空军也因此成为了世界上第一支全天候空军。纳粹德国轰炸机的战损率则从1940年12月的0.5%提高到1941年5月的7%,远远超出了德军的可承受范围。
  英、德两国之间围绕大不列颠空战的雷达对抗具备了电子战的基本元素,而且方法、手段灵活多样。雷达的首次运用,其投入之巨大,对抗之激烈,效果之显著都为世人所惊叹。雷达所具有的巨大军事价值和反雷达探测的巨大军事需求成为了电子对抗技术、战术发展的强大动力。在随后的战争过程中,纳粹德国的雷达技术加速发展,逐步超越英国,并给盟军随后针对德国本土的战略空袭造成了巨大损失。战后,美国、苏联等军事强国花费巨资投入反雷达隐身技术的研发,才有了今天多样化的隐身作战平台的出现。
  “老兵不死”。雷达,这名经历过二战风雨洗礼的“老兵”,不但没有凋零,反而在现代信息化电子对抗的残酷搏杀中不断壮大,成为能真正洞悉一切的电磁巨眼。
  1940年7月,法兰西战役结束,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丹麦、挪威等国全都被德国征服,整个西欧只剩下英国还在抵抗。这时,希特勒向英国伸出了橄榄枝。希特勒认为英国在历史上一直是世界强国,殖民地遍布全世界,德国不一定征服得了。况且德国的主要敌人是苏联,对英国敲打敲打就可以了,只要英国表示不再与德国为敌,并且归还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抢走的原德国殖民地,就可以与其签订和平条约。
  不料英国的新任首相丘吉尔是个硬骨头,压根没理希特勒那一套。丘吉尔在就职演讲中明确地说:“我们的政策就是用上帝赋予我们的所有力量,在陆地、海洋和天空,向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的黑暗罪恶势力战斗!”希特勒几次劝诱无效后,不由得恼羞成怒,下令制订入侵英国的计划,由此拉开了英德两国大不列颠空战的大幕。
  博弈论的一个概念,指参与博弈的各方,在严格竞争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永远为“零”,双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
其他文献
人体干细胞自我更新和产生新组织的潜能几乎是无穷的,这些特性使得干细胞成为实验室,乃至医学应用上的重要工具。在生物学或医学研究领域,干细胞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其潜能令人难以置信。那么,干细胞是什么?它从何而来?在医学上又有哪些惊人的潜能呢?干细胞从哪里来人体大约由60万亿个细胞组成,这些细胞分属220种细胞类型,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人体机能庞大复杂,却杂而不乱,原因就在于支撑人体的几百种细胞都源
几年前,一群美国蟑螂发现,在它们群体中突然出现了4个“陌生人”。不过这些闯入者的模样与它们并没有什么区别,就连气味也差不多。因此,蟑螂群体选择接受了这些“陌生人”,并欢迎它们加入自己的家庭中。然而,新来者并不满足于只是成为这个群体中的普通一员,相反,它们开始积极地影响并改变着这个群体的行为。作为在夜间活动的生物,蟑螂通常喜暗避光,但当这群“陌生人”带头向亮处走去时,其余的蟑螂竟然也开始效仿它们的行
每年的8月6日,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都会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在日本的广岛举行和平大会,纪念二战结束前在那里遭受原子弹攻击的死难者。广岛和平公园里那座残留的建筑以及象征和平的拱形纪念碑,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永远地诉说着当年那可怕的一瞬间。描写广岛遭受核打击实际情形的文章和书籍简直汗牛充栋,而且大都能唤起人们内心深深的同情和恐惧。然而,许多善良的人们也许并不知道,当原子弹在广岛上空爆炸时,就在这座城市
为你正名当电子游戏达到竞技层面之后,它就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电子竞技,这是利用电子设备作为运动器械进行的、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对抗运动。早在2013年11月,中国体育总局就将电子竞技认定为我国正式开展的第99个运动项目。不难看出,“电子”和“竞技”是这项运动的两个核心。“电子”是其方式和手段,这项运动需要借助各种软硬件进行,这类似于传统体育项目中的器材和场地。在电子竞技运动中,“器材”依赖信息技术实现,这
“孤儿”一词,通常意味着某个不知晓其父母的小孩。其实,研发孤儿药也需要确认许多扑朔迷离的罕见病致病机理,需要进行多学科、跨领域联合研究,需要更加紧密的患者信息收集、疾病诊断、研发政策扶持和审批机制。此外,孤儿药由于研发成本高昂,导致其售价昂贵,也需要良好的商业保险政策来支付天价的治疗费用。与常规药品研发相比,孤儿药研发缺乏足够的患者数量来进行研究、施行临床实验,且研发的失败率更高。即便该类药物研发
在环境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大面积的蓝藻爆发也就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大多数人看来,这是因为人类过度使用化肥,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但是,近日的一项研究结果却表明,蓝藻这种微生物自身就可以对水中的氮循环和磷循环产生重要影响。  研究人员发现,蓝藻如果在营养物含量偏低的水体中落脚,便会建立起正反馈回路,推动养分循环,使周围环境更适宜自身生存,但在这同时也污染了水源,并威胁到全人类的健康。该发现为
如果没有电灯,人类会失去光明吗?也许曾经的答案是“当然”,但现在的答案恐怕就是“不”了。  美国科学家近日研发了一种看似普通的打印纸,不过在这种纸里却布满了微型LED,它被称为“光纸”。“光纸”具有非常好的柔韧性,可以附着到几乎所有的物体上,并将它们变成灯。  曾经我们需要将LED焊接到电路板上,但现在又轻又薄的“光纸”可以完全取而代之。想象一下,如果我们以后在家里的墙壁上都贴满“光纸”,那还需要
了解它的人,会为之疯狂;而不了解它的人,甚至连游戏中第二天的太阳都看不到。  《Minecraft》,中文译名《我的世界》或《当个创世神》,属于3D的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沙盒游戏。与很多火爆的游戏所不同的是,这里的世界与华丽的画面和特效均无关,只有低像素的“粗糙”画质(不过可下载资源包来美化),以及一个一个的方块,所有的开发重点都在游戏性上面。  《我的世界》可以说是到目前为止,笔者玩过的唯一一款没
李世佳(影歌),生物心理学博士,德国马格德堡大学医学院及莱布尼茨神经生物学研究所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为情绪、压力、学习与记忆,以及抑郁症。很多人常常会把抑郁和抑郁症相混淆,以致当人们想到抑郁症时,脑中浮现的都只是日常生活中难过悲伤的情绪,殊不知抑郁症实际上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精神类综合症,是众多情绪感受失常的并发状态。它不仅包括持续数周甚至数月的绝望、沮丧、悲伤等情绪,还包括失乐症,即丧失了对曾经兴致
在别人眼里,他们是极富创造力的艺术大师。他们或是转动手中的画笔,或是扭转灵巧的身躯,或是留下不朽的诗句。总之,他们在为世人创造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都是沉默寡言、离群索居的孩子。他们或是孤独地生活,或是逃避并结束自己的生命,或是忧郁、酗酒、滥用毒品。总之,他们被抑郁症折磨得生不如死。抑郁症与艺术创造之间,似乎天生就有一层扑朔迷离的关系。历史上有太多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仿佛受到诅咒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