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阶段培养好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极其重要。心理学研究表明,自学能力和自我感悟力是青少年所有能力中的最基本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获得知识、获得其他能力的发展有促进和加速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形成了依赖心理:听课比较盲目,抓不住重点、难点等。改变这种现状,最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会开口说英语,提高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能力。
一、有计划的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所在
通过预习能够培养中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等综合能力,既为将来进入高校或走向社会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又利于吸收新知识,与时俱进。第一阶段,教师可给学生一个预习提纲,把预习的内容概括成几个问题或知识点,再辅以一定的参考资料,要求学生根据问题或知识点做好预习并记好笔记,以便课堂上释疑。学生首先自己寻找答案,然后再听老师的讲解、与同学互相讨论。第二阶段,学生已初具预习能力,可围绕教材师生共同确定预习的内容,学生自己寻找有关的资料,做好预习笔记,并在课堂上讨论、释疑。第三阶段,以课本为依托辅以一定的参考资料,让学生自己确定重点、难点,在有关的参考书中寻找答案,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释疑,并由教师总结,测试预习效果。这时,学生已经能够自主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贯穿着这三个阶段的是自测,即设立学生题库。根据所预习的内容,学生以组为单位各出一份试卷,进行互测互检,教师将这些试题汇编就成为他们单元复习的资料。笔者通常用一节课的时间和学生共同确定一周内要上的内容,学生利用字典等工具书解决一部分难点,课堂上以某组主讲,其他各组提问,这样学生间互动了起来,听课效果也大大提高。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英语综合能力的基础
预习是自学的演习,那么阅读则是预习能力的发展,是自学能力的具体表现。拥有好的阅读能力有助于学生预习时对新课文知识的理解,熟悉所学知识的内容。
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技巧,对提高阅读能力至关重要。学生阅读文章通常会有唇读、指读、回视重读或遇到生词就查辞典等不良习惯,这会分散精力,影响阅读速度,容易使学生只停留在某个词或句子上,获得的信息支离破碎。为纠正学生的不良阅读习惯,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笔者常指导学生养成默读习惯,抓住句子中的核心句,从一个句子快速地扫视到另一个句子,进行连贯性理解的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猜测词义的能力。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消遣类的小故事,新闻类的读物,语言结构比较简单,只要知道内容大意即可,就采用略读方法;如果要寻找某个具体的资料或信息,或对材料从表层到深层进行理解,就要详读。经过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对比调查发现,实验前绝大多数学生有唇读、指读等不良习惯;实验中学生有意识地培养自己默读习惯,并由段落阅读逐步过渡到简易读物、新闻、小说阅读,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都有所提高。
充分利用课本教材,将精读与泛读统一运用。精读教材,学生从中可以学到语法、词汇等,是获得英语知识的重要途径,偏重于“质”的方面。课文的补充和延伸部分,是课文背景介绍或相关知识的铺垫,学生从中可了解到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利用这一部分材料可培养学生的概括、分析和综合等阅读能力。如:通过寻找每段的中心句,回答问题等方式培养学生把握文脉、获取信息、分析推理、深层理解的阅读理解能力。在精读的基础上,挑选各种文体的简易英语读物,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进行“量”的扩充,不仅巩固所学习的知识,还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知识与文化背景知识的融会贯通,达到精读与泛读的协调发展,最终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写作等综合能力。
三、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提高英语听说能力
英语听说能力在英语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中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两项技能。中学英语要求训练学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而这四个方面又要听、说领先。所以在教学中采用音像视听电教手段,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可以用多种方法把听说读写四项基本功能贯穿起来。如自制录音找差距,这种方法要求学生先听原声带,模仿语音、语调,而后自己录制朗读内容,对比原声带找出差距。它可以在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家人之间进行。老师找出优秀作品,作为同学们的听力训练。这种方法使同学们的口语交际对象范围扩大,有助于其知识量的增加。学英语要养成大胆开口的习惯,克服怕听错、怕说错的心理障碍。要重视早读和晚读,可以跟录音朗读课文并进行必要的模仿。学生要努力寻找开口的机会,要广泛熟悉日常交际话题,掌握多种情景中的语言功能。
结束语:英语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一定要讲究艺术和策略,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到英语学习是轻松有趣的,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心理状态,并能在听说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逐渐树立起学好英语的自信心,更进一步提高应用英语的综合实践能力。
一、有计划的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所在
通过预习能够培养中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等综合能力,既为将来进入高校或走向社会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又利于吸收新知识,与时俱进。第一阶段,教师可给学生一个预习提纲,把预习的内容概括成几个问题或知识点,再辅以一定的参考资料,要求学生根据问题或知识点做好预习并记好笔记,以便课堂上释疑。学生首先自己寻找答案,然后再听老师的讲解、与同学互相讨论。第二阶段,学生已初具预习能力,可围绕教材师生共同确定预习的内容,学生自己寻找有关的资料,做好预习笔记,并在课堂上讨论、释疑。第三阶段,以课本为依托辅以一定的参考资料,让学生自己确定重点、难点,在有关的参考书中寻找答案,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释疑,并由教师总结,测试预习效果。这时,学生已经能够自主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贯穿着这三个阶段的是自测,即设立学生题库。根据所预习的内容,学生以组为单位各出一份试卷,进行互测互检,教师将这些试题汇编就成为他们单元复习的资料。笔者通常用一节课的时间和学生共同确定一周内要上的内容,学生利用字典等工具书解决一部分难点,课堂上以某组主讲,其他各组提问,这样学生间互动了起来,听课效果也大大提高。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英语综合能力的基础
预习是自学的演习,那么阅读则是预习能力的发展,是自学能力的具体表现。拥有好的阅读能力有助于学生预习时对新课文知识的理解,熟悉所学知识的内容。
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技巧,对提高阅读能力至关重要。学生阅读文章通常会有唇读、指读、回视重读或遇到生词就查辞典等不良习惯,这会分散精力,影响阅读速度,容易使学生只停留在某个词或句子上,获得的信息支离破碎。为纠正学生的不良阅读习惯,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笔者常指导学生养成默读习惯,抓住句子中的核心句,从一个句子快速地扫视到另一个句子,进行连贯性理解的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猜测词义的能力。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消遣类的小故事,新闻类的读物,语言结构比较简单,只要知道内容大意即可,就采用略读方法;如果要寻找某个具体的资料或信息,或对材料从表层到深层进行理解,就要详读。经过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对比调查发现,实验前绝大多数学生有唇读、指读等不良习惯;实验中学生有意识地培养自己默读习惯,并由段落阅读逐步过渡到简易读物、新闻、小说阅读,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都有所提高。
充分利用课本教材,将精读与泛读统一运用。精读教材,学生从中可以学到语法、词汇等,是获得英语知识的重要途径,偏重于“质”的方面。课文的补充和延伸部分,是课文背景介绍或相关知识的铺垫,学生从中可了解到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利用这一部分材料可培养学生的概括、分析和综合等阅读能力。如:通过寻找每段的中心句,回答问题等方式培养学生把握文脉、获取信息、分析推理、深层理解的阅读理解能力。在精读的基础上,挑选各种文体的简易英语读物,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进行“量”的扩充,不仅巩固所学习的知识,还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知识与文化背景知识的融会贯通,达到精读与泛读的协调发展,最终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写作等综合能力。
三、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提高英语听说能力
英语听说能力在英语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中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两项技能。中学英语要求训练学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而这四个方面又要听、说领先。所以在教学中采用音像视听电教手段,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可以用多种方法把听说读写四项基本功能贯穿起来。如自制录音找差距,这种方法要求学生先听原声带,模仿语音、语调,而后自己录制朗读内容,对比原声带找出差距。它可以在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家人之间进行。老师找出优秀作品,作为同学们的听力训练。这种方法使同学们的口语交际对象范围扩大,有助于其知识量的增加。学英语要养成大胆开口的习惯,克服怕听错、怕说错的心理障碍。要重视早读和晚读,可以跟录音朗读课文并进行必要的模仿。学生要努力寻找开口的机会,要广泛熟悉日常交际话题,掌握多种情景中的语言功能。
结束语:英语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一定要讲究艺术和策略,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到英语学习是轻松有趣的,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心理状态,并能在听说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逐渐树立起学好英语的自信心,更进一步提高应用英语的综合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