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珠江三角洲地区一次秋季大暴雨过程的初步分析

来源 :广东气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2006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10月12—14日,广东省出现一次强降水过程,此次过程作为秋季非台风降水所造成的特大暴雨具有时间偏晚的特点。利用MICAPS观测资料和NECP再分析资料对强降水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是在高低空环流背景场和各物理量场的有效配置下产生的。台风“榕树”减弱后的热带低压东北侧偏南气流是此次强降水过程的重要水汽输送通道,涡度和散度的有效配置以及600hPa以下的位势不稳定层结,给珠三角地区造成极强的局地性垂直上升运动。该次强降水过程的水平和垂直锋生函数的作用都很明显,地面锋生区前端都维持在广
其他文献
高斯曾说过:“数学是科学的皇后,数论是数学的皇冠。”因此,数学家都喜欢把数论中的一些悬而未决的难题叫做“皇冠上的明珠”,以鼓励人们去“摘取”。在众多的“数论明珠”中,有一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科学家海姆(A.Geim)和诺沃肖洛夫(K.Novoselov)因在制备二维空间材料“石墨烯”方面的突破性实验获2010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石墨烯是至今发现的厚度最薄、强度最
极地科学考察一年又一年。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正以坚定的步伐,从科考大国向科考强国迈进。
针对应急指挥中心的业务特点,基于网络扁平化思想,采用GPON技术实现全光网络。利用光纤网络高速稳定和保密性高的优势,解决应急指挥中心融合多个部门带来的网络系统建设困难
及时了解城市灰霾情况,特别是灰霾日数的变化,不仅有利于社会和公众及时了解和掌握城市空气质量状况,也对政府治理和改善空气环境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为了数字化显示全省灰霾
对新一代天气雷达探测到的反射率因子进行分析可知,除了云、雨、雪等气象回波外,还包括一些非气象回波,它们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反射率因子场水平和垂直分布的相对离散性。引
对2013年发生在河源雷达探测范围内的3次大范围降雹天气过程雷达产品进行分析,发现当满足以下2到3个条件:CR产品强度≥65 d Bz、VIL值≥55 kg/m2、MEHS≥4、ET在短时间内有较
1909年的9月21日.冯如研制的我国第一架飞机飞上了蓝天,至今,已经过去了一百年。
利用常规气象站观测资料,广东区域自动站、多普勒雷达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分析了2011年6月15—17日粤东出现的一次副高边缘的强降水过程。结果表明,200hPa南亚高压的缓慢